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刺鉤就容易脫鉤跑魚?錯,導致脫鉤的元凶是這”三位“

釣魚是一個與魚相互博弈的戶外運動,魚鉤在這項博弈中就是釣魚人的武器,就如同獵人手中的箭一樣,就如同獵人看到獵物出現立馬射出弓箭一樣,釣魚人當發現魚吃餌的一瞬間也會藉助魚鉤發動攻擊,釣中魚兒之後藉助適當的溜魚手法抄魚入護,整個過程中魚鉤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沒有它的幫助想要釣上來魚,是一件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但是有了魚鉤就一定能保證魚順利入護麼?

案例:昨天一個和一個朋友聊天,問他最近有沒有出去釣魚,他回我說最近魚口特別好,但是總是溜一下莫名其妙的就脫了,10條魚能釣上來兩條就算不錯了,我就問他用的什麼魚鉤,他直接回復了我一句,說他知道什麼原因了,自己使用的是無刺的袖鉤,跑魚的原因肯定是因為無刺的魚鉤沒有有刺的鉤的牢,魚在受驚翻騰的時候無刺的魚鉤鐵定容易跑魚。

無刺鉤就容易脫鉤跑魚?錯,導致脫鉤的元兇是這”三位“

魚鉤的形態千變萬化如造型另類但釣鯽魚特厲害的乙字鉤、專釣鯽魚的袖鉤、專攻大物的伊勢尼魚鉤,但是總結下來就分為兩種:有倒刺和無倒刺,排除競技、黑坑外,大多數釣友都和我這位朋友一樣,認為無刺魚鉤中魚的時候容易發生脫鉤,不如有刺魚鉤掛的那麼牢固,然而實際情況下多數的跑魚都與有無倒刺沒有任何關係,導致脫鉤跑魚大都是這三點造成的。

魚鉤的鋒利度不夠,沒有掛穿魚嘴導致脫鉤

魚鉤的鋒利度是指魚鉤鉤尖的錐度,多數釣友喜歡購買幾塊錢100個的魚鉤,這種魚鉤因為便宜的緣故,會參雜許多沒有鉤尖的魚鉤,曾經大咖就購買過這種魚鉤,在綁鉤的時候發現這種魚鉤100個裡面至少有20個以上的魚鉤是沒有鉤尖的,這種魚鉤在使用的時候就會造成不能一瞬間刺透魚唇掛不牢,特別是中大魚的時候,大魚魚唇比較厚實不能第一時間刺穿魚唇,雖然感覺上是中魚了,但是僅僅是掛了一點唇皮,魚只要稍微一翻身就會導致魚鉤自動脫鉤


無刺鉤就容易脫鉤跑魚?錯,導致脫鉤的元兇是這”三位“

鉤尖不鋒利的魚鉤

所以在我們使用魚鉤之前一定要注意魚鉤的篩選,特別是低價購買的魚鉤,魚鉤的篩選工作更是重中之重,一般情況下將同型號魚鉤全部倒出在一張白紙上,因為魚鉤多數都是黑色、金色,在白紙上更能清晰的觀察魚鉤的鉤尖鋒利度,合格魚鉤的鉤尖應該是筆直不彎曲、錐度過度自然、鉤尖長而尖,除了這三個肉眼觀察的特點外,還可以通過手指的輕刮驗證鉤尖的鋒利度,魚鉤在手指表面輕刮能夠輕鬆的掛中表面,則表明魚鉤的鋒利度足夠

小總結:魚鉤的鋒利度決定著刺魚的順滑程度和刺穿率,特別是在釣大魚的時候,魚唇比較厚實如果鋒利度不夠很難一下刺穿魚唇,從而導致掛的不牢導致中途跑魚,但這並不表明小鉤的鋒利度不重要,雖然小魚的魚唇較薄極容易刺穿,但是我們在釣小魚的時候提竿力度往往不會很大,這就需要魚鉤的鋒利度補足提竿力度的不足,保證輕輕的提竿也能中魚

魚鉤鉤條過軟,導致中魚時受力過重變形導致跑魚

魚鉤在製作過程中因為使用鋼材硬度、製作手法的不同,導致魚鉤的鉤條軟硬度存在很大的差異,就比如100c和80c魚鉤比較,100c的魚鉤更硬不易變形,80c的魚鉤硬度低易變型,當我們釣魚過程中使用80c的魚鉤釣鰱鱅,因為魚鉤本身的質地就軟遇到力氣較大的鰱鱅時,就即容易發生魚鉤被拉直的情況從而引發魚鉤被拉直或角度變大在魚瘋狂用力的時候就會發生脫鉤現象,但是這並不是表明80c的魚鉤不好,80c魚鉤軟但是相對於100c而言,如果使用80c的魚鉤作釣小個體魚種,如我們經常使用的袖鉤大都是80c甚至更低,因為個頭不大受力小並不會發生拉直的情況


