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越來越不會處理人際關係,越來越迴避各種聚會,越來越喜歡一個人獨處,是幼稚還是成熟呢?

半溪


年少好交際,年老愛獨處,正常人的生活態度。

人不輕狂枉少年。年少時的我,愛湊熱鬧,廣交朋友。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走南創北,跟四方朋友約見,談天說地,交流捉知了、摸魚的經驗,作弄老師的趣事,傳紙條戀愛的同學笑話……不亦樂乎,精氣神十足,即使有了憂愁煩惱,和朋友們聊聊天,也就煙消雲散了。少年不識愁滋味,一點沒錯。

從校園步入職場,生活圈子小了,自由時間少了,原來的朋友也同樣各忙各的,交流越來越少。工作中社交,更多的是應酬,陪客戶吃飯,替領導代酒,說的也是一些場面上的話,言不由衷,還不如以前和少年朋友在路邊攤吃烤串香,因而漸漸對這些社交麻木,失去興趣,甚至一絲絲煩躁,最後能推脫就推脫。

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見多了,一些社會關係就看淡了,愛獨處,愛清閒雅緻。極好的朋友也只是年節處電話打個招呼,知趣地不愛走動,免得相互打擾。愛張羅的朋友組織的年會、同學聚會、戰友聚會也在猶豫參不參加,愁悵惘然,最後多半找個藉口推辭了,就這樣的心理變化過程,與題目說的狀態類似。



閒著聊聊天呀


越來越不喜歡和人交集,你一定是老了吧,哈哈。我也是啊,年輕時是個活寶,什麼場合少不了我,而近幾年什麼場合都沒我,親戚朋友喊我去吃飯,覺得去了要應酬,要說虛的祝福,客套的敬酒…這樣一想、還不如家裡湊合一碗麵條、吃著舒服沒壓力。

上班時,不會和領導交流,看到領導躲著走,偶爾和領導一起去辦事,只能一前一後走,因為不會聊天。本以為領導會看不起,卻沒想到有一次,領導幫我解圍。

單位一女人,對領導會說話,對我們不會說話,她一米五,拿她的小手比我一米七二大個子的手。嫌我大手大腳,我不會說話啊,挺尷尬。領導也會說話,說:自己多大個子不清楚,找大個子比,幹活去。

有時候朋友們約聚一聚,當時不好推脫,過後總給自己找理由不想去,一群人,唱歌跳舞吃飯、拍照,尤其是唱歌,愛唱的會唱的,霸麥霸屏,我基本不會唱,但坐著過於尷尬,偶爾點一隻歌,會被任何人越過頭頂置後。心裡覺得沒多大意思,臉上有點掛不住,只有給自己說,下一次不來了。

一群人去一日遊,拍照,拍各種集體照,擺各種動作,被擺佈來擺佈去,心裡煩透啦,下決心下次不來啦。

時日長了,反覺得帶家裡舒服自在,悠閒輕鬆,做自己想做的,不用顧及別人,不用陪著笑臉吃大餐,不如在家。

偶爾去吃飯,突然發現會有一兩個特會說話的人在場,左右逢源,貼著有錢有用的、說漂亮話,戴高帽,坐不住又不得不坐著,等散場。

時間長了,自己發現,過各三八節,大家曬聚餐,曬出遊,曬逛街,而自己無聊的待家裡吃著簡單的飯。

五月二十號,朋友圈全是曬紅包,從大到小520,貼著感激的語言,而自己還要想半天今天什麼日子?

除了清明記得去給父母上墳,春節家人聚一起,說真的各種節日,各種聚會基本很少參加。

沒覺得自己有多孤獨。沒覺得痛苦,原來安靜的獨處也是享受。



文文675057


人老了,不會處理人際關係其實很正常。每個人都有性格,開放型,外向型,孤獨型。我就是屬於孤獨型的。年輕時雖也風光過,輝煌過,那全憑自己努力奮鬥的本事,真才實幹的結果。但我天生沒有巧入舌潢的本事,又不會巴結領導,更不會籠絡人心,結果當個部門經理都是自己親力親為,把自己累個半死。最後還得罪人。退休了,和同學啊,鄰居漸行漸遠。所以好怕參加什麼聚會聚餐等,因為感覺我一直沒有存在感。在他們中間找不到自己的價值和位置。真的一個人孤獨慣了,出入都我自己。說件事就堅定了不與同學等來往的決心。我準備出國旅行,想買個拉桿箱,一天我遇到一發小加同學,也是從小玩到大,此同學很有些能耐,又能說會道,在同學中有些影響力,又能吹噓,我跟她的性格大相徑庭,交往不多,她從骨子裡也瞧不起我,對她就敬而遠之吧。偶遇寒暄幾句,問問幹啥,就說到輕工買箱子,她熱情說她有熟人賣箱子,主動說陪我去,我很高興她陪我,結果到哪裡一看價格都太貴,都要好幾百,我也不經常出去,打算買個便宜點,她說這裡性價比高,質量有保證,能給最低價,老闆又拿出一款,說是今天新款,也要好幾百,我看同學面上就買吧,但價是要搞的,不能老闆說多少就多少,我就搞價,同學立刻變了臉,說已經是發價了,你不用搞,我堅持要搞,我說了個價告訴老闆…其實也不算便宜,若不賣就算了,我就真走,我搞的價其實老闆有賺頭,老闆急了,就同意了,成交了,本是皆大歡喜的事,我同學不樂意了,氣的說了老闆,一路上就氣呼呼,我還謝謝她陪我買箱子,可她就是不高興。回到家,我心裡也是有苦說不出,我這是死愛面子活受罪,花錢也沒把面子買回來,我不活該嘛!所以人際關係太複雜,人性太複雜,我沒本事處理好,乾脆不處了,一個人挺好的。能少生多少閒氣啊。


