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煙花是不是已完成其百姓家的歷史使命?

平凡149045776


現在鞭炮燃放相對減少,但煙花卻相對提高,我們這裡禁放是森林等易發生火災地方,城裡農村都不禁放,到春節時炮聲隆隆,滿天煙花燦爛,增加了隆重的節日氣氛。就平時重大節日或慶典,鞭炮少放,煙花絕對不少,所以說鞭炮煙花成歷史,這我們這裡還不是。





用戶53120747791


由於各位面安全原因 , 城市是禁止放煙花的 , 但是農村還是可以放 從小在農村長大的我,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過年的時候看煙花,一聽到煙花響,立馬跑到房頂上上看,現在仍記憶猶新,所有的小夥伴都跑出來了,還有大人陪同一起看


輕君說電影


中國燃放煙花爆竹的習俗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代表著喜慶,熱鬧與祥和,也是對新一年的祝福。在古代,人們還用鞭炮來驅鬼神保平安。

隋煬帝還寫過一首煙花詩:"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但是,煙花爆竹是用火藥為主要原料製成,燃放時會產生光、聲、色、型、煙霧等,具有易燃易爆危險的特點。同時,會對環境造成大氣汙染和噪音汙染。

以前,誰家辦喪事,隨便就在大街上紮起靈堂,整日整夜的鞭炮聲、哀樂聲,把白天弄得象黑夜,把黑夜又整得象白晝,搞得上班的無法上班,經商的沒法經商。到出殯那一天,更是鼓樂齊鳴、招搖過市,誰也不讓、誰也不顧。送葬隊伍過後,是滿地鞭炮碎屑,能見度幾乎為零。弄得是烏煙瘴氣,民怨載道。

自殯葬改革後,推行集中辦喪,這種情況有了改觀。目前,我們縣級城鎮除殯儀館以外,已經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在農村,清明節期間,也不許野外用火併燃放爆竹。

但是,煙花爆竹的歷史使命應該還要延續。畢竟幾千年的傳統習俗,不是說改就能改掉的。在城市,每到國慶、春節,還有城市會舉辦煙火晚會;在農村,逢年過節、婚喪嫁娶、生日宴會等,還會燃放煙花爆竹。

況且,全面禁燃,還有不少社會問題需要解決。比如從業人員的安置、工廠的轉型升級、稅收減少造成的地方財政負擔等。

所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在較長時期內,還需要煙花爆竹帶來的點綴;許多地方如湖南瀏陽等還需要煙花爆竹帶來的稅收來服務民生;許多工人還要靠生產煙花養家餬口。

因此,煙花爆竹退出歷史舞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湘西東叔


鞭炮,煙花的已經有一兩千年的歷史,最早的記錄可以追溯到秦朝。最初鞭炮,煙花的作用是用於驅邪,後來逐漸演變為慶典的專用物品。

可以說,煙花同長城,大熊貓一樣,就是中國的一張文化名片。煙花能夠流行到全世界,得到全世界的喜愛,說明它的積極作用是得到了大眾的認可的。

雖然近年來由於人們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燃放煙花炮竹的人越來越少,但是煙花爆竹作為一種傳承文化,可能會用另外一種方式延續,但短時間內,是不會消亡的。

比如,以前很多廣東人喜歡在家裡供奉菩薩,每天上香點蠟燭,現在不是很多都改成用電的替代蠟燭了嗎?



小小風哥


煙花炮竹在以往的歲月裡是不可少的。家裡有事的都要放炮,喜事圖的歡慶,白事去除晦氣,為去世的人鳴鑼開道,一路走好,不害怕。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放煙花和炮,恭迎新年到歡歡喜喜。有個小故事,說從前有個大大的魔獸,經常來到人民家裡毀壞莊稼,人民都很氣憤可又沒有辦法趕走它,後來有個人家正好過年時娶媳婦,家裡貼上大紅的對聯,放了很響的炮,這一年那魔獸一看到紅的,聽到了響聲,嚇得魂飛魄散,再也不敢來了,人民都歡呼,終於趕跑了,從此人民就把這一天叫年,每到年就放炮貼對聯,現在為了人民的健康為了有清新的空氣都不叫放炮了,所以過年就少了炮和煙花了。


聶梅花


在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中,一種文明現象或許會消失,或許會被另一種現象所替代,亦或許會轉化成新的文明現象。鞭炮、煙花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作為百姓的個人行為或許會逐漸消失,但它並不會消亡,並且會逐漸轉化國家的行為,比如大型話動、大型慶典時所燃放的焰火,從而使其更安全、更規範、更具有慶賀意義。




老山楂AHJZ


我是這樣認為的,鞭炮、煙花應該退出歷史舞臺了。但國家禮儀上還在使用禮花禮炮。

在科學技術不發達、科學知識不普及,人們對物質世界瞭解掌握的不夠,鞭炮禮花成了人神兩界的聯絡橋樑。如今,無神論在中國越來越被人接受,鞭炮禮花退出歷史舞臺就成了必然!


特別市民AAA


現在國家政策禁止燃放煙花、鞭炮,令兒童們少了過年的樂趣。過年也少了巳往的喜慶。但政策畢竟是好的,因為燃放煙花、鞭炮會環境空氣不好,發生火災,也會對人產生傷害。現在鞭炮、煙花已漸漸遠去,留下的是以往的童真。



曾德志9


新年的關鍵詞是喜慶熱鬧,鞭炮最能代表新年的特點。現在許多城市出於安全和環境的考慮,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使新年少了應有的年味。成年人舉雙手贊成,而孩子們卻缺少了一種歡樂。

火藥是製作鞭炮的主要原料,也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發明人是誰,至今無法考證,但歸功於中國古代煉丹者這個群體,應該是沒有錯的。

煉丹者中名氣最大的是隋末唐初的大醫學家孫思邈,而他煉丹之地正好在湖南瀏陽,因此就將孫思邈尊為鞭炮的祖師爺流傳後世。

火藥在中國的農耕社會僅限於製成鞭炮,以博取國人一樂。傳入西方卻極大地促進了資本主義工業化的進程,製成炮彈反手製服中國,實在值得中國人深思。

現今的中國已不再是過去貧弱保守的中國,開放的眼光使我們緊跟甚至領先世界的潮流,對於傳統文化也應該辯證地來看待。我們不能忘記身上流淌著中華民族的血液,但對於傳統中的糟粕部分也應該堅決的捨棄。

鞭炮作為一種純屬娛樂的道具,有著巨大的安全隱患,也是環境汙染的禍手之一,已到了退出歷史舞臺的時刻了。

也許,不久的將來,我們只能在古老的詩詞中領略到“通宵爆竹一聲聲”,“一聲震得人方恐”的新年意境。


漫步古今


老祖宗發明的火藥一千多年沒有得到真正的利用,想想那麼多年的悲哀,現在禁止燃放煙花爆竹雖然心裡面有點牴觸但還是可以理解的,人都會有戀舊情結。城市完全不能燃放煙花爆竹很正常,擾民、汙染、容易引發危險。鄉下燃放煙花爆竹應該限量控制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