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快速消除魚缸底部雜物,這個方法很好,為什麼很多魚友不願意用?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

養魚老道天真的以為,自己寫了這麼多的文章,又發表了很多相對應的視頻,那麼大多數魚友對於飼養觀賞魚的某些基本操作,應該是瞭如指掌才對,天天講、天天重複著關於魚缸的水質調理和養水的操作,依然有很多魚友對於抽底換水、困水之類的養魚手法,還是一無所知,總是不斷的出現各種問題。

今天我再和各位新魚友們說一下關於給魚缸抽底換水的各種好處和適用原則。

快速消除魚缸底部雜物,這個方法很好,為什麼很多魚友不願意用?

我們先來看一位魚友的評論:

最為靈活的去除魚缸雜質的方法就是抽底換水,沒有之一

觀賞魚缸增設過濾系統,未必等於把魚缸裡的雜物全部移除掉,只是換了個位置而已,由缸裡面移到了濾棉上,魚缸的水流經過濾棉,雜物危害依舊存在,所以需要生化過濾來匹配,把各種有毒物質轉化為硝酸鹽。

玻璃魚缸有光且深,缸內放置生化濾材也難生成硝化細菌,所以移除雜物到物理過濾,然後物理過濾下到生化過濾,這裡的硝化細菌比在魚缸中更容易生成,真正移除雜物的有效手段是抽掉雜物,也就是抽底換水,抽底換水是保持魚缸水質最為靈活的方式,可以擺脫設備的侷限性,讓我們給觀賞魚餵食和在飼養密度上都可以更為靈活的調節。

當然了,或許上述的評論這可能會有一定的侷限性,因為我知道這位魚友是飼養金魚的,

在金魚的飼養管理中,假設我們是古法養魚,或者使用陶瓷缸、瓦缸養魚,即使配備有一定的過濾系統,由於金魚的特性和缸體的環境,我們通過定期的抽底換水操作,來去除掉魚缸底部的多餘糞便,這一定是保持住整個魚缸水質最為有效地方法。

快速消除魚缸底部雜物,這個方法很好,為什麼很多魚友不願意用?

這種方法在我們使用水族箱飼養觀賞魚的時候,其實也同樣適用。假設我們魚缸的過濾系統薄弱,缸底殘留過多的糞便和雜物無法被過濾系統有效濾除,那麼我們都可以參考使用抽底換水這種操作,絕對是穩定住魚缸水質、迅速去除有機物,最省事、最快捷的首選方法。

點到為止,不必在意換水量的多少,當然也要看頻率

所謂的抽底換水,無外乎就是使用到一個水管依靠虹吸原理,抽取掉魚缸的底部垃圾即可,並不是需要我們來更換很大的水體量,基本上能夠做到缸底雜物清除,就可以點到為止。然後加入等量新水即可。

這種操作簡單、快捷,幾乎是三五分鐘就可以完工,但是對於魚缸的水體維護卻能夠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為我們是用人工手動操作,直接把魚缸內殘留最多的有機物一次性排除掉,無論是對於物理過濾系統還是生化過濾系統,都會在瞬間減輕它們很大的負擔,魚缸的

水質也會迅速得到好轉。

如果是我們再去配合定期換水,那麼效果一定會更好。

快速消除魚缸底部雜物,這個方法很好,為什麼很多魚友不願意用?

再者,在很多過濾系統比較強大的魚缸裡,這個動作也未必就要天天去做,我們要依據自己的魚缸水體環境和觀賞魚的狀態,自行掌握操作頻率和換水量。

既然魚缸的底部殘留過多垃圾,物理過濾起不到作用,我們為什麼不去抽取?既然魚缸底部乾乾淨淨,水質一清如洗,我們又為什麼要去抽取?就是這麼個道理。

小魚苗的投餵和飼養,抽底換水功不可沒

這裡我們就談到了關於小魚苗的飼養,很多魚友擔心的問題那可太多了,雞蛋黃投餵多了渾水怎麼辦,小魚苗又不能開啟過濾,被過濾抽走了怎麼辦,小魚苗的魚缸是否需要添加個水妖精?

