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莫過餃子”你認為中國哪裡做的水餃最好吃,東北還是你的家鄉?

張文鈞


餃子是我最喜愛的食物,沒有之一,不是我為哈爾濱自詡,走了全國很多地方,哈爾濱的餃子應該是獨樹一幟,雖然起根兒都是在山東河北的遷移,但餃子在哈爾濱絕對是發揚光大了。

從歷史而言,餃子作為中國的古老傳承食品,到現在為止已經近千年了,各地的做法吃法不同,是因為我大中華的多民族的特性,到就喜愛餃子的程度而言,北方人較南方甚之。原因很簡單,北方的食材較南方的少很多,自然花樣也就少,北方氣候寒冷,餃子方便儲存,凍餃子還別有風味兒。

在計劃經濟和建國初期,餃子可不是想吃就吃的,一般都是在節假日來做,稱上斤八肉,再買些蔬菜,舉家動手,其樂融融,餃子在中國不僅僅是作為食品這麼簡單,它融合了很多中國大地的人文和諧因素。記得以前,家裡包餃子應該是每一個普通人家的大事,今天吃餃子,聽著相當暖心。而每家的餃子又有不同,各具風味特色。毫不誇張的說,傳承下來就是每一個家庭的文明延續。

餃子雖然看似單一,但內涵豐富,和麵,拌餡都有講究,餃子宴雖然餃子是主角,但其他配菜也不能缺少,就哈爾濱而言,普通的餃子館的佐餐菜品多以燻醬,拌菜為主,但這裡也有很大的學問,家家的配料製作方法都不同,都各具風味兒,當然,如若沒有可口的菜品,再好吃的餃子也會大打折扣。所以各家餃子館都會在菜品的研發上下功夫,以招攬回頭客。

在吃餃子的過程中,北方人都喜歡喝兩口,俗稱餃子酒餃子酒越喝越有。吃餃子的時候喝什麼酒都可,但是一般的餃子館是不會有屁股沉的食客,因為還是主要以吃餃子為主。

哈爾濱的餃子在計劃經濟的時候,幾乎所有的餃子館都是國營企業,當首推道里區的老都一處餃子,堪稱絕品,個人經營的餃子範記永的餃子是不可撼動的老字號,與老都一處僅在伯仲之間,進去八十年代後,老都一處的退休離崗人員掌握了餃子拌餡的精髓,紛紛下海進行創業,且不斷衍生發展壯大,餃子館在哈爾濱已經遍地開花,好吃的餃子不勝枚舉,堪稱哈爾濱一大特色,最後歡迎全國各地的朋友來哈爾濱品嚐我認為的中國最好吃的餃子吧!!!!


極品白丁


“好吃莫過餃子”,這句話說的太對了,因為我最喜歡吃的就是餃子啦,我是山東人,雖然沒有吃過東北的餃子,但是我特別喜歡吃我家鄉的餃子。都說東北餃子好吃,希望有機會能夠嘗一下。餃子除了好吃以外,它的寓意也特別好,像一個金元寶一樣,寓意著發財,所以不管是過年過節還是招待客人,一般都會上水餃。而且喝酒的人也不乏有很多吃水餃的,有句話叫做“餃子就酒,越過越有”,所以也是驗證了這個說法。我最喜歡吃的水餃是韭菜蝦仁雞蛋的水餃,或者是素餡的韭菜雞蛋木耳也非常喜歡。接下來我就說一下我認為最好吃的水餃做法吧。



準備食材:

韭菜,雞蛋,蝦仁,五香粉,鹽,海鮮醬油,植物油,麵粉。


烹飪步驟:

  1. 先把面和出來,麵粉裡面加入溫水,用筷子攪拌成絮狀,用手揉成均勻光滑的麵糰,蓋上鍋蓋,醒30分鐘。
  2. 選擇鮮嫩的韭菜,清洗乾淨,切成小段備用,切的越細越好。
  3. 蝦仁提前從冰箱拿出來化凍,然後清洗乾淨,去掉蝦線,切成小塊。
  4. 裡面倒入海鮮醬油,五香粉醃製十分鐘。
  5. 雞蛋放入碗中,打成蛋液,鍋裡放入植物油燒熱到四成熟,把雞蛋液放入炒香,熟了以後,放在案板上切成小碎沫。
  6. 然後放入蝦仁中,加入鹽,植物油,攪拌均勻。
  7. 面活好以後,放在案板上撒上一些乾麵粉繼續揉搓,直到把麵粉揉的沒有空氣,外表非常光滑為止。
  8. 然後搓成一個又細又長的長條,搓的過程中注意要粗細均勻,這樣切出來的劑子大小才均勻。
  9. 切好劑子以後用手按扁,然後擀成中間厚四周薄的麵皮。
  10. 在包水餃之前,把韭菜放入蝦仁中攪拌一下,把麵皮裡面包上餡。
  11. 鍋裡放入清水大火燒開,這時就把包好的水餃放入鍋中,用鏟子輕輕的推一下,以免粘鍋底。
  12. 大火煮,待水餃全部飄起以後,再加入一點涼水,然後重新開鍋,這樣反覆三次就可以用漏勺撈出放入盤中。

