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過的所有書單裡,最好的那一本是哪個?

塵世間的流浪者


如果是歷史小說,我選《明朝那些事》,整個明朝300年,16位皇帝,作者如數家珍,而且,語言輕鬆自如。每位皇帝,每位大臣,忠臣,奸臣,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思想軌跡,思維邏輯。

整個小說文學功底了得,歷史真實可查,文學價值和歷史價值並存,而且開闢了一種書寫歷史的文風,影響了一大批人讀歷史,寫歷史。歷史是一面鏡子,給人啟發,借古知今,讀歷史整個人都通透了許多,做事更明瞭。很多成功人士都喜歡讀歷史。讀史,讓人富有遠見,洞察當下;讀史,讓人學會審時度勢,看到轉機,抓住機遇;讀史,讓人瞭解人性,瞭解自己,從而更好的工作、生活。

作者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是我最喜歡的小說沒有之一,他讓我喜歡上了歷史。

如果是哲學書籍,我選《易經》,博大精深,那是我們古老的哲學,蘊涵著豐富的生活智慧。所有民族的文明都是從神話開始,從而產生哲學。而我們中華民族的哲學產生於自然,是我們的先人用智慧,在生產生活中,受大自然的啟迪,總結的哲學,是最接近真理的哲學。



蘭朵


我看過所有的書單裡,影響最大的是平凡的世界,因為主人公也是平凡人,他們和我一樣在社會洪流中,力量微小,挫折不斷,看不到收穫,也總在堅持。看書時,感覺身上都熱了。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我在新疆當兵無比孤單時,這本書給了我勇氣和力量。

祝你永與好書相伴!


燕山白樺


其實太多了,不過作為較有普遍意義的,我會選路遙的《平凡的世界》。

書的好不好其實不是絕對的,而是看跟你自己當下狀態的契合度,它想要表達的問題是不是剛好就是那時候的你正在經歷或者困惑的問題。

我讀這本書的時候是大學剛畢業沒多久,正經歷人生比較大的轉折點。從學校裡一個算成績不錯一直當各種學生幹部的身份投入社會卻屢屢遭遇求職困境,那時候的我開始認真去思考到底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一個人要在生活各種出其不意的風浪中始終站立並前進憑藉的是什麼?

《平凡的世界》裡,都是一些年輕人面對生活的思考和選擇,具體的生活環境可能不一樣,他們住的是土窯面對的是還未改革開放的社會環境。但是思考的問題本質是一樣,就是貧窮對一個人真正的影響是什麼?愛情是不是應該有身份年齡學歷的界限?當生活突然給我們迎頭痛擊的時候,要怎麼去面對?是不是所有背叛都不能原諒?當身邊的人遭遇不幸,我們是成全自己還是為付出自己?……

裡面有很多情節我始終印象深刻,比如說關於孫少平面對郝紅梅移情別戀的時候,孫少平的好朋友憤憤不平就找一幫人去把第三者顧養民給狠揍了一頓出氣,顧養民家境優越他爺爺是當地德高望重的人,孫少平已經做好準備他會去舉報會回來狠狠報復自己。可是顧養民很讓他出乎意料地並沒有這麼做,而是悄悄地讓事情過去了。這個事情讓孫少平反思了很久,原來回報暴力的最好方式不是更大的暴力,原來解釋自己的最好方式往往是沉默而已……人不應該只有最本能的反應以一擊回一擊,處於優勢就必然去欺凌,而是應該公正地面對是非,有自己的思考與權衡。

我不知道這一段作者本意是怎樣的,可是它對我影響很大,它是一個起點,讓我在往後的很多事情裡,能夠從事情表面裡的各種情緒中退回幾步去認真理解和理智地對待。而這可能就是成長的很重要一步。


