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歷史上得寵的女人都有什麼樣的共同點?

伊帆小妞


紅顏禍水,紅顏禍水,首先,不美如何成為禍水,成為寵妃?雖然不是全部,但是八九不離十。

列舉下歷史上知名的一些寵妃,商朝的妲己、夏朝的褒姒、漢朝的戚夫人、李夫人、楚王的虞姬、唐朝武則天、楊貴妃、趙飛燕、趙合德,清朝的董鄂妃等等,都是君王的心頭寵,赫赫有名的美人。可見一個寵妃的必備技能之一就是天生麗質,當然這個美的評判是要符合各個朝代的審美的,比如唐朝以肥為美,美人自是要豐滿圓潤,才算的上傾國傾城。

除了年輕貌美,才情也不可或缺,畢竟再美麗的花朵,看久了總會膩的,詩詞歌賦,琴棋書畫,舞蹈說唱總的有一樣精通的。自古帝王多情又無情,單靠美貌是留不住的,要有才藝做點綴,錦上添花。

色藝雙絕,可以讓一個後宮女子一時成為寵妃,恩寵加身,而要想長久獲得君王的寵愛,則需要智慧,需要心計,畢竟聰明人才能走的更遠。要是太笨,請參考《甄嬛傳》《如懿傳》,估計出不了幾次場就要領便當,是沒有資格評上一代寵妃的。

而歷代寵妃中最聰慧、最攻於心計的非武則天莫屬了,本是李治老爹的才人,結果成了李治的皇后,李治的王皇后,簫淑妃都不是她的對手,王皇后本來想借武則天鬥敗簫淑妃,沒想到自己一塊栽了,皇后之位都被搶了。而武則天聖寵不衰多年,直到唐高宗駕崩,武則天又作為唐中宗、唐睿宗兩任帝王的皇太后臨朝稱制,後來索性自己當了皇帝,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正統的女皇帝。

寵妃能做到武則天這份上,大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當然,在古代以男為尊的朝代,不是個個寵妃都有機會成為武則天的,有這個機會大概也沒有武則天的魄力和膽識,當然武則天的心狠手辣也很駭人聽聞,不是一般人,但是必備的智慧和心計是要有的,畢竟後宮三千人,沒點手段根本站不住腳,排不上號。

再然後哪,要懂得揣度君心,常言道:伴君如伴虎。一個不小心,那可是會禍及家門,所以,要小心謹慎,要當一朵帝王的解語花,讓皇帝覺得:我這妃子不但才色雙色,聰慧可人,還善解人意,妙哉妙哉!要寵,要賞。

最後,最好要有德行,不管是裝的還是真的,最好不要讓皇帝覺得此女善妒無德。要懂得示弱,畢竟一國之君,骨子裡透著皇家的驕傲,太過強勢的妃子會讓君王不喜,至於度如何就看寵妃們如何把握,各憑本事了。

當然,如果有外戚勢力就錦上添花了,畢竟前朝後宮分不開,息息相關,不過最好不要權傾朝野的那種,容易遭帝王猜忌,會有翻車的危險。

其實,歷史上的寵妃除了早亡,在美貌正盛的年華逝世的,其他大都是色衰愛弛,很少能夠善始善終的,武則天是少之又少的一個,就連歷史上有名的賢后衛子夫在盛寵十五年後,也輸給了年輕貌美的李夫人,鉤弋夫人,晚年更是含冤自盡於深宮,不得善終,實在可惜可嘆。最慘的是漢朝的戚夫人,被呂后做成“人彘”,丟進廁所,簡直慘無人道。

所以,做寵妃的第一個標準就是要年輕貌美,後宮三千人,年年有更新,君王向來只見新人笑,不聞舊人哭。


閒話茶館


歷史上有機會得寵的女人很多,能夠長期得寵的女人相對較少,最終還能再有一個好結局就更少了。分析歷史上得寵女人的共同特點,筆者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美麗動人是得寵的前提。歷史上的帝王將相幾乎人人都有一群女人,而且都是端莊漂亮的女人。其中,那些名份比較高的皇后、王妃、嫡妻可能有政治聯姻、門當戶對等方面的考量,但其他名份相對較低的妃子、姬妾和宮女、丫鬟,基本上都是年輕貌美的女孩。所以說,美麗動人是得寵的“敲門磚”,否則連得寵的機會都不存在。當然也有特例,像晉朝的賈南風皇后,據說比較醜陋,但這種情況恐怕不多見,通常情況下哪怕純政治聯姻,也不至於找個很醜陋的女人當皇后,這不是對醜女的貶低,而是事關皇家尊嚴。至於賈皇后的真實長像,不一定就像史書寫的那麼醜陋,也有可能是史官故意貶她。

