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錢真的不僅不利於財富增長,而且還能讓人變窮嗎?

老哥聊生活


像這樣的歪理邪說,網上多的是,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對於任何說法,都要有自己的判斷。

有的人說,千萬不能攢錢,有錢要買房子,不然攢再多錢,都沒有房價漲的快。我想請問,不攢錢,對於普通人來說,幾十萬的首付款哪裡來,難道普通人可以一個月、一年收入幾十萬嗎?

還有的人說,不能把錢存銀行,銀行的利率太低,遠遠追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我想請問,不存錢,讓普通人把錢放在哪?投入股市,那樣只能賠得傾家蕩產。普通人沒有掌握相應的投資理財知識,銀行存款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作為一名普通人,連銀行存款都沒有弄明白,你能指望他懂得基金、股票、黃金這些投資品嗎?

所以要想實現財富增長,銀行存款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是普通人理財知識增長必須經歷的階段。

除此之外,存錢還是積累財富的第一階段,每一個窮人,想要改變自己的財務狀況必須從存錢開始。開始投資理財,並獲得不錯的收益,取決於兩個基本因素,一是知識,二是本金,知識靠你不斷的學習,而本金就靠不斷的積累。

現在假設有一個投資天才,看到了一個絕佳的投資幾乎,如果手裡有100萬,明天就能收穫200萬,可他手裡沒有錢,也是白搭。等他千辛萬苦借到錢,機會已經溜走了,所以,手中有本金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幫助到您。回答問題不易,也希望路過的小夥伴動動小手幫我點贊,我祝您笑口常開、心想事成、多多發財。如有不同觀點,也歡迎在下方評論。想學習理財知識的朋友歡迎關注我,讓我們一起學習、共同進步!謝謝!


小峰談理財


現在網上很多年輕人都在譏笑中老年人喜歡把畢生積蓄都存銀行。他們認為,當前國內通脹這麼歷害,而高回報的投資品種又這麼多,比如股市、基金、信託、股權投資等。為什麼中老年群體一定要把錢都去存銀行呢?中老年人把錢都存銀行,不僅不利於財富保值增值,而且還讓自己財富縮水,變得更窮。

對此,我們認為只有胡亂花錢的人才會變得越來越窮,沒見過存錢讓人越來越窮的事情。當前存錢仍是厭惡風險的穩健型投資者的一種投資方式,而那些追求穩健收益的人也並不都是傻子,現在把積蓄都存銀行也並非是不明智行為:

首先,就算是在經濟持續向好時期,可能是把錢都存銀行有點吃虧,但是這是作為個人多元化資產配置的一部分,就是你拿出一部分資金存定期,再拿出一部分資金買理財產品,然後把剩下的錢投資相對激進一些的黃金、股票、信託等投資品種,以獲取相對較高的收益率。

再者,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其實投資高收益品種,就會帶來高風險。有些投資者厭惡風險,選擇穩健的銀行存款,雖然利率不高,但是保本保收益。你別看很多理財公司推出的理財產品收益很高,但是一旦投資失敗,這不是財富貶值的問題,而是資產的縮水,化為烏有的問題。

此外,即使經濟形勢不好,把錢存進銀行避險,也不代表就吃虧了,只要等股市、房地產泡沫都給擠乾淨,投資者還是可以拿錢去炒歷史大底。事實上,股市、房地產的底部並不是天天都有的,而是一輩子只有幾次機會的。所以大多數情況下,把存銀行就是在等待,那改變你命運的歷史機會。

再次,現在國內經濟形勢不佳,央行貨幣政策寬鬆,銀行理財產品、貨幣基金等收益率都下降了,而銀行存款卻有結構性存款,以及大額存單等,其收益率基本上也可以大於貨幣基金,與銀行理財產品也相差不大。但你要知道,把錢存銀行是保本保收益的,50萬以內的資金是受到國家保護的。所以,說把錢存銀行的人都很傻,難道通過冒險去換來高收益就很明智嗎?我看也不見得。

最後,對於普通的人來說,存點錢既可以防範突發事件(比如生病等),也可以積少成多購房付銀行首付。萬一失業了,你還可以做點生意養家餬口。同時,銀行存款越多,對創業越有利。雖然創業的成功率是九死一生,但是創業卻是實現財富大增長的主要途徑,存款很多,就可以多次創業,而存款很少,那隻能做做小成本創業。但是每次創業都是抱著希望,而存款就是改變命運的基石。

其實,把錢存銀行有可能讓你跑不贏通脹,但財富的總數不會改變,而且現在大額存款、結構性存款等也都可以讓投資者在無風險的情況下,獲得較高的收益率。而那些股票、房產、信託等理財產品,雖有博取高收益的概率,但投資風險就不言而喻了。總之,喜歡高收益,又能扛得住高風險的人,可以買高回報的投資產品。而那些厭惡高風險,追求保住保收益的投資者可以把錢存銀行。


不執著財經


是的!!

