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喪偶式婚姻”易導致離婚?影響力大師西奧迪尼告訴你


為何“喪偶式婚姻”易導致離婚?影響力大師西奧迪尼告訴你

為什麼整個社會都在強調女人不能為了家庭,放棄事業?為什麼那些只負責“貌美如花”的女孩子,都被小三上了位?為什麼犧牲自己,攢錢供老公讀書、出國深造的女性,到最後都過得不太好?其實這是“互惠原理”在作祟。

互惠原理是說:要是人家給了我們什麼好處,我們應儘量回報。社會學家古德納說“互惠及其伴隨而來的虧欠還債感,在人類文化中十分普遍,而且它無處不在,已經滲透到了每一種交換形式當中。”婚姻關係從本上來說也是交換形式的一種。如果你是醜小鴨、為什麼你不會真的選擇嫁給白馬王子?為社麼那些出身普通家庭而墜入豪門的女孩兒,也有過的很幸福的?其實我們內心都不願意“高攀”,墜入豪門的女孩之所以現在很幸福,是因為她用自己的美貌與對方的財富交換、對沖,達到了平衡,而一旦色衰而愛弛,她就需要譬如學識、涵養、美德等其他的東西來交換、否則這種平衡很快就會被打破。


為何“喪偶式婚姻”易導致離婚?影響力大師西奧迪尼告訴你

婚姻最初都是美好的,一地雞毛是從你為了婚姻辭掉了工作,整天圍著老公、孩子、灶火頭,為了家庭你不停的付出開始的。孩子小的那幾年,你的注意力在孩子身上,容貌沒怎麼變,身邊的閨蜜同學也沒怎麼變。不知道從何時起,老公的事業平步青雲,而你們的話卻愈來愈少了;身邊的閨蜜同學也一個個功成名就了;最糟糕的是你發現這幾年你全心全意養育出來的孩子也開始叛逆、對你惡語相向了,彷彿世界一下子都反過來跟你作對了。

你放棄工作、放棄自由迴歸家庭也好、你為了老公犧牲自己、供其深造也罷,為什麼當初我們滿懷愛意替自己的老公拼盡全力的時候,到最後卻發現戰場上只有自己一個人?還被生活折磨的遍體鱗傷?為什麼我們付出了所有,到最後,他卻當了逃兵?婚姻就像雙方構築起來的蹺蹺板,男女各佔一端。當一方不停的付出,不停的給予時,她這端的蹺蹺板就會越來越重,而承受方的愧疚感也就越來越重,根據互惠原理,互惠都是伴隨虧欠還債感而來的,這種虧欠感會讓人感覺極不舒服,當他出於心理壓力想要改變時(比如替你做家務、帶你吃大餐、對你說表示感謝的話),又被你大包大攬的性格給澆滅了他蠢蠢欲動的火苗。你長期的自我犧牲式的給予,對他來說是無形的壓力,一旦你的犧牲到了他無法償還的時候,他只能選擇逃避、放棄、甚至到外邊尋找平衡(比如遊戲、出軌)。

所以,婚姻中無論付出還是給予,一定要把握好度,古語說“來而不往非禮也”,就是說要想合乎法度、合乎規則就要有來有往,朋友相處尚且如此,何況夫妻之間,不要因為他是你最親近的人,不要因為你怎麼傷害她都不會離開,就忽視互惠原理的普適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