武媚娘馴服獅子驄

(二)性格溫順是得寵的基礎。在男權社會中,女人要討得男人的寵愛,通常需要一個溫順的性格。她可以對下人飛揚跋扈,但對正主必須像一隻溫順的綿羊。武則天在十四歲的豆蔻年華入宮,本來已經吸引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溫情,但後來她非要逞能用鐵鞭、鐵錘和匕首降服那匹叫“獅子驄”的烈馬,結果在引起皇帝側目的同時也趕走了皇帝的聖寵。漢景帝本來十分寵愛慄姬,立了她的兒子劉榮為太子。有一次漢景帝生病感覺自己快死了,向她交代要善待其他妃子所生的皇子。此時,如果慄姬能夠溫順地答應,哪怕是假裝答應,漢景帝都會馬上立她為皇后,結果慄姬沒有控制住自己的醋勁和暴脾氣,和皇帝吵開了,結果是兒子的太子之位被廢,自己失寵,在朝為官的孃家人全部被皇帝罷免處死。

劉邦與戚姬、劉如意

(三)不可替代是得寵的關鍵。具有不可替代性,無論在職場還是後宮都是必須的。因為漂亮、溫順的女人多了去了,這些都沒有不可替代性。就像今天那些娛樂圈的明顯,一個個都很漂亮,誰又能比誰漂亮到哪裡去?在不平等的地位面前,溫順的女人就更多了,敢像慄姬一樣當面頂撞皇帝的恐怕不是被皇帝慣壞了就是自己腦子出問題了!所以,想得寵、想長期得寵,就必須在滿足老闆一般性需求的同時,找準老闆的核心需求,打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劉邦發跡後呂雉已經年老色衰,劉邦雖然寵愛戚姬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但偏偏呂雉具有在他死後把控局面的能力,所以劉邦再不樂意也難下決心廢她。唐高宗李治當皇帝后身體狀況不行,需要武則天幫他打理朝政,所以武則天的地位能夠得到提高,與高宗李治並稱“二聖”。明代成化皇帝小時候因為父皇被俘、叔叔上位,被廢了太子之位,差點小命不保,心理上飽受摧殘,此時比他大17歲的宮女萬貞兒受太后之命一直跟在身邊養護他,也養成了他對自己的依賴。成化當皇帝后將她立為貴妃,這個萬貴婦可以廢掉皇后、殺死所有懷孕的妃子,弄得成化皇帝差點沒有後代,但成化終其一生對她寵愛不減,還是因為她在皇帝心中不可替代。

成化皇帝的萬貴妃


戰漢古玉


漂亮肯定是首要條件!

古代後宮妃子得寵必備的兩個條件,僅僅長得漂亮還不夠!

但往往只是靠長得漂亮還不行,古代封建王朝的政權是以地主階級為其統治基礎的。有時候皇帝的婚姻也並非本人的感情就可以左右的,就比如後宮妃嬪的聘娶與冊立就有明顯的政治意圖,往往要圍繞著穩固君主統治這一目的。因此,擁有一定的勢力的宗族豪強則成了與皇族聯姻的主要對象。就像東漢一代的皇后大多來自四大家族

其次,在家天下的封建社會里,皇帝子嗣問題是宗廟社稷的大事。所以,后妃不過是被當作帝王延續後代的生育工具而已。因此,后妃能否生育子女,尤其是生聰明伶俐的兒子,往往成能否得寵的重要原因。而只要為皇帝生子,特別是被立為太子,那麼她的地位必然穩固,妃嬪可以得到封號或立為皇后,宮女可以晉升為妃嬪。

比如唐代武則天能從一名卑微的才人登上皇后寶座,就是靠著她先後為唐高宗誕育四子,而王皇后卻始終不能生育,這不能不說是武則天在殘酷宮闈鬥爭中,取得最終取勝的原因之一。近代的慈禧也靠著為咸豐生下唯一的兒子載淳後,便升為懿貴妃,在宮中地位僅次於皇后。兒子同治即位後,又被尊為皇太后。



