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果易建聯退役,將會給中國男籃帶來怎樣的影響?

執子之手future


大家好,我是海哥,跟海哥一起愛籃球。

關於阿聯退役的問題,我們球迷都在操心,更不用說相關業內人士了。上到國家隊,下到廣東宏遠俱樂部,還有阿聯背後的團隊,肯定都早早的在考慮這個問題,並拿出一定對策了。畢竟這個事情該來的時候就一定會來,擋都擋不住。

後姚明時代,也基本就是阿聯一個人撐著國家隊,才勉強將男籃的世界排名保持在25-30名。一旦阿聯退役,周琦、王哲林、小丁等不論從個人能力還是國際影響力,都難以跟阿聯相比,男籃一定會有肉眼可見的退步。

當然,事情也分兩面看。職業籃球也在不斷的發展變化。隨著我們國家國力的提升,訓練比賽設備不斷完善,水平不斷提高,也更國際化。以阿聯為代表的老一代國家隊成員退出舞臺,新人就要站出來。由此產生的新人選人機制、選人範圍甚至訓練手段等等都必然會發生變化。比如說NCAA的幾個小夥子,誰也不敢說幾年後就沒有牛人冒出來。再比如說,籃協已經跟塞爾維亞男籃簽了合作協議,誰也不知道幾年後,歐洲籃球強國的訓練手段是否能真正幫助中國籃球崛起。

所以,既然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既然該來的一定會來,那麼我們就積極應對。即使會經歷下滑,會經歷陣痛,只要我們方向對了,方法對了,努力前進就一定會有收穫。

加油,中國籃球!


跟海哥一起愛籃球


阿聯退役,是中國籃球重大他損失!誰都知道每逢"外戰"只有阿聯可以昂首離開賽場!但,竟技體育的規律就是這樣,誰也不可避免!阿聯退役對男籃有兩大影響。

一:中國男籃進入無核時代。阿聯34歲,以現在狀態再打4年問題不大,但是,4年後誰能扛起男籃大旗?新人在論資排輩的環境裡就不用說了,那現在的國手們誰有資格呢?

周琦:個人持球進攻能力欠缺,打法偏軟,中遠投射能力不穩定。重要的是對待比賽的態度根本不能成為球隊領袖。

郭艾倫:已經27歲的郭少4年後已經變成31歲郭大少了,而且郭少主要是以快攻突破為主,這樣的打法隨著年齡增長威脅力會迅速下降!

"大王"王哲林:4年後也30歲了,但是"大王"一直以來移動速度慢和投射不穩定的弱點非常明顯。上賽季被老將蘭佩打爆的場景還"歷歷在目"。

小丁和阿布都無論個人技術和人氣都非常適合當男籃未來的核心。但是,"傷病猛於虎",能恢復多少功力還不知道!

二:男籃在亞洲霸主地位動搖。由於日本、韓國、菲律賓甚至伊朗等強國本土球員水平提高非常快,加上他們實施"規化"政策,球隊實力大大提升,在沒有啊聯的情況下亞洲一哥位置讓人擔憂。亞洲男籃進入"戰國時代"。

啊聯退役,對男籃就有這樣的影響!





小陸閒說體育


其實現在易建聯退役了,對於中國男籃來說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

易建聯已經到了生涯的末期,去年的籃球世界盃上,他拼了全力,中國男籃仍然進不了奧運會,而現在易建聯還沒有合格的接班人出現,也就是說,易建聯退役了,中國男籃還是進不了奧運會,這有啥影響?

