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料是少打點好,還是多打點好?

中華傳統釣


做窩是釣魚最重要的技術環節

很多釣魚人都有這樣一個疑問:釣魚中哪一個環節最重要?我認為做窩是最重要的環節,並且也是最有難度的環節。只有把窩子做好才能以最高的效率誘魚進窩,也只有把窩子做好才能長時間的把魚留在窩子裡,然後一條接著一條釣上來。之所以說做窩有著很高的難度,是因為釣魚人無法直接看到水底,因此也就很難判斷窩點中的情況。

總體來說,做窩的基本原則就是:始終保持窩點裡有適量的窩料,不能太多,但也絕不能讓魚把窩料全部吃光。

窩量大小的判定原則

什麼時候應該加大窩量,什麼時候應該減小窩量,取決於很多因素,一個經驗豐富的釣魚人會綜合所有因素來決定窩量的大小,並且在同一次垂釣的不同階段也會根據魚情來控制窩量的大小。

  • 魚的數量對窩量的影響

很多釣魚人在垂釣的前期都會一次性打下大量的窩料,其實這種做法太過於盲目,正確的做法是嘗試性的少量打窩,並且高頻率補窩,試探魚進窩的速度,隨著進窩的魚越來越多,再加大窩量。在垂釣的中期階段,窩點裡魚的數量應該會達到最大值,此時就更需要高頻率補窩,以此來增大窩量。

也就是說,窩量的大小始終是根據魚的數量隨時變化的,這樣就能保證窩料不被魚吃光,也不會出現窩量過大的情況。

  • 魚的個體大小對窩量的影響

魚的個體越大也就意味著魚的食量越大,當窩點中大魚較多時,就必須增大窩量,相反則需要減小窩量。

判斷窩點中是否有大魚的方法很簡單,當鉤餌沉入窩點之後很快就有大魚咬鉤,並且頻繁能夠釣獲大魚,說明窩點中的大魚數量較多。另外,在小雜魚鬧窩比較嚴重的水域中,一旦小雜魚突然停止鬧窩,或者是鬧窩程度明顯減輕,也說明有大魚進窩。

  • 魚種對窩量的影響

不同的魚種食量大小會有很大的差別,例如鯽魚的食量就比較小,鯉魚、草魚的食量就比較大,而羅非的食量則更大。因此,釣魚人必須根據窩點中魚種的不同來控制窩量大小,當窩點中食量較大的魚種較多時就必須加大窩量,在垂釣鯽魚時則必須減小窩量。

  • 天氣對窩量的影響

魚的食慾好壞會隨著天氣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影響魚類食慾的主要因素是氣溫和氣壓。氣溫會影響水溫,因此夏季水溫偏高時魚的食慾旺盛,需要加大窩量;冬季水溫較低時魚的食慾減弱,需要減小窩量。

控制窩量大小的基本方法

知道了在什麼時候應該做大窩,什麼時候應該做小窩之後,接下來還需要了解如何控制窩量的大小。在很多人的腦海中,加大窩量就是多投放一些窩料,而減小窩量就是少補窩甚至是不補窩,其實這樣的理解是完全錯誤的。

  • 通過窩料的粗細搭配來控制窩量

嚴格來說窩料可以分為兩種:虛窩和實窩。虛窩就是指粉末狀的窩料,這樣的窩料即便大量投放也不能讓魚吃飽,因此使用虛窩的比例越大窩量就越小。實窩則是指粗顆粒的窩料,例如麥粒、小米、玉米等等,這樣的窩料沉積在水底之後非常穩定,不會被水流沖走,雖然留魚效果很好,但是也更容易讓魚吃飽,因此使用實窩的比例越大窩量也就越大。

  • 通過補窩頻率來控制窩量

無論是需要增大窩量還是減小窩量,都不應該採取“一刀切”的方式,而是通過補窩頻率的變化來控制窩量大小。在需要增大窩量時高頻率補窩,甚至暫停垂釣連續多次補窩。在需要減小窩量時將補窩頻率放緩,但是不能完全不補窩,否則就無法誘魚進窩了。

窩量控制不當的常見案例

對窩量的控制不當是釣魚人普遍存在的問題,其後果是直接導致漁獲量減少,甚至完全釣不到魚,在這裡我列舉三個常見的案例。

  • 小雜魚鬧窩釣不到大魚

小雜魚鬧窩是最讓釣魚人苦惱的問題,因為大家普遍存在一個誤區。當小雜魚鬧窩時,很多釣魚人都會減小窩量,他們認為這樣會讓小雜魚鬧窩的程度有所緩解。

其實正確的做法正好相反,在小雜魚鬧窩時必須加大窩量,因為小雜魚消耗窩料的速度太快,減小窩量會導致窩料虧空,這樣一來就不可能誘大魚進窩了。只有增大窩量,讓小雜魚無法把窩料吃光才有可能誘大魚進窩,只要大魚進窩小雜魚就會被趕出窩點,問題也就解決了。

