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水滸傳》究竟成書何年?

知史識理 | 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水滸傳》究竟成書何年?

1

至今可見的幾部明代水滸戲,有朱有墩的兩部劇作。
朱有墩,號誠齋,朱元璋之孫,生於洪武(1368-1398)十二年,卒於正統(1436-1449)四年,撰有雜劇三十一種,結集成《誠齋樂府》,全部完整保存下來了。
《誠齋樂府》中有兩部水滸戲,《豹子和尚自還俗》排序在《黑旋風仗義疏財》之後。在這兩部雜劇中,僅將三十六人作了一個階段性總結,還沒有七十二地煞的說法 。

2

江蘇太倉人陸容連賭博用的水滸人物葉子也留心記載。
陸容,字文量,號式齋,生於正統元年,於成化(1465-1487)二年進士及第,曾任兵部職方郎中,於浙江參政任上致仕,弘治(1488-1505)九年去世。
陸容的《菽園雜記》中有關於葉子戲的記敘,在列舉了葉子上所繪二十名水滸英雄的價值數額後,陸容寫道:

“或謂賭博以勝人為強,故葉子所圖,皆才力絕倫之人。非也,蓋宋江等皆大盜,詳見《宣和遺事》及《癸辛雜識》。”


可知,陸容所記葉子上人物圖像、姓名、綽號,以《宣和遺事》、《癸辛雜記》中所記《三十六人贊》為據。

3

弘治六年,《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忠義水滸傳》也即開始編纂,且是由多個水滸英雄故事拼湊起來。不須《 三國志通俗演義》刊刻完畢,《忠義水滸傳》就已編輯成冊。
弘治九年,《三國志通俗演義》出版,《忠義水滸傳》亦即開始刊刻。弘治十一年,《忠義水滸傳》百卷本得以出版,署名“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
在百卷本《忠義水滸傳》問世後的雜劇裡, 就不再是提三十六人, 而是一百零八人了。

4

嘉靖(1522-1566)年間的郎瑛在筆記雜著《七修類稿》中這樣記述:

“《三國》、《宋江》二書,乃杭人羅本貫中所編。予意舊必有本,故日編。《宋江》又日錢塘施耐庵的本。”
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言:

“元人武林施某所編《水滸傳》,特為盛行。其門人羅貫中亦效之為《三國志演義》,絕淺陋可嗤也。郎(即郎瑛)謂此書及《三國》並羅貫中撰,大謬。二書工拙深淺,若霄壤之懸,詎有出一手之理?世傳施號耐庵,名字竟不可考。”

5

郭勳是開國勳臣武定侯郭英的六世孫,於正德三年承襲武定侯爵位。
郭勳的曾祖郭鎮、伯父郭珍均能詩會文,其父郭良“好聚書為詩,樂與文儒交。”
正德(1506-1521)十二年,郭勳第二次奉調入京。
正德十四年,郭勳以武定侯的名義刊刻了《白樂天文集》,題署為“元微之纂集,郭勳重編”。

嘉靖元年,刊刻《三國志通俗演義》,題署為“陳壽史傳,羅本貫中編次”,即壬午初刻本,其它嘉靖年間的版本均據壬午初刻本覆刻或翻刻,包括司禮監刻本。

嘉靖五年,刊刻《忠義水滸傳》,題署為“施耐庵集撰,羅貫中纂修”。幾年後,又刊刻了收錄有金、元、明三代散曲、戲曲的《雍熙樂府》,無題署。

知史識理 | 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水滸傳》究竟成書何年?

知史識理 | 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水滸傳》究竟成書何年?

知史識理 | 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水滸傳》究竟成書何年?

6

當時,詩文乃是“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而小說、戲曲等通俗文藝形式,則被視為“稗官野史”,不登大雅之堂。

郭勳刊刻的《白樂天文集》各卷首頁,都赫然題署“太保武定侯鳳陽郭勳重編”,而這種題署既不見於《雍熙樂府》,亦不見於《三國志通俗演義》和《忠義水滸傳》中。

嘉靖十年,郭勳模仿《三國志通俗演義》和《忠義水滸傳》編撰《皇明開運輯略武功名世英烈傳》,即《皇明英烈傳》。

嘉靖十八年,《英烈傳》為其先祖郭英爭得與徐達、常遇春等六王並列配享朱元璋太廟的殊榮。

7

嘉靖初年,閩地建陽有書坊刊刻《京本忠義傳》,是一個由繁本向簡本過渡、轉化的版本。所謂“京本”,乃是明末刻書業特有的用語。

嘉靖十九年,涿州人高儒就其先人所藏古籍編纂了一部版本目錄學著作《百川書志》二十卷,該著作中雲:“《忠義水滸傳》一百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


高儒字子醇,自號百川子,嘉靖年間為兵部下屬武官,喜文翰,嗜詩文,家中富於藏書,他本人在《校刻序》中坦白,屬於他自己的書籍不過“數年之藏”。
高儒曾於嘉靖五年請求郭勳篆書墓誌頂蓋,郭勳僅為頂蓋篆書十餘字。

9

沈德符生於萬曆六年,祖父、父親都曾進士及第,在京城為官,萬曆四十六年中舉,中年回到位於浙江的故鄉秀水,撰《野獲編》,盡載萬曆前之朝章典故、裡文教、歷史巷瑣語,卒於崇禎十五年。
沈德符在《野獲編》卷之五《武定侯進公》寫道:“武定侯郭勳,在世宗朝號好文,多藝,能計數。今新安所刻《水滸傳》善本,即其家所傳,前有汪太函序,託名天都外臣者。”
新安為歙州、徽州所轄地的別稱。萬曆年間,新安和閩地的建陽是刻書中心。繁本出自新安,簡本出自建陽。

武定侯郭勳刊刻的《忠義水滸傳》被明末文人通稱為“郭武定本”。

知史識理 | 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水滸傳》究竟成書何年?

10

自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以來,被認定是“郭武定本”的《忠義水滸傳》有鄭振鐸藏嘉靖殘本和大滌餘人序本。民國人李玄伯曾從書攤上購得大滌餘人序本的殘本,僅有前44回,並以此為底本,另外截取清初鬱郁堂翻刻版本的56回,拚湊一起以五冊(一百回)排印出版,聲稱此書“郭武定本”,實則虛張聲勢,作偽欺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