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生被拋棄,以專業第一保送研究生,感恩繼父:為我犧牲了太多

作家史鐵生曾經說過:“命定的侷限儘可永在,不屈的挑戰卻不可須臾或缺。

”對於每個人來說,不同的命運帶來的不僅僅是個性、思想的不同,甚至可能是命運起始的差距。鄧雪鳳成長在忠縣,生活在一個貧寒的農村家庭,而與村子裡的其他孩子不同的是,鄧雪鳳是出生後不久就被拋棄,而被現在的父親收養,對於這件事,她從小就已經懂得了。

一出生被拋棄,以專業第一保送研究生,感恩繼父:為我犧牲了太多

鄧和平是個普通的莊稼漢子,自小生活在忠縣這片土地上,家裡生活簡單而清貧。在偶然的一天,他發現了在草棚裡剛出生不久的小女孩,在確定沒有父母前來尋找後,鄧和平決定把孩子帶回了家中。鄧家人的生活全靠家裡的幾畝地還有鄧和平打點散工維持,再加上生病的父母,所以全家人的生活都很是艱苦。

但是對鄧雪鳳來說,在清貧的生活中,卻得到了難得的珍惜與呵護。繼父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著想,每天都會讓她吃一個水果,也會怕她冷而買暖和好看的手套。雖然是被撿來的,但是鄧雪鳳卻從來沒有過孤獨感,她深知自己是被關心著的、愛護著的。對於鄧雪鳳來說,生活之餘,唯一能夠安慰自己的就是好好學習。

一出生被拋棄,以專業第一保送研究生,感恩繼父:為我犧牲了太多

繼父鄧和平也堅持,對於女兒來說,唯一的出路就是好好學習,而自己能給的支持,就是儘可能滿足孩子一切學習上的需求。即便是生活再困難的時候,鄧和平也沒有過想讓孩子退學的念頭,他堅信孩子讀書後,就不會再重複自己的老路,一定可以擁有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人生。為了不讓孩子感到有拋棄感,鄧和平沒有找另一半成家,而是一直維持著自己與父母、女兒一起生活的常態。

鄧雪鳳深知父親為自己付出的不易,生性不服輸的她,總是比同班學生要更努力的學習。從上小學的時候起,鄧雪鳳就比同齡人更懂事,不需要父親的督促就能按質按量的完成作業。晚上的時候,父親在桌子一旁安靜的坐著,而另一邊的鄧雪鳳就會安安心心的把作業完成,如果還有空閒的時間,她還會把第二天的學習內容預習一遍,這樣等到第二天上課的時候,學習的效果會更好。

一出生被拋棄,以專業第一保送研究生,感恩繼父:為我犧牲了太多

在順利考上211大學後,在大學的學習生活裡,鄧雪鳳還是一如既往的刻苦與努力,她骨子一直有著積極前進的韌勁,而她也始終牢記父親對自己的付出與心血。憑藉專業第一的好成績,她順利拿到了保送研究生的資格,而她始終不忘繼父的恩情,他為自己犧牲的那麼多,也始終對未來充滿著希望。

精彩文章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