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魚用鹽指南


一、水族專用鹽

飼養觀賞魚時使用的鹽,跟我們日常的食用鹽成分還是區別的。食用鹽是經過精細加工,並添加了人體需要的碘元素。而水族專用鹽,主要是粗鹽,為了提高對魚病的預防治療效果,有的鹽會額外添加入鎂、鉀、鋅等礦物元素,被稱為礦物鹽或生物鹽。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氯化鈉才起到最核心作用。

觀賞魚用鹽指南

治療魚病主要是通過調節魚的滲透壓來實現的。對於魚來講,魚的滲透壓就是魚的體液濃度。在正常水質情況下,可以理解為水中的鹽分很低,滲透壓也很低,魚正常的滲透壓是0.5%。所以水會滲透進魚體內。通過鰓和腎臟的調節作用,將水中的鹽分排出體外,保持體液和水體達成一個平衡,此外體表的粘液也會阻止過多的水進入。

對於病魚來講,如果體表受到感染或者粘膜層受到破壞,水就會從薄弱處滲透進來。為了維持魚體平衡,魚就會大量分泌粘液,鰓和腎臟也會超負荷運作,久而久之就會導致魚體免疫力下降,最終死亡。此時如果我們在水中加鹽,通過滲透壓原理,魚體內的水分就會流向體外,減輕鰓和腎臟的負擔,同時阻擋細菌進入魚體。而由於魚體表面有粘膜,將會阻止水分子離開身體。在整個過程中,魚體機能逐漸恢復,配合一些藥物治療,效果更佳。

觀賞魚用鹽指南

三、如何殺菌

細菌是單細胞或多細胞組成,當外部的滲透壓高時,細菌就會失去水分,因大量脫水導致死亡。死亡的細菌細胞會隨著分泌的粘液,最後脫落到水中。由於有大量的死亡細菌細胞脫落到水中,因此建議在治療幾天後,更換一部分水,保持水體質量。

對於病毒性魚病,就不能用此方法治療了,因為病毒沒有細胞質,所以滲透壓對病毒無效。通常情況下細菌性魚病使用鹽來預防和治療,也是一種較為穩妥的辦法。

四、鹽的用量

水體中鹽的濃度為0.1-0.2%時,主要用於預防,或可配合其他藥物治療外傷(運輸換水途中導致的身體損傷),該種濃度可直接用於缸內,3-5天后換水1/3。

水體中鹽的濃度為0.3-0.5%時,主要用於魚病治療,如白點病等常見細菌性病症,用於前期魚病,配合其他藥物,藥浴時間為30分鐘左右。濃度0.6%以上,主要用於急性短期治療,一般用於重症魚病,配合其他藥物,藥浴時間約為10分鐘或以下。

在低濃度情況下,對水中的細菌或病原體有刺激作用,抑制細菌生長,提高魚兒活力。在濃度較高時,不僅可以抑制病原體,還能通過使細菌細胞脫水死亡的方式,治療細菌性疾病。常見的可治療魚病有:爛鰓病、三代蟲、指環蟲、豎鱗病、車輪蟲及白點病等。

觀賞魚用鹽指南

七、注意事項

(一)以上所說都是粗鹽,而非精鹽(食用鹽)。

(二)精鹽含碘成份高,對魚的長髮育不利;如急需用精鹽替代粗鹽來療浴患病金魚,可將精鹽溶解於小量水體並加熱除碘。

(三)鹽浴時應先用少量水將鹽溶解,再均勻倒入魚缸或水池中。

(四)若魚有緊迫現象(沉底無神或大口呼吸),應立即換水稀釋。

(五)0.5%以上濃度的鹽水會對水草有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