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太平山是一座小而險峻的佛教名山,位於龍山縣城東北7公里的小山叢中,山腳有一條名叫果利河的小河。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太平山曾經名氣很大。清朝光緒年間,太平山的一個和尚雲遊到京城,治癒了光緒皇帝背上長的背花瘡,受到封賜獎賞,回到太平山。從此太平山香火旺盛,聲名遠揚。後來因天災人禍,寺廟盡毀,慢慢沉寂了。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太平山是一整塊巨大的紅砂岩,形如魚背,南北長約200多米,東西寬約30米。東側高約二三十層樓,西側高約四五十層樓,四周皆絕壁。因比周圍的小山高,頗有幾分鶴立雞群的味道。上山的路原來只有東側那條經首楞嚴門的險路。後來,在西側絕壁上修了棧道,也可以經烏龍門上山。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登太平山一般會從東面登山,這是傳統的上山路線,是比較險陡的。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過牌樓,沿林蔭小道而行。幾分鐘後,就到了三修樓跟前。因施工,山門緊閉,只好原路返回。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不久,路邊出現前往河邊的下山遊道,欣然前往。清風徐徐,落葉紛紛。遊道無法到達河邊,距河面最近處也有兩三層樓高,其下灌木叢生。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遊道的終點是在斜形電梯的下站房。將來從河邊的停車場上山有三條線路,一是乘斜形電梯上山,二是經觀景亭、絕壁棧道上山,三是經電梯下站房、三修樓上山。據資料斜形電梯高達110米,直達山頂。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目前,只能經烏龍門、絕壁棧道上山。來到山的南面,進小門,沿棧道而行。左側的小山坡上已建了一座觀景亭,只是觀景亭與小石山相連的遊道還在施工中。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這是烏龍門與太平山西側的棧道。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過烏龍門,半山腰有兩座涼亭,一塊小平地。一道小門,一張長桌,三兩個工作人員,這裡是臨時售票處。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沿棧道而行,視野逐漸開闊起來,滿眼是綠色的樹林,天邊的高山是淡淡的藍,似乎要融入天空裡。河邊的停車場、遊客中心、觀景亭以及在小山脊上轉了一圈的棧道盡在眼底。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其實這片綠色的樹木許多是長在紅砂岩小山山頂,這些小山高約三五七八層,卻是十分陡峭,幾面巖壁幾乎是垂直的,其間多小山谷,溪水潺潺。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走完棧道,抬頭望見一座涼亭。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涼亭裡坐了八九個遊人,多為老人。涼亭外便是放生池,池上小坡有一座灰黑色的小石塔。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過涼亭,繞池水而上,來到小石塔前。小石塔名為松月塔,塔身灰黑,高約三四米,三層六面,由青石砌成,塔身刻有字畫,因風化斑駁難認了。其下原有一不大的石穴,空無一物,據說曾放有和尚的骨灰,現已封了。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繞塔一圈,拾級而上,兩旁細竹茂密。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很快就望見了普照寺的山門殿。右側路邊又見一池濁水,這個人工鑿出來的水池大致成長方形,約有十一二個平方。太平山上無泉水,山腳雖有小河,卻因上山路十分陡峭,歷史上是靠收集雨水飲用,至今山上還有一些收集雨水的小小的水槽。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出山門殿,左右兩側分別是小小的鼓樓和鐘樓。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前行二三十米,只見幾間廟宇、樓閣擠在一起。中間是大雄寶殿,左右兩側分別是地藏殿和藥師殿,觀音閣從大雄寶殿後露了個臉。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在大雄寶殿裡轉了一圈出來,焚香爐前又來了一拔進香的人。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繞到大雄寶殿東側,高大氣派的觀音閣直面眼前,上上下下的遊人和香客絡繹不絕。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登上觀音閣,輕輕扶欄徐徐而行,果利河北來。看來峭壁上的斜形電梯將來直達首楞嚴門後的山頂。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西側山下是大型的停車場,從緣起門上山的遊道如同一條銀色巨蟒從小山上爬來。高鐵站隱約可見,遠處高樓林立,是湖南龍山的?還是湖北來鳳的?很難區分了。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扶欄南望,眼下是山脊上的大雄寶殿和山門殿。公路穿過太平山村來到山腳,縣城的一角高樓林立。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從觀音閣下來,前往息影洞,臺階邊的一方小池水清澈見底。只是源於石壁上小水槽的絲絲細水已斷流了,看來是連續幾日天晴的緣故。

息影洞上的小坡也重建了一座小殿。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來到息影洞前,只見一扇木門半掩,兩側石壁上各有一個木格子的窗洞。洞裡堆滿了雜物,小小的菩薩有好幾尊。息影洞是人工鑿出來的一間長方形的石室,長約五米,寬約四米,高約四米。洞頂是一個拱形,像是一個大帳篷的頂部。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繼續前行,沿臺階而上。望見首楞嚴門和其下那段最為險陡的幾十級石臺階。石臺階很窄很陡兩側有鐵鏈,鐵鏈外是高高的山崖,寸草不生,需手抓鐵鏈小心上下。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這邊是觀音閣的東側,以前燃放的鞭炮常從峭壁頂上拋下。

祖師殿不大,就是先前看到的息影洞上方的那座小殿。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繞到大雄寶殿西側,見一小池,池上有一洞。石壁上刻有四個大字,字跡斑駁,僅能認出“水”字。石壁上鑿有一條小小的水槽,若有雨水可以緩緩流入洞中。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這個洞是人工鑿的,洞壁由頂部向洞底傾斜,洞底平坦約有四個平方米,有小孔與外面的小池相通。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沿路前行,路邊的小佛龕,小佛像雖說都已殘破不全了,但是香紙殘跡、蠟痕倒也不少。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出普渡門,前方正在施工,只能原路經山門殿下山。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以後,大多數的遊客可能會從河邊的遊客中心進出景區。從觀景亭上觀太平山是個很好的角度,更顯幾分險峻。

走遍龍山:佛教聖地太平山

  由縣城沿果利河到太平山的觀光遊道已通了,長約5公里,與原有的公路在太平山山腳相連。沉寂了多年的太平山又將熱鬧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