儲蓄只是會讓你慢慢“變窮”而已,根本無法達到保值,甚至升值的目的。

根據2017年的中國通貨膨脹率來看,目前中國的通脹率達到了7.5%左右的水準,銀行定存為4%左右。所以說,如果你只是做理財的話,每年還要面臨一個(7.5%-4%=3.5%)的貶值率!

那麼5年後,你的100萬可能只有目前83萬的購買力;

10年後,你的100萬可能只有目前70萬元的購買力;

20年後,你的100萬可能只有目前49萬元的購買力;

30年後,你的100萬可能只有目前34萬元的購買力;

50年後,你的100萬可能只有目前16.8萬元的購買力;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在所有經濟體當中儲蓄的收益都是無法覆蓋通脹的,因為經濟的發展主要是需要投資拉動的,鼓勵投資是各地區的主要工作。投資者如果有條件的話還是要通過投資來獲得回報。

在美國200多年的歷史了裡,可以跑贏通貨膨脹率的僅有房產和金融!

1、美金貶值了95%。2、黃金增值了3倍。3、短期債券增值了375倍。4、長期債券增值了1600倍。5、實際GDP增長了1800倍。6、名義GDP增漲了3萬3千倍。7、股票,股票,股票,增長了103萬倍!

其中股票的收益最高,達到了103萬倍,第二的才3萬,多出100萬!

國內的大類資產收益率跟美國的這個驚人的相似。最高收益的是股票,然後是長期債券,短期債券,黃金,現金。

也就是說,大家能觸達的大類資產投資裡,唯有股市和房子能跑贏,印鈔機。 未來的有錢人的賺錢方式其實還是離不開金融和地產!

所以,當你決定存款的時候,其實也就需要變向接受自己財富慢慢縮水的事實。只有敢於冒險去投資了,你才能夠享受到財富升值的樂趣!



琅琊榜首張大仙


您好,關於您的問題。有一句話說:窮人越存錢越窮,這句話是有一定條件的,如果你四十年前存錢一直存到現在確實是窮了。因為只要超過二十年,特別是三十年到四十年。那錢貶值得差不多了。1995年的豬肉2塊錢一斤,現在豬肉40元一斤。如果1995年你存100元錢,現在只買得兩斤多一點豬肉,當時卻可以買50斤。這就是窮人越存錢越窮的原因。

但是把時間縮小到十年以前,特別是五年以內,存錢並不能讓窮人變得越窮,反而越讓窮人變得生活得有滋潤。比如,三年前到現在,你存了十萬元,現在也不窮啊,至少在疫情時,不用上班,我都有錢吃飯,也有錢買各種生活用品,甚至如果你存了二十萬,還可以買車。怎麼會窮呢?

那些宣稱說,存錢不利於財富增長,是從存錢的長遠打算,因為你有一百萬,你存四二十年,如果給一些人,就不會這樣做,把一百萬,投到一些有風險性,但是有收益的投資。這樣過了二十年,也許就可以得幾百萬了。這就是錢不能放存錢的根本原因。但是你存一兩年,甚至幾個月,你就不要被存錢越來越窮,而不存錢了。如果你不存錢,明年也許你飯都不得吃,不更窮嗎?

因此,任何東西,都要看條件的,不要片面看這句話的本身。

歡迎關注雪之道理財,每天都有新文章發佈。


雪之道理財


對於這樣的歪風邪說,我想此次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絕對會給其帶來非同一般的感受。只有切切實實地體驗過,什麼叫“手有餘糧,心中不慌”後,才能明白,存錢的意義所在。

在各路媒介,不斷或明或暗的灌輸與助推下,提前消費,超前消費,在年輕一代眼裡,可謂是深得人意,追捧不已。所謂的“月光”,早已不新鮮;不擼上幾個小額貸,似乎都不叫正常的了。

確實,既然暫時不用承擔家庭的責任,那又何必虧待自己——年輕就要買買買!買到就是賺到不是。如果不捨得為今天的自己花錢,那要明天的自己何用?如此顛狂,又有幾人,能經受得住誘惑,而不迷失掉。

擁有足夠多的憂患意識,才是一個民族,能夠生生不息之根本;而存錢,就是其中一大要素。沒有底氣,何來勇氣!

