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此一疫,武漢房價還有未來嗎?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子木聊房”(ID:zimuliaofang),作者|子木;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

1


截止2月11日,武漢新冠肺炎已經確診18454例,是當年SARS全球感染人數(8422人)的兩倍之餘。


疫情就像烏雲,籠罩在這座城市的上方,久久不肯散去。


但在烏雲之下,我們共同見證了中國的力量。八方醫護人員的戮力同心、全國各地對武漢的手足情誼,在感動中重塑生命,在生命中感受光明。


隨著新增病例放緩,武漢已經迎來了向好的轉機。


然而這次大疫情,武漢暴露出來的城市管理問題,卻讓人無法理解。我們不得不再次重新審視這座被譽為”華中第一“的大城。


疫情引發原因,華南海鮮市場野生動物常年管理不當,此事不談;疫情發酵,當地沒有在第一時間做到管控,還盛辦了萬人宴,這也不談;我們接下來的“匪夷所思”。


疫情初期,壽光捐贈350噸蔬菜抵達武漢,蔬菜從山東菜農大棚直接採摘發往武漢災區,這是山東人民的心意。然而蔬菜一抵達武漢,沒有直接給受災人群發放,則是被有關部門放在各個超市的貨架上半折售賣,後又把蔬菜價格調成正常價格售賣,期間無一人向捐贈者說明。


後一山東壽光姑娘撥通武漢市長熱線,請求幫助,然而後者對此事一概不知。不僅僅是蔬菜,所有的捐贈物資都怎麼處理了?賣的錢流向何處了?有沒有貪汙腐敗現象?至今為止,沒有答案!


9日,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在接到將學生宿舍改造成臨時醫療點的任務,學生們熱血沸騰答應要求。然而學生們宿舍的東西在沒有經過同意的情況下,被相關人員全部粗暴地扔下樓,書本、衣服、生活用品堆積如山,被全部當做垃圾處理了。


經此一疫,武漢房價還有未來嗎?


工作人員為了博取關注還在網上發文,嘲笑學生們的私人用品。最終學生的一腔熱血,只換得了一句話:“我就是把你東西扔了,怎麼的,賠你就是了。”


一個朋友問我,一個地方到底是怎麼做到在犯錯的路上不斷突破自己,創造新高的?答案只有武漢。不過經過這一系列事件的發酵,我們認清了“武漢有著一線城市的夢想,卻是四線城市管理水平”的事實。


今天這一幕的武漢,在2017~2018年樓市中似曾相識。


2


2015年,武漢新房成交22.4萬套,連續續5年刷新年度紀錄,成為上一輪週期第一批房價上漲的城市,而且還成功摘得全國住宅銷售套數第一名的“桂冠”。


同時在2015年年內,央行進行了五次降息,五年期的商業貸款利率從6.15%下降到4.9%,更刺激了武漢購房需求,市場頻現日光盤。在房價方面,武漢一年之內漲幅達15.03%,連續11個月上漲。


接下來的2016、2017市場一次次的推向高潮,武漢新房成交屢破記錄,穩居全國前3的寶座,成為時下全國樓市最熱鬧的城市之一。在武漢進入樓市瘋跌模式後,市場便迅速畸形,亂象此起彼伏。


經此一疫,武漢房價還有未來嗎?