烹飪小提示:

  1. 水餃撈出以後不要放在盤子中一直放著,一定要兩個盤子來回倒一下,這樣防止水餃粘連在一起。
  2. 準備一個小碗,倒入醋,加幾滴香油,水餃蘸醋特別好吃。



我是一個為了孩子吃的健康而努力學做飯的寶媽,兩個月前加入悟空問答,創造過單篇閱讀量349萬的成績,積累粉絲3800人,感謝大家對鏟子愛廚房的支持,每天在頭條持續分享家常菜,麵食,烘焙小吃的製作方法,喜歡做飯的朋友記得動動手指點下關注,球球媽感謝大家觀看!

鏟子愛廚房


記憶中我覺得還是媽媽包的餃子是最好吃的。親戚朋友家吃過,外面買來吃過,都不如媽媽牌水餃好吃。

讀初中時,地裡農活忙完後,下雨天,我大媽還有村子裡兩個年紀大點的大嬸喜歡到我們家打撲克牌,就是一個下午輸贏三五塊錢的那種。我媽打牌,會安排我剁餡,一般就是韭菜雞蛋的,偶爾也會包一些肉的。我自己把韭菜摘洗乾淨,放在大的案板上切碎,雞蛋炒碎,料調差不多了,我媽他們也散場了。我媽就開始和麵,面和好後用長的擀麵杖擀成一個薄薄的大圓皮,然後把皮摺疊起來,切成寬度相同的長條,再把長條一層層摞起來,然後再用刀切成大小均勻的皮,我們那裡的餃子皮形狀是梯形的,包出來的餃子就是元寶形的。我和媽媽就開始包餃子。這個時候會安排我弟燒水,因為他包的餃子不好看。餃子包好了,就可以下水煮了,煮熟的餃子直接盛在碗裡,連湯帶水的一起吃,我比較喜歡喝餃子湯,甚至把餃子戳破,為的就是湯水更有味。

現在遠嫁了,媽媽也在外地給弟弟帶孩子,很少吃到媽媽包的餃子了,我自己也會包餃子了,雖然餡料比以前更豐盛,可每次吃起來總覺得沒有媽媽包的好吃。不知你是否也有同感。

我說楚香村,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您!


楚香村


“好吃莫過餃子”這句話很對,我是河南人,但我覺得東北的餃子好吃。

之前大學的時候,勤工儉學,在東北餃子館打工,接觸到東北餃子的製作流程,覺得很厲害,從盤餡,到包餃子,都很速度,那時候我們老闆娘八分鐘包一托盤,大概有一百個餃子,讓我佩服的不行不行的,豬肉大蔥餡、豬肉白菜餡、豬肉韭菜餡、茴香大肉餡、韭菜雞蛋餡的,無論什麼餡都覺得很好吃,本來我對吃就沒有什麼抵抗力,吃過一枚,自從喜歡吃東北餃子,現在哪有東北餃子館,都會解解饞!





優康美食


心目中最好吃的餃子,是媽媽做的餃子。

還記得小的時候,那時候家裡生活條件不太好,每逢過年過節,媽媽就會買上幾斤羊肉,白蘿蔔,還有大蔥,用她嫻熟的刀法,把羊肉剁成肉餡,把白蘿蔔用熱水焯了,跟羊肉餡兒剁到一塊兒,然後加入大蔥調料等,攪拌成香噴噴的餃子餡。然後開始和麵,揉麵,醒面,擀皮……給我包的是我最愛吃的小老鼠形狀,我一口氣至少能吃三四十個。媽媽包的餃子的味道,才是最好吃的餃子味道。

