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道的回憶

​編者按:包括濱江道、哈爾濱道、赤峰道、長春道、錦州道在內的勸業場街區,不僅是商業繁盛之地,更有很多居民幾輩人居住於此。對這片地區的回憶禁不住從腦海中流出....

圖文|高德華


哈爾濱道位於濱江道與赤峰道之間,我家住在哈爾濱道的南邊的耀德里,過了陝西路口的第一個衚衕就是,是我父親54年購置的房產。再向南還有天德里、效康裡,盡頭就是南京路及牆子河了。牆子河的那邊叫上海道,有大吉里大利裡和西開教堂。

下圖:哈爾濱道南端,圖中左側為原法國電燈房,右側為天德里。(攝影 王泰)

哈爾濱道的回憶

耀德里很漂亮,衚衕口有個大大的門樓,兩側的羅馬柱上摞放著大石球,中間拱形建築上雕刻有西洋畫,記憶中好像是一個大鬍子騎馬彎弓射箭呢,衚衕很寬大,汽車都能開進去,耀德里有12棟聯排建築,房子是那種兩樓兩底帶地下室有衛生間浴缸抽水馬桶有前後院的建於上世紀30年代的磚木結構老房子。出了耀德里向南就是天德里了,天德里的旁邊有個中國報業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公報舊址(九一八事變後由日租界遷來),文革時期是天津市京劇三團的所在地,那時候常常看到還沒有啥名氣的康萬生騎著個小輕騎上下班,80年代末京劇三團排練廳改成了一個大舞廳對外賣票開放,再後來90年代變成了現代大都會歌舞廳,火的不得了,熱鬧過一陣子。哈爾濱道原來算是法租界,我家耀德里的斜對過就是個被老人們稱作法國電燈房的第二發電廠,火力發電、記得鍋爐排氣的時候會有巨大的鳴笛伴隨著煤塵飄落下,好像是進入80年代就停止發電生產了,成為了電力研究所,法國電燈房的建築也很漂亮,記憶中大門口也有天津市文物建築保護的牌匾呢,看來也沒用,一切都要服從拆遷規劃的大局!

下圖:從我家陽臺上拍攝的耀德里1號。

哈爾濱道的回憶

2004年夏天開始哈爾濱道陝西路以南這個地塊開始拆遷了,取而代之的是伊勢丹和高聳的現代城。2004年拆遷的時候拆遷費加上補償款每平米僅僅合到不到8千元,等到前幾年我家對過的電力研究所高層職工宿舍樓再拆遷時,每平米已高達6萬,而且還提供和平區內定向安置房源。


下圖:2009年10月下旬,和平區文物保護建築“原法國電燈房”拆除中。另外一側的耀德里、天德里、效康裡已是一片平地。(攝影 城鑫)

哈爾濱道的回憶

哈爾濱道是一條鬧中取靜的街道,沒有濱江道赤峰道那麼繁華喧囂; 哈爾濱道陝西路交口有一所中學,歷史上也算小有名氣,前身是法國教會學校----聖若瑟女校,文革前叫女四中,文革期間叫抗大紅一中,現在叫十一中學,我的兩個姐姐全部畢業於此中學。我是在濱江道小學上的小學,現在那個小學也已經不存在了,變成了一個商場,濱江道被老人們稱為綠牌電車道,小學校的對過有一棟大樓------公信大樓,據說解放前叫巴黎飯店,裡邊住著許多交際花和高級妓女,不知道曹禺那個日出是不是以此為原型寫的,上小學時候,大樓裡有很多同學,常常去找他們玩,黑漆漆的樓道,停駛的鐵柵欄門電梯記憶猶新。


下圖:30年代的法國聖若瑟女校(哈爾濱道與山西路交口),後來的十一中。

哈爾濱道的回憶

其他還記憶猶新的有陝西路上的煤店,山西路上的糧店,副食二店等等,倒退幾十年這個季節的稍晚些時候該冬儲大白菜買山芋了, 山芋按糧本定量一斤給5斤呢。嘮叨了這許多,似黑白電影般的回憶,哈爾濱道是我魂牽夢繞的故居,在哪兒有我童年、少年、青中年時期每一步的足跡!

下圖:1985年夏秋,老母親抱著我兒子,背景為哈爾濱道原法國電燈房。

哈爾濱道的回憶

下圖:1986年咿呀學語的兒子在老屋,扶著牆向臥室裡探頭看。

哈爾濱道的回憶

下圖:老宅內景1

哈爾濱道的回憶

下圖:老宅內景2

哈爾濱道的回憶

下圖:老宅內景3

哈爾濱道的回憶

下圖:老宅內景4

哈爾濱道的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