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若關羽和魏延互換防守,你覺得蜀漢的結局如何?

這城市那麼空氵


結局會更差,因為魏延無論從哪方面來看,都與關羽相差甚遠。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魏延就是關羽的縮小版。



比資歷,關羽是劉備一起起兵的兄弟,跟隨劉備近三十年,魏延是劉備的部曲;比勇猛,關羽是萬人敵,熊虎之將,魏延只是勇猛過人;

比戰功,關羽千軍萬馬中斬敵方主將顏良,南郡之戰絕北道,魏延只是數有戰功,而戰功史書也沒有記載;比性格,關羽體貼士卒而不喜歡士大夫,就算看不起老將黃忠與自已同列,但聽了費詩的勸解,也算顧全大局,魏延是看誰都不順眼,敢當著諸葛亮的面拿著刀在丞相長史楊儀面前比劃,除了劉備和諸葛亮,估計魏延誰也不會放在眼中。



如果說關羽是一個羈傲不遜、目空一切的猛將,那麼魏延就是一個頗有能力、勇猛過人並且長不大的孩子,魏延需要有威望的人壓制或管著,一旦沒有人管制魏延,魏延很有可能就是悲劇。

好吧,如果現在換防,讓關羽守漢中,魏延守荊州,如局會如何呢?

漢中離益州非常近,且劉備諸葛亮等人都是駐守益州的,漢中有戰事,益州馬上就會知悉。如果關羽守漢中,肯定會參與漢中之戰,基本上會沿著歷史發展的軌跡,劉備在漢中擊敗曹操,將曹魏勢力趕出漢中,同時關羽也不會死。



問題就出在荊州這邊,如果魏延守荊州,務必要給他假節的權力,因為荊州離益州太遠,從荊州到益州的成都有一千多公里,如果快馬傳遞信息 ,一個來回最快也要20多天,作出反應至少要一個月,如果要安排軍事部署支援荊州至少要2個月以上。

劉備在參與漢中之戰時,打得非常艱難,差不多壓上了益州的全部人力、物力、資源,同時為了減輕漢中戰爭的壓力,劉備肯定會命令魏延在荊州一帶佯動攻擊曹魏佔據的襄樊地區。



在魏延看來,這是他立功的一個大好機會,魏延是個猛將,而且喜歡冒險,如子午谷奇謀,但缺少大局觀,如諸葛亮死後讓魏延斷後,魏延不聽,搶在前面撤退還燒燬棧道的行為來看,毫無大局觀,只顧著自已的性子來。

那麼好了,劉備讓魏延進攻襄樊,魏延肯定會攻打,我估計會魏延會來更險的一招,率軍攻打襄陽的同時,另領一支精騎,直撲許都,魏延會來一個“奇襲許昌”你信不信?



魏延派出一支軍隊攻打襄陽,吸引曹軍,同時由自已親率一支精騎5000人,只帶上10日口糧,直攻許都,兵貴神速,而且魏延是不要命的打法,主帥不坐鎮荊州,直接衝到最前線,最危險的地方,這可是一場有去無回的戰爭,除非能拿下許昌。

荊州離襄樊有200公里在,襄樊離許都有400KG,如果快馬直奔,從襄樊出發,到達許都估計要8~9天,就算被曹魏發現了,這也是一個極大的威脅,況且兵貴神速,就算髮現了,消息送到許都也是靠人送去的,就比誰快。



許都是曹魏的核心區域,還有著漢獻帝在許都,對曹魏在政治上產生的衝擊極大,同時過了襄陽地區以北,就是一馬平川了,魏延風險極大,很有可能會失敗,當然也不排除對曹魏造成極大的恐慌,讓曹操在漢中前線立馬撤軍,效果絕對好,但是魏延能否活著回來,就要看魏延的運氣了。

但是不管魏延是否成功,荊州是鐵定失掉了,因為孫權早就盯著荊州,等著機會,魏延一旦北上,東吳就要對荊州下手,同樣的大意失荊州就會再次發生,結局如同關羽一般,唯一不同的是,魏延死,關羽活。

不過之後的夷陵之戰,就有可能是關羽帶兵攻打了,劉備打不贏的,關羽也應該打不贏,如果關羽再失敗,劉備基本上也不能有什麼作為,如同重複歷史上已經發生過的悲劇一樣。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關魏互換,要比留關羽鎮守荊州強得多。

決不是貶低關羽,而是這個安排確實非常合理。



其實,認真分析一下魏延這個人,他其實就是低配版的關羽,關羽則是強化版的魏延。兩人的性格非常相似。

關羽性格: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護前。

魏延性格:善養士卒而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

他倆對待低階士兵都很愛護,但與同僚的關係都處理不好。都對自己的能力和功績感到自負。

但關羽除了自負於個人的能力與功勳之外,還憑恃於自己與漢王劉備之間如兄弟般的關係。

而魏延,所依仗的只有能力與功勞,所以,他會對東吳的關係處理上更加警惕與謹慎。



在真實歷史上,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卻失荊州而敗亡。那麼,如果由魏延來鎮守荊州,會是怎樣的情況呢?

