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微信轉賬,對方收款要確認,而支付寶不用?

晏少忠


相信大家這兩種轉賬方式大家都用過,各有千秋。



支付寶作為專業的支付工具,也是最早的第三方支付工具。

微信側重點在聊天社交,主要是一種社交工具,以互動性為主。

支付寶用戶都是經過實名認證的,轉賬都會核對是支付寶名字的,正確的才會轉賬,也就是轉賬前用戶已經提前確認好了,不需要再次確認了。 轉賬時只需要付款方確認沒問題就可以順利完成轉賬了。

微信的轉賬是在聊天欄裡把轉賬給操作了,轉賬就是一個社交的過程,這就增加互動性,一個交流過程。假如沒有這個轉賬確認的過程,很多人一不注意都不知道微信賬戶有錢到賬。


支付寶主要原因就是為了配合淘寶進行移動支付,支付寶已經佔據了全國百分之80的移動支付市場。支付寶更像傳統銀行的性質,用戶主要是用來消費付款,及類似銀行轉賬,存款的功能,轉賬的用戶都是實名認證,轉賬時都可以看到對方真實信息的。

微信是由騰訊公司推出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通過網絡可以快速的發佈語音短信,視頻,圖片,文字和朋友圈。隨著移動支付的發展微信才慢慢佈局線下支付領域。可以說在支付領域整整晚了支付寶10年時間。

微信是支付交友通訊的軟件,微信轉賬確認功能也是一個社交化的功能,符合微信的產品定位。

支付寶是專業強綜合度高的專業支付工具,微信是社交性強互動度高即時通訊服務類軟件。


都很有自己的特色,大家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的需求,來選擇自己方式!


任梁路toyKKK


有的錢明明自己想收卻不好意思收馬上收,一天過去了退回了。我和我老婆的駕駛證馬上到期了,駕駛證借分給朋友一共扣了20分 9+11 一條高速安全帶2分的還有一些違章停好車的一共17條違章罰款1300塊錢。錢也都是我付的,我怕影響我自己自己以後開車。要是他忘記交錢 我扣的分數轉到下一年。我就一分開一年怎麼開而且我是大貨扣滿就降級的。錢轉我 我不好意思馬上收 後來忙忘記退回去了。虧死了,又不好意思問他要。


老姐姐愛飆車


對於這個問題,請聽我說。

微信轉賬希望實現自然、真實、邏輯順暢的場景 ,能選擇拒絕也能選擇接受。

覆盤下線下場景:

DAY 1 ,A和B吃了飯,B掏的錢,A當時沒有現金,需要事後給B。

DAY 2 ,A從兜裡掏出100塊錢,遞給B:嘿,哥們,昨天我那份飯錢!然後B可能會想一下,昨天我們吃飯了?要不然算了吧,算我請了;算了,最近買房手頭緊,還是收下吧。

結果就是:

1) B擺擺手或者擋回去,說:不用了,下次你請。

2) B伸出手,接下來,轉到自己的錢包裡,然後笑笑說:你太較真了,我說了我請的。

1) 付款方

付款方付款成功,會有支付成功反饋,並且會觸發一條付款消息給收款方。這一步就是掏錢出來遞給收款方。

收款方收、不收、過期退還,都會觸發一條消息給到收款方。這一步就是掏出錢後,收款方做出的決定的反饋。

2) 收款方 收款方收到付款方的付款消息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收、拒絕,假裝沒看到。

這裡設計拒絕,主要是考慮不該收的錢,不能收。不想收的錢,可以不收。

微信轉賬是建立在朋友之間的資金往來。微信首先是一個溝通工具、社交場景,好友在微信上通過發消息來溝通。

微信5.4歡迎頁上寫的是:轉賬,就是發消息。是希望傳遞給大夥兒一個信息:在微信上轉賬,更加簡單。

“簡單”不應該停留在為了所謂的“根據漏斗模型分析,減少一個頁面,可以減少30%的用戶流失”“頁面應該極致簡單”這種表面上的一概而論。

簡單更應該體現的是產品邏輯順暢,交互、視覺設計清晰,乃至開發同學的架構設計清晰。用戶的每一步操作都必須有明確的響應和對下一步的清晰引導,也就是所謂的起承轉合。


騰訊


以下為微信支付產品經理edgar的分享,內容均為轉載,來源不清楚,侵刪:

