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點想去武漢。”

總有些人逆風前行為我們負重前行。

“我有點想去武漢。”

還記得新冠狀病毒肺炎被新聞報道時,同事包括我都以為是個玩笑,想著毛毛細雨翻不起大浪,最後看著確診病例不斷增加才意識到事情的重要性。

不過自己也沒有多慌張,畢竟廣東離武漢還是很遠的,而且自己市裡也沒有確診病例,我甚至在籌劃著去西安旅遊過年,但家裡人反對和看到武漢封城前很多武漢人民去了西安過年時,我就開始猶豫了。

後來國家規定機票可以全額退票就取消了這次旅行,畢竟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而就在全部人排斥武漢人時,我卻在朋友圈刷到了一條消息:“我有點想去武漢。”

每個人都在底下評論疫情的嚴重性,還有很多人說這個朋友傻命都不要了,而他卻默默回了大家一句:“我是名醫生,我有責任為武漢人治病。”

不知道為什麼看到這裡我有點感動,或許中國能從改革開放走到現在就是因為這些人的存在,因為這些人沒有忘記埋藏在自己血液裡的責任。

“我有點想去武漢。”

總有些人逆風前行為我們負重前行。

大年三十一批又一批的解放軍醫護人員乘坐中國空軍包機直飛武漢救援病情。而他們在武漢的誓言就是:多少個人來就多少個人回去,少一個都不行。

而在隔離病房裡的醫生護士們都因為穿了隔離病服而認不出彼此,都在衣服後面自己的名字加上武漢加油。是他們在支撐著整個武漢。

我還刷到過一條醫生進隔離病房前留下給兒子的一封信:“對不起兒子媽媽沒聽你的話,還是決定走進隔離病房。我深知感染病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和折磨,我畢生願望就是消滅這種痛苦和折磨。”

醫護人員那一張又一張的志願書,一封又一封的請戰書告訴了我們什麼是醫生,什麼是中國醫生。

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都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們的樣子,治療病人和死神搶人罷了。

他們放下了自己的小家,為了心中的責任去守護著中國這個大家,所有醫護人員都值得我們致敬。

“我有點想去武漢。”

武漢加油,很多很多人在和你們並肩前行。

像建築師傅們為了建造武漢“小湯山”,晝夜不停地趕進度並承諾2月中能建造完成。建築師傅們一個個帶著口罩在大年三十站立吃團圓飯,嘴裡還念著:武漢加油。

像山東為了讓武漢市民能吃上新鮮的蔬菜,承諾每天運送600噸新鮮蔬菜給予武漢市民,而且山東航空也為武漢送來了兩萬副醫學護目鏡和5300只醫院隔離面罩。

像高速公路上飛馳而過的物資客車都掛著武漢加油的橫幅,司機們都是不分日夜地開車前往武漢支援,他們用離合油門和方向盤表達了自己戰勝疫情的決心。

甚至連日本這個國家也在與武漢並肩前行,他們空運了儲備的三萬只口罩來武漢,並用寫上漢字: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所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中國的兄弟姐妹從來沒有缺席,唐山大地震我們挺過來了,非典病毒我們熬過去了,汶川大地震我們站起來了,相信武漢新型肺炎病毒我們也一定會好起來。

畢竟武漢從來不是一個怕輸的地方,中國也從來不是一個會輸的國家。

“我有點想去武漢。”

雖然這個年我們過得都不怎麼樣。

但在家陪陪父母聊聊天談談過往的事也挺好的呀,畢竟一年留給我們與家人團圓的日子真的很少。

而那些因為疫情而不能跟家人團聚的英雄們,你們的家人在家裡等著你們呢,請務必平安回家,別讓他們等久了。

願每個確診病人都能站著走出醫院說聲活著真好。

願每個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都能安全地完成任務。

願每個武漢市民都能在不久的將來可以脫下口罩。



“我有點想去武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