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人民日報》頭版:巾幗英雄戰疫魔——獻給抗疫最前線的“半邊天”

《人民日報》頭版:巾幗英雄戰疫魔——獻給抗疫最前線的“半邊天”


3月8日,“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

《人民日報》頭版刊發文章

《巾幗英雄戰疫魔

——獻給抗疫最前線的“半邊天”》


《人民日報》頭版:巾幗英雄戰疫魔——獻給抗疫最前線的“半邊天”

《人民日報》2020年03月08日01版


全文如下:


巾幗英雄戰疫魔——獻給抗疫最前線的“半邊天”


3月的武漢,春花初綻枝頭,恰似戰“疫”前線那一張張最美的笑臉。


她們原是父母眼中乖巧可愛的女兒、丈夫眼中溫柔賢惠的妻子、孩子眼中和藹可親的母親。一聲令下,轉身成為無畏的戰士,毅然投入這場驚心動魄的疫情防控阻擊戰。


在“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來臨之際,各條戰線上的婦女同胞正以戰鬥姿態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


在湖北,數十萬名女性醫務工作者在戰“疫”打響的第一時間就全部投入救治一線,與時間競速,與病毒賽跑;


在全國其他地區,廣大女醫生、女護士構成“白衣戰士”的中堅力量,很多護理團隊中女護士比例超過90%;


在疫情防控各條戰線上,女社區工作者、女民警、女黨員幹部等巾幗英雄紛紛挺身而出,撐起疫情防控“半邊天”。


戰“疫”危險前線,巾幗力量頂天立地。


“發揚愛國奉獻精神,自尊自信自立自強,以行動建功新時代”,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成千上萬個巾幗英雄無不時時生動踐行著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婦女工作提出的要求。她們以忠誠與堅韌英勇奮戰,譜寫出一曲曲感天動地的巾幗報國之歌。


總有一種巾幗擔當,挺身而出、無所畏懼


武漢告急!湖北告急!


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制定周密方案,組織各方力量開展防控,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


聞令而動,來自全國各地的4萬多名醫護工作者馳援湖北,戰鬥在抗疫最前線。


脫我舊時裳,著我戰時袍。


1月28日下午4點,K457列車進入湖北孝感站。空蕩蕩的站臺上,只有一個女子下車的身影——湖北航天醫院普外科護士梅定。


這是一個自願返崗增援的壯舉。為了這次特殊而艱辛的“上班”,她一個人輾轉三地、行程千里。從江蘇崑山到安徽合肥,又輾轉到離孝感較近的河南信陽……


原本在疫情期間不得於湖北省內停靠的火車,破例為一名護士在孝感站停車開門。一天一夜的輾轉返崗之路也曾令梅定感到害怕,但她心中充滿了堅定。“身為一名護士,救死扶傷是我們的天職,疫情當前,就是我們挺身而出戰鬥的時候。”


以忠誠赴使命,秉初心顯擔當。


“疫情上報第一人”張繼先,最早判斷堅持上報拉響新冠肺炎疫情警報;國家援湖北醫療隊北京醫院腎內科主任毛永輝,臉上壓痕恰似“天使勳章”;火神山醫院建設項目鋼結構施工部分“主心骨”胡曉紅,通盤協調處理圖紙、技術、物資、現場等工作,日夜守在工地……


告別丈夫“相聚戰‘疫’結束時”,告訴孩子“媽媽去打怪獸了”,安撫父母“防護好就不用怕”……這些在家裡的賢妻、良母、孝女,就這樣堅決地踏上抗疫戰場。


“不是英雄的妹妹,是英雄兄妹。”一句網友的評論,讓人們對杜富國、杜富佳兄妹肅然起敬。


多次請戰終獲批准後,來不及與家人告別,貴州省湄潭縣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杜富佳,加入貴州省第八批援湖北醫療隊趕赴武漢。


身為一個“90後”,綁著一個沖天辮,杜富佳的臉龐仍透著一股稚氣。崗前培訓時,一位資深護士不禁感慨:“好小的一個娃娃啊!”


培訓結束後,她往杜富佳的書包裡塞滿了零食,邊塞邊說:“你們小娃娃不是最喜歡吃零食,都拿著多吃點。”


英雄,不分年齡,更不分性別。


“哥哥在雷場上喊出的那句‘你退後,讓我來’一直在我腦中迴盪,給了我滿滿的正能量。”杜富佳說,“哥哥的這種精神,一直鼓舞著我,讓我一直堅守到現在。”


如今,杜富佳早已適應了身著防護服、穿著尿不溼的工作環境,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重症病房裡為搶救護理患者不捨晝夜。


柔肩亦擔重任,巾幗不讓鬚眉。


同樣是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73歲的李蘭娟院士已經在一線戰鬥了一個多月。


“這場戰役不成功,我們就不撤兵!這次我來當一個醫生,儘快解除危重病人的痛苦。”2月2日凌晨,她帶著來自感染科、重症監護室的精兵強將以及最先進的儀器設備,從杭州專門趕來救人。


武大人民醫院東院的患者大多是重症及危重症病患,李蘭娟每天只睡幾個小時,時刻為最需要的病患奔走、操心。


面對忙裡忙外比自己還要年長4歲的李蘭娟院士,一位60多歲的梅婆婆出院時,滿含熱淚鞠躬致謝:“感謝你們幫助武漢人!一定要多保重身體,還有很多病人需要你們!”