半旅


歷史上的皇帝有三宮六院,數不清的嬪妃,其中有一些甚至一輩子都見不到君王一面,而現如今的宮鬥劇也是層出不窮,甄嬛、令妃、如懿,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歷史上得寵的女人,都有什麼樣的共同點。

一、長得好看,長得好看,長得好看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雖然想要得寵不是隻要長得好看就行,但是毋庸置疑,長得好看是很大一方面,不然就算你有極度有趣的靈魂,在消息閉塞,女人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古代,沒有美貌根本沒有讓男人去了解你的機會,所以看臉的社會呀,美貌是第一步。



二、有才華有心機

最典型的就是武媚娘了。武則天不僅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還是是即位年齡最大、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許多男人做皇帝都比不上她。在她的治理下,國家雖然興起了酷吏政治,但是對她的正面褒獎也不少,她多權略,能用人。還獎勵農桑,改革吏治,更是十分重視選拔人材,所以在武則天統治時期人才輩出,國家也十分繁榮。這樣一個既有美貌又有才華的女人,怪不得兩代皇帝都對她欲罷不能呢。


三、能生下皇子

宮鬥宅鬥小說相信大家都看的不少吧,母憑子貴也不是空穴來風的說法。中國古代男權社會中講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而這個後專指男孩,一個后妃僅有美貌和心機也是不夠的,在那樣一個封建禮制能吃人的年代,並不是每個皇帝都能像明孝宗和張皇后一樣一生一世一雙人,更多的妃子都是依靠著孩子固寵的,所以能夠生下皇子這一點十分重要。

四、性格溫婉動人

問清代最受寵的嬪妃榜單前列有三人是毋庸置疑的,她們就是:海蘭珠、董鄂妃和珍妃。皇太極對海蘭珠,順治對董鄂妃,光緒對珍妃的寵愛是有目共睹的,那麼她們為什麼受寵呢?無外乎是因為她們長相可人,性格討喜,通情達理的人往往是最讓人舒服的,皇帝也不例外,可能偶爾的小矯情小傲嬌可以說是情趣,但是隻有溫婉識大體才是最惹人疼愛的。小辣椒只能用來調味,永遠也不能成為主食。

怎麼樣,看到這裡是不是不禁想起了自己,如果你回到古代,能混得一個寵妃噹噹嗎?我是不行了,美貌的敲門磚就不屬於我,沒有金剛鑽還是不攬瓷器活了,省的手都敲腫了,連門都打不開。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不喜歡吃白菜


一個成功的帝王后面,往往會有一群女人。她們雖然不會如帝王將相指點江山,也不會如威武將軍,征戰殺場。

但是她們卻運用女人特殊的優勢,將至高無上的皇權擁有者牢牢地抓在手中,這些被君王寵上天的女人都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呢?

首先,容貌出眾。

有一句俗話:“女人是因為可愛而美麗,還是因美麗而可愛?”這個如“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一直困惑人們。

不過有書君認為,不論男人與女人,都是“好色之徒”。對於剛接觸的人,容貌的好壞決定著對一個人的好感程度,古代君王更是如此。

都說“英雄難過美人關”,對天下女人都有絕對選擇權的君王更是如此。一個外貌出眾的女人,一般都是他首要接觸的目標,也就是急於要求其侍寢的對象。

而最終會不會椒房專寵,那就要看這個妃子自身優勢了。所以說,容貌出眾是得寵女人的第一要務。

其次,多才多藝。

男人是視覺動物不假,但是如果一個女人只有美貌,其他一無是處也只能迷惑男人一時。

最重要的是要合乎自己男人的“口味”,就像戚夫人一樣,一段楚舞那把劉邦迷得是神魂顛倒。

楚人是出了名的浪漫,每逢祭祀,必定載歌載舞。翹袖折腰,為楚舞之最,這種舞姿映射出的就是輕盈秀美飄逸的人體曲線美。

戚夫人不僅擅長此舞,其舞翩若驚鴻,而劉邦最喜楚聲,一歌一舞,琴瑟和鳴,所以才有劉邦感慨之言:“得定陶戚姬,愛幸。”