一、荊州軍北伐的時間會向後推。

在真實歷史上,關羽荊州軍北伐的原因有三:

1.呼應劉備攻取並穩固漢中地區的大戰略。

2.為關羽獲取符合其加封的戰績。

3.連結上庸、房陵,由線到面的擴張。

第1點和第2點沒有問題。第3點如果形成事實,威脅就不僅僅是針對曹魏了,對東吳將形成分進合擊的重大威懾。

如果關羽與魏延對調,第1、第2的理由就不成立。而第3點的計劃就必然會推遲。

東吳偷襲荊州,不是因為關羽水淹七軍,而是因為關羽獲得初步的勝利後,仍然要堅持拿下襄樊。東吳為了自己的安全考慮,也必須拔掉荊州這個楔子。

所以,東吳的偷襲不在於關羽言語侮辱孫權,也不在於關羽不嫁女兒。而在於關羽想拿下襄樊。

如果是魏延鎮守荊州,他所取得的成果必然不如關羽輝煌,而正因為此,魏延在取得一定勝利後,對襄樊達不成攻取的效果,魏軍仍有足夠實力進行相持,那麼,魏延下一步的選擇必然是退兵。

魏延退守,東吳就無法達成偷襲荊州的計劃。而隨著蜀漢的調整和壯大,做好充足準備以後,再取襄樊,把握性就大多了。



二、如果東吳計劃不變,仍然襲荊州。

如果這樣,那麼魏延失荊州是必然的。但情況依然不算嚴重。因為魏延與關羽的情況不同,關羽特殊的身份、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和矜高的性情,使他無法選擇迅速脫離險境,撤回西川。想短時間內收復荊州,是關羽最大的錯誤。

而魏延不同,他不是劉備的兄弟,所以魏延很有可能率部西撤的。這樣,雖然失了地盤,但主力部隊保住了,為將來收復失地而保存了有效的兵力。



三、吳蜀爭奪荊州

魏延逃回,劉備從大格局出發,必然會設法奪回荊州。但出兵就不會是氣急敗壞、不共戴天般的緊迫。

而在這種情況下,劉備方面將會做好更充分的準備。吳蜀相爭,鹿死誰手還真不好說。由於矛盾還未達到水火不容的地步,雙方和議,東吳協助蜀漢拿下襄樊,是最明智的選擇。

即使雙方翻臉,蜀漢的實力仍然能得以保存。真實歷史上,給蜀漢造成最大危害的其實是人員的損失。



結論:劉關張魏能活下來,就是蜀漢最大的利好。通過發展和壯大,拿回荊州的希望是很大的,蜀漢將因此而能延續更久的時間。


饞嘴肥貓鏟史官


要分析魏延是否能守住荊州,就得分析分析當時蜀漢內部結構和當時荊州的環境,以及關羽是如何“大意失荊州”的。其實,關羽是在曹魏,東吳的精兵強將,蜀漢內部矛盾三方面併力的作用下,這才失敗的。這裡有蜀漢初創的特殊結構,和三國制衡的特殊環境帶來的。



劉備入蜀前的安排,其實是有道理的。劉備帶領龐統,黃忠,魏延等進入蜀中,這三人都是新加入陣營的頂級人才,建功立業之心要比舊部署來得迫切。另外,入蜀之戰,也讓劉備更加對龐,黃,魏三人的能力有一個立體的瞭解。荊州則是由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鎮守。假如龐統不死,張飛和趙雲隨後必定也會進入蜀中,一個是親信,一個是禁軍領導。諸葛亮和關羽守荊州,問題不大,即使關羽北伐,荊州有諸葛亮坐鎮,根據地也比較安穩。問題是,龐統犧牲,諸葛亮不得不和張,趙進入蜀中。此時,荊州主要依靠關羽,糜芳等人了,劉備後來又派了王甫來輔佐關羽,可惜人微言輕。



