01.03 珍珠港事件,成就了羅斯福?

日本偷襲珍珠港,是否中了美國的苦肉計?誰才是最後的贏家?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成功,以此為標誌,美日正式進入戰爭狀態。

當時,處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兩大集團核心國家的首腦希特勒和丘吉爾,在聽到珍珠港事變後的反應,也預示了戰爭的結局。希特勒得知消息,大罵日本愚蠢,因為他知道美國的實力,而丘吉爾的反應則是:“我們總算贏了!”然後準備安心的睡個好覺。

珍珠港事件,成就了羅斯福?

美艦亞利桑那號被日本擊中

二戰的格局因此發巨大的變化,在美國加入戰爭不到兩年的時間裡,以意大利投降為標誌,法西斯國家德意日等國家組成軸心國集團開始瓦解,美、蘇、英、中組成的同盟國開始走向勝利。

二戰也開創了國與國之間戰爭的新結局,即不以雙方媾和為終止,而是強調“無條件投降”。這一點也是從珍珠港事件開始的,“無條件投降”這一說法的提出者,正是美國。

也正是這次參戰,讓美國在世界事務中開始發揮作用,並促成了“世界警察”的誕生,其影響一直持續至今。

短期看來,美國在珍珠港事件中遭受了損失,但長期看來,美國卻是珍珠港事變的最大收益者。正因為如此,在珍珠港事件爆發之後的80年來,一直有個說法,認為珍珠港事變時當時的美國總統上演的一處“苦肉計”,以便可以讓美國有理由參戰。

珍珠港事件,成就了羅斯福?

1941年12月8日,美國時任總統羅斯福在宣戰書上簽字

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今天來說一說。

自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來,總統羅斯福就面臨著一個巨大的難題:美國到底應該參戰,還是保持中立?

羅斯福非常想參戰。他知道,如果德國、日本搞定了歐洲和亞洲,未來肯定會劍指美洲大陸,美國不可能獨善其身。

另外一方面,當時受德國、日本侵略的國家,不停的要求美國參戰。

英國首相丘吉爾不止一次的表示一定要把美國拉入戰爭,在寫給一封羅斯福的求援電文中,他說,如果美國對法西斯坐視不管,如果英國戰敗,他也將“絕不苟活”。

可是當時的美國,孤立主義盛行。所謂孤立主義,就是不與其他國家結盟,也不插手國外的政治軍事事務,只進行貿易往來,關起門來過自己的小日子。這種孤立主義導致了美國濃厚的反戰情緒,拒絕捲入任何形式的戰爭,有幾個事例可以說明這種情況:

比如,美國汽車大王福特經常帶領一大幫人在白宮門前進行遊行示威,目的是反對美國參戰;

再比如:美國駐英國大使老肯尼迪(美國總統肯尼迪的父親)直言不諱的告訴丘吉爾:“美國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捲入戰爭。”

還有,當時的美國國務卿赫爾也是一個孤立主義者,在當時美國的政壇,他的影響僅次於羅斯福,有歷史學家甚至認為他是美國曆史上最傑出的國務卿。

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總統的羅斯福想要參戰,苦難重重。為了贏得民眾的擁護,他甚至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在公開場合宣稱美國不會參與戰爭。

不過,有一些跡象表明,對於參與戰爭甚至是珍珠港事件的爆發,羅斯福並不是沒有準備。

珍珠港事件,成就了羅斯福?

從大的方面看,有三件事可以說明羅斯福參戰的意願和準備:

第一、1940年底,羅斯福曾經授權美國海軍,為英國船隊護航,並且可以自由攻擊任何一艘發現的德國潛艇,即使德國潛艇沒有發起任何攻擊。

第二、在珍珠港事件爆發的九個月之前,美國通過了著名的租界法案,免費或者有償向同盟國提供軍事物資和糧食。主導者,正是羅斯福,有人甚至認為,租借法案的實施,對二戰的影響可以說超出了原子彈。

第三、在珍珠港事變的四個月前,羅斯福和丘吉爾秘密會面,討論“大西洋憲章”的條款。主要目標之一是就日本在遠東地區日益激進和威脅性的舉動達成一致意見。

從具體的方面來看,更是有諸多巧合,沒法解釋羅斯福對於珍珠港事件毫無準備

第一、當時的美國海軍情報官破譯了日本聯合艦隊向珍珠港開進的詳細情報,當這份情報被送到羅斯福手中時,他只是說,“知道了!”。

第二、珍珠港事件爆發的當天,羅斯福把時任駐美大使的胡適請到白宮,請他轉告蔣介石,“48小時之內,世界將會發生某種不妙的事情”。

第三、在珍珠港事件爆發之前,美國紅十字會和美軍後勤醫療部隊已經準備了豐富的醫療物資。

第四、空襲發生的時候,美國的航空母艦全部不在港口,也就是說,在珍珠港事件爆發之時,美國武力並沒有受到致命的創傷

第五、日本的襲擊結束後,美軍以驚人的速度將擊沉的軍艦打撈出水,在非常短的時間內修理好,並且進行了改裝,使這些軍艦的戰鬥力上升到新的水平。熟悉軍事的人們都知道,軍艦的改裝是非常複雜的,當時那麼多的軍艦需要改裝,僅圖紙就要花費好幾個月的時間。

我們不能確鑿的認定珍珠港事變是羅斯福主導的苦肉計,因為這需要具體材料的支撐,而直到現在,羅斯福和丘吉爾在二戰期間的部分通信,還以涉及國家機密唯有沒有解禁。

但是我們也沒有理由說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羅斯福毫無準備。

珍珠港事件發生之後,美國再也沒有了反對參戰的理由,在改變二戰格局的同時也改變了美國的方向,美國再也不是那個奉行孤立主義的美國。而羅斯福,在此之後他三次成為《時代週刊》年度風雲人物,被認為是美國最偉大的3位總統之一。

珍珠港事件,對於羅斯福來說,是一個機會,這正好驗證了我們常常說到的一個道理,那就是:機會只屬於有準備的人。如果沒有羅斯福之前的準備,在珍珠港事變之後,羅斯福就不會成為後來的羅斯福,美國也不會成為今天的美國。

另外,羅斯福的故事也告訴我們,在等待機會的時候,要懂得順勢而為。就像羅斯福,雖然貴為總統,但在美國孤立主義盛行的時候,卻沒有一意孤行的去參與戰爭,而是在等待局勢的轉變,歷史給了羅斯福機會,世界也因此而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