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警惕危害性巨大的特定场合的判断能力抑制

一个人在特定的场合,因为一些具体原因,会导致判断能力抑制。比如章莹颖案,她在即将面临迟到和失约的情况下,失去了对凶手人品和一般安全常识的判断力,导致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因为当局者产生了一些心理防御机制,导致一些功能和判断力抑制,骗子为什么能缕缕得手的……就是因为骗子利用了人们在特定的场合,判断力会抑制这种心理学现象。

一些在谈恋爱中的人们,他们也是因为特定场合的判断力抑制的,导致他们回避对伴侣的不忠实的正视和判断,判断不出现实真相,导致他们内心强烈的心理冲突。这背后的原因,往往就是在回避失去伴侣的痛苦。

有一些在谈恋爱中精神失常的人,他们中有人是非常聪明的,如果他们不是当局者,他们的判断力是非常的优秀的;只是因为他们是当局者,产生了判断能力的抑制,对当时的情形看不到背后真相,从迷茫、到心理冲突,再到精神分裂。让他们判断力抑制的具体原因往往是对方的吸引力比较大。

一个这样的患者在康复后是这样描述自己:如果我是旁观者,我一定能看出他爱我的程度是不够的这个事实,但是因为我是当局者迷,失去了判断力。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绪分为感受部分,和思维部分,感受部分在潜意识里,思维部分在意识里。我潜意识里的感受部分是明明白白的,就是觉得有什么事情不对劲,就是觉得不安全,潜意识感觉到对方对自己的态度变了,没有像刚开始那样对自己那么好,而情绪的思维部分没到意识里面,没有意识化。如果意识化了,就可以直接去表达,也许问题就解决了。

但是因为情绪的思维部分没有意识化,她只能以闹分手的方式把潜意识里感受到的愤怒和不安全表达出来,期待他能改变,对自己好一点。但是她并不是真的要分手,所以他们很快地又和好。但是对方也不知道她的愤怒来自哪里,为何要说分手,事情也就没有改变,所以和解的短暂的喜悦之后,她感受到的愤怒和不安又回到她的潜意识里,根本问题没有解决,情绪的思维部分始终没有意识化,也就无法用语言去表达,所以他们一直纠缠不清,最后发生了最坏的结果。

而她没有把情绪的思维部分意识化,就是因为她是当局者,意识化功能和判断功能被抑制了,才导致了精神分裂。

由上述案例可见,特定场合的判断能力抑制对一些人的生活影响巨大。


欢迎参加投票 (单选)
0人
0%
喜欢
0人
0%
不喜欢
0人
0%
一般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