存錢,或許不能讓人變富,但絕不會成窮人——如果有一天,真的發生這種事,那隻能說明,大變革的年代,到了。


蟄冬至


現在網上很多年輕人都在譏笑中老年人喜歡把畢生積蓄都存銀行。他們認為,當前國內通脹這麼歷害,而高回報的投資品種又這麼多,比如股市、基金、信託、股權投資等。為什麼中老年群體一定要把錢都去存銀行呢?中老年人把錢都存銀行,不僅不利於財富保值增值,而且還讓自己財富縮水,變得更窮。

對此,我們認為只有胡亂花錢的人才會變得越來越窮,沒見過存錢讓人越來越窮的事情。當前存錢仍是厭惡風險的穩健型投資者的一種投資方式,而那些追求穩健收益的人也並不都是傻子,現在把積蓄都存銀行也並非是不明智行為:

首先,就算是在經濟持續向好時期,可能是把錢都存銀行有點吃虧,但是這是作為個人多元化資產配置的一部分,就是你拿出一部分資金存定期,再拿出一部分資金買理財產品,然後把剩下的錢投資相對激進一些的黃金、股票、信託等投資品種,以獲取相對較高的收益率。

再者,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其實投資高收益品種,就會帶來高風險。有些投資者厭惡風險,選擇穩健的銀行存款,雖然利率不高,但是保本保收益。你別看很多理財公司推出的理財產品收益很高,但是一旦投資失敗,這不是財富貶值的問題,而是資產的縮水,化為烏有的問題。

此外,即使經濟形勢不好,把錢存進銀行避險,也不代表就吃虧了,只要等股市、房地產泡沫都給擠乾淨,投資者還是可以拿錢去炒歷史大底。事實上,股市、房地產的底部並不是天天都有的,而是一輩子只有幾次機會的。所以大多數情況下,把存銀行就是在等待,那改變你命運的歷史機會。








標峰理評論


“不差錢”中,小瀋陽說“人這輩子最痛苦的事就是人死了,錢沒花了”,趙本山說:“人最最痛苦的事兒是,人活著,錢沒了”。這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角度對金錢的理解。說這個就是要先說明,你是從什麼角度去看待問題的。從國家政策來看,只有讓錢流動起來才會增加GDP,從理論上來說GDP增長了說明大家都在賺錢,但實際上GDP的增長對於個人而言並沒有太大的關係,並不是說GDP增加了個體的收入就會增加,好多人在這方面存在誤區!基於目前的政策而言,國家希望民眾能把錢拿出來去做投資做理財,這樣國家才能有足夠的流動資金讓GDP更漂亮。基於這樣的政策基礎,市場上出現大量的投資理財產品,業務員會不停的引導你去購買他們的產品,這個時候就會出現“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樣的廣告詞,會讓你覺得把錢撰手裡會貶值!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需要你自己承擔風險,說實話這就沒道理了。理財產品的本質是融資行為,企業付出比銀行貸款更低的利率拿到流動資金,還捆綁大眾共同承擔風險,這就好比他借你的錢去做投資,賺了錢大家一起分,賠了錢卻讓你來扛,這就說不過去了。

還有就是,你存錢的同時依然會繼續掙更多的錢,原本存起來的錢有沒有增加收益就不那麼重要了,所以怎麼可能會越來越窮?這只是企業希望你把錢借給他們而做出的詭辯罷了!


輝夜376


從來都是胡亂花錢讓人變窮,沒見過存錢讓人變窮的,存錢當然有利於財富增長。


不同的時代,消費和理財觀念會有不小的差別,而互聯網上也會流傳著各種毒雞湯。什麼能花才能掙,什麼不給自己壓力就不知道自己潛力有多大。一些人月薪三千都敢去買輛不錯的汽車,借網貸也要滿足自己的消費慾望。


網貸和套路貸害人不淺,高利貸坑害了不少年輕人同時,我們也應該反思。如果這些年輕人理性消費,願意通過勞動來掙錢,攢夠錢後再去買想要的東西,還會有這麼多問題嗎?