而在亞洲,中國男籃依然具備相當強的優勢,雅加達亞運會上,半支中國男籃橫掃整個亞洲,一舉奪得了冠軍,擊敗的對手有克拉克森領銜的菲律賓,哈達迪和巴赫拉米出戰的伊朗。

所以,哪怕易建聯不在國家隊了,中國男籃在亞洲的優勢依舊非常明顯,通過世預賽殺進世界盃問題不大。

實際上,自打姚明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後淡出國家隊,易建聯實際上就是中國男籃的領袖了,但是這些年來,中國男籃在奧運會上一勝難求,易建聯退了,就算中國男籃將來打進奧運會,同樣很難獲得一場勝利,所以易建聯退不退影響真的不大。

就我個人看球的經驗來看,易建聯並不是一個特別合格的領袖,他之所以現在變得不可或缺,主要還是隊友的襯托,周琦、王哲林的水平都達不到易建聯的標準,而且性格方面都存在缺陷,郭艾倫倒是有霸氣,但是能力也不行,因此易建聯才顯得那麼重要。

如果一支球隊,尤其是國家隊,對於一名30多歲的老將如此依賴,那麼是沒有希望的,倒不如別再去依賴易建聯,反正未來幾年中國男籃最大的任務就是世預賽,亞太區一共有7個名額左右,中國男籃再不濟也能擠進去,所以還是好好鍛鍊新人,忘掉易建聯,讓他安心在廣東扮演領袖的角色,多拿兩個冠軍,帶著無上的榮耀退役。


大嘴爵爺侃球


易建聯退役,給中國男籃最大的影響,並非是在實力上,而是會造成隊伍人心散漫。與易建聯同一批的球員,個個都脫下了球衣,朱芳雨成為廣大男籃的總經理,王仕鵬轉型解說評論員,李楠杜峰執掌教鞭當教練,劉煒剛剛退役,孫悅不可能再入選國家隊,所以當阿聯退役後,中國男籃的球員裡,誰才有易建聯的話語權和地位?

少了易建聯,中國男籃陣中誰有話語權?丟了一個靠實力說話的核心,不僅是年齡資歷上的老大哥,更是行動上的榜樣,所以這才是最怕的事情,男籃有自己的人才儲備,先不談實力如何,但在責任心與領導力上,差太多。





歐洲盃綾綾分析師


很高興能來回答您這個問題。

一、易建聯他無疑是籃球界難得的人才,他的身體素質很好,現在已經34歲了,但是肌肉依舊是聯盟裡最發達的。而且易建聯是領導能力能強,能有效分配自己球隊的資源,而且他自己也是很全能的一名球員,基本沒有什麼短板的。

二、如果他退役了的話,中國男籃一定會損失一張王牌。目前為止,國家隊裡面是無人可以代替易建聯的。而丁彥雨航和沙拉木,他倆的身體條件雖然挺好,但是他們身高著實不佔優勢的。周琦、王哲林,他倆年輕,表現雖然十分出色,但都他們都有各自的短板,如果遇到身體的對抗的話是沒佔有優勢的,而且因為他們年輕,因此在球場的意識較弱,而且在球技的全面性上面也還需要大大努力的。

我個人覺得易建聯退役後,想必中國男籃將再一次面臨成績的大幅下滑,環視中國男籃現狀,能拿得出手和世界強隊較量的人除了易建聯還真找不到第二個,如果說丁彥雨航和周琦勉強可以和世界強隊掰一下手腕的話,那麼其他人連較量的資格都沒有。中國男籃不必找出像姚明和易建聯這樣的奇才,哪怕是找出像朱芳雨和王仕鵬這樣的投手也已經很難。


Kincense


能稱得上一個時代的,目前來看,只有姚明,易建聯達不到這個級別。

所以不存在這個問題,易建聯之後中國男籃該怎麼走怎麼走,他從來都沒有能力決定這支球隊的建隊方向和戰術戰略,

當年姚明一個人就是一個戰術體系,其他人全部兼容進來就足夠,所以需要考慮姚明退役後男籃該怎麼辦,

因為他退役意味著整支球隊的戰術體系全部推倒重建,所有人都要改變戰術地位和打法特點,包括老幾位劉煒、朱芳雨等人,

而事實上也確實是這樣重建的,幾年的陣痛期,重新用現有人員摸索尋找一套新的匹配的戰術體系,然後去堅持,

這個體系現在來看,早已不在內線,從陳江華擔綱後衛線開始,就在逐步轉移,這個無關於數據和戰術安排,而是時代的大的發展方向,

後衛的崛起意味著中國男籃青訓能力再上一個臺階,移動長城可遇不可求,而190左右身高的球員一抓一大把,能把他們變成國字號後衛群就說明中國男籃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個工業流水線化的培訓體系,只要是合適的球員,都能培養到一定級別,

