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這3個邏輯,說明你就成熟了

外表是年輕時的命運,內在是中年人的命運。

年輕的時候,心是向外生長的,向外求認同;向外尋感受;向外去比較;向外找樂子;向外去愛人。

三十幾歲開始,就知道向外不行了,得向內去尋求,內外平衡兼修,向內愛自己。

過了五十歲,基本上就不再向外了,整個一個向內發現,自己造多大的屋簷,躲多大的雨,冷暖自知。

有些話,琢磨著就有了自己的道理。

懂得這3個邏輯,說明你就成熟了

01、敢批評你的人,請深交一輩子

《成長的力量》裡說:

“批評,是潛意識裡對愛的表達。”

社會有一股奇怪的逆流現象:

謊言不需要多大的代價,而說真話卻需要極高的成本。

因為甜言蜜語能給人營造一種十全十美的假象,而赤裸裸的真相有時卻讓人難以接受。

常言道:“說話是一種本能,會說話是一種修養。”

好聽的話其實人人都會說,但所謂“會說話”,其實並不是模稜兩可,阿諛奉承;而是在照顧別人情緒的同時,合理而真實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謊言甜蜜,真話刺耳。

雖然批評的話常常像是一劑苦藥,難以入口,卻是真正的治病良方。

良藥苦口,達者甘之

唐朝宰相魏徵以直諫得名,但凡對社稷有益,就不諱在朝堂上頂撞唐太宗。

一次,唐太宗再次被他觸怒,咬牙切齒地對長孫皇后說:“總有一天我要殺了這個鄉巴佬!”

長孫皇后連連賀喜:“恭喜陛下,恭喜陛下。”

唐太宗疑惑道:“何喜之有?”

長孫皇后說:“只有明君,才能有直言諫諍的忠臣,才能保住江山永固啊。”唐太宗幡然醒悟。成大事如此,日常交往亦如此。

敢於批評你的人,大多是愛你的人

懂得這3個邏輯,說明你就成熟了

02、之所以漸行漸遠,是因為在共同成長

成年人的絕交,都是靜悄悄的。

有句話說,人生就像一輛列車,有人上來,就有人下去。

越長大越對此有感觸。

你看看自己身邊,這些年來,多少朋友來了又去,能留下來的寥寥無幾。

從前把酒言歡,如今吃頓飯都難於登天。

從前形影不離,如今見個面都要約上個把月。

從前無話不談,如今淪為朋友圈點贊之交。

從前以為的一起到老,如今變得不痛不癢......

我們嘴上說著有空一起吃飯,但多數都是沒空;說著下次再見,多數都是再也不見。

其實我們心裡都明白,每個人的生活都被按下了快進鍵,我們一刻都不敢停地往前趕路。

每個人的生活壓力都比以前大了很多,除了工作時間,我們更願意在家裡窩上一整天,即便什麼都不做,也不願約上朋友出去玩。

更何況以前的朋友和我們如今的生活閱歷大不相同,興趣愛好見識都談不到一起去,很難做到像以前一樣。

能夠地久天長的友誼真的很少,散場是多數友誼的最終走向。

但換個角度想,我們之所以散場,不正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朝著不同方向成長了更多,漸行漸遠但也變得比以前更好了

這應該也是值得高興的一件事情。

其實我們都該明白,每段關係都有自己的期限,永遠不要奢望每一段友誼都能達到自己理想的狀態。

永遠相信友情,但不要相信友情永遠。我感恩所有遇見,也釋懷一切遺憾

懂得這3個邏輯,說明你就成熟了

03、人類所能犯的最大的錯誤,就是拿健康來換取其他身外之物

想要好命就必須得拼命,這似乎成為現代社會的成功學典範。

可是,用身體和命換來的成功從來都不是真正的成功。

熬夜不是敬業,拼命更是不應該

在現在急速變革和發展的大環境下,大部分人都瘋狂的想要去抓取和積累財富,獲得機會。


一部分心理防線因為各種原因被破壞,越來越多的人患上抑鬱或焦慮;一部分心理素質強的則越發豁出命去工作,直到死在工作上。


知乎上有人問:“為什麼明明知道健康很重要,很多人還在危險的邊緣試探?”

有一個高贊回答是:“

因為總覺得自己還年輕,壞事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要努力,但無需用力過猛

未來的日子裡,讓我們一起:

溫柔,有趣,不必太激烈;

三餐,四季,不必太匆忙;

感恩,勇敢,不必太慌張。

懂得這3個邏輯,說明你就成熟了

來源 | 人民論壇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