尤其是在限價令出臺後,武漢就變成了全國聞名的「茶市」,買房喝茶成為全武漢人民的共識,而且即使是喝過茶,能買到房的也是屈指可數。


還記得一個武漢讀者無奈地跟我說,”買房沒買到,一個月賺了10萬塊“。原因讓人啼笑皆非,因為有購房者競價出了更高的茶水費,中介違約賠償了他5萬元,而且還是兩次。


開發商變著法子收茶水費、車位費、等捆綁收益,無證銷售、延期交付等亂象愈發嚴重,而購房者則是發動所有關係拼了命來找關係,擠進限價樓市博取收益。


前幾年武漢的樓市和初期武漢的基建一般,滿目蒼夷。


芸芸眾生,在這場武漢樓市的饕餮盛宴中,各路梟雄與草莽瘋癲了地博得醉生夢死。炒房客橫行市場,剛需年輕人們嚇得瑟瑟發抖,買不起房,也買不到房。


2016年~2018年,武漢成為二線城市中房價上漲速度最快的城市,房價從均價9400元每平米飆升至1.6萬/平米,漲幅達到69%,迅猛程度比肩北京。


2018年全國樓市進入調控週期,武漢房價在三令五申中被強制停下腳步。然而2019年,在軍運會的喧鬧下,武漢又打破僵局,迎來新一波房價上漲週期。


正如這座城市的標語,”追求卓越,敢為人先。“,在房價和追求樓市亂象層面,武漢一直勇敢向前。


2019年,武漢住房供應22.22萬套,面積2636萬㎡,全年共發放1169張預售證,這在全國絕無僅有。


武漢住房成交20.91萬套、2346萬㎡,同比分別增長25%和29%,一舉奪得全國住房銷售套數與銷售面積雙料第一名,且連續9年位居中國城市銷量三甲,堪稱中國“流量第一城”。


3


如今的武漢,多區房價超越均價2萬/平米,武漢CBD、武昌湖區房價超越3萬的比比皆是,在所有二線城市面前,不可一世。


但事實呢?


這還得從武漢的基因說起,我可以把它歸結為,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


翻閱史冊,武漢舉國之天元,有“九省通衢”的美譽,中國經濟地理中心;兩江交匯、三鎮鼎立、江漢朝宗、龜蛇對望,大開大合城市地理人文格局更是世界少有。

從地理上看,以武漢為中心、復興號高鐵350公里為時速、1000公里為半徑畫圓,可3小時內覆蓋全國10億人口和90%經濟總量。鐵路客運量於2013年超越北京、廣州,居大中華區第一。


而且江域孕育了文化傳承,武漢的高校資源在全國內數一數二。80所高校,大學生和研究生總數達到107萬,辦學規模居19個副省級城市以上,居全國第二位。


地理位置、人才資源、政策福利,歷史的積累給了武漢成為準一線城市的牌面。然而事實上的武漢,卻總那麼差強人意。


在2014年的全國經濟報告名單上,武漢以10060億的GDP位列全國第8,超越成都,僅次於蘇州,然而5年之後,在2019年上半年GDP排名中,武漢卻以6949億,6.9%的增速屈於成都(7702億,8.20%)之後,還被後來者杭州追平。


經此一疫,武漢房價還有未來嗎?


這些年以來,成都專注於城建開發,新經濟搞得風聲水起,城市的新媒體營銷更是讓人稱讚;而武漢作為工業中心和交通中心,目前卻依然處於城建“大工地”階段,挖地修路搞GDP,區域發展不協調,新經濟起不來。


武漢的第三產業並不發達,坐擁全國靠前的人才資源,根本消化不了。在17年民營企業500強中,武漢僅入圍9家,與遍地都是企業的江浙滬沒法比較。且當地傳統,國企、科研單位、院校等容不下幾十萬畢業生。


前十多年工資低雖然被吐槽,但好歹房價也低。這幾年房價飛漲,工資在同等水平城市裡還不佔優勢,讓不少人覺得振奮人心的留住百萬大學生計劃,根本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所以通過這幾年城市格局的發展,很明顯感受到,武漢對於成都來說,優勢已經喪失。然而對於房價來說,成都房價均價僅為12872元/平米,核心城區的房價最高為2萬/平米,均價在1.5萬/平米左右,比武漢低一個臺階。


經此一疫,武漢房價還有未來嗎?

(成都房價)


經此一疫,武漢房價還有未來嗎?

(武漢房價)


那麼武漢到底有什麼理由,去支撐這麼高的房價呢?


4


我們再回到這次疫情中來。


疫情期間,人人隔離,售樓處閉門謝客,二手房業主無心賣房。武漢作為主要疫情區,受到的負面影響,要遠大於其他城市。


成交量長期起不來,房價便有加速跌落的風險,保守預計會回調15%左右,2020年行情基本上是沒了。


而且,疫情的影響暴露了城市管理層面的不足,這對於未來高級人才的引入,會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對於武漢來說並未完全是一件壞事。


房價回調,給武漢年輕人更多的生存空間,有利於武漢百萬人才計劃,這才是城市發展的長久之道。而且如上文所講,疫情的重擊,揭露了武漢城市管理問題。


正所謂“不破不立,破而後立 ”,當武漢重新審視自己的不足之後,才能真正成長為國之重城。


當年辛亥首義成功,孫中山先生驚歎:“武漢一呼,四方響應”,如今,疫情當頭,“武漢一呼,八方來援”。希望經此一疫,能讓我們看到真正的“大武漢”。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子木聊房”(ID:zimuliaofang),作者|子木;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