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逃學、說謊、留級:84歲鍾南山“問題”曝光,卻成父母必看教科書


逃學、說謊、留級:84歲鍾南山“問題”曝光,卻成父母必看教科書

文 | 小樹媽媽


疫情發生以來,有太多的英雄值得我們敬佩。但相信我們多數人,對於一位老者的感情,是很不一樣的。

他就是84歲的鐘南山院士。

還記得當年非典肆虐的時候,是他衝鋒在前,主動要求“把重病患者都送我這裡來。”

逃學、說謊、留級:84歲鍾南山“問題”曝光,卻成父母必看教科書


今年疫情蔓延,也是他披掛上陣,親赴疫區調研。

看到他在高鐵上皺眉小睡的樣子,很多人都很心疼,但看到老人家在一線,又像吃了定心丸一樣,覺得一定都會好。


逃學、說謊、留級:84歲鍾南山“問題”曝光,卻成父母必看教科書

人民日報評價他:“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

最近讀了記錄鍾南山院士成長的《鍾南山:生命的衛士》這本書,讀完之後才發現,這不僅僅是鍾南山的一本傳記,對於我們很多父母來說,也是一份很好的教科書。

原來這位敢醫敢言的老者,也曾經是說謊、逃課、打架的“頑皮少年”。他一路的成長曆程,也能為我們教育孩子,提供不少有價值的參考和借鑑。

1


明理的父母,充實的愛

給了孩子最有安全感的家


鍾南山的父親叫鍾世藩

早在1930年就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

是一名備受尊敬的兒科醫生

鍾南山的母親廖月琴

也出身名門

多才多藝見識廣博


逃學、說謊、留級:84歲鍾南山“問題”曝光,卻成父母必看教科書

鍾南山的父親母親


鍾南山是夫妻倆的第一個孩子

自然也父母心頭的至寶

不過夫妻倆愛孩子的方式很不同

母親是典型的慈母

總是微笑著,耐心地聽孩子們說話

從來不因為他們是孩子

而且輕視他們的意見

她也從來不粗暴的批評孩子

給了鍾南山像大人一樣的尊重

對自己的孩子好,對外人也好

在鍾南山心裡

媽媽是世界上最仁愛善良的人


逃學、說謊、留級:84歲鍾南山“問題”曝光,卻成父母必看教科書

青年時代的鐘南山與父母、妹妹


而父親的愛,是相對較嚴厲的

他很注重培養孩子的禮儀教養

鍾南山回憶說

有一回他反覆在桌上用筷子挑揀菜餚

父親就用自己手裡的筷子

打掉了鍾南山的筷子

低聲訓斥:“你想一想,別人還吃不吃?”

這句話讓鍾南山很羞愧

以後再也不敢在飯桌上放肆挑揀

這樣的原生家庭其實是很理想的

“愛孩子”跟“管孩子”

從來不是二選一的對立關係

一味的溺愛

只會助長孩子在自私與任性

一味的約束

又會壓抑孩子的天性

只有既給孩子充分的愛和溫暖

又給孩子足夠的規則意識

讓孩子講道理、懂剋制的教育

才能稱之為合格的教育


2


面對說謊、逃課的孩子

永遠有比打罵有效的方法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

可能都會跟父母說謊

鍾南山本身也是個淘氣頑皮的孩子

自然也不會例外


逃學、說謊、留級:84歲鍾南山“問題”曝光,卻成父母必看教科書


在他上小學的時候

就經常逃課出去玩

出去玩餓了

就用本應交給學校的伙食費

自己買東西吃

一個小學的孩子

自然也知道自己逃學

並且私藏伙食費不對

但他始終儘量隱瞞著

直到有一天母親問起來

“你交伙食費剩下的錢呢?”