非常時期很開心


怎麼說呢,我現在也是這種狀態。

我對自己的分析是年齡大了,家庭瑣事多了,以前的時候一個人飽了全家不餓,現在不行了,有兒有女,還有老人需要照顧,特別是我們家,我們孩子奶奶和孩子姥姥都在我們家住,一個南方人,一個北方人,飲食習慣不同,每天做的飯就不一樣,奶奶喜歡吃米飯,粥炒菜,喜歡清淡,姥姥喜歡吃麵食,菜無所謂,炒什麼都行,偶爾也能吃點米飯。這是飲食上的。

還有兩個孩子,大寶上學了,一天來回八趟的接送,小寶一歲七個月,正是需要人照顧的時候,吃喝拉撒需要單獨準備。

最後一點我還有自己的工作,倒班制,好不容易休班就開始忙活家裡的是,打掃衛生,洗洗涮涮,等都忙活完了已經晚上十點了,剩下來的時間才是自己的。

長久以往的這種生活狀態下,與社會慢慢的脫節,朋友聯繫的越來越少(她們基本也處於這種狀態),我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一切等孩子大了再說吧。

不知道大家有跟我一樣狀態的嗎?





山東春雨


看到這個問題我特別有感觸,我覺得寫這個問題的人一定是有過故事,或是經歷過一定的滄桑。

年輕的時候身邊可能是一群人,走著走著你會發現慢慢的就剩下自己一個人。以前覺得最難忍受的就是孤獨寂寞,而現在卻發現無形中自己已經習慣了寂寞。以前是怕別人不喜歡自己,所以盡力表現,現在是自己也不喜歡自己了。

從二十歲一下子到了三十歲,忽然到了一個老大不小的年紀,這個年紀需要承擔很多事情,但是卻發現現實總有那麼多的不盡如人意。為了生活你也許做了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你漸漸忘記了曾經有過的夢想。三十多歲想去努力開始,你會發現你已經沒有了二十多歲那麼多機會和條件,但是又不想這樣蹉跎下去。

以前愛熱鬧,如今喜歡孤獨,避開了很多無所謂的聚會和應酬,但是生活總是需要你隱藏自己的內心世界,戴上你不喜歡的面具去扮演那些角色...也許這就是所謂的人生吧。記得有一句古詩寫的特別好:“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高宗1986


人際關係還可以,但是從來不喜歡聚會,而且喜歡獨處。

可能個人習慣和生活方式不太一樣。

我比較戀家,特別愛回家待著,或者大學一放學就在宿舍帶著,看看小說,上上週,看看劇。

在我心裡就會覺得,除了散散心,和一兩個朋友聊聊天外,出去傻玩就是浪費青春,尤其是那種夜生活豐富,喝酒什麼的。我接受不了。

我覺得人一生一兩個朋友足以,成了家更是如此。沒有過多的感情放在“外人”身上,別人感覺你怎樣怎樣,都是很在乎,不會因此少一塊肉。

我個人而言,很享受寂寞。

(不過,這並不影響我的交際生活,有好友,有老公,也有愛我的爸媽,足夠了)


末奇


我從年輕就是這種狀態。

小時候父母教育我們不能隨便說話,大人說話小孩不能插嘴,也就養成了聽別人說並報以禮貌性的微笑的習慣。即便心裡不認同人家的觀點也因為這個不隨便說話的習慣不願去反駁。這個習慣的弊端是我不會開玩笑,也不願別人和我開玩笑,不會說風趣幽默的話,也不會接梗,自我感覺情商低不會說話也就習慣性的遠離聚會。摯友一兩個,從來沒有人家呼朋喚友高朋滿座的豪壯場面!

結婚後,家族中的瑣碎事多,參加公事更是不知道說什麼,怕說多了,說錯了。在人家能說會道的面前,只會微笑,顯得木訥又拒人千里。一天下來臉上的蘋果肌都累!時間久了,越來越不喜歡去人多的場合。感覺自己在人際交往中是個大白,但不幼稚!因為我有摯友啊!週轉需要用錢一個電話兩個摯友就準備好了。朋友滿屋的不一定有敢借給你錢的!