再次,會做人,高情商。

不管是在現在這樣的社會,還是古時候的一夫多妻制,高情商的女人一定會招很多人的喜歡。漢和帝的妃子鄧綬就是其中佼佼者。

鄧綬得到和帝寵愛,惹得陰皇后嫉妒。一次和帝舉辦宴會的時候,鄧綬不小心跟陰皇后的衣裳撞了色。

她就便默默地帶著下人回去換一身衣裳,不讓陰皇后有懟自己的理由。鄧綬身材十分出挑,和陰皇后站在一起,她都會選擇站在旁邊。

並表現出一副唯唯諾諾的樣子,不給陰皇后挑錯的藉口。和帝看在眼裡,急在心裡,越發覺得是陰皇后苛待了鄧綬。既然沒辦法廢后,便對鄧綬越發好。

而後,和帝病重,愚蠢的皇后一心要除掉鄧綬;而鄧綬卻想自殺來換回病重的皇帝,一個盼皇帝死讓她兒子稱帝,一個卻情意真切甘願犧牲生命。

如此低調做人,情商爆表的美麗女子,終於成功挽回皇帝的性命,順利登上後位,也得到了皇帝的真心。

第四,能生孩子。

古人最重視什麼?傳宗接代,多生孩子有重要的意義。

一是古代生育能力不強,孩子不容易養大,作為皇帝,要給天下人做出榜樣。二是皇帝的孩子是龍子,龍子多,和莊稼豐收是一個道理,都是國家興旺發達的表現。

所以,作為後宮,其政治上的重要意義,就是要能夠生孩子。一旦不能生孩子,其很難在政治上獲得認可。

比如楊貴妃,唐玄宗雖然對她“三千寵愛在一身”,但是一直沒有封她為皇后,就是這個道理。

可憐的女人們,她們只有拼命爭寵,才能獲得稍好一點的處境。只有費盡心機地施展才華去討得男人的歡心,才能換取自己和家族唯一的出路,而自己的兒女才能有好的未來。

在“夫綱”的男人世界,女人要麼懷孕生子,淪為生育工具;要麼獨霸聖寵,百媚千嬌以色侍夫,各家後院都爭相演繹著心狠手辣的爭寵故事。

也許現在我們不能說她們生活怎樣無恥,只能悲嘆命運如此禁錮,把原本善良的女子逼成毒婦、妒婦。

得寵的女人的最高級別的本領,就是將男人置為中心位置,失去自我~

有書君語:有書君送福利啦!!私信有書君,回覆“福利”即可【免費領取52本】高分好書,限時福利,不容錯過哦~


有書共讀


歷史上得寵的女人很多,而他們大部分共有的特點就是美貌、能力、果決狠毒。



美麗的容貌

美麗的容貌不是最重要的,但是美麗的容貌絕對是打開帝王心扉的鑰匙。縱觀歷史上得寵的女人,先要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傾城容貌才能夠獲得帝王的寵愛。

歷史上被選入宮後,最初得寵的女性都是因為容貌上佳,身姿卓越。所以說容貌是得寵的第一步,但容貌卻不是得寵的關鍵。



卓越的能力

《史記·呂不韋列傳》中有過這樣一句話,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

以姿色來博取帝王歡心終歸不是長久之計,再美麗的女人也會老去,何況男人也會審美疲勞。所以長期得寵的女人便會通過其他途徑獲得恩寵。從依靠美色侍人的主動,變成帝王自主迷戀的被動。



而這一方法就是知性的能力。想帝王之所想,及帝王之所及。

劉邦在得到年輕漂亮的戚夫人之後,對年老色衰的呂雉開始冷落,但是卻無法拋棄他,原因就在於呂雉想人所想,及人所及。劉邦想殺韓信卻礙於面子無法動手,呂雉看透了這一點,長樂宮鍾室斬殺韓信,劉邦因此認為呂雉是一個賢內助。當劉邦去世後,呂雉更是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



果決狠毒

要想永世得寵必然要得勢,不然終究會被帝王平衡之術駕馭。即便是呂雉、武則天、慈禧等能力卓越的人也在被帝王平衡,以防獨寵專權。為此甚至漢武帝甚至創下了“立子殺母”的制度,殺死得寵的妃嬪。

所以要想長久得寵,必須得勢,呂雉和武則天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劉邦在後期欲廢太子劉盈,但是奈何呂雉得到了諸多大臣的支持,並且找到商山四皓,由此保住了自己的地位,而且之後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