存錢一定是利於財富增長的,正如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是匯率穩定的重要支柱一樣,一個家庭的存款也是防範風險的根基。一個國家經歷經濟危機能夠快速復甦,關鍵要看該國的積累,不管是國民積累的財富也好,技術儲備也好,都是經濟復甦的根本。當經濟環境變差時,存款就是家庭最有力的支撐,有更多選擇的機會。


之所以有些人會認為存款不利於財富增長,是因為真實通貨膨脹率是相當驚人的,存款利率跑不贏通脹,保本的理財方式同樣跑不贏。按照國內的真實通脹情況,貨幣購買力差不多每十年下降三分之一左右,如果存款數量增加的不夠快,那麼確實趕不上貶值的速度。


對於普通人來說,存款是改變命運的基礎,有多少存款,就有可能選擇什麼樣的創業方式起步。通過借貸獲得創業資金當然可以,但是風險遠高於存款,一旦創業失敗債務就會成為問題,甚至能夠把一個人壓垮,一年存的錢都不一定夠償還利息。


創業是實現財富大幅增長的主要途徑,但是成功率可以說九死一生,能夠成功創業的畢竟是極少數。存款很多,自然就可以多次創業,存款很少,就只能小成本創業。我們存的每一筆錢,都是希望,都是改變命運的基石。


總而言之,存錢有利於財富增長,過度消費,不理性消費才是變窮的原因。


財智成功


傳統來看,國人是最熱愛存錢的,哪怕進入21世紀,我們依舊是世界上高儲蓄率的國家。老話說,“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但是在當前的利率背景之下,不少人生出了“越存錢越窮”的感覺。

這種現象是真實存在的,資產的保值增值是個技術活,以往,一有閒錢就到銀行存定期的方式,已經不能保障我們的資產安全了。

想要避開“越存錢越窮”的財務陷阱,我們要充分利用“複利”,讓財富在時間的長河裡,以超越通貨膨脹的速度增值。正如巴菲特的“滾雪球”理論,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溼的雪,和很長的坡。

當然,想要利用“複利”並非易事,我們面臨著幾種風險:

01 我們是在炎熱的夏天,滾雪球。

冬天裡滾雪球當然容易,我們只要有一條坡道,雪球能夠滾動,就能變大。然而現實生活不是這樣的,無時不在的通貨膨脹就像是夏天炎熱的溫度,直接影響我們雪球的變大的效率。

在夏天,如果你的坡度不夠高,雪球變大的速度不夠快,在溫度的作用下,雪球反而可能越滾越小,這也是你“越存錢越窮”的重要原因。

舉個例子,50年代100元錢的可以購買5件名牌皮夾克;60年代,可以看1000場電影;70年代可以買5000斤大白菜,80年代可以置辦3桌北京全聚德烤鴨宴,90年代可以請客6人份的麥當勞快餐,2000年夠四個人飯館聚餐,而現在,100元錢只夠看一場IMAX的電影。

幾十年來,貨幣的購買力不斷衰減,數據顯示,這幾十年,我們的平均通貨膨脹率超過5%,如果你只是簡單的在銀行存活期存款,那麼不管你如何努力,你的資產都是貶值的。

投資理財的方法不對,就像是選擇了一條坡度太緩的坡道,雪球還沒有滾起來,就在溫度的作用下,直接融化了,怎麼能不越來越窮呢?

02 有的人把雪球滾出了軌道,直接崩掉了

滾雪球也得在既定的軌道,有的人的雪球,滾著滾著,直接偏離了軌道,導致雪球崩潰,本金不保。

這樣的事情並不少,很多投資人投資隨大流,發現自己把錢存銀行,利息太少之後,又走到另一個極端,過度追求高收益,影響本金安全。

看到比特幣大火,就投入大量資金買入比特幣,哪怕自己對數字貨幣一竅不通;看到P2P平臺的收益可觀,就大量投資網貸平臺,落得平臺倒閉血本無歸的下場;看到大家都在炒股,自己也大舉建倉,沒想到成為韭菜。

雪球滾出常規軌道,雪球直接消失不見了,這也是我們“越存錢越窮”的重要原因。

03 別忘了,我們自身也是一個雪球,過度存錢影響自我發展

其實長遠來看,自我發展也是利用“複利”效應的典範,隨著我們自身能力的發展、職位的發展以及人脈的發展,我們自己越來越值錢了,同樣也是資產升值的方法。

不少人只重視存錢,平時生活極為儉省,甚至捨不得花錢用於自我升值,捨不得花錢用於職業培訓,也捨不得花錢用於正常的人際維護,我們自己的人生道路越走越窄了,又怎麼能希望,資產越來越多呢?