  • 連竿不久就停口

在垂釣鯽魚等中小體型魚種時,連竿上魚是最快樂的一件事,漁獲量的多少也取決於連竿持續的時間,但是很多釣魚人都無法做到長時間連竿,這也是因為窩量控制不當所導致的。

連竿上魚說明窩點中魚的數量很多,此時最重要的事情並不是把魚釣上來,而是要增大窩量把魚長時間的留在窩點裡,所以在連竿上魚的同時必須結合高頻率補窩,一旦釣魚人急於求成,只顧著釣魚忽略了補窩,那麼窩料很快就會被吃光,連竿也就戛然而止了。

  • 窩子裡有魚泡卻沒魚咬鉤


如果窩子裡有大量的魚泡,也就說窩子裡明顯有魚,但是魚卻不咬鉤。出現這樣的情況很可能是由於窩量過大,窩子裡的窩料太多,所以魚只吃窩料,很難發現鉤餌,這也是窩量把控不當所導致的。

總結:釣不到魚多半是做窩問題

很多釣魚人一旦釣不到魚就會認為自己的餌料有問題,於是向其他釣魚人借餌料,但是換了餌料依然釣不到魚。其實釣不到魚往往和餌料沒有太大關係,多半都是在做窩方面出現了問題,窩量不足或者補窩頻率太慢,沒有把魚誘進窩,所以無論使用什麼樣的餌料都釣不到魚。做窩永遠是釣魚的首要條件,想要釣到魚,想要釣得多就必須把窩做好。


眼鏡哥說魚


窩料打多打少這主要看你的窩料是顆粒的還是粉末物質的,你所在的水域是靜水還是流水情況決定的。

1、顆粒狀由大米、小麥、玉米粒等糧食作物經過發酵形成,有天然香味。在靜水水域第一次可以多打一些聚魚快,每隔半個小時續窩一次可以留魚,注意打窩可以用打窩器定點打窩,也可以用衛生紙抱住窩料投到打窩點,這樣不分散、打窩準。流水水域續窩可以手拋窩料的方法便於大面積引魚。

2、粉末物質窩料大部分為商品餌料,味型、霧散狀況、對象魚種都有針對性,切不可隨意搭配。本著少打窩勤續窩為原則。切記不可打重窩,商品窩料打重窩容易死窩,商品餌製作中都會參雜添加劑等原料,對皮膚對水體都會造成傷害。不少釣魚人手指都會出現脫皮、皮膚紅等情況,這就是餌料中的化學成分對皮膚的傷害。

3、如果對象魚是大體型青魚的請用活體螺獅提前一天打大窩,隔半天續一次窩。 大草魚用嫩玉米、嫩草杆最佳。

垂釣本就是修身養性,身心愉悅遠離城市喧囂放鬆自己為最佳,魚獲次之。外出垂釣注意安全,願釣友高高興興出門去,開開心心回家來。


米諾37947009


怎麼打窩主要是看在哪裡釣什麼魚。

1、如果是在深水或流水適合第一次多打一點,後邊加料的時候持續減少,在遇到深水和流水的時候會讓餌料在半水就迅速霧化分解,尤其是流水的時候,粉末物質會順水朝下游漂流,窩子里根本沒有餌料殘留。遇到這種情況,自然沒有魚進窩。於是很多新手釣友還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兒,明明自己打了好幾斤窩料,為啥還是沒魚進窩。其實這時候就應該用大顆粒窩料來打窩了,實在是喜歡用粉末窩料,也應該儘量減少窩料的霧化,增加窩料的粘度,可以放點玉米粉什麼的,實在不行就摻點岸邊的泥土。

2、水底不平,遇到斜坡,在打窩的時候一般都是用手拋的,而且還是捏成團的。如果遇到平底,那還不會有啥問題,但是實際上呢,很多水域都是岸邊淺中間深,一團窩料砸下去,結果水底是緩坡。於是這團窩料就繼續向前滾動,直到前面遇到阻礙或者地勢平坦為止,搞不好窩料停止的地方在你餌料前面好幾米。這樣即使窩料能誘進魚,也是在你前面好幾米。所以用粉末窩料打窩的時候最好不要捏圓形,而且打窩的時候應該在餌料入水點後面,這樣進窩的魚就會先看到餌料。