武則天更是果決狠毒到了極致,為了得寵,不惜掐死自己的親生女兒嫁禍王皇后,之後更是仿效呂雉把王皇后和蕭淑妃做成了人彘。

李治生病期間,武則天乘機排擠朝中忠於李唐的大臣,扶持自己的勢力。褚遂良、長孫無忌等人都是受到武則天的迫害而死的。於是朝臣紛紛倒向了武則天。



在唐高宗李治想要廢黜武則天之時,武則天羽翼已成,李治也無法撼動武則天的地位。由此誕生了歷史上第一個女皇。


我是越關


歷史上得寵的女人有不少,她們的共同點比較突出,比如容貌突出,能隱忍,一旦得勢便個性彰顯等。她們還有讓人歎為觀止的共同點,比如做事果斷,心狠手辣等,下面我以她們中的二人為例。

我要說的兩個得寵又得勢的女人,是漢朝的呂雉,和唐朝的武則天。

呂雉是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史稱呂后。

漢高祖劉邦駕崩後,由17歲的長子劉盈即位,從此朝廷大權就落到呂后手中。此時的她,已由當初的賢良女子,蛻變為心狠手辣的絕世悍婦,為了剷除異己,她不擇手段。

其中以她殺害曾被劉邦寵幸的戚夫人,手段最為殘忍,在歷史上留下了“毒婦”的惡名。她命人砍斷戚夫人手腳、挖去眼睛、燻聾耳朵、灌了啞藥,扔到豬圈裡當“人彘”,其實就是“人豬”。

呂雉的兒子劉盈即位後,她大權在握隨即大肆殘殺異己,劉盈因親睹“人彘”,受驚嚇過度憂鬱病逝。後來又立少帝劉恭,呂后自己臨朝稱制。但不久因為劉恭偶然聽說自己母后已經死,皇后並非他親母,就口出怨言“太后怎能殺死我母親卻把我說成她兒子呢?我現在還小,等長大後我就造反。”呂雉聽說後很擔心,害怕劉恭將來作亂,於是暗中殺害他,改立常山王劉弘為皇帝。呂氏照舊臨朝天下,權力無邊。

武則天是我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她的殺戮則要更悽慘。

常言說虎毒不食子,武則天為了手握權力之劍,她的子女全都下場悽慘,幾乎無一善終。


武則天共有四子和二女。四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李弘,次子李賢,三子李顯、四子李旦。李弘因與母親政見不合,據說被武則天毒死。李賢因與她有政見上的分歧,被流放巴州,不久客死。李顯當過三個月皇帝便被廢黜,後來好不容易復位,又被自己的妻女合謀毒死。李旦在李顯被廢后,當了七年傀儡皇帝,後也被武則天廢黜,並取而代之。

武則天的兩個女兒為安定公主和太平公主 。安定公主死於襁褓之中,據說她是武則天為嫁禍王皇后而刻意害死的。太平公主是武則天最小的女兒,因此得到了她的寵愛。後來她也因涉嫌謀反,被唐玄宗李隆基擒獲,賜死家中。

武則天的子女幾乎全都死於非命,而和她本人醉心於朝權大有關係。

歷中上的這兩位女性,她們都曾受寵,也曾在權力達到頂峰時,掌握著一國命運,甚至改變了歷史走向。她們最大共同點,是身處權力旋渦時,都會選擇殘忍無情、不擇手段來達到目的,哪怕是犧牲自己的子女,也在所不惜。


蘭闍讀書


其一,長得漂亮,這是基本。女為悅己者容,因為漂亮才會得寵,男人都是下半身的動物,自然都喜歡長得漂亮的,這是基礎。

其二,有才氣。你看歷史上的那些女子之所以得寵,才氣也很厲害。比如武則天的書法就很可以,因為她知道李世民特別喜歡書法,因此拼命臨摹王羲之的書法。

其三,能歌善舞,善於揣摩男人的心思。

總之,兩情相悅,在於彼此之間的心靈相通。


李治亞文史博客


所謂千人千面,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歷史上得寵的女人當然有共同點,更有其獨具特色的不同點。關鍵處在於,她們能滿足君王最需要的東西,而不觸碰他們最軟弱、最忌諱的地方。

