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鱔苗“四看四不要”,籠捕黃鱔有“七竅”

購買鱔苗“四看四不要”,籠捕黃鱔有“七竅”

購買黃鱔種苗的好與壞,是一年養成敗的關鍵,每一個養鱔者都應切實做好這項工作,切不可馬虎大意。要想購買合格的黃鱔種苗,就必須做到“四看”、“四不要”。

(1)所謂“四看”,即看頭、看尾、看肛門和看皮膚。看頭:頭烏色或紫色,破皮,口流血或腮流血的是病鱔;看尾:尾尖充血或白色,有潰爛,用手擠壓流血的是病鱔;看肛門:肛門突起或不突起其色暗淡或有紅腫的是病鱔;看皮膚:皮膚黏液少、有破損或潰爛的是病鱔。

(2)所謂“四不要”,即鉤釣的不要、電打的不要、夾子夾的不要、販子收的不要。鉤釣的黃鱔,頭部或內腸部受傷,很難成活。若見鱔頭臃腫,有鉤眼或頭上某部位出血,就不要購買。電打的黃鱔,淤血積於鱔體內,在容器中靜養,常浮於表面。解剖時鱔體內有明顯的瘀血壞死。購買時,因鱔體表面很難看出傷痕,所以要向出售者查問清楚。

購買鱔苗“四看四不要”,籠捕黃鱔有“七竅”

夾子夾的黃鱔,有夾痕如箍,購買時要逐個查看。販子收的黃鱔是最危險的一種。因為長期收購黃鱔的工具上帶有許多殘害黃鱔的病毒,加上販子收鱔時不論好壞,運輸時不管冷熱,暫養時不顧換水的溫差,致使黃鱔的生理機能遭到嚴重破壞,一旦投入鱔池餵養,2天左右就會大量發病死亡。

此外,購買黃鱔時,還要看花點。黃鱔體表的花點有三種,即密集點、小花點和大花點。密集點的黃鱔生長緩慢;小花點的黃鱔1年只能增重2~3倍;大花點的黃鱔1年可增重3~6倍。由此可見,選擇購買鱔苗不僅是成敗的關鍵,而且是增產增收的重大舉措。

購買鱔苗“四看四不要”,籠捕黃鱔有“七竅”

黃鱔種質有“三級”。人工養鱔在選擇野生幼鱔作種苗時,應挑選體表無傷,活動強烈,體格健壯,黃色並有黃褐斑紋的幼鱔。背部帶青色,體表灰暗,黏液少,活動無力的黃鱔是劣質鱔。黃鱔種苗的優劣按體表花點分三個等級。

一級:花點大,斑紋稀。它是2~3冬齡以上的黃鱔所產的後代。其鱔苗生長很快,每年可增重3~6倍。二級:花點小,斑紋較稀。它是2~3冬齡左右的黃鱔的後代。其生長較快,每年可增重2~3倍左右。三級:花點密集,呈布眼狀,斑紋如帶。此鱔多從稻田捕獲,是一種受農藥化肥危害、飢餓和乾旱等因素影響而形成的一個品種。它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小黃鱔”的後代。這種鱔苗生長緩慢,貪吃而不增重。每年只能增重1倍左右。如飼養不善,幾乎不長。為了增產增收,在選購鱔種時,要選擇一、二級品種,淘汰三級劣種,以提高養鱔的經濟效益。

購買鱔苗“四看四不要”,籠捕黃鱔有“七竅”

籠捕黃鱔有“七竅”。捕撈黃鱔種苗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是最好的方法是以篾籠或編織帶做成的“L”形鱔籠進行誘捕。籠捕黃鱔有“七竅”。

第一竅:看季節確定放籠位置。春季,由於氣候溫和,黃鱔大都在越冬的地帶活動,因此,鱔籠需置於水草萌發的地方;夏季氣溫高,水溫適宜,黃鱔活動最為活躍,鱔籠應放置於有食可覓的地方;秋季水淺,黃鱔大多在水草豐盛的地方打洞,準備冬眠,故鱔籠應放置於水生植物茂密的地方。

第二竅:看天氣確定放籠位置。天氣炎熱時,黃鱔常棲息陰涼處避暑;天氣涼爽時,黃鱔又喜歡在白水處尋找食物。因此,確定放籠位置要根據天氣的冷暖靈活決定。

購買鱔苗“四看四不要”,籠捕黃鱔有“七竅”

第三竅:看風向確定放籠位置。黃鱔怕浪,在水拍浪打的時候,它是決不會出洞活動的。因此,刮南風時應將鱔籠放置於南坡,刮北風時應該鱔籠置於北坡。

第四竅:看水的深淺確定放籠位置。如果全池的水都深,鱔籠應置於淺水處;如果全池的水都淺,鱔籠則應置於較深的地方。

第五竅:看水流確定放籠位置。黃鱔怕急流,但為了尋找食物,常潛伏在流水旁的靜水中候食。因此,在流水體中應擇靜水處放籠。當全池都寂然無波時,黃鱔出於覓食、擇氧等原因,又喜歡選擇微流處活動,所以在靜水體中應擇微流處放置鱔籠誘捕。

購買鱔苗“四看四不要”,籠捕黃鱔有“七竅”

購買鱔苗“四看四不要”,籠捕黃鱔有“七竅”

第六竅:看食源確定放籠位置。有些溝渠塘堰的小魚小蝦多,食源條件好,生長在這種環境中的黃鱔,大多選擇寂靜處活動;而有些池塘溝渠中的食源條件極差,黃鱔為了生存,就在人畜活動的嘈雜處尋找食物。因此,放籠的地點要根據食源條件好壞來確定。

第七竅:看水位來確定放籠位置。黃鱔習慣漲水時出洞活動,落水時潛伏洞穴之中,以籠捕撈時要捕漲不捕落。總而言之,以籠捕鱔要根據黃鱔的習性和活動的特點來靈活確定放籠位置,以利於準確誘捕。

值得一提的是,5月底至6月初這段時間,黃鱔的活動最為活躍。此外,在暴雨的前夜和漲水期間,黃鱔的活動也很頻繁。以籠捕鱔者,要把握好這些時機,通過“七竅”來捕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