總有一種巾幗奉獻,溫暖他人、點亮生命


雖在“強制休息”,張繼先電話中仍細細過問著病人的治療方案和恢復情況,信號不好時,還得扯著點嗓子,房間裡迴盪著因長期熬夜而沙啞的聲音。


54歲,約莫1.6米的個頭,身子瘦小但性子很急,“疫情上報第一人”、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張繼先,常被同事喚作“繼先兄”。


自疫情發生以來,這位科室裡的“兄長”從未停下腳步。作為呼吸內科主任,她每天要對上百位病人查房制定診療方案,晚上經常通宵搶救,一大清早又開始新一輪的查房。對風險大的病人,有時她甚至關起門來搶救,不讓太多人介入。


“疫情發生初期還能住在家裡,後來就住到了醫院旁邊的賓館,一來方便與家人隔離,二來病人有情況可以及時趕到。”提起家人,張繼先溼了眼眶。


“每年過年那頓團圓飯,一大家子都是遷就我的時間,但工作起來只好將他們忘了,我只能一心撲在這邊……”


誰人心中沒有牽腸掛肚,只因為心中深埋著更深沉的大愛,才毅然選擇了風雨兼程,在疫情第一線站成最柔弱也最堅強的堡壘。


風景秀麗的東湖邊,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是這場戰“疫”的主戰場之一。對在醫院急救中心工作15年的護士郭琴來說,這一次是她人生遇到的最大挑戰。


由於感染病人多伴隨發熱、呼吸困難、乏力,她和同事要24小時近距離給予吸氧、喝水餵飯、伺候大小便,還得經常幫助病人變換體位。


“每一次近距離的接觸都會增加感染的風險,稍不留神,就會中招。”起初,人手短缺,防護用品緊張,為照顧好重症患者,郭琴每天自覺工作10小時以上,24小時連軸轉也是常事。悉心的照料下,她幫助了百餘名新冠肺炎患者轉危為安,可自己卻不幸在工作中感染了病毒。


“我不是英雄,但也絕不當逃兵。”經過治療,恢復健康的她主動重返隔離病區,重新穿上那熟悉而厚重的三級防護隔離裝備。


“看我站在那裡,病人心安。”在自己躺過的隔離病床前,郭琴護理著新的病人,“我的出現,即使不說什麼,對病人也是鼓勵。”


柔情似水的關懷,撫慰了多少顆焦灼不安的心。


1月24日,萬家團圓的除夕之夜。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火神山醫院護理部副主任宋彩萍來不及吃一口擺上桌的年夜飯,接到命令,緊急出發。


臨別時,16歲的兒子兩眼含淚,用雙臂緊緊地把宋彩萍摟在懷裡。


到了武漢,宋彩萍“腦子不停轉,電話不停響”,從靜脈穿刺到標本採集,從氣管插管到餵飯服藥,從診療到與老年患者拉家常……她像是個“永動機”,一忙起來就顧不上自己,平均每天睡眠時間不足4小時。


為了紓解患者的焦慮情緒,她用手勢傳達問候,在防護服上畫笑臉。“防護服是冰冷的,但我們的心是熱乎的。只要用心去關愛,哪怕隔著厚厚的防護服,患者也能感受到我們深深的愛。”


“雖然看不到你的模樣,但我記住了你照顧我的樣子。”一位患者感動地寫下這樣一句話。


她們,缺席家裡的團圓,與“疫魔”對抗,只因那是生命的囑託。


她們,並非百毒不侵,卻以身築牆,構築起普通人與死神之間堅實的屏障。


“有事叫我!”這是武漢市蔡甸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醫生夏思思的口頭禪。1月的一天,下夜班後明明可以回家休息的夏思思,聽說有位70多歲的老人病情加重,又返回醫院參與救治。


“當時這位病人已經高度懷疑是新冠肺炎,思思也知道,可她依然選擇回來戰鬥。當時醫院、醫護人員都進行了準備和防護,她卻被感染了。”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邱海華哽咽著說。