關羽畢竟是蜀漢大將之首,劉備大封功臣,關羽不但是“前將軍”,還擁有“假節鉞”的權力,張飛,馬超都是“假節”,黃忠都沒有。“假節鉞”是擁有徵戰的權力和對“假節”並以下的大將都有生殺大權。所以,關羽發動北伐,是在份內之事。只是,關羽圍攻襄樊,連續和曹魏的兩批援軍作戰,第一批水淹七軍了,第二批徐晃利用關係,攻關羽於不備,關羽這才失敗。其中劉封沒有幫忙,也是失敗的因素之一。東吳則是在呂蒙等人偷襲荊州得手,糜芳,傅士仁反叛。所以,關羽北伐,面對的對手有曹仁(魏國最擅於防守),于禁,龐德,徐晃,張遼(沒遇上)等等,東吳方面呂蒙,朱然,虞翻等,以及自家的劉封,糜芳,傅士仁一起打敗,這陣容十分強大。其中於,龐被水淹了,但是畢竟也消耗了關羽軍的精力。



那麼,再看魏延,魏延的軍事水平也不低,不過資歷太淺,劉備對他的能力還沒有直觀的瞭解。那麼退一步說,劉備特進魏延為鎮守荊州的大將,那麼荊州還會丟失嗎?答案是可能還是會丟失。東吳對江陵是志在必得,因為蜀漢實力壯大,曹操也年老了,曹魏和東吳的戰爭暫時緩解,此時正是孫權發揮的時機。江陵是長江戰略要地,必先取之。但是,呂蒙等人如果明搶,未必能打下江陵,魏延不是吃素的。所以,東吳依然會誘使糜芳和傅士仁反叛,別以為沒有關羽,換成魏延,二人就會不叛。首先,魏延人際關係不好,其次,資歷比糜芳低。而糜芳比傅士仁反叛程度還惡劣,早在失火事件,糜芳就已經和東吳“暗合”了,傅士仁則是虞翻勸降的。所以,魏延要守荊州,難度也大,無關軍事能力。而且,東吳還可能和曹魏一起謀攻南郡,這時,壓力更大了。

那麼如果再大膽一點假設,魏延還擁有“假節”,還可以征戰。那麼,魏延發起北伐戰爭,情況也不樂觀,因為面對第一波於,龐援軍,魏延能否得勝?還是很難說,更別提第二波援軍徐晃,第三波援軍張遼。另外,劉封同樣不會支援魏延,第一,還是資歷,第二,劉封不救關羽,藉口上庸未平,其實是和孟達關係惡劣,不願此時被當槍使,害怕擔當責任的緣故。所以,換成魏延,結果不會改變多少。


大飛熊騎士


誠邀。

在我國關羽和魏延都是蜀漢的大將,都是能獨當一面的人物,關羽北伐被東吳抄了後路,那麼假如魏延鎮守荊州,結局會如何呢?

事實上,無論誰駐守荊州,荊州都會丟失,荊州的丟失是必然的,魏延也不例外。

之所以這麼說,是有根據的。在我國曆史上,荊州屬於漢地九州之一,也是東漢十三州之一。荊州地理位置決定了它是四戰之地,蜀漢依此為根據地是錯誤的選擇。



諸葛亮在隆中對戰略裡,極其推崇荊州的地位,事實上在劉表統治時,荊州確實比較富強,經濟也比較發達,大抵原因在於:戰亂髮生在北方,南方比較穩定。但是經過“赤壁之戰”後,荊州已經大不如前了,但是劉備集團還是需要荊州,因為荊州是根據地,是最後的一條救命稻草。

佔據益州和漢中後,蜀漢勢力達到了巔峰,此時蜀漢政權如日中天,完全可以依此好形勢完成大業,可是關羽北伐失敗,夷陵大戰失利,蜀漢元氣大傷從此無力東顧,這也是沒辦法。而這恰恰說明一個問題,荊州的丟失是必然的,蜀漢政權依靠益州偏安一隅必然不能長久。

荊州必然丟失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荊州北有曹操,東有孫權,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遭到兩面夾擊,加之西面是三峽,堪稱險境,要想打破僵局殊為不易,唯一的辦法就是守好自己的地盤,敵不動,我不動,而關羽貿然北伐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其次,關羽還有魏延雖然能力強,但是為人高傲,對於士族看法不好,而荊州不缺的恰恰是士族,搞不定當地的士族,必然有很大的隱患,一個弄不好就會使自己陷入被動;

最後,荊州無險可守,而且河流縱橫,水道偏多,這樣的地利不利於步兵,但對於水軍則很好,蜀漢缺乏水軍,作戰優勢不明顯,荊州的軍力也不多,對於鎮守荊州來說優勢很不明智。

荊州必然會丟失,無論誰鎮守都是一樣的,因為自從劉備集團進入益州後,荊州就成了一塊飛地,兩地之間有三峽阻礙,不利於救援,加之荊州的統治很不穩定,統治不穩一旦有變必然不利於鎮守,丟失荊州是必然的。


源稚生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了,但是如果此時把荊州的守將換成魏延,是不是就能守得住荊州呢?我的結論是照樣守不住。下面我們來比較一下魏延和關羽兩個人物,看看魏延是不是比關羽更適合守荊州。