大家好,我是Edgar,關於微信轉帳功能的設計,在騰訊內部也有過不少的討論。這裡我重點跟大家講一下,微信轉帳與一般網銀、其它支付產品的使用場景有什麼不一樣。沿著這樣的場景去思考,我想大家會明白,這樣的“接收確認”的設計思路。也歡迎大家提出更好的建議,一起來把微信支付做得更好用。

覆盤下線下場景:

 DAY 1 A和B吃了飯,B掏的錢,A當時沒有現金,需要事後給B。

 DAY 2 A從兜裡掏出100塊錢,遞給B:嘿,哥們,昨天我那份飯錢!然後B可能會想一下,昨天我們吃飯了?要不然算了吧,算我請了?算了,最近買房手頭緊,還是收下吧。:

結果就是:

 1、B擺擺手或者擋回去,說:不用了,下次你請。

 2、B伸出手,接下來,轉到自己的錢包裡,然後笑笑說:你認真了,我說了我請的。。。。

說這個的意思是:微信轉賬更希望實現自然、真實、邏輯順暢的場景:

付款方

付款方付款成功,會有支付成功反饋,並且會觸發一條付款消息給收款方。這一步就是掏錢出來遞給收款方。

收款方收、不收、過期退還,都會觸發一條消息給到收款方。這一步就是掏出錢後,收款方做出的決定的反饋。

其實我們還有考慮是否付款方可以撤回一筆轉賬,在收款方沒有收的情況下。不過你當著人家面把錢掏出來了,又再裝回去,不管啥原因,都略微呵呵,所以我們還在斟酌怎麼處理更好。

收款方

收款方收到付款方的付款消息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收、拒絕,假裝沒看到(超時退回,退回到銀行卡的到賬時間,也是一個硬傷,是優化重點,錢在“天上”漂著,著實不踏實)。

目前的情況來看,拒絕的數據比較穩定,每天都有,但比例不大。

這裡設計拒絕,主要是考慮不該收的錢,不能收。不想收的錢,可以不收。

支付寶和網銀上這種轉賬,是大家熟知的線上轉賬形態,是在事前通過各種形式確認對方的賬戶信息,然後把錢扔過去以後,還得讓對方查收下,對方告訴你說,收到了,這個時候你才安下心來。這個也跟他們的轉賬載體有關,無法做到一來一往這樣自然的消息交互。

微信轉賬是建立在朋友之間的資金往來。微信首先是一個溝通工具、社交場景,好友在微信上通過發消息來溝通,在做產品設計的時候這會是一個天然的優勢。

微信5.4歡迎頁上寫的是:轉賬,就是發消息。

這句話不是簡單的矯情擺弄新功能,而是希望傳遞給大夥兒一個信息:在微信上轉賬,更加簡單。

“簡單”,我的理解是:“簡單”不應該停留在為了所謂的“根據漏斗模型分析,減少一個頁面,可以減少30%的用戶流失”“頁面應該極致簡單”這種表面上的一概而論。簡單更應該體現的是產品邏輯順暢,交互、視覺設計清晰,乃至開發同學的架構設計清晰。用戶的每一步操作都必須有明確的響應和對下一步的清晰引導,也就是所謂的起承轉合。


消費預言家


微信已經給出了官方答疑,“確認才能收到錢”這個功能可更加真實地模擬生活場景,實現不想收的錢,可以不收。支付寶沒有這個設計,是如何考慮的呢?二者到底哪個更人性化,我們可以探討一下。

1.支付寶更多強調作為一個金融工具,類似“銀行賬號”,默認轉賬操作就是一個商量好的過程,操作完就到賬,流程簡單。

2.微信是一個廣泛使用的社交工具,所以轉賬過程有了更多的互動。此外確認收款也能直接回復對方已收到,不用像支付寶一樣,再去問,錢收到沒。

微信“確認才能收到錢”的功能的優點就不多說了,但有時候越是模擬人性的交互,反而會造成一些小小的麻煩:

1.很多人對確認收錢的設計不瞭解,因沒有及時收錢而造成錢被退回(超過24小時不確認收錢會被自動退回),這樣,再回頭要錢是一個很尷尬的事。

2.確認收錢有時候也會造成尷尬。比如說不相熟的A和B吃飯,B付的錢。A說我用微信轉給你吧,B雖然本意想均攤,但礙於面子說,這頓飯我請了。A還是用微信轉給B,B的心理有些微妙,到底是點還是不點確認呢。

3.有些人想,轉錢的操作一般都事先溝通,沒有溝通直接轉錢的人應該很少吧,至少從交際上講,這樣不吭聲的轉賬不是一個好習慣。至於說用支付寶行賄,這個純粹是想多了,如今行賄受賄誰還會留下這樣的證據。

所以,對不同性格的人來說,對“確認收錢”這個功能會有不同的想法。當然,任何一個產品設計都無法照顧所有人的想法。


藍藻能源


你的支付寶到賬100萬元,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使用微信和支付寶轉賬.但你有沒有發現微信轉賬還需要對方進行確認,而支付寶卻是直接到賬,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對於這個問題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認為這是因為微信本身就是一個社交軟件,所以在設計上也會多重考慮大家的社交習慣, 這就是雙方都有發送和接受的權利,但也有拒絕的權利.也是一種社交確認,付錢的人打錢給你看你接不接受 ,收錢的人看到錢可以裝沒看到 也可以選擇收或者不收 .

這也是根據國人的謹慎社交行為量身設計的,比如生活中你也肯定遇到過一些絕對不能收的錢 .

就像老婆多給了零花錢讓你拿去買鍵盤,而你的內心是;圈套絕對是圈套!這種時候你肯定要義正言辭的拒絕 並反發一個紅包回去,這樣兩個人也會更加如膠似漆!

而支付寶就不同了,支付寶更像是銀行打款轉賬,模式也更商業化 ,直接找到賬號就可以刷刷的打錢,這也跟支付寶本身是走便民路線有關,支付寶上本身聊天和溝通也要比微信少很多.更多的是經濟溝通,自然不需要猶猶豫豫.

也有人說,其實微信轉賬出臺較晚 之所以需要確認. 是因為程序員太懶就直接用了微信紅包的程序,額 真是有點不敢相信,這麼隨意真的不會被請去喝茶嗎 ?


愛問愛答


這就是產品定位不同了。

支付寶的本質就是錢包,花錢支付流程,當然不需要別人確定了,就像你去買東西一樣,直接遞過去就行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算對方是陌生人,但只要提供支付寶賬號,就能搜過去直接進行支付。

而微信就不同了,它的本質是社交軟件。所以,在社交上轉賬其實很大程度是類似於紅包性質的,很少存在交易性質。對方享有拆開,或者不拆開的權利,所以轉賬也享有確認收取,或者不收取的權利。

設定一個場景。你在一個店鋪買東西,但是老闆並沒有收款碼,也沒拿手機,這時候就需要進行轉賬了。然後搜索對方的支付寶賬號,然後進行轉賬即可。對方也不用確定付款,給老闆看一下就可以拿東西走人了。

這時候你用微信支付是行不通的,因為想要微信轉賬,你首先要加對方好友,才能實現。再者,你願意用微信來加個一個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嗎,顯然是不願意的。

再設定個需要微信支付確認的場景。一個認識的朋友,對方想要追求你,或者對你有好感,給你微信轉賬了幾百元,你不願意接受,24小時候系統便能自動退回去。


無線端


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沒得比官網」,不定時放送福利哦。

有一個猜測:不知道是否合理,供參考。

先列出具體的實現場景:

1、微信:轉賬之後 對方點確認 實現閉環

2、支付寶:轉賬之後 ,默認放入對方的餘額寶 並有小字提示。

針對支付寶分析:

1、支付寶以用戶之間轉賬支付,然後再進而有紅包機制。用戶習慣了支付無需確認。

2、而原先開始支付寶大額的轉賬 很多場景一般都是轉賬到對應的銀行卡的,這些會默認短信提示。支付寶的的社交屬性弱小額的 一般也會線下確認以及微信等場景告知後轉賬並確認,對於用戶而言,這步操作稍顯多餘。

微信支付是先以紅包機制出名,進而陸續有了轉賬機制。基於紅包機制出發 ,沿用用戶習慣的方式.

