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運城時刻:這就是運城人


“千萬小心,多加保重呀!”“好好工作,早日回來!”……2月14日上午,在運城市中心醫院感恩廣場,由5家醫院的29名醫務人員組成的運城市第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踏上開赴湖北省天門市的征程。

從1月26日至今,運城市已先後派出143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他們不顧生命安危,自告奮勇奮戰抗疫一線,把大醫精誠寫滿荊楚大地。

突如其來的“疫”,驗出了的忠肝義膽的“義”。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阻擊戰中,運城市廣大幹部群眾以前所未有的熱忱,積極踴躍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中,以拳拳之心、殷殷之情,繪就了一幅義薄雲天、波瀾壯闊的戰“疫”宏圖。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這就是運城人;逆流而行,迎難而上,這就是運城人!

1月25日,農曆正月初一,正是舉家團圓、其樂融融的日子。當天20時17分,運城市中心醫院護理部主任陳曉霞接到院應急指揮部的通知,要求一小時之內,抽調12名醫護人員參加山西省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緊急醫療隊。來不及多想,陳曉霞在微信群裡將有關信息迅速轉發。

“護士長,我能報名嗎?”“我也報名!”……幾乎“秒回”的報名信息讓她的手機響個不停,10分鐘內,有50餘名醫護人員志願報名。直到次日凌晨2時,還有報名信息不斷湧來。經過從專業特長和技術等方面綜合考量,市中心醫院遴選出呼吸、感染性疾病、重症醫學3個專業的12名醫護人員組成支援湖北醫療隊。

抗擊疫情·運城時刻:這就是運城人

2月14日,運城市第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在出徵儀式上一名隊員握拳示意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1月26日6點半,伴著微熹晨光,運城市第一批支援湖北的8名醫護人員出發(其餘4名在運後備),抵達武漢後被分為兩組,分別進駐仙桃第一人民醫院、潛江第二醫院。

“90後”毋利強是運城市中心醫院為數不多的男護士。作為全市第一批援鄂醫療隊的一員,他和3名隊員的工作地點是仙桃市第一醫院感染重症病房。進入病房,他們都要穿上防護服,其間不能喝水、上廁所。為此,他們每個人都準備了紙尿褲。

“在護理任務最艱鉅、最繁重的重症醫學科工作多年,原以為這就是世界上最艱苦的工作,卻不曾想,一個紙尿褲,刷新了職業生涯的紀錄。”毋利強在工作日記中這樣寫道。

運城市第二批援助武漢醫療隊的31名隊員,在位於武漢會展中心的江漢方艙醫院開展工作。為了穿脫防護服方便,所有的男隊員都理成了光頭,女隊員則留成了短髮。一個人要照顧超過20名的患者,送口服藥,進行血氧飽和度、血壓、體溫、心率等生命體徵監測,這樣的工作量是很多人前所未有的體驗。當有的患者因為病情反覆,產生焦慮、急躁等情緒時,隊員們就以聊天、跳廣場舞、打太極拳等方式進行心理疏導……

上有年老的父母,下有7歲的孩子,運城市中心醫院藥學部的朱志建從2017年起,在運城市中心醫院駐萬榮縣荊村任第一書記,很少有時間照顧家人。這一次,他的愛人、中心醫院神經內科監護室護士趙青,主動請纓支援湖北。當他徵求家人意見的時候,全家人一致同意、堅決支持。如今,趙青已光榮地成為運城市第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戰鬥在天門市第一醫院ICU;而他們的孩子,今天由爺爺奶奶老人照管,明天又被住在另一小區的姐姐接走……

抗擊疫情·運城時刻:這就是運城人

2月14日,運城市第二醫院的同事為即將啟程支援湖北天門市抗擊疫情工作的謝麗霞(右二)加油鼓勁。

雖然山高水長,遠在千里之外,但支援湖北的醫護人員的影像不時出現在熒屏上、報紙版面上,護目鏡和麵罩壓出的一道道深痕,已定格在人們的腦海,成為無數運城人揮之不去的記憶。

攻堅克難,善做善成,這就是運城人;勇往直前,履險如夷,這就是運城人!

2月3日,山西省第一套醫用防護服在“兵娟製衣”正式下線。兩天後,“際華3534”也正式開工生產醫用一次性防護服。

運城市原本沒有專業的醫用防護服生產企業。這兩家企業防護服生產線的開工,是有關部門在6天時間裡創新作為的結果。

位於臨猗縣的山西兵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曾給部隊生產過軍用防化服,具備快速轉產醫用防護服的潛力。然而,生產醫用防護服必須具備D級淨化車間,而“兵娟製衣”並不具備。1月31日,運城市市場監管局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選定當地一傢俱備D級淨化車間的澳邇藥業,通過與“兵娟製衣”的優勢互補,快速組織醫用防護服生產。2月3日,“兵娟製衣”初步達到生產條件,第一批醫用防護服順利下線。

與此同時,運城市市場監管局探索參照“兵娟模式”,利用際華3534製衣有限公司的生產設備和人員以及位於運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山西天源製藥有限公司閒置的D級淨化車間,籌備生產醫用防護服。2月5日,“際華3534”空港醫療器械生產車間陸續開工投產。