等等諸多的問題。

關於這些問題,很多魚友都是在紙上談兵,往往是還沒有做就開始想到了諸多的困難,事實上只要是我們繁殖了小魚苗,使用蛋黃投餵那麼一兩次,我們自己就會心中有數了,別說是三五十條孔雀苗,就是一千兩千的金魚苗,蘭曼龍苗,它也沒有必要開啟過濾系統,水妖精都可以不用,照樣投餵蛋黃水,它也可以保持水質。

快速消除魚缸底部雜物,這個方法很好,為什麼很多魚友不願意用?

這個就要看我們的水體大小和在投餵量上的精準把握,總怕小魚苗吃不飽,總是去大量投餵,水體再小點、密度再大點,它怎麼可能不渾水?

隨著魚苗的成長,可以加過濾的時候,很多魚友又不敢去添加了,不該加過濾的時候,我們整個諾大的水妖精,把魚缸裡吹得昏天昏地,這個水質又該如何是好呢?

少量投餵、均勻投餵,靜置水體抽底換水就是最好的選擇

特別是魚苗的數量很多的時候,剛開始的繁殖或者飼養水體不要太小,養魚老道以前繁殖的藍曼龍、金魚苗等,那個時候也沒有什麼水妖精、過濾器的,即使投餵一星期的雞蛋黃,不去抽底換水,魚缸的水質也照樣能夠保持,為什麼很多魚友投餵兩天蛋黃水或者孵化的豐年蝦,水質就玩完了呢?

飼養密度、投餵量和水體大小的問題。

快速消除魚缸底部雜物,這個方法很好,為什麼很多魚友不願意用?

只有我們看到小魚苗長起來了,魚糞的顆粒大了、多了,缸底的蛋黃出現大量沉澱了,我們再去抽底換水就很好了,偶爾抽取到幾條小魚苗,我們再把它們撈回去就是了,大部分的小魚苗經過十來天的生長期,根本就不怕抽底換水了,這個就看我們對於水管粗細的選擇了,就是如此簡單的問題。

如果某些魚苗出現了

趴缸或者過瘦的情況,那就直接淘汰就是了,這個在我的視頻裡都有詳細的介紹。

一根小氧氣管就可以輕鬆解決掉我們小魚苗水質過髒的問題,它能有多難?

困水缸可以抽底換水,如果不抽底需要避開底部雜質

與魚缸的水質息息相關的,就是我們的困水容器,不管是室內的還是室外的,也不管它是塑料的還是泥瓦缸,大部分的困水容器底部都會殘留一定的雜質,我們也不用管它是泥土還是各種金屬物質、水垢殘留,反正這些東西是不能夠帶到魚缸裡去,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抽底換水予以濾除掉。

快速消除魚缸底部雜物,這個方法很好,為什麼很多魚友不願意用?

如果是室外環境,偶然進入點泥土,對於培養困水容器的整體微生物環境倒也無礙,那麼我們在換水時,就應該避開困水容器的底部區域,把水管放置在困水容器的中上部水中抽取,這是個多麼簡單的問題,但是偏偏就有很多新魚友根本不去注意,為什麼呢?

好像就是圖省事,小魚缸也不大,困水容器更小,直接用舀子舀速度多快?或者提起來連渣也不剩的就往魚缸裡倒,管它底部有沒有雜質?

假設大魚缸困水,整個水泵直接就開抽啊,也不管水泵放置在困水容器裡的哪個位置,等到把水抽到魚缸裡,魚缸一片渾濁的時候,所有問題就來了,什麼狗屁困水,淨是胡說八道,自來水直接入缸,水質反而很好,自己這不是在瞎忙活嗎?

其實這些問題完全在於細節上我們自己沒有注意到罷了,看似一根小小的水管,都在那裡抽底換水,有的使用抽水器,有的使用小水管,有的三兩次抽不上來水,然後魚缸裡或者困水缸就會立刻烏煙瘴氣,原因都在哪裡呢?

快速消除魚缸底部雜物,這個方法很好,為什麼很多魚友不願意用?

更不用說有的抽碎了魚缸玻璃,有的抽死了觀賞魚,有的吸出來底部陶粒,有的把水草連根拔起,同樣一件事,同樣選擇工具,結果卻大不相同,原因就是不學習、不仔細、不動腦罷了。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