1.水軍能力:要想能鎮守的住荊州,守將必須會統領水軍。我們縱觀魏延一生的戰績,基本上都是陸戰,可以說沒有統領水軍的經驗。但是關羽不同,關羽雖然是北方人但是很會帶水軍,劉備當初在長版坡兵敗的時候,兵分兩路撤退,其中一路就是關羽帶領水軍的數百艘戰船。而赤壁之戰之後,劉備之所以把荊州交給關羽的原因之一,就是關羽統領水軍的能力非常強。

2.震懾能力:要說三國時魏延和關羽誰的名正大,相信很多人會選擇後者。在劉備要派人守荊州的時候,關羽就已經威名遠播了。比如曾在曹操賬下,為曹操斬顏良、誅文丑。不管是曹魏集團還是孫吳集團都知道,關羽是一個帶兵打仗很厲害的人物,而且武力非常高超。兩國都是恐懼關羽的威名不敢進犯。若不是關羽孤軍北伐,東吳要想拿下荊州也是難上難。而魏延當時沒有什麼知名度,如果東吳知道劉備會派來一個不知名的將軍守荊州,肯定早就攻打荊州了。

3.信任度:劉備派誰守荊州,相當於把自己家底的一半交給了這個將領,此時劉備的地盤也只有荊州和益州兩個地區組成,劉備肯定會把這個重任交給自己信任的二弟了,怎麼會交給一個行伍出身的魏延呢?而且我們知道每次劉備打仗分兵,都是自己帶一隊,關羽帶一隊。

所以在劉備看來魏延水平不夠資格來守荊州,而且就算魏延來守也不一定能守得住。僅為個人觀點,喜歡的朋友們可以互相關注一下,大家一起討論。


柯南AP4869


關羽和魏延兩個人性格都有相似之處,都很孤傲,目中無人,論名氣關羽當然更大些,論劉備對二人的信任度,關羽也應該稍高一點,不過,從魏延守漢中沒出差錯來看,我認為用魏延守荊州比關羽更靠譜!關羽守荊州前後差不多十年或十一年的時間(如果只從諸葛亮入川后關羽獨自一人守荊州算,剛只有六年時間),結果被東吳偷襲而丟荊州。奏巧的是魏延守漢中也是十一年時間(直到後來魏延隨諸葛亮北伐為止)這期間,漢中安然無恙,穩如泰山,由此來看,應該用魏延守荊州比關羽更合適。其實,還有五虎上將等很多將領都合適守荊州,只要能牢牢記住聯吳抗曹的基本國策就沒事!


馮兄化吉fwz


剛愎自用.不聽諫言.孤傲無上.不知轉環這些致命缺陷.決定了此君不是獨擋一面的帥長.守荊州.不可謂帳下乏人.如王甫.趙累.廖化臨事不苟.勇且有謀.武有關平.周倉輩.都是一時人材.荊州失陷是羽孤傲清高.不納諫言所致.三國演義中所述魏延.有愛顯擺.喜作秀之嫌.然委以重任卻能認真處之.況久在孔明帳下.軍機謀略接觸不少.若守荊州.蜀吳關係搞的不至於那麼差.若臨任之時.孔明能把聯吳抗曹的意義講清楚.延必遵之.能侏荊州無虞.這是我的看法.


雲霧裡看客


把荊州給魏延,劉備敢嗎?信任 ,是建立在自己可控風險範圍內的,荊州的經濟不弱,佔領荊州就具備了一定爭雄天下的實力,魏延是降將,給他漢中他不反,給他荊州就不一定了,況且,荊州的時局非常複雜,讓魏延去應對 不單單是軍事上,而且政治上,甚至是當地的氏族,等等,魏延還真不夠格。劉備集團中,除了關羽,其他人還真沒有這個水平,綜合來說,劉備的選擇還真對,亂世梟雄,如果看人不行,早就被亂世淘汰了,這一點上,不得不佩服劉備,包括曹操這些人,看人太準了。


老醬油教授


魏延會自立山頭,但是勢單力孤,必被東吳打敗;東吳不會留魏延,必殺他。總歸無論誰守荊州,結局都是一樣的,戰略要地,東吳是不惜代價也要收回的;換成魏延,東吳就是省點力而已。


我從星河來


如果魏延守荊州,荊州定會銅牆鐵壁。原因是魏延不會發兵襄樊,東吳雖然對荊州虎視眈眈,卻也無從下手。根據魏延的軍事才能比關羽有過之而無不及,魏延守漢中十來年就可以證明。也可以說在整個蜀漢名將中除了關羽,誰守荊州都可以穩保無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