菩提樹下43897715


越來越不會處理人際關係,越來越迴避各種聚會,越來越喜歡一個人獨處,應該是成熟了,把所有的一切都看淡了,只是失去了應有的進取心和活力,有時過猶不及。

我有個表嫂四十四歲,原來在某國有商業銀行工作,因單位效益下滑嚴重而且要求越來越嚴,她的孩子又面臨小升初,所以她選擇了辭職,在自由商鋪經營小餐桌。大約半年後,生意慘淡不願經營,遂全職在家管孩子。

我前兩天給她打了個電話,她告訴我,她現在一天接送孩子八趟,有時時間還很緊張呢。她現在跟原來的同事朋友都失去聯繫了,並且她很享受這種生活,感覺很肅靜。要讓她因什麼事再去找別人,她還真的不能適應了。

人各有志。表嫂以前也是銀行老員工,對那些繁忙的業務和單位上的虛與委蛇也厭倦了。但是年紀輕輕,就把自己的價值完全寄託在老公和孩子身上,自己連最基本的社交都沒有,我認為對教育孩子也是不利的,有一種說法,我們現在的樣子折射的是父母的樣子,我們的孩子是否也會折射我們的樣子呢?我們希望孩子變成我們的樣子嗎?

我們可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但是我們不應失去應有的朝氣與激情,永遠不應失去生活的目標,不能任由自己的心靈隨著歲月萎縮而生機不再,我們也應該隨著孩子和時代不停成長。

有心事,看👉陳大大新語,我們一起聊一聊吧!


陳大大新語


是幼稚還是成熟,並不是以一個人的年齡為分界線的,而是以心態來劃分。


當一個人越來越不會處理人際關係,越來越迴避各種聚會,越來越喜歡一個人獨處,至少說明以下幾個方面的狀態:


一是經歷太過豐富。經歷了豐富的人際關係之後,就會發現,很多的處理方式方法,不是我們想當然的那麼簡單,表面是一層,剝下又是另一層,看起來美好的事情,事實卻是另外一番景象。要處理好方方面面的關係,可以耗費大量的精力和體力,對於一個成熟的人來說,這種消耗,除非有必要,否則是不屑一顧的。

二是受傷太深。年輕的,資歷淺的人,可能會感覺即使受傷,很快就會恢復過來,但是一個成熟的人,特別是中年人,對於受傷這件事,已經很難折騰得起,因此,對於一些不能確定的人際關係,與其再次去觸碰,不如迴避,能避就避,已經沒有多少資本可以受傷了。


三是生活工作比較穩定。人之所以需要不斷去做好一些人際關係的維護,大多也是迫於工作生活的壓力,有的因為工作還需要與客戶維護關係,與同事做好感情溝通,與領導作好彙報請示,哪個環節疏忽,就有可能會給自己的工作事業帶來麻煩,因此,有的關係是需要違心去做,厚著臉皮去討好別人,如果工作丟了,隨之而來必然是生活水平的下降,所以,這麼做也是為了換來自己平穩的工作與生活,而當工作穩定和家庭生活也穩定之後,對於那種不斷向上的追求慾望沒那麼強烈了,自己真實的一面展示出來,就有可能不再去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了。

四是不管是怎樣的選擇,都是合理的,沒有褒貶區分。不管是積極參與人際關係處理的社交活動,還是喜歡安靜獨處的環境,都是一個人自己的選擇,各有利弊,只是一個喜好罷了,有的人天天熱衷社交,換來的不一定是出於什麼不良的目的,只是自己喜歡,有的人喜歡獨處,也並非對社交和人際關係表示厭惡,也只是享受安靜獨處的意境罷了,況且,每個人都有可能有多面性,有時喜歡熱鬧,有時喜歡獨處,有張有馳的生活才會表現得更加豐富多彩。


書葩


獨處只是一種狀態,跟成熟幼稚沒有關係。

我很喜歡獨處,菜還在鍋裡燉著的時候,會找本書站在旁邊,邊看邊等。

喜歡早上起來聽嗨爆了的音樂,休息夠了再收拾屋子。

獨處只是一種舒適的狀態,沒有約束沒有外人觀察,且並不覺得寂寞。


不獨處的時候,你發現會處理人際關係,會聚會搞氣氛,會左右逢源,是一件超級累人的事情。

更有甚,有些人有些事不值得你費力戴上偽善的面具。

幼稚?惹了一身塵埃,還會越長大越幼稚嗎,那應該是一種高人的境界吧。

成熟?也不盡然。成熟的人不明確自己的喜好,不輕易撕下自己的面具,不說破自己的狀態。

開誠佈公或許是對成熟最大的誤解了吧,我只展示好的、成熟的一面而已。


做對自己好的事,才是成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