所以未來,即使阿聯不退役,他的戰術地位也會漸漸下降,從當年一人單挑對面一群大白熊,其他人在旁邊看熱鬧變成由後衛主導進攻節奏,他負責擋拆彈出或順下吃餅的超級藍領的職責,

至於他的位置,周琦胡金秋王哲林沈梓捷鄒雨宸,後面還有朱榮振等更多人有能力填補,可能沒他那麼好那麼完美,但這個位置隨著後衛線的不斷成熟,不斷後繼有人,慢慢的也就不再需要那麼完美了(某種程度上可以類比卡培拉和火花在火箭的境遇)





烽火體育




1、成績的下滑,這個是必然的,有阿聯我們內線還能夠撐起來,沒有阿聯內線撐不起來,特別是面對歐美球隊。

2、在亞洲範圍內競爭力下降,目前伊朗、日本、韓國給我們造成的威脅最大,特別是日本有兩個NBA現役球員,韓國有了歸化球員,世界盃上我們內線擁有三大中鋒對陣韓國籃板球竟然只贏了對方一個,這樣的能力缺失隨著阿聯退役會加劇。

3、中國男籃很長一段時間會成為核心真空期。現在不敢想象沒有阿聯打攻堅戰會是什麼樣的情景?



☞當然阿聯退役也能夠帶給中國男籃一些啟示。

1、我們從穆鐵柱時代就開始打造內線核心戰術一直延續到易建聯,期間我們的核心思想一直沒有改變,內線核心應該在姚明時代成為巔峰,而且那個時代也正好是傳統中鋒時代,但是隨著籃球運動的發展這種傳統中鋒戰術已經發生改變,在世界各國都在朝小球戰術時代發展的時候我們這種內線核心思路顯然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腳步,所以阿聯的退役或許能夠給中國籃球人以新的思想轉變。



2、我們鋒線和後衛線一直是弱勢群體,傳統控衛時代國際大賽上有時在對方的逼搶之下很難過半場,過了半場也沒有任何的組織串聯能力,得分後衛進攻能力偏弱,特別是國際大賽遇到高對抗的情況下手感一團糟,鋒線球員缺少穩定的得分能力沒有持球能力,同樣在國際賽場上的對抗下能力不足,所以即使姚明能夠統治內線時代我們打進前八名都是磕磕絆絆,根本的問題就是發展不均衡,過度強調內線忽略了後衛和鋒線球員的挖掘和培養。

另外,在整體小球化時代今天我們缺少雙能衛這樣的球員也缺少全天候作戰能力的鋒線球員,如此在內線優勢喪失殆盡的今天很難想象會打出什麼樣的比賽結果。

3、具有內線統治力的球員畢竟少數,像姚明、王治郅和易建聯這樣的球員可能幾十年一遇,所以阿聯退役之後給中國籃球人的啟示是能否均衡化發展?能否根據中國人本有的身體素質基礎打造出屬於我們自己獨有的體系?



像阿根廷、巴西、委內瑞拉這樣的南美球隊他們的確是在做適合他們自己的籃球發展思路,所以他們始終能夠和歐美球隊對抗,我們學習了NBA卻無法達到人家那種個人單兵作戰能力,學習歐洲籃球我們身體沒有那麼強壯,戰術執行不到位,到頭來我們就有點不倫不類之感,說白了我們自我創造力顯然是不足的,這個也值得深思。

☞阿聯退役後也預示著新一代的開始。

所謂新一代很可能是寄託在下一代身上也就是現在20歲以下的球員,郭艾倫他們這一批由於錯過了奧運會所以很多人有可能無緣下屆世界盃和奧運會,下一代能夠出現什麼樣的球員?真就不得而知但是從各種報道和爆料中發現還是內線球員為主,很少看到鋒線和後衛球員能夠在美國高中或者是NCAA這樣的聯賽中現身,這就說明我們在選擇球員的標準上,在培養球員的思維上還是存在誤區,以高為本的籃球發展思路到底適不適合中國籃球?上面我已經提到過,當然凡事還是朝前看畢竟我們這樣的思路有點根深蒂固,比如中國的教練7/8個人的輪轉成為傳統被很好的繼承下來一樣,要改變有很大難度。