無刺鉤就容易脫鉤跑魚?錯,導致脫鉤的元兇是這”三位“

歪嘴伊豆魚鉤

魚鉤的質地軟並不是針對魚所有的鉤型,只是每種魚鉤有它獨特的使用方式,譬如大咖經常使用的伊豆,這種歪嘴長柄鉤可以釣1兩到5斤個體的魚種,但是再大它的缺陷就會出來,它的鉤條細且質地軟,大個體魚種在受驚後力氣較大很容易把魚鉤拉直,而相較於伊豆,伊勢尼的鉤條更粗硬度更大,在釣5斤甚至100斤個體的魚種時,只要鉤號選擇合適,都是可以保證不被拉直,但是因為製作工藝的不同,硬度和軟度是一個相對的,過大的硬度容易斷、過小的硬度容易直

無刺鉤就容易脫鉤跑魚?錯,導致脫鉤的元兇是這”三位“

小總結:在我們使用魚鉤的時候,特別是野釣大魚的時候,選擇魚鉤一定要注意魚鉤的硬度說明,在使用前一定要用手試試硬度和軟度,尤其是噴漆的伊勢尼魚鉤,大咖曾經就購買過這種魚鉤,看著鉤條和鉤型應該是屬於硬度比較大的,但是實際使用的時候卻被個頭不是特別大的草魚拉直了;其次就是我們釣魚的時候經常會遇到掛底的情況當我們將魚鉤從水下撈上來,一定要注意一下魚鉤的鉤條是否變形,特別是質地較軟的:伊豆、袖鉤、海夕等,曾經大咖就出現過這種問題,掛底後子線沒有切繼續使用,後面一直跑魚才開始看魚鉤,發現魚鉤的鉤形變形嚴重,所以才會導致頻繁脫鉤的發生。

中魚後的操作不當,導致中途跑魚

中魚後的操作不當是最經常遇到導致中魚後脫鉤的原因,也是多數釣友最容易忽略的一種,魚在被魚鉤掛住的一瞬間並不會產生很大的應急反應

,往往會在抬竿起魚的時候這種反應才會出現,往往釣友在抬竿刺魚後,手會不自覺的有一定的鬆弛,導致魚線在緊繃的狀態下開始出現一定的彎曲狀態魚的應激反應恰巧在這個時候會發揮到最大,魚線鬆弛導致魚鉤不能緊緊的掛在魚唇上,加上魚的猛烈逃脫動作,魚鉤會在這個時候出現脫鉤的現象

無刺鉤就容易脫鉤跑魚?錯,導致脫鉤的元兇是這”三位“

當然這種情況下如果是使用有刺的魚鉤會有一定的防護作用,有刺的魚鉤在魚線鬆弛的狀態下依然可以掛在魚唇上,但是有倒刺並不是一定能保證不跑魚,假如我們在中魚的時候用力過大會導致魚鉤不但刺穿了魚唇,甚至會在一定程度上將魚唇拉霍,導致魚鉤與魚唇之間出現較大空間,遇上鬆弛無力的線組和魚鉤時,魚的猛然發力也極容易發生脫鉤現象,所以這種情況下導致魚鉤脫落,並不完全是因為無倒刺。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在中魚後的操作不當導致,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中魚後的一剎那我們需要利用魚竿的靈敏度感知魚體大概的大小,根據經驗的總結確定我們是否需要溜魚動作,當然感知魚體大小並不是要停止住抬竿的動作,而是根據一剎那的魚竿反饋,調整我們抬竿的速度,如果線組的使用恰當可以承受較大個體的衝擊力,我們應該是以最快的速度將魚竿與水面的角度立到最大,為溜魚準備充分的空間,如果是線組過細時我們的抬竿速度應該是儘量放緩,防止過快抬竿導致中途魚猛然發力,導致切線的發生。

小總結:中魚後的操作動作應該是一氣可成的,多數釣友往往會在抬竿的時候出現用力停頓,從而為脫鉤的發生提供的可能性,特別是我們野釣中遇到大魚後,會放失手繩以降低切線的可能性,當放失手繩後我們對於放繩的手法一定要勻速,不可過快導致魚線鬆弛的發生,特別是在收失手繩後的抬竿動作,不可因為魚過大而出現用力不勻也不可因為魚已上鉤而出現用力過輕,因為放失手繩往往發生在中魚的一剎那,那個時候很容易發生魚鉤沒有掛牢的情況,當我們在收完失手繩後,一定要再次發力讓魚鉤緊緊掛牢,防止出現脫鉤現象

無刺鉤就容易脫鉤跑魚?錯,導致脫鉤的元兇是這”三位“

寫在最後

中魚後的脫鉤除了因為魚鉤質量、形變和操作手法外,提竿的時機正確魚鉤、魚鉤的綁法是否正確、魚鉤大小的選擇合適都會導致中魚後的脫鉤發生,釣魚是一個有前提條件的戶外運動,想要儘可能多的漁獲,就需要我們在細節上做到位,即使魚鉤這種很小的一個釣魚配件,也足以讓本來能入護的魚兒中途脫鉤跑掉。

一個熱愛釣魚的江湖少俠【垂釣大咖】,歡迎您的評論、點贊、轉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