一、以色事君,最大的共同點在於青春年少、面容姣好,但明憲宗的萬貴妃是個例外

與西方人有些不同,似乎中國古代的審美對身材的要求並不太高,什麼削肩、細腰、三寸金蓮之類的,在現代審美看來反倒有些病態。大體上,中國古代君主對美人的要求,那臉盤子一定要長得好,而且最好是青春年少。大約是古代養顏技術不發達吧,美人總是易老的。慄姬容色摧敗了,就被漢景帝嫌棄,導致其子慄太子被廢掉。趙麗妃曾經那麼受李隆基寵愛,兒子被立為太子,卻因為年少色衰被玄宗嫌棄,甚至玄宗一日殺三子,其中就有李瑛這個趙麗妃生下的太子。

講養顏,春秋時代的大美女夏姬簡直是個妖孽,她兒子夏徵舒都成人了,她居然還能面如少女,乃至於有意無意的害死了一個又一個的男人。有因她殺身亡國的,也有因她叛國滅族的,說她徐娘半老、風韻猶存是不恰當的,這個女人彷彿是不會老的,更有讓人不可思議某種技藝或構造,實在讓人無語。

唯獨明憲宗的萬貴妃卻是個例外,證明了一個女人即便沒什麼容貌、乃至於比君王大快二十歲,也是可以在後宮專寵的。無外乎一點,萬貴妃給了明憲宗最需要的東西,那就是母愛和安全感。

二、以技藝事君的,技藝的獨一無二、超乎如神是關鍵點,但有時候彷彿其間的媚態才是最重要的

所謂環肥燕瘦,各有所愛。趙飛燕和楊玉環的絕色自然不必說,然而她們長袖善舞好像才是君王最欣賞的。話說趙飛燕身輕如燕,能做掌上之舞,讓漢成帝一見心醉。楊玉環的舞技也不是吹的,風流天子唐玄宗不但喜歡俗的、更喜歡雅的,雅俗共賞唐玄宗就更高興,連個安祿山大胖子,因為胡旋舞跳得好,也深受唐玄宗寵愛。

據說五代十國時期,南漢小國有個皇帝愛個波斯女,那波斯舞蹈多半也露半個肚皮之類的,未必跳得多好,長得多麼中規中矩,卻關鍵在於一個媚態,讓這昏聵的皇帝喜歡得不得了,因此給了她個“媚豬”的御製外號。

後來的風流才子李漁,在其《閒情偶寄》中談到,大概意思是:女子容貌、技藝都在其次,關鍵是個媚態的問題,有或沒有,完全是天壤之別。

君王,什麼好容貌沒見過,什麼好技藝沒看過,恐怕無非是一時眼緣而已,皆來自於那一時的感覺。

三、女子無才便是德,這都是腐儒的空話。君王愛才,也愛女子之才,關鍵在得用在合適的地方

所謂梅妃詩文歌舞、樣樣都能,那不過是小才,最終依舊被唐玄宗所厭棄。而西施救滅圖存、覆滅敵國,貂蟬周旋間諜、斬殺豺狼,這算是大才(雖然真是的歷史上未必真有此二人)。所謂女子繞腰三尺劍,十萬溫柔斬閻羅,女人通過征服男人而征服世界,到最後他們也未必再需要依靠什麼男人。

武則天的興起是個例子,在唐太宗時期,她的才能用得不是地方,因此不得寵幸,以至於太宗死後出家為尼。但到唐高宗時期,武則天的才能就能發揮很好的作用,能讓高宗有力的維護朝中的平衡,避免權臣的專政。都說是武則天奪了高宗的皇位,實際上高宗和武則天是共生體,高宗藉助武則天的強橫以清除朝中掣肘他的力量,當高宗真想廢黜武則天時,武則天陷入了最大危機中,所以,別覺得高宗那麼無能。他對武則天的放縱,既有他性格相對軟弱的原因,也有高宗為維護自己權力而有意為之的因素。

再看賈南風,這個醜女為何到死都能穩穩坐在皇后位置上,乃至於幹掉了太后。那是因為半個白痴晉惠帝離不開她。無論,她再怎麼兇狠殘忍、醜陋淫穢,然而,她是保住晉惠帝皇位的最後一道防線。賈南風在權力鬥爭中失敗了,那晉惠帝實際上也失敗了,事實證明了這點。

君王的女人,不能以尋常觀點視之。以色事君者,色衰而愛弛,這是最低層次的,天下絕色雖少,而宮中不缺,除非如夏姬終身容色不改。以技藝事君者,也是笑伎倆,難免君王哪天覓著個新鮮的,就不愛這一口了。唯有滿足君王所最需要的女子,能夠長久保持其榮寵,如武則天帶給唐高宗的絕對權力、如賈南風做為晉惠帝安全的最後一道屏障、如萬貴妃給明憲宗的母愛和安全感的感覺、如楊貴妃時不時的小脾氣帶給玄宗老皇帝時不時還年輕的感覺,等等。


星火辰


古代後宮中,什麼樣的女人最得寵呢?

