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無明就是累積在大腦內跟記憶中的慣性反應

無明就是累積在大腦內跟記憶中的慣性反應

這個後面再做一個補充:「第一念相的產生,原本就是生命在自然界中的本然狀態。」注意,我這裡面用的是講到第一念裡面那個地方,這個地方多講是這樣讓你多熏習,這輩子搞不清楚也不要緊,下輩子再來就很輕鬆了。因為你前輩子沒熏習,所以這輩子聽得糊里糊塗的,頭都快炸掉了。

本然狀態那個相,如果用語言來表達,生命與自然的接觸是根的作用。相以前才叫根,所以你要舍識用根,那叫懵講的,你不回到這裡你怎麼用根?「此時的反應就是這樣」,不要問為什麼?沒有為什麼?因為那個你已經控制不到了。「而無所謂的名相或狀態,只是一種清晰的存在而已」,注意,清晰的存在而已不糊塗的。但是一般人的大腦思維將這種狀況稱為混沌狀態,這是完全錯誤的,因為你沒有到達這裡,它是很清晰的存在,它不是混沌狀態。但是當那些人在講混沌狀態的時候,我知道他在說什麼,你講混沌狀態就證明你根本就不知道。因為那個東西是很清楚的,很清楚的相,假如不清楚,那表示你沒有達到這個地方,你都在善惡念那邊。

「相完全是根塵相接的本然狀態,這是第一念。當第一念產生之後若為無明所介入,無明就會將這本然狀態加以加工,隨即進入識塵相蕩的作用。」那識根塵互相激盪,前面是根塵相接它是很順的一種狀態,所以這二個詞是我在應該講來十六、七年前所用的詞,我是覺得有時候會想一想怎麼那麼厲害,這個詞那麼美。「然此已非根塵的關係,而是識塵的關係」,根塵,我們叫根塵相接,識塵叫識塵相蕩,這二個是完全不一樣的現象,所以可以稱為第二念。

「第二念就是色,所以此時的色統稱為六塵。在第一念跟第二念之間的差別就是介入了無明的作用,此時的問題是:無明是什麼?無明如何起作用?」既然是無明介入了,那我們不要它介入,這很簡單,把無明拿掉,關鍵就在這裡。那無明如何起作用,無明是什麼呢?簡單的說,「無明就是累積在大腦內跟記憶中的慣性反應,此一慣性能將相的狀態突顯出來運作,運作即是大腦的標的,因此識性就是慣性的作用。」有沒有?就這樣產生了,「慣性作用越頻繁識性就越發達,無明就越旺盛。」所以我常跟各位講聰明、伶俐、能幹、反應敏捷的請特別注意,你是識性發達、無明旺盛,故云「相續心為無明本」。

《耳根圓通章》0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