鍾南山才慌了

他只好跟媽媽說謊:

“我不知道,您可以去學校問老師。”

這樣的回答

自然引起了母親的懷疑

可反覆追問,鍾南山也只是一句話

讓母親去問學校

母親覺得這件事必須弄明白

就真的帶著鍾南山到學校

鍾南山只得磨磨蹭蹭跟著母親

到學校門口

更是緊張得臉色發白

只好承認是自己買東西花掉了

而母親則扔下不願意進校門的鐘南山

自己親自找老師瞭解情況

回到家裡

母親對他並沒有過多責怪

只是對他說

“你這麼做是不誠實的”

而一向嚴厲的父親

也只是對鍾南山說:

“南山,你自己想一想,

像這樣的事情應該怎麼辦?”

鍾南山自己回憶

當時父母的話比打罵他一頓

更讓他難受

他也一夜無眠

體會到了謊話被拆穿後

那種難堪和羞恥的感覺

逃學和說謊的錯誤

自然也就沒有再犯過

逃學、說謊、留級:84歲鍾南山“問題”曝光,卻成父母必看教科書


現在我們很多人在面對

孩子逃學、說謊的事情

第一反應都是“打一頓就好了”

其實打罵只能是暫時的起效

要根除孩子說謊的根源

還是要從源頭入手

不妨參考鍾南山母親的做法

面對原則性問題

不怕麻煩的去調查核實

逃學、說謊、留級:84歲鍾南山“問題”曝光,卻成父母必看教科書


因為如果孩子開始通過說謊維護自己

並且僥倖過關

他就很可能會認為說謊是有用的

以後也不容易改正

必須在孩子說謊之初

就讓他知道謊言會被拆穿


逃學、說謊、留級:84歲鍾南山“問題”曝光,卻成父母必看教科書


另外鍾南山的父母

在知道真相之後的態度

也是很值得學習的

不打不罵

但讓孩子知道他錯在了哪裡

孩子會自己反思

從中吸取教訓

同時以後再遇到棘手的問題

又不會因為懼怕父母的責罰

而鋌而走險繼續隱瞞

父母的教育目的

也就達到了

3


面對成績差的孩子

父母最該給他的是動力


鍾南山雖然聰慧

但也有不少當“差生”的時候

小學四年級時

全家從貴陽到了廣州

三年級之前的經常的貪玩逃課

加上又不懂粵語

使得鍾南山成績很差

學校只好讓他留級

好在鍾南山的父母

和學校的老師們都願意鼓勵他

母親甚至對他說

如果他能考上嶺南大學附屬中學,

就獎勵他一臺自行車

當時那個年代

自行車是稀罕物

更是鍾南山這麼大的男孩

夢寐以求的東西

本來就勤奮的他

就更用功了

成績提升非常快

最後自然順利考入中學

不過當時正是解放初期

全家人的日子

都過得非常緊張

溫飽都成問題

買自行車自然更是難上加難

懂事的他不敢跟母親提起

但母親卻說到做到

真的送了自行車給他


這件事對鍾南山觸動很大

他記住了答應別人的事情

就一定要做到

同時也記住了

凡事無論再難

只要肯努力

就一定會有所收穫


逃學、說謊、留級:84歲鍾南山“問題”曝光,卻成父母必看教科書

分享這個故事

並不是想讓大家

都用物質來獎勵孩子

而是說

無論學習任何學科

孩子暫時的落後

都不是最可怕的

不要急著罵孩子笨

或者指責孩子當初不該怎樣

試著去順著孩子的天性

激發起孩子內心的動力和熱情

他就會願意為之努力

4


面對走彎路的孩子

父母要及時給與孩子引導


少年的鐘南山

成績雖然追上來了

但玩兒的心思也沒有耽誤

當時武俠片已經流行

無數男孩都希望有機會

除暴安良、為民除害

家裡附近的一片竹林

鍾南山就結交了一批

差不多年齡的男孩子

一起在竹林裡打鬧玩耍

還因為一些瑣事

跟另一批男孩子成了“仇家”

兩批年少氣盛的孩子

都把仇怨跟自己的“面子”掛了鉤

年少的鐘南山

就約了“仇家”到竹林“決鬥”