未來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體育事業的思維也會逐步打開,能夠出什麼樣的球員恐怕很難預測,當然我是希望中國籃球的未來是朝這個方向發展的:

1、逐漸弱化俱樂部的青訓體系建立起高中聯賽、大學聯賽的制度基礎,俱樂部真正走向市場化,俱樂部後備人才由大學聯賽提供,提升球員的競爭意識和憂患意識。

2、建立起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教練體系,全方位發掘籃球潛力人才。同時建立起有效的聯賽機制吸引越來越多的孩子進入籃球領域,增加籃球人才基礎。

3、做到從一群會打球孩子中選擇打球的而不是從一群孩子中選擇打球的,這是兩種概念。



☞阿聯若是退役中國男籃肯定會有一個波動期,並非有的球迷說的那樣離開誰地球都轉,的確不假地球離開誰都轉但是轉的含義是不一樣的。

醉眼觀球


很多球迷擔心易建聯退役後中國男籃內線會後繼無人,導致整體實力下降,其實是杞人憂天的想法,首先易建聯退役後內線還有王哲林、周琦、沈梓捷和鄒雨宸(本賽季可能復出)鎮守,其中後三人都是95後實力和經驗上都有上升空間,國藍內線仍然可依靠整體實力與世界豪強抗衡,而更少的李祿瞳、餘嘉豪、曾凡博側有可能在三年後補充入隊,此三人技術實力都比較強,發展潛力大,其模板分別為王治郅、巴特爾(高大版)和易建聯,到下個世界賽週期2023和2024年分別為21歲、20歲、20歲到時已能幫助中國隊。


小天探劇


易建聯的退役帶來的影響我覺得應該分三個方面來講。第一是對國家隊的影響。易建聯目前來說,因為年齡的原因,實力有所謂下滑,但是依然是國家隊的一哥,新生代的球員無論是實力以及影響力,目前都無法替代,所以一旦易建聯退役,國家隊就會出現群龍無首,關鍵時刻沒人站出來的局面,戰績可想而知。

第二就是對國內聯賽的影響,易建聯目前所在廣東宏遠隊已經是9冠王,易建聯對這九個冠軍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在CBA就相當於外援的存在,CBA目前大多數球隊都是雙外援政策,但是宏遠有易建聯的存在,就相當於有三外援,再加上優質的國內球員,廣東的實力可謂是獨樹一幟。一旦易建聯退役,廣東宏遠也就相當於失去了第三外援,實力肯定大打折扣,失去了先天優勢,冠軍偉業有可能不復存在,對國內其他球隊來說又多了幾分機會去奪取冠軍。還有就是易建聯在國內球迷的影響力也是其他球員無法比擬的,畢竟去過NBA,也有不錯的比賽表現,國內球迷給了一個“太空”易的稱號,這足以證明大家對他的喜愛。易建聯的退役勢必會打擊球迷的熱情,降低對國內聯賽的關注度,這個損失太大了,無法想象。就好比以前姚明還在NBA打球的時候,國內球迷對籃球的喜愛可謂是到了極致,但當姚明退役之後,影響力下來了,大家的籃球熱情也慢慢降低了,這就是所謂榜樣的作用,優質籃球運動員的影響力,不是靠一兩個廣告就能推廣開來的。

第三就是對中國國家隊在世界比賽的影響,上屆籃球時間的過程以及結果大家也都看到了,三旬老漢易建聯帶著一群新生代球員,硬是把自己的老命都豁出去了,但是還是帶不動,雖然其中有一部分是教練的原因,但是球員的整體實力確實不足,很難在國際大賽有好的表現。世界賽場如此,一旦易建聯退役,也許在我們覺得還能守得住的亞洲賽場,很有可能都抵擋不住其他國家的衝擊,走下王座。

所以總的來說易建聯的退役,對國家籃球事業是致命的打擊,只能希望快點有人站出來接班,帶領中國籃球繼續前進,不然未來幾年或者更長時間的中國籃球,必將是處於低谷期。中國籃球加油!





