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長帶領一個班發起佯攻!敵人不知是計衝下山來,幾乎被我軍全殲

作者:原志願軍第六十軍老戰士 陳 超

馬坪裡阻擊戰是一次很小的戰鬥,也許在相關抗美援朝的戰爭史料中並無任何記載,但它對我個人而言卻是終身難忘的。因為它不僅是我入朝後首次直接參加的戰鬥,更重要的是它給我在軍校所學知識提供了一次實踐檢驗的機會,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這次戰鬥,我還對基層指揮員有了一種全新的認識。

1951年5月下旬,第五次戰役二階段末的一天晚上,營長帶著我和兩名通信員,奉副軍長之命(我營入朝後,擔任軍後勤部的保衛工作,受副軍長直接指揮),在距春川約50裡的公路邊,等待接收從一線運來的傷員。

副軍長命令我們從晚上9點等到次日凌晨5點。出人意料的是,一直等到快3點也未接到一車傷員。根據一線炮聲和敵人的探照燈情況,估計一線戰況有變。經打聽,始知敵人已推進至春川,營長當即令我和兩名通信員繼續等待,他去向副軍長彙報情況。

約半小時後,他急匆匆地返回,立即令兩名通信員分別去通知五連連長帶兩個排,機炮連一排長帶領全排輕裝,多帶彈藥,務必在4點來此集中,執行緊急任務。通信員走後,他告訴我,副軍長已和軍指揮部失掉聯繫,我一八〇師被敵包圍,正在激戰中。

排長帶領一個班發起佯攻!敵人不知是計衝下山來,幾乎被我軍全殲

4點前,部隊集中完畢,營長下令道:“奉副軍長命令,因一線情況變化,我們必須迅速前往馬坪裡佔領陣地,阻擊來自華嶽裡方向的敵人,據偵察員報告敵約兩個步兵連,現距馬坪里約30裡,我們距該地約10裡。

但敵人是機械化,而我們是兩條腿,因此我們首先要和敵人賽跑。首長命令我們必須阻擊敵人,不讓其越過馬坪裡半步,陣地必須堅守到晚上10點。”命令下達完畢,部隊立即出發。

任務是明確的,也是艱鉅的,但全體參戰人員情緒十分高昂,一路小跑,於5點過一點到達馬坪裡。我們剛爬上北面山樑,就聽見敵我雙方尖兵在馬坪裡南面交火了。與此同時,先我一步登上南面山樑的敵人,向我猛烈掃射起來。

營長當機立斷,令部隊利用地形佔領陣地。根據敵人只使用了輕重機槍的情況,我向營長建議,用82迫擊炮對敵轟擊,以迷惑敵人,使其難以預測我軍實際兵力,營長同意後,令我和一排長執行。於是我們立即架炮,由我試射一炮,未料這一炮就打啞了敵一挺重機槍。真乃天助我也!

大家信心倍增,迅速將三門炮架好,輪番向敵陣地轟擊。經過近一個半小時的激戰,敵人終於全部停止了射擊,我們首戰告捷,由被動變為主動,這正如兵法所云:“狹路相逢勇者勝。”

排長帶領一個班發起佯攻!敵人不知是計衝下山來,幾乎被我軍全殲

此時,天已大亮,營長仔細觀察了一下週圍地形,立即對兵力進行了重新部署,令五連一排配重機槍一挺,佔領右面制高點,以兩個班佔領左面山頂,形成犄角之勢。從整個地形看,我方完全處於居高臨下的有利位置。又令部隊立即加固工事,準備迎接新的激戰。

據偵察員報告,剛才那場戰鬥敵人死傷近百人,武器也大部分被我軍炸燬,如無增援,敵已不敢向我發動進攻,這為我部堅守到晚上10點創造了有利條件。下午3點過,突聞敵人槍聲大作,經觀察,原來敵人正向我軍後勤部隊開火,為確保我軍安全通過該地段,營長急令三個據點的火力全部開火,堅決壓住敵人。

與此同時,營長又出奇招,令五連二排長帶一個班從正面佯攻敵人。敵人果然中計,其指揮官見我進攻部隊人少,企圖吃掉我部,令一支50多人的部隊躍出工事,向山下衝來。待敵接近,我進攻班邊打邊退,將敵誘至村邊一開闊地帶。這時兩制高點將全部火力轉向這股敵人,幾乎將其全殲,逃回者不足10人。

排長帶領一個班發起佯攻!敵人不知是計衝下山來,幾乎被我軍全殲

營長此招令我佩服萬分。這一仗,不僅保證了軍後勤部隊的安全轉移,而且又製造了一個戰鬥奇蹟,我方傷亡4人,敵人傷亡在40人以上,敵我雙方的傷亡比例是10:1。大約4點半,敵人終於再次全面停火。

下午6點,營長開了一次班以上幹部會。根據偵察員報告,敵人死傷大約240人,武器亦大部分被我方炸爛。我方共傷亡34人,敵我傷亡比例約為8:1,這是一個出人意料的勝利。

晚上10點,部隊準時向後轉移,順利地完成了軍首長交給的任務。

這次戰鬥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戰果,首先是由於部隊士氣高昂,再次印證了兵法所說的“狹路相逢勇者勝”的道理。其次,營長文化不高,但實戰經驗豐富,是一個沉著、機智、勇敢的指揮員。

馬坪裡阻擊戰,不僅保證了後勤部隊的安全轉移,而且粉碎了敵人急欲越過馬坪裡,進佔北漢江渡口,從而切斷我部自春川后撤通道的企圖。若其企圖得逞,後果是不堪設想的,這是馬坪裡阻擊戰最重要的意義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