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疫情過後的這兩種學生,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前段時間,下面這兩張圖在網上引起了諸多的關注。


這是第一張照片。


疫情過後的這兩種學生,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女孩與父親

斑駁的畫面裡,一張方桌,不亮的燈光,一個伏案好學的眸子,一個守護女兒的父親。


這個學習的孩子的是河南洛寧的14歲女孩郭翠珠,因要上網課,家裡又沒網絡,所以只能來村支部蹭網學習,父親默默地蹲坐在角落陪伴女兒。


“白天我們上的網課,晚上老師在線輔導,爸爸的手機流量不夠,所以到村裡學習。”


聽村支書說,女孩學習很認真,每天都會來這裡學幾個小時。


好多人在微博評論裡說,這是現代版的“鑿壁偷光”。


這是第二張圖片。


疫情過後的這兩種學生,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楊秀花


同樣是受疫情影響,只能上網課的15歲的女孩楊秀花,每天要爬一個小時陡峭的山路,來到距家4公里外的懸崖,忍受著風霜,蜷縮窩在崖壁邊上課。


“因為附近只有這裡有信號。”


學校要求每天早上7點45打卡,因此秀花6點就得起床,儘早出門,書包裡裝著饅頭、包子當作乾糧。


直到下午5點,天差不多要黑了才回家。


粗略計算,秀花每天都要在懸崖邊待上至少10個小時。


偶爾媽媽心疼她,會給她送些熱乎的飯菜,但山路陡峭,秀花怕媽媽摔倒,很少讓她來。


她還打趣,說自己還總結了一套找信號的規律。


“我想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雖然學習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在當下來說是最好的出路。說實話,在這兒學習我也不覺得辛苦和冷。”


這樣的環境其實很多當今的孩子無法去設身處地的感同身受的,常有人說“寒門生貴子“但大多數人似乎遺忘了一點,不是因為寒門而逼迫他們向上爬出自己的“困境”改變命運,而是他們對於知識的渴望使他們可以克服物質上的困擾。


這兩個孩子告訴你,你想變得優秀,誰也無法阻擋。


當你變得自律,就能征服腳下的困頓,去走向屬於自己的世界。


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張圖,醍醐灌頂。


疫情過後的這兩種學生,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困在”深坑”中的人,親手用鋸子割下一段段樓梯踏板。


點燃拆下踏板後的木柴他燃起了篝火,獲得了短暫的溫熱,可是我們知道,他這樣只會不斷的卸下所有踏板,直至這逃生的樓梯不復存在。


當這梯子消失後,他也就永遠的無法離開這深坑,困在此處。


對我們的孩子來說,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很無異於一種“深坑”,不斷延遲的假期、舒適又無人監督的環境、種種娛樂放縱的誘惑。


圖上的困境,像極了孩子們的困境,學習的階梯向上,而眾多借口和懶惰心理,讓孩子留在了短暫快樂幸福的“篝火”旁。


他們開始停止向上,把自己划進“網課學困生”的坑裡。


一上課網速就不好,沒有攝像頭,一提問就全員閉麥,上課的時候吃零食、躺被窩、時不時還傳來王者榮耀的聲音。


疫情過後的這兩種學生,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根據騰訊大數據官方顯示:


《王者榮耀》的峰值DAU(日活躍用戶數量)在1.2-1.5億之間;


《和平精英》的峰值DAU在0.8-1.0億之間,二者皆創下歷史新高。


而這兩款遊戲的用戶絕大多數都是青少年學生,這代表著:


中國近3億在學生裡,有至少90%的孩子,在自律和放縱之間,選擇了後者。


在紀錄片《人生七年》這部跨度七年的影片,跟蹤記錄著十四個17歲的少年。


被選中的孩子們代表了當時英國不同社會經濟背景的階層,並做出了明確的假設,即每個孩子的社會階級預先決定了他們的未來。每隔7年導演邁克爾·艾普特從14位參與拍攝的參與者生活中取材。


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


一些人實現平生理想,一些人跌入平庸日常。


把一個人和他人區分開來的品質,不是天賦,不是物質,也不是智商。


人生而平等,除了自律。


沒有它,即使是最簡單的目標,看上去也可能就像白日做夢。


想起前幾天的微博熱搜,男孩方艙醫院內備戰考研。


男孩是武漢市的一名大三學生。


疫情過後的這兩種學生,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男孩正在學習。)


他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因為是輕症,被獨自收治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來的時候除了日常用品,還帶了一大書包的英語複習資料。


縱使周遭再亂,環境多久的嘈雜,他依舊是一絲不苟的”啃”著《考研寫作400篇》。


他說:“雖然感染了病毒,但是我是輕症,我只想考上自己心儀的武漢大學。”


這條微博熱搜下,有的網友說,男孩已經滿分了,許多大學生表示自嘆不如。


疫情過後的這兩種學生,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我在翰優品學的老師聊天說過:


“疫情過後,學生會出現明顯的兩級分化。


自律的只會越來越優秀,遠超他們;


不自律的,各種囫圇吞棗,逆流倒退。”


也許人生有很多種演繹的方法,但是孩童年代最主要的事還是學習。


因為只有不斷的學習才會有對新鮮事物的渴望,好奇才會對未來與未知探索。


家長其實要明白的一點的是,儘早告訴孩子,所謂學習是自己一生習慣,而自律是成長最好的“領路石”。


孩子,別想著投機取巧。


你現在偷的每一個懶,浪費的每一段時光,都是你往後歲月遺憾的源泉。


知乎上曾有段話,一度爆火。


“以大多數人努力的程度之低,還根本談不上拼天賦一說”


每一個迷失在舒適區的孩子,都需要父母將他點醒,凡事不需要和別人相比,不要花了自己的時間,去羨慕和眼紅別人。


疫情過後的這兩種學生,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也不要覺得自己比不過別人,只要努力並非有天花板一說。


疫情的當下,社會存在各種各樣的“深坑”困境。可唯獨我們最不想看到的就是飽含我們期望的孩子們,失去對向上階梯的渴望。


“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暗中標好了價格。”


從來都沒有什麼唾手可得,永遠的舒適。


告訴你的孩子,世上所有的努力不一定有回報,但是不付諸汗水的學習之旅永遠無法越過山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