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地球的水源是太陽風送來的還是彗星撞擊得來的?還是另有原因?

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生命離不開水,但是地球上海洋與陸地的佔據比例達到誇張的地步,在目前已知的行星上沒有能夠和地球相比的,在宇宙中如此稀缺的液態水為什麼會大量的出現在地球之上呢?或者說地球的水源是自地球形成就存在還是另有玄機呢?


地球的水源是太陽風送來的還是彗星撞擊得來的?還是另有原因?


根據科學家的估算,地球海洋大約有14億立方千米總水量,形象的來講,如果把地球上的水全部抽乾,抽出來的水獨自組成一個大水球,那麼這個水球的直徑能夠達到140千米,可想而知地球上的水資源是多麼的豐富.


地球的水源是太陽風送來的還是彗星撞擊得來的?還是另有原因?


對於地球最初的水源從何而來,有研究人員認為,這些水自地球形成就一直存在在地球上,但存在的形式並不是今天的液態水而是以氣態形式的水蒸氣,因為初生時的地球溫度遠遠高於今天的溫度,因此地球上的水源就以氣態的形式存在於地心附近,或者以結晶水的形式存在岩石之中.


地球的水源是太陽風送來的還是彗星撞擊得來的?還是另有原因?


隨著地球的溫度不斷下降,這些氣態的水蒸氣就隨著地球的內部活動,如火山地震等伴隨著岩漿噴發出來,通過降水的形式變成液態水匯聚在原始窪地中,形成原始海洋,而海洋中的水被稱作"初生水".

但科學家們經過深入研究火山活動之後,發現火山噴發出來的水並不是所謂的"初生水".而是融入地下的雨水,這對水源固有論提出了挑戰.


地球的水源是太陽風送來的還是彗星撞擊得來的?還是另有原因?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一位名叫拖維利的科學家提出了地球上的水源是太陽風帶來的,所謂的太陽風就不是我們平常出門時所感受到的流動的空氣,太陽風實際上是一種帶電質子流,由太陽發出.根據計算,地球至今已經從太陽風中吸收了17億億噸的氫量,將其與地球上的氧氣結合會形成非常可觀的水量.


地球的水源是太陽風送來的還是彗星撞擊得來的?還是另有原因?


但是僅僅只依靠太陽形成液態水的話,也有很多不合理之處,如地球無法維持現有水量,其他行星為什麼沒有形成液態海洋呢?

於是又有科學家提出了比較合理的假設,那就是地球的水源是彗星撞擊地球送來的.冰塊混雜著塵埃微粒形成彗星,這顆彗星在靠近地球時的直徑大約有20千米,隨著進入地球大氣層會發生自身損耗,彗星發生破裂,融化,並被汽化,最後化作雨水降至地面.


地球的水源是太陽風送來的還是彗星撞擊得來的?還是另有原因?


這個理論有很多證據支撐,其中我們國家就有很多例子,比如1990年一塊冰體降落至無錫梅村鄉,經過科學家的驗證,這個冰塊正來自彗星.

科學家提出來的小彗星理論不僅能解釋地球上的水源來歷之謎,還能解釋火星上河道的形成.

儘管地球上的水源很豐富但是淡水資源極為稀少,僅僅有2800萬立方千米的淡水,當人類能夠利用的淡水卻只有400萬立方千米可謂少之又少,或許小彗星撞擊理論能夠給目前嚴峻的水資源情況帶來緩和的希望.


地球的水源是太陽風送來的還是彗星撞擊得來的?還是另有原因?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出自於一千多年前著名詩人李白之口,或許真的是對地球水源來歷之謎的最佳解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