我有個朋友,大學剛畢業的時候就職於廈門的一家小IT公司,月工資只有3000出頭。雖然工資不高,他卻很捨得為自己花錢,培訓班、職業形象塑造,凡是能夠推動職業發展的事情,他都捨得投資。

去年,我的朋友成功跳槽阿里,年薪接近70萬,如果從投資回報率的角度考慮,他的收益水平是很多人望塵莫及的。

存錢很重要,但是過度的存錢,容易讓我們忘記,我們自己本身也是一個雪球,這個雪球同樣需要很溼的雪,需要很長的坡道。本質上來說,我們自己值錢了,“有錢”也是理所當然的結果。

04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 首先是平衡存錢和幸福生活與自我發展的關係。現實一再說明,良好的儲蓄習慣,是我們應對突發事件的底氣來源,有錢才能不心慌。然而,我們的眼光也不能狹隘,忽視幸福生活和自我發展的重要。


“越存錢越窮”是我們要避免的結果,這裡的窮,不僅是金錢的匱乏,也包括我們過得不幸福,也包括我們因為自身素質被社會淘汰,不再是時代和社會需要的人。

  • 其次找到投資收益較好的投資標的。通貨膨脹永遠是資產保值的敵人,尤其是在當前,利率下行的背景之下,如何找到投資回報率高的理財產品,是我們每個人的課題。

正如巴菲特所說,滾雪球我們要找到很溼的雪,雪球變大的速度足夠快,我們的財富才能累積,才能真正擺脫“變窮”的命運。

  • 最後是重視風險和收益的平衡,搭建穩健的資產組合。追求高收益的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理財市場收益與風險是並存的,盲目追求高收益,同樣不可取。

最好的方法是搭建穩健的投資組合,把錢放進不同的籃子裡,兼顧安全和收益。雪球得一直在正確的軌道上滾動,才能安穩的變大,那些會導致雪球“誤入歧途”的投資標的,我們同樣要避免。

綜上,資產的保值增值顯然不是“存錢”這麼簡單,它就像是戴著鐐銬跳舞,既要找到能夠戰勝通脹的理財方式,又要注意規避風險,避開投資陷阱。

以上是我的一點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也歡迎在留言區一起探討。


我是正好,專注小白理財的80後巨蟹男,請關注@正好的理財筆記,和我一起慢慢變富。 碼字很辛苦,新手求祝福,請您點個贊!

正好的理財筆記


此話差矣,儲蓄是每個家庭必不可少的一項資產配置。既可以應付各種突發性事件,又可以在適當的時候進行大宗投資。目前過分強調投資,忽略了甚至譏笑家庭儲蓄,是一種極端的理財思維。不僅誤人子弟,而且害人害己。

一個正常的中產階級家庭,是需要有一個合理的投資組合。其中既有風險偏好型投資,比如股票和基金;還有中低風險的債券以及銀行理財產品。而銀行的活期和定期存款,是中產家庭投資組合中的定海神針。

2017年以來,國際風雲變化莫測;貿易霸凌主義以及單邊主義現象比較突出。2019年和2020年全球經濟增速將明顯放緩。在此背景下,風險偏好的投資,將有一定的市場風險。而最大的投資項目房地產,在今年7月31號經濟工作會議上,高層領導的強調“ 房住不炒”。最近一個多月來,各級政府分別出臺了各種穩定樓市的降溫措施。

從2015年至今全國樓市價格翻倍的的背景下,再指望現在投資買房;能夠有100%的收益,顯然是不現實的。無限風光在險峰;有風險,才有收益;風險和收益是成正比的。這些所謂的名言也是需要一定的市場環境,也是此一時彼一時。

一個真正成熟的投資。他是應該懂得現金為王的重要性。無論是樓市還是股市,它都是有一個上漲和下跌週期。如果沒有一定數量的資金在手裡,是難以捕捉轉瞬即逝各種投資機會的。很多證券分析師,都強調炒股要半倉滾動操作,就是基於這個道理。

真正的股市高手,是從來不會滿倉操作的;只有屢戰屢敗的散戶投資,才會永遠滿倉操作。這個道理放在家庭投資組合上面,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道理都是相通的。


插圖選自網絡,侵權必刪。順祝週末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