37度的轉身


從目前情況來看,並不會的。易建聯也可以說是CBA本土第一人了,這麼多年職業生涯輾轉NBA雄鹿、籃網、小牛(現達拉斯獨行俠)多傢俱樂部,迴歸CBA後馬上坐穩男籃一哥位置,如今易建聯也已經32歲了,仍然是最能打的那一位。

易建聯作為繼姚明之後的中國男籃代表,帶領著中國男籃一步步前進,這麼多年來早已奠定了球隊老大的位置。在姚明上任中國籃協主席以來就志在改革中國籃球,把男籃“一分為二”,而易建聯就是現在的藍隊成員之一。

2019年籃球世界盃已經落幕,這場在中國舉辦的籃球盛宴受到了眾多國人關注,作為東道主國家,中國男籃在世界盃表現十分糟糕,輸給波蘭隊和委內瑞拉隊之後,直接無緣十六強,隨後又輸給了尼日利亞隊,失去了直通奧運會的資格,這讓許多國內籃球迷痛心疾首,但也只能怒其不爭了!

縱觀本屆男籃世界盃,中國男籃隊員表現不盡人意,這或許是因為球員過於年輕,缺少大賽經驗,但總體而言,中國男籃隊員基本功不紮實、球員缺乏鬥志是本次中國男籃遭遇滑鐵盧的主要原因,像周琦與郭艾倫這兩位球員,他們在CBA聯賽表現十分出色,但進入國家隊之後卻迷失了自我,尤其是周琦,對待比賽過於輕浮,缺乏為國爭光的責任感,這也是他在於波蘭隊最後關頭連續失誤的主要原因,這些失誤直接導致了中國男籃慘遭對手翻盤,無緣十六強並失去直通奧運會資格。

在十多位中國男籃球員當中,只有易建聯發揮穩定並且出眾,易建聯作為本次中國男籃的隊長,他擁有豐富的比賽經驗,不過能夠在35歲的年齡保持如此出色的競技狀態,易建聯可以說是非常不容易了,他曾跟隨姚明、王治郅等人一起幫助中國男籃挺進世界八強,因此內心比年輕球員更加渴望勝利,每場比賽都爭取打出最佳水準,這才是國家隊員應有的姿態,易建聯身為男籃隊長雖然沒能帶領球隊取勝,但他卻贏得了所有籃球迷的尊重。

到了職業生涯最後階段,隨著時間推移,易建聯終究會退役,那麼當易建聯退役之後,中國男籃應該如何變強呢?事實上如今中國男籃面臨的問題並不是“青黃不接”,而是年輕球員整體水平偏差,導致中國男籃實力不佳,因此中國男籃想要變強,需要國內湧現出更多出色的籃球運動員,而不是坐等如今這批年輕國手成長!

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男籃在易建聯退役之後想要變強,唯有兩條道路可走,第一條道路就是繼續推行改革,優化培養人才的機制,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雖然黃種人整體身體素質有劣勢,但14億人口中並不缺乏天賦卓越的籃球天才,因此我們需要發現並培養這些籃球天才,中國籃球才會有所進步,這需要國家更多資金投入,並且重視籃球發展,使得全國籃球氣氛更加濃郁才行。

第二條道路就是歸化外籍球員,從而使得中國男籃整體水平大幅提升,這無疑是一條“捷徑”,從本次世界盃中我們可以看出,像日本、韓國等國家,國家隊隊員的膚色已經變得多樣化,這證明他們在走歸化的道路,像法國、日本等國家已經收到了明顯的成效,這證明歸化外籍球員是一條可行之路,如果中國大力推行外籍球員歸化政策,那麼中國男籃或許有望在短時間內殺進八強!

不過歸化外籍球員,在很大程度上來說就是“作弊”,同時也是向世界承認自己國家的人種不適合從事籃球運動,這無疑是一種恥辱,最後希望國家更加重視籃球改革,發掘更多的本土籃球天才,改變如今中國籃球實力孱弱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