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農村墳地怎樣完善?

糖糖284378591


土葬是幾千年傳下來的風俗習慣,人死之後入土為安,為自己選擇一塊好的墳地是農村老人的一個願望,有的地方老人一過六十就會給自己準備棺材和選好墓地。

像我們這有些家庭條件好的老人,看中了那塊地,就會把那圈起來或者建一個活墓把那塊地佔著,等到百年之後就葬在那裡。所以農村的墳是倒處都可見的,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農村的墳雜亂無序,不僅讓人看起來不舒服,還對耕地資源造成浪費,對於這種現象農村墳地該如何完善?

一、統一規化墳地

農村是沒有統一的墓地的,一般老人過世都是葬在自家的山上或者田地裡面,所以就會有走到這裡一個那裡一個,這樣不僅佔用了資源還不方便回來掃墓。

如果農村像城裡一樣有統一的墓地,那樣不僅節約資源,而且每年清明節回來掃墓也比較容易找到,不用掃個墓跑來跑去還找不到墳墓在哪。

二、建公墓

農村很多荒山是閒置在那沒什麼用處的,可以從這些山裡挑一個位置比較好的荒山建一個公墓,讓散落在到處的墳地能集中在一起,這樣就可以解決了佔地問題,能夠更加合理的運用土地資源。

這幾年就聽說我們這裡要建公墓了,公墓選址是在隔壁村那一處荒山,那裡不僅交通方便環境也好。這樣建成公墓之後還有專人管理,清明掃墓的時候就不用費勁的到處跑,也不用擔心在拜祭先人時留下火災隱患。

三、鼓勵火葬

現在農村人的思想覺悟還是挺高的了,如果實施火葬也不會被大部分人牴觸,人死之後早晚都是化為塵埃,只是時間的問題。實行火葬可以節約資源為子孫後代謀福,這也是功德一件。

而且農村每個村裡都會有自己的祠堂,老人過世之後的牌位都是供在祠堂裡,如果農村實施火葬,把骨灰盒統一放在祠堂裡,不僅方便拜祭,也為後代子孫造福。


總結:土葬是農村千百年來的風俗習慣,小唐覺得對那些不願意火葬的農村可以進行墳地集中,或者是建成公墓,這樣就不會造成對土地資源的浪費,看起來也更美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