平日裡,我們想吃餃子的時候,媽媽會給我們包韭菜雞蛋餡的餃子,這也是我最愛吃的。不多說了,我想念我的媽媽,想流淚。


中國嘴


還是最愛吃自己家裡做的餃子。我是60年代出生的人,小時候吃餃子是算改善生活了!每到星期日,老爸就號召全家人吃餃子,家裡人口多,需要動員全家一起起來做。小時候不懂,覺得可麻煩了。沒辦法,小時候自己說了不算,只能跟著大人幹吧,老爸剁肉餡兒,姐妹們剁白菜,切韭菜。老媽擀皮兒,大家一起,過一會兒就包好了餃子。我有一個同學,特別愛吃我們家的餃子,一到禮拜天就上我們家來串門兒,會跟著一塊做做了以後就在我們家吃了!現如今自己過上了日子,從那個時候學會了包餃子做餡,現在豬肉都是在超市裡讓人家給絞好了,自己回來把白菜韭菜洗乾淨。豬肉餡放上蔥姜,花椒油,放一些味精,再放些香油,鹽,攪拌均勻,然後放韭菜白菜,餡兒就活好了,白麵用涼水和不軟不硬的面,這下就可以包餃子了,這樣做出來的餃子,一家人都非常愛吃!


鏗鏘玫瑰7158374988


“好吃莫過餃子”這話我聽過。說老實話,我雖然自詡為吃貨,但餃子卻是我不怎麼喜歡吃的食物之一。

我四、五歲的時候就會包餃子,那時家裡挺窮的,逢年過節才吃餃子。尤其是除夕,要包很多餃子。哥哥弟弟都去和院子裡的孩子們放鞭炮,玩的不著家。我膽子小不敢放鞭炮,也不大敢出門,只好待在家裡和父母包餃子。摘菜、洗菜、和麵、剁餡、調餡、擀皮兒、包、煮…似乎沒完沒了。可能我打小留下了害怕包餃子的後遺症,因而也不怎麼喜歡吃。

自己成家以後,我不會做飯,但包餃子很拿手,打小練就的童子功嘛,可家裡從沒包過餃子,太麻煩。

父母過世以後,再沒有了包餃子的機會。去年冬至,我和妻子到處去找餃子吃卻到處爆滿。無奈找到一家包子店吃了幾個餃子算是應景。

不管是自己包的還是哪裡的餃子,我從不覺得有多好吃。於我而言,吃餃子更多的是一種情懷,是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快樂而又溫馨的場景。


風雨敲書窗


中國十四億人口除了邊疆少數民族外幾乎都經常吃餃子,俗話說“家家吃餃子,一家一個味兒”,人們除了在家自己包餃子外,有時也在外面“餃子館”吃餃子。我在河南鄭州吃過一次“百子獻壽”餃子,讓我驚歎不已。先將一百個顏色各異小餃子煮半熟,然後再用一張大面皮把一百個小餃子包成壽桃狀上鍋蒸熟,端盤上來扒開“壽桃皮”滿滿五顏六色的小餃子滾落出來,煞是好看,不過味道不如外皮驚豔,只是好看而已。在東北瀋陽還吃過“老邊記餃子”,那味道真是不錯,的確是東北老字號精品。不過我更愛吃天津百年清真老字號“白記餃子”,純羊肉餡餃子和西葫羊肉餡餃子堪稱“白記餃子”一絕。


淡如秋菊2015


雖然我吃餃子比較少,但是不得不說,東北的餃子確實好吃,皮薄餡足個頭大。

首先是它的皮,不似家鄉餃子皮那般厚重,而且非常白淨,還十分上口有嚼勁,屬於越嚼越香那一類。

而它的陷,我最愛吃,豬肉大白菜的,一般超市買的或者家裡人包的豬肉大白菜,白菜始終會覺得水汪汪的,吃起來不入口,與餃子皮不搭。而東北的餃子餡,白菜和豬肉進行了完美的融合,吃起來非常棒,配上嚼勁十足的餃子皮,我一次也能吃上五六個。


愛美食的老杜


我父母都是東北人,50年代進到北京。我父親最喜歡吃餃子,所以基本上每個週末我家都包餃子。我大約5、6歲開始,就成了包餃子的勞動力,幾十年來,基本上都是我擀皮兒。東北話叫擀勁兒。

記憶中最深刻的一次包餃子,大概是62年,三年自然災害剛剛過去,我家包餃子招待東北來的客人,我父親的堂兄,一位海軍軍官。不知道是因為困難還是因為節約或者是買不著菜,反正那次包的餃子是西瓜皮做的餡兒,這種餡兒,估計各位看官不僅沒吃過,也沒聽說過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