2月17日21時,“際華3534”的首批1萬套醫用一次性防護服連夜裝車發往武漢,馳援抗擊疫情第一線。如今,該公司已有4個生產車間、12條生產線,晝夜不停地進行防護服生產。

南風化工集團、亞寶藥業集團、山西海博貝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億佳潔消毒劑有限公司等企業加班加點生產消毒液,源源不斷送往湖北。

放眼河東大地,到處都是擔當的身影、奉獻的足跡。

“我們是聞喜正陽彩鋼團隊,團隊成員有著熟練的集裝箱安裝經驗,自願為武漢火神山醫院的建設作出貢獻。”1月27日,運城聞喜縣小夥劉英傑在微信群裡看到中建三局武漢火神山醫院項目工地急需安裝集裝箱(房)的專業技術人員的信息後,自發請戰。

劉英傑所在的公司是聞喜縣正陽彩鋼製作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是他的母親馬瑞仙。1月26日,正月初二,馬瑞仙正在廚房裡忙著做飯,忽然聽見兒子說了句:“媽,我明天可能要去武漢。”嚇得馬瑞仙差點把手中的盤子扔在地上。

“當時武漢疫情已經比較嚴重了,大家都待在家裡不出門,兒子卻要去武漢,我怎能不緊張。”馬瑞仙說。

1月28日凌晨,在長途跋涉800公里後,劉英傑與二哥劉亮、姐夫楊敏傑,以及廠裡5位有經驗的老師傅一起抵達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工地,來不及休息,就馬上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為確保工程進度,劉英傑還通過微信朋友圈為工地招了10名技術人員。

抗擊疫情·運城時刻:這就是運城人

在運城市鹽湖區與夏縣交界處,鹽湖區檢測站的交通警察手握喇叭在維持秩序。

當問及他們在工地的工資時,劉英傑說,這個時候哪還顧得上談工資,疫情面前,爭取的是時間……

用愛研磨,凝心聚力,這就是運城人;以心為紙,攥指成拳,這就是運城人!

文脈深厚的運城,慨當以慷的燕趙悲歌不絕於耳。1月24日,在全市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以後,宣傳思想文化系統各工作部門線下轉線上,以全新的工作理念、平臺和機制,打響了非常時期的人心保衛戰。

“為武漢吶喊,為中國鼓勁,為生命加油!”“我們堅信,2020年將更加美好!”……2月7日,一場由運城市文聯和市朗誦藝術家協會聯合主辦,以“聲援武漢,情佑河東”為主題的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網絡朗誦會,在微信朋友圈廣為傳播。

運城市委宣傳部聯合樊登讀書會,免費為市直單位黨員幹部提供14天會員卡,“戰疫時刻,讀書相伴”蔚然成風。市文明辦組織廣大文藝志願者創作音視頻作品十多件、書畫作品50多幅,為疫情防控加油鼓勁、堅定信心。

運城日報社、運城廣播電視臺等主流媒體不拘一格、千方百計,利用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等方式,開闢網上特刊,對疫情防控知識、防控進展情況等進行高頻率播出推送,對居家觀察人員發送《居家觀察指南》,每天累計發送各類有效信息3萬條以上,特別是運城電視臺所有頻道免密收看,在全社會營造了全民參與疫情防控的濃厚氛圍。

“群防群治,眾志成城”“萬眾一心,共克時艱”……市文聯書法家協會舉辦的3期戰疫情主題網上作品展,百餘幅書法作品一波接著一波,酣暢淋漓,催人奮進。

運城博物館“展覽不打烊,服務送到家”,精心策劃16項不同專題的“網上展館”服務,“石之語”運城備課精品拓片展、“翰墨文心”館藏書法作品展以及“山河相依、窯火輝映”陶瓷展,可謂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市民足不出戶,搜索“運城市文化號”小程序,即可輕鬆實現“宅家遊運城”。全市近年來主推的6條主題旅遊線路、22個主要景點盡收眼底,還可在線“講運城故事,我為家鄉代言”……

抗擊疫情·運城時刻:這就是運城人

運城市鹽湖區疾控中心派出專業人員24小時堅守在運城高鐵北站,對進站人員測體溫。

由運城市委網信辦、市文明辦、市城市管理局聯合主辦,運城市互聯網信息行業協會承辦的“戰勝疫情運城在行動”抖音話題,截至2月18日凌晨,抖音熱度突破722萬,收到各類作品400多個。這些作品創作別出心裁、各具特色,成為疫情防控戰必不可少的精神大餐,令人群情激奮。

“一個義字,煉出鐵和鈣的俠肝義膽;一個義字,煉出一個族群義無反顧奔向復興的精魂……”疫之所在,義之所集,市楹聯協會、市演出行業協會、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等紛紛行動起來,創作出膾炙人口的楹聯、歌曲和漫畫作品,或直抒胸臆,或淺吟低唱,奏響“文心化‘疫’”的時代強音。

涓流積至滄溟水,拳石崇成泰華岑。疫情當前,深明大義的運城人,以“逆行者”的風采,彰顯著卓越的精神擔當。他們以向世人宣告:這就是運城人,這就叫“義薄雲天”!(圖片由運城市委宣傳部提供)(楊紅義 張曉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