對於這個問題,大家可能會說,還用說嗎?肯定是討皇帝歡心的女人最得寵啊。有人甚至會進一步說,關鍵還是要看皇帝的口味。如果皇帝喜歡貪玩好耍,肯定是那種能歌善舞,會甜言蜜語,甚至會有一些特殊本領(比如說夏姬之類)的女人,最討皇帝歡心。如果皇帝是勵精圖治的,那麼,肯定是那種舉止端重、品德高尚、團結後宮的女人最討皇帝歡心。也就是說,這得根據皇帝的口味來判斷。如果那個後宮女人剛好對上了皇帝的口味。那麼,皇帝就喜歡這個女人。

(夏姬)

這種說法,看起來有道理,不過,顯然太過簡單了一些,而且並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我認為,古代皇帝對後宮女人喜不喜歡,其實是有統一標準的。不管是貪玩好耍的皇帝,還是勵精圖治的皇帝,大家的標準,其實大體是一致的。這個標準是什麼呢?

第一,要能生兒子。

皇帝為什麼要娶那麼多妻子?為什麼要把天下最漂亮的女人都集中到他哪兒?為什麼要配備三宮六院?很顯然,這是一種張揚皇權的表現。這樣做,正是為了表明他們皇權的強大無邊。

但是,這個話是深層次的東西,是不能拿出來說的。能拿出來說的是什麼?是皇帝配備三宮六院,是為了多生孩子。

皇帝多生孩子有重要的意義。一是古代生育能力不強,孩子不容易養大,作為皇帝,要給天下人做出榜樣。二是皇帝的孩子是龍子,龍子多,和莊稼豐收是一個道理,都是國家興旺發達的表現。

所以,作為後宮,其政治上的重要意義,就是要能夠生孩子。一旦不能生孩子,其很難在政治上獲得認可。這樣的話,就算再能討皇帝歡心,皇帝也不一定給予她很高的地位。比如楊貴妃,唐玄宗雖然對她“三千寵愛在一身”,但是一直沒有封她為皇后,就是這個道理。

(楊貴妃劇照)

第二,要有好品德。

品德這個東西,對於古代的后妃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我們都知道《詩經》裡面有一首愛情詩叫做《蒹葭》。現在大家都說它是一首愛情詩,但是古代的學者們在訓詁的時候,卻都一致認為,這首詩是為了描寫“后妃之德”。可見,“后妃之德”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

那麼,什麼樣的后妃,才是有德的呢?在大臣眼裡,或許有不同的看法。不過在皇帝眼裡,最重要的就是謙讓。後宮是個大家庭,本來女人的心眼就比較小,女人一多,是非就多。如果大家再爭寵,這會讓皇帝很難受。皇帝無情無義倒也罷了,皇帝若是個多情的種子,這樣就會搞得他心力憔悴。所以,他肯定喜歡謙讓團結的女子。

如果女子爭寵,心眼小,皇帝是很不喜歡的,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比如漢景帝的后妃慄姬,本來是很討漢景帝喜愛的,漢景帝都把她的兒子立為了太子,很可能將來就把她立為皇后(漢景帝已經把那不生兒子的薄皇后給廢了)。但是她太爭寵,容不得漢景帝喜歡別的女子。結果漢景帝一生她的氣,不但把她打入冷宮,還把她兒子的太子之位給廢了。

(慄姬劇照)

第三,要不能幹政。

討皇帝喜歡的后妃,都是必須干涉前朝的。在皇帝看來,后妃重要的就是生孩子。生不了孩子,就是女人的錯。但女人生了兒子後,絕對不能憑藉自己是孩子的母親,干預前朝之事。

比如鉤弋夫人,本來是很討漢武帝喜歡的,但是漢武帝害怕她干政,甚至把她給殺了。漢武帝這樣的做法,甚至被北魏學去了,形成了一種制度。可見,皇帝對后妃干政,有多麼忌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