微信社交屬性強,通知轉賬的場景跟轉賬的場景是連在一起的 ,用戶點擊確認實現整個閉環也更為順暢點。

(不過微信轉賬有做對應的提示,但是也有不少5次發現朋友沒有點確認😂看來這兩大巨頭也確實造成了大家的困惑)

綜上,我會覺得這個細節是出於兩家的屬性不同導致的 ,以工具為主 社交為輔 :以社交為主,輔之於各種服務


沒得比官網


關注極迭代,和小夥伴一起看↗↗↗

我們平常都會遇到轉賬的情況,不管是網銀轉賬還是支付寶轉賬也好,都不需要一個確認的過程,但是微信就不同了,在使用微信轉賬的時候,是需要對方確認的,確認後,才會收到轉賬。

這主要是因為微信和支付寶的產品定位和使用場景的不同。

微信是做社交起步的,他希望能給用戶足夠的活躍性和選擇性,有助於提高用戶的體驗感。同時,也想要保證轉賬的過程流程,自然真實。

我們先來看看正常的我們轉賬流程,舉個例子。

甲和乙出去吃飯,甲掏了錢,乙因為沒有現金,說要之後給甲。第二天乙拿出錢準備給甲,這時候甲就會想一下,昨天吃飯的錢是自己掏的,不然就算了吧,算是自己請的,以後再說。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最近自己手頭確實比較緊,那就還是收下吧。

這樣的話,就會出現兩種結果:

1、甲對乙說,錢不用還了,就當是我請的,等以後咱倆再吃飯的時候,你再請回來就好了。

2、甲對乙說,你太客氣了,這點錢還還什麼啊,然後順手接過了乙手裡的錢。

這是現實中的兩種情況,轉換到微信中也一樣。


對於微信轉賬來說,付款方付款結束會有付款提示,收款方也會有提示。如果收款方不收,或者拒收,付款方也會收到提醒。

收款方收到付款方的付款消息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收、拒絕,假裝沒看到。會有很多情況下出現拒絕的可能:有些錢不該收的就不能收,有些錢不想收的也可以不收。

例如,有這樣一個場景是需要轉賬確認功能的:我給自己的女神表白,轉了520RMB,女神想拒絕我就不會收款,這樣也不會難堪,想接受我就會確認收款。(哈哈哈)

其次,再來說說支付寶。

支付寶作為一個純粹的支付工具,用戶使用支付寶是主要就是要進行轉賬的。

用戶會進行兩種方式的轉賬:陌生人(店鋪)轉賬或者熟人(好友列表中)轉賬。無論是哪種方式用戶都會搜索支付寶賬戶進行確認,然後再進行轉賬操作。

支付寶轉賬其實也有自己的特點,那就是用戶都是經過實名認證的,這樣能確保資金足夠的安全。

支付寶雖然不能拒收他人發來的轉賬,但其都經過了實名認證,所加的支付寶好友也都是實際生活中認識的朋友,所以就算轉錯賬,要回來的幾率還是很大的。

如果是轉賬給陌生人,必定會在轉賬前確認好賬號,避免轉錯。而如今網銀轉賬也已經變成24小時到賬,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錯誤的發生。

綜上所述,微信的最終目的還是做一個社交、溝通的工具,從本質上來說與支付寶的性質就不同。

所以微信轉賬確認還是處於社交的目的來考慮的,這樣也就能想明白了為什麼雙方的提醒那麼多,微信轉賬需要確認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 請任性點贊,謝謝關注  -- 我是 極迭代 ,我為自己帶鹽 :)


極迭代


微信未點接收之前,付款人的錢包已經扣款,而收款人錢包卻沒有收到錢,這中間,這錢去哪裡了呢,這錢已經落馬化騰口袋了,要等收款人點了收錢,那錢才到收款人錢包,這每天全國有多少未點確實接收的,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而支付寶只在付款人與收錢人之間直接轉賬,中間沒有經過任何第三方,所以不需要點確認,準確說就是馬化騰比馬雲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