3、有時候不是窩料誘不到魚,而是窩料發窩太慢。比如說用玉米打窩玉米釣魚,很多釣友就抱怨說從沒有用玉米釣到過魚。其實不是玉米不上魚,而是玉米沒有霧化能力,誘魚太慢。你釣了個把小時看見沒魚就撤了,那就別怪玉米了。

4、窩料的味型不對

有些釣友在釣魚的時候喜歡在窩料裡添加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恨不得市面上的小藥和輔助餌都加進去,總覺得不加個七八種的就會釣不到魚。結果窩料的味道太濃,太雜,導致魚兒不願意進窩。其實真正的想要釣大魚,不管是窩料和餌料,味道越自然越好。

5、窩量太大

不管什麼時候去水邊瞧瞧,都有一群釣友喜歡打大窩。開釣前線打上2斤窩料再說,可是自然水域的魚就那麼幾條,進窩後見到 一大堆窩料,肯定是先吃窩料的。結果沒吃幾口就吃飽了,你的餌料自然就沒魚吃餌了。所以,打窩的時候要根據目標魚來決定窩量,比如說釣鯽魚就要少打窩勤續窩,釣大魚窩量可以打多一點。



抓只小妖精



窩料少打還是多打呢?你往下看

俗話說 “釣魚不打窩,釣到也不多”經驗不足的釣魚人就一味的認為,窩子打得越多,花費的成本越大,魚也能釣得越多。有的釣友就覺得想要魚靠岸就拿糧食換,一般都是幾十斤窩料起步,甚至百來斤也不稀奇。這種思想其實是阻礙了很多釣友挑戰大魚的念想,因為百來斤窩料那就是上百塊錢,不是每個人都捨得花這個錢的。雖說打重窩確實是個最有效簡單的聚魚方法,但並不是所有場合都適用的,有些場合打重窩反而會有反效果。但事實上來看,並不是這般想象中的美好,打窩打得太多,不僅需要比較高的成本,而且誘魚的效果也不會太好。就來談談冬季釣魚打窩。

窩料的量,打窩打多少,一直都是一個讓釣魚人比較糾結的事情。因為,自然水域中的魚都是有著比較高的警惕性,窩料投入得太多,讓魚兒覺得有種危機感,但是窩料也不能太少,太少的窩料很難誘來比較多的魚。所以說,窩料的投入量,最好控制在讓魚吃不飽,但又能夠把魚留住。那麼什麼時候別打重窩呢?

一、出釣時間短的時候別打重窩

對很多釣友來說,出門釣一次魚並不容易,時間也不是特別充裕,頂天了就是從早上釣到天黑了就要回來,臉皮厚一點的釣友會再想想辦法釣到晚上十來點。這樣的情況下打幾十斤重窩就不太適合了,因為打重窩發窩的時間會比較慢,半天能有魚進窩都算運氣爆棚了,一整天沒魚進窩也不奇怪。等到你實在扛不住走了,後面的釣友跟著接窩,結果一打聽,人家上了三條十幾斤的大草魚,我就問你鬱悶不鬱悶。這種情況下,路人甲建議提前打窩,找個偏僻點的地方提前打2-3天的窩子,你下次作釣時中魚的幾率就比較高了

二、魚的密度很低的時候別打重窩

有些地方屬於典型的水廣魚稀,很多人說打重窩正好可以把魚誘進窩子,但是別忘了,魚的數量比較少,進窩了也就是那麼一兩條。如果是百來斤窩料裡面魚兒可以吃的食物這麼多,哪怕你用再好的餌料,它們也不一定會吃。即使吃餌,這個幾率也比較低。除非你有本事在這裡守上一個月,讓附近的魚都知道這裡有吃的。在這種地方還是時候持續的養窩,每天打3-5斤窩料,打上十天半月的。作釣的當天稍微打點窩料就可以了

三、釣個體不大的魚的時候別打重窩

比如說我們喜歡釣鯽魚,哪怕鯽魚的數量再多,也不適合打重窩。因為鯽魚食量真的太小了,哪怕進窩的鯽魚有一百條,只打了十幾斤窩料,它們也很容易吃窩料吃飽,你釣上來的卻少得可憐。其他的比如說黃骨魚什麼的也同樣如此,甚至有些精明的釣友釣黃骨魚是把吃完的骨頭丟下去打窩的,這樣黃骨魚只聞得到味,而吃不到什麼實際的東西,反而留魚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釣這種小個體的魚,只要保障窩子裡有吃的就可以了,讓它們吃飽反而是趕它們走。