1月19日,夏思思突然感到乏力,並出現發熱症狀,很快住院治療。2月23日清晨,與病魔頑強搏鬥了一個多月的夏思思,生命的刻度定格在了29歲……


總有一種巾幗力量,堅韌不拔、奮戰到底


這是一張摺痕累累的疫情防控臨時通行證,大紅印章旁印著這樣幾個字——“車牌號:自行車”。


農曆正月初七,沿途客車停運。24歲女醫生甘如意從湖北公安縣斑竹壋鎮老家出發,帶著老家政府開具的通行證,騎著自行車趕回工作的武漢江夏區金口中心衛生院範湖分院。


風雨中飛馳,黑夜中獨行。300多公里,這個年輕女孩靠著“走一段,少一段”的堅持,終於回到熟悉的鄉親們身旁。“我只是想讓村民放心,為了儘快回到工作崗位,我什麼都可以不顧。”


白衣為戰袍。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萬千巾幗堅守崗位,用細緻與耐心挽救回一個個寶貴生命。


實施呼吸機試脫機,保持氣管插管給氧,“人工肺”管道撤出血管……一系列緊張忙碌操作後,同濟醫院光谷院區一位危重病人2月底成功撤離“人工肺”系統支持,轉入普通病房。


堪稱救治奇蹟的背後,離不開一支平均年齡僅有26歲的“紅色娘子軍”。


被視為續命神器的“人工肺”系統,每分鐘轉速達兩三千,儀器精密操作複雜。“紅色娘子軍”24小時不間斷觀察機器轉數與流量、氧氣瓶餘氧狀態,調整抗凝藥劑量及速度,牢牢守住生命的最後一道防線。


“工作強度很高、心理壓力很大,可一分一秒都是生命的等待。”護士管志敏說,為了挽救生命,再辛苦也值得。


身軀雖柔弱,堅守若磐石。


北京協和醫院馳援武漢的135人護理團隊中,八成是女同志。面對護理難度和強度已經遠超北京協和醫院ICU的武漢戰場,她們不畏艱險、迎難而上,主動與清醒患者溝通交流,用溫暖的話語鼓勵他們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即使是混亂不清的言語,也是我們非常期望聽到的。這一聲聲呼喊,代表了生的希望。”護士王汐嬅說。


點滴微光,匯聚璀璨星河。億萬婦女同胞迸發出溫善而堅毅的光芒,穿透疫情陰霾,激盪前行力量。


方艙醫院裡,女志願者用清脆甜美的聲音播送新聞和通知,女護士帶領病人跟隨音樂跳起廣場舞,溫暖的話語、歡樂的舞蹈,傳遞著戰勝病情的決心與希望;


小區門口前,女社區工作者發揮女同志的優勢,家長裡短講道理、設身處地做勸導,站崗值守、消殺防疫,築起聯防聯控的銅牆鐵壁;


萬家燈火中,女民警巡邏執勤、日夜值守,勸導不聚會、少出門,夯實大小家園的安全防線……


一個個靚麗身影,一道道前行之光。


擊鼓催徵緊,荊楚戰未休。當前,疫情防控任務依然艱鉅繁重,廣大巾幗英雄發揚連續奮戰精神,持續堅守在戰“疫”第一線——


穿上防護服,帶上護目鏡,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的200多名醫護人員連續40多天日夜堅守,不懈奮戰。急診科主任艾芬和同事們沒時間擔心自己安危,顧不上照顧家人周全,“大家都想著多一點時間,多一次堅持,就能多救一個病人”。


兩次請戰,24歲的佘沙成為四川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裡年齡最小的隊員。汶川地震時,她是受援者;如今武漢戰“疫”,她成為了馳援者。作為一名汶川人,佘沙說:“汶川地震時,全國各省區市都來援助我們,現在我們也以同樣的心情回饋湖北。”


成功戰勝疫魔後,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的妻子程琳再次來到醫院,捐獻400毫升血漿,讓愛“迴流”。“我的丈夫還在一線救治,捐獻血漿,既是支持丈夫工作,更是為了搶救更多的患者生命”;


……


激揚巾幗之志,凝聚巾幗之力。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心愛護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的醫務人員,強調醫務人員是戰勝疫情的中堅力量,務必高度重視對他們的保護、關心、愛護,從各個方面提供支持保障。


黨中央深切關愛奮戰在疫情防控鬥爭一線的廣大婦女同胞,社會各界和各級婦聯組織也積極籌集物資,為奮戰在一線的“當代木蘭”送去衛生用品等特別溫暖,進一步凝聚起巾幗英雄頑強拼搏、奮戰到底的堅定信心和不屈鬥志。


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


不久的將來,全國各族人民必將迎來春暖花開的那一天。巾幗之花,也必將在戰“疫”征程中綻放出更加燦爛的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