個人觀點,歡迎交流。


Xiufen在法國學葡萄酒


讓我印象最深也最喜歡的一本書是《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是一本寫神經病的書,確切的說,應該是叫精神病患者,神經病不過是我們的通俗化叫法,這聽上去,多少有點讓人感覺不是很好,因為它更像是在謾罵,嘲諷一個人的形容詞。而精神病患者,聽上去則會讓人更容易產生同情心——他們不過也是一個生了病需要被人照顧的病人,沒有什麼不同。其實,剛開始看書目的時候,並沒有覺得於我有多大的吸引力,只不過是看到別人推薦的書單上有這本書,於是就買來看了。可是,不看則矣,當看完第一篇訪談記錄後便欲罷不能,像我這種看書速度超級慢的人,每次看了幾頁書就又開始偷懶的人,竟然在那一晚,熬夜把它看完了,越看越好看。裡面有著太多的不可思議,匪夷所思,讀完真是讓人歎為觀止。雖然看的過程中,也有些瑟瑟發抖和害怕,不是因為有寫到什麼鬼怪,而是因為,他們的言論中,討論的太多你所不知道的事情,太多對於這個世界的神秘存在,現在看來,或許當初那些害怕更多的是來自於自己對於這個世界的一無所知。

其實,這是一本,針對精神病患者的訪談手記,作者深入精神病院,以一種訪談錄的形式記載了生活在另一個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礙者等邊緣人)深刻、視角獨特的所思所想,用一個正常人的角度去窺探了精神病人的非正常世界,並以此詮釋給這個世界的人聽——“異類”不一定是“異類”,他們更多需要的是一顆善於發現“愛”和“美”的眼睛。

其實,在精神病患者的世界裡,我們對於他們來說又何嘗不是一種另類,不是一個瘋子呢!我們的世界他們不懂,他們的世界我們又何嘗懂得,有時候,或許,這不過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過著彼此不同的人生,罷了。或許,作者不過是想告訴我們,每個人,他都有屬於自己的與眾不同,我們不該歧視任何一個人,而對於這些弱勢群體來說,如果多點關愛,多些引導,說不定會在人生路上遇到不一樣的“驚喜”。



花小汐warm


我是一個小說迷,在我的書單裡永遠都會有一本《雪中悍刀行》,這本書是我看的最多遍的,書中描繪的人物刻畫,文筆非常好,故事緊湊不囉嗦,人性,天性。有如羊皮裘老頭“天不生我李淳罡,劍道萬古如長夜”的英雄遲暮。“天下風流獨佔八斗”青衣曹官子。“北涼參差百萬戶,多少鐵衣裹屍骨”北涼軍,這本書描繪了一個我向往的江湖!



範天琪TQ


給我印象比較深的一本書是傑克倫敦的《野性的呼喚》。主人狗從一隻養尊處優的貴族狗一步一步克服困難征服荒野成為狼群的領袖,這一過程深深刺激到了我。

我是一名理科生,文學素養不強。讀過一些外國的名著,但內心總有個聲音在說:不過如此,這不就是一本普通的小說嗎。說到小說金庸的比這要精彩多了,不用我硬著頭皮去看。別的不說,看《連城訣》的時候我覺得故事情節的跌宕程度,對人性的諷刺不比有些外國名著差。套用魯迅先生的話,說的人多了也就成了名著。



生物教師劉老師的小課


最好的書一定經得起時間的檢驗,黃沙淘盡始見金,《論語》兩萬多字,《道德經》五千多字,《心經》260多字,勝過洋洋灑灑幾十萬字太多了。要讀經書,精讀書



青青吾心


我是一名90後,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叫做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這本書我覺得很有意思的一點是貼近生活,又不會太粗鄙,看的過程確實有受到鼓舞,更多的是知道了一些事情更為妥帖的處置方式.我們一生都在學習如何讓自己得體地處理事情,這本書是每每刷一遍都有新的見地~

我第一遍看這個書的時候就在想如果我能把這本書都背下來就可以去參加奇葩說了[大笑][大笑][大笑]

[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90後二胎媽媽在廈門


上學時候讀書還多一些,現在有了兩個孩子,讀的書少多了,就簡單推薦一本近期看了還感覺不錯的書吧——《清單人生》

講了一個63歲的女人布里特-瑪麗之前的人生全部活在清單裡,規劃清晰,不容錯亂。可惜最終生活打亂了她的清單,讓她在人生中最艱難的時刻,捨棄無比舒適的生活,重新開始。

看完讓我覺得一個63歲的女人都可以重新開始有活力的生活,我們呢[害羞]沒有什麼可以難倒我們了吧



誰會在乎誰是誰的誰


建議看看索達吉堪布的''沒有什麼放不下''系列,對正在迷茫的人會有很大幫助

學會平靜,懂的因果,一心向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