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頂部還有多遠,從創業板去計算

當日深V,全靠鈔票

這句話,老股民都深深懂得,而在2015年的夏季冰封中赤膊熬過來的,就更懂!

再往前追溯,如果你還曾經戰鬥過07年的6000點滬指,絕對是久經沙場!

再往前推,就不了,太遠了,新股民們都當作米脂縣的大禮堂歷史了。

但,到底多遠?

我們就看下,神創的交易額。因為交易額是真金白銀,而巨大的成交,就是你賣出再買入,不斷換手造成的。同時存量的不斷翻檯面,又讓飯店外面的人看了認為裡面好熱鬧,菜品味道肯定美級,於是不斷裹挾而入。

看數據

距離頂部還有多遠,從創業板去計算

雖然絕對指數離開絕對高點還有40%- 的距離,但成交額,已經超越當時。

今天肯定會超過3000億元,而當年最高時為2210億元(寫完一看,創業成交3200億元了)

距離頂部還有多遠,從創業板去計算

距離頂部還有多遠,從創業板去計算

但這樣的比較,也是有失公允的,因為包含在指數中的個數數量不等。

我們再來和總流通市值比較下。

目前創業板近800只個股,總流通市值近5萬億元;(寫完再看,超過5萬億了)

2015年5月底,當時創業板股票個數462只個股,總流通市值2.04萬億元;

列表

距離頂部還有多遠,從創業板去計算

如果我們假設,未來頂層放水可以繼續持續一段時間,比如到3月底。

而飯店裡的人氣可以繼續吸引人流(增量資金)進入,而旁邊那家館子還在裝修(夜壺館)。

那日成交總額達到總流通市值的某個百分點為高點的YY位置。

注意,不會再到達10.83%這個比例的,原因是地球有引力,天空有蒼穹。

螞蚱可以跳高1米,為身高的多少倍,但恐龍就不行。具體數據之後再敘述。

我們再做簡單推演。

因為只有市值更高,才能帶來更多的熱情與交易。

所以總流通市值肯定是伴隨著日成交額增高而上升的。

我們先回溯2015年2月6日,作為那輪行情起點的數據情況

當日411只股票,總成交額552億元,對應總流通市值7539億元

距離頂部還有多遠,從創業板去計算


直線型去推,不考慮任何其他因素,能得出的結果是,

每推高1億元市值,需要1.3億元日活成交額

簡單形容就是,股指上升為一個人向山上,推雪球。

我們都知道雪球是往下滾動容易,因為越往下滾,就裹挾越多雪。

現在我們逆向思維

一個人,在雪道上,往上滾雪球

自然,上行的雪球,也是越滾越裹挾更多的雪。

但同時,雪球變得越來越大,同時越往上,地球引力作用也越大

因此,在雪道下面的時候,他付出1分力氣就可以滾動雪球上行1米

接近頂部的時候,大概就是

付出1.3分力氣,才可以滾動雪球上行1米

距離頂部還有多遠,從創業板去計算

現在把這個1.3的理想數據,

推導到現實。注意哦,2015年的時候,在雪道底部的雪球重量(總流通市值)只有7539億元,推到頂了才重2萬億不到。而現在呢?

我們回望創業板,假設2019年6月6日為起點,扣除36只在2019年6月6日之後掛牌的股票,剩餘762只個股做數據。


距離頂部還有多遠,從創業板去計算

在雪道底部的雪球重量(總流通市值)就高達2.9萬億元,推到現在,總重已經高達近5萬億.所以重量大不同,原來的“1.3的理想數據”,也升高到2.6倍了

距離頂部還有多遠,從創業板去計算

那我們就按照這個2.6倍,適當調高,設定2.8為假設的理想推動力數值。

再簡單推算,可得出整個創業板,在當下不變條件情況態。

現在看看,未來達到“日額/總額=XX%”這個虛擬頂點,這個百分比為多少?

從此前歷史和現在已經達到的交易能量判斷,約為7.3%(具體推理過程不說了...)

需要的日成交額為4600億元。

對應總流通市值為63500億元,對應科創板總流通市值為64400億元。

按照總流通市值推導的絕對指數頂部是:

距離頂部還有多遠,從創業板去計算


結果就是這樣的。

那這個推理的準確性有多少?我想很高的,就像下面這個大師的水平

距離頂部還有多遠,從創業板去計算


$創業板指(SZ399006)$ $寧德時代(SZ300750)$ $溫氏股份(SZ300498)$


距離頂部還有多遠,從創業板去計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