還有就是打窩重在續窩,讓大魚誤以為這裡是進食的好地方,放鬆警惕性。窩量不建議太大,但是“養窩”的時候,前2天的窩量可以打大一些,5-8斤都可以。但是連續打了幾天之後每天打2-3斤就可以了。作釣的當天可以直接不打窩開釣,如果沒口就打窩,每隔1小時左右用打窩勺打2勺,防止窩子裡沒有窩量。

冬季的時候,魚兒也不願意多遊動,打窩誘魚的意義也就在於把窩點周圍的魚聚過來,某一個地方的魚被嚇跑之後,就不太容易過來了。所以,冬季打窩要輕聲一點,儘量別弄出太大的動靜,比如用比較長的打窩竿,掛一個打窩器,慢慢的送到窩點。如果把一團團的大餌團打下去,出比較大的響聲就會把周圍的魚全部嚇跑,一時半會還不會過來。

冬季釣魚,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是提前打窩,冬季的魚兒遊動比較遲緩,而且對氣味不如夏天那樣敏感。如果釣魚的地方不遠,最好是提前一個晚上過去打窩,隔夜打窩可以稍微打得多一些,天氣冷,窩料的擴散速度也慢

總而言之,打窩並不是以量取勝,關鍵還是要根據水情、魚情等因素進行不同選擇,誘釣結合才能有一個好的收穫。


小青年釣魚人


麼打窩主要是看在哪裡釣什麼魚。

1、如果是在深水或流水適合第一次多打一點,後邊加料的時候持續減少,在遇到深水和流水的時候會讓餌料在半水就迅速霧化分解,尤其是流水的時候,粉末物質會順水朝下游漂流,窩子里根本沒有餌料殘留。遇到這種情況,自然沒有魚進窩。於是很多新手釣友還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兒,明明自己打了好幾斤窩料,為啥還是沒魚進窩。其實這時候就應該用大顆粒窩料來打窩了,實在是喜歡用粉末窩料,也應該儘量減少窩料的霧化,增加窩料的粘度,可以放點玉米粉什麼的,實在不行就摻點岸邊的泥土。


E靜音


1、水域面積的大小,決定了窩點的數量;水面面積越大,魚的密度相對來說,就越稀疏,想要發窩快,誘魚區域就要擴大,那麼窩點的數量,就要增加,比如在湖庫守釣,一個大窩、重窩,發窩的速度和誘魚的效果,明顯不如一主窩,多個輔窩的效果要好。而小水面的水域,大窩數量就不能太多,要不然魚群不集中,誘釣效果就很糟糕了。2、目標魚體積越大,窩點數量越多,目標魚體型小,則不必多打窩;目標魚的體型越大,在水域內的存活密度就越小,想要打窩誘聚,除了多打窩點,類似引鳥進窩式的打窩數量,可能會一次打上幾十個小窩點,然後引導大魚進主窩;而體積小的目標魚,就沒有必要,打太多的窩點,儘量把窩料集中,讓窩料味型集中散發,數量集中,能停留大量魚群,這才是首要的3、魚情越好,窩點越少,越集中,魚情越差,窩點要多,區域要大,窩料數量要少;其實這一點主要是針對補窩,魚情越好,補窩時,窩點就一個,窩料要集中,讓魚群始終停滯在窩點上;如果魚情不好,魚口很差,那補窩就不能死板,要多打幾個窩點,儘量把誘魚區域放大一些,增加誘魚進窩的機會。


長不大de寶


打窩多少有兩種不同的意見。認為多打一些好的理由 是,野釣魚稀,聚魚不多,多打一些窩,可從中發現哪裡有魚,哪裡無魚,普遍撒網,重點打魚的道理。“以多取勝”。認為少打一些 好的理由是,野釣水域中本來魚就少,要讓魚聚攏來不容易, 四處打窩反而把魚分散了,不如把窩子打大一點,把周圍的魚集中到一個地方來。我感覺打窩多少應根據具體情況 定。如果水面不大,沒有必要打很多窩子,水面大,距離遠,則 可多打幾個,但也不宜太多。打三五個或七八個足夠了。關鍵是這幾個窩子位置的選擇要儘可能科學些,也就是有來魚和 聚魚的可能,而不是隨便打幾下就可以的。



熱轉印技術


窩料要上打勤補,打多了魚不吃你的釣餌,隔一段時間打一次,讓魚不走又能吃釣餌。


依晨駿辰


打少了勾引不來魚,打多了魚都吃飽了[捂臉][捂臉]


彌禹


打的適中最好,不要過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