還做了周密的“決鬥”計劃

不過計劃被同學洩露

被父親鍾世藩知道了

鍾世藩非常嚴厲的告訴兒子

他已經知道鍾南山要“決鬥”的事

不許鍾南山第二天出門

否則就不許再認他這個父親

父親嚴厲的樣子

讓鍾南山不敢違抗

第二天幾個好友過來

給鍾南山“決鬥”吶喊助威

鍾世藩和妻子就攔在外面

不讓他們見鍾南山的面

從而阻止了這場打架事件

這次的管束,

雖然傷了孩子的所謂“面子”

但卻保護了孩子和對方孩子的安全

我們很提倡大家給孩子自由

但自由是有限度的

一般來說

當孩子的行為違反了公共秩序

危及到自身或他人安全

破壞了正常規則的時候

父母都需要及時出手引導

5


面對迷茫的孩子

父母需要成為指路的明燈


鍾南山的人生

有過幾次比較大的抉擇

都是在父母的指引下做出的

第一次是在鍾南山高中的時候

他不僅文化課成績名列前茅

運動成績也相當優秀

尤其是田徑項目

代表廣東省在全國運動會上

拿到了第三名的好成績

逃學、說謊、留級:84歲鍾南山“問題”曝光,卻成父母必看教科書


鍾南山在田徑項目的天賦

引起了中央體育學院的關注

體育學院來信

邀請他去國家隊訓練

是繼續衝刺高考

還是加入國家隊

是鍾南山必須馬上做的選擇

當時鍾南山很猶豫

鍾南山的父親則認為

運動員的運動生涯有限

但當醫生可以一輩子治病救人

憑藉對兒子的瞭解

他知道兒子一定能成為一個好醫生

所以建議兒子高考然後學醫

鍾南山聽取了父親的建議

順利考入北京醫學院

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大學醫學部

十八歲考入大學

成績優秀,意氣風發

那時候的他並不知道

自己要面對更嚴酷的考驗

在他大學畢業後不久

就被下放到了偏遠的山區

受當時環境的影響

他做著又苦又累的農活

這些跟醫學毫無相關

而且一干,就是整整11年


逃學、說謊、留級:84歲鍾南山“問題”曝光,卻成父母必看教科書

直到1971年,鍾南山才回到廣州

繼續從醫

這時候鍾南山的母親早已離世

父親也已經成為古稀老人

有一天,鍾世藩忽然問鍾南山:

“南山,你今年幾歲了?”

鍾南山不假思索的回答:

“三十五歲”

父親說了句:

“三十五歲了,真可怕……”

隨後是一陣沉默


逃學、說謊、留級:84歲鍾南山“問題”曝光,卻成父母必看教科書

鍾南山一下子明白了父親的意思

三十五歲,他已經不是年輕人

不但無法跟自己父親相比

也無法跟同齡醫生相比

他沒有更多的時間

可以蹉跎歲月了

這次談話,

成為了鍾南山的另一個轉折

他開始立志要把失去的時間追回來

決心要成為一個出色的醫生

逃學、說謊、留級:84歲鍾南山“問題”曝光,卻成父母必看教科書


記得一位老校長說過:

“人一生中要走很多很多的路

,但是,重要的只有幾步”

父母無法陪伴孩子一生

但卻可以

在他迷茫的時候

給他一個方向

在他困惑的時候

給他一點指引

在他懶惰的時候

給他一點鞭策

在他困苦的時候

給他一點力量

用自己的能力

陪伴孩子

把這最重要的幾步走好


6


從鍾南山院士的成長經歷

可以知道他並不是個

標準的“乖小孩”

他的一生經歷了太多的波折

鍾南山曾說:

“如果說我治學上的嚴謹,

是受父親的影響,

那麼我對人的同情心是從媽媽那裡學來的。

我到現在還記得媽媽是怎樣對待其他有困難的人。

她用自己的言行告訴我們,

人與人之間的真、善、美

往往就在於對別人的無私奉獻”


逃學、說謊、留級:84歲鍾南山“問題”曝光,卻成父母必看教科書


從滿是問題的“淘孩子”

到如今這位舉國尊敬的良醫

可以看到父母太多的智慧和心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