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煙雲》:這部離諾貝爾文學獎最近的書揭示了真正的民族精神

全書寫罷淚涔涔,獻予殲倭抗日人。不是英雄流熱血,神州誰是自由民。

——林語堂

簡介:《京華煙雲》是林語堂旅居巴黎時,於1939年用英文寫就的長篇小說。作品講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從1901年義和團運動到抗日戰爭三十多年間的悲歡離合和恩怨情仇,並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凱篡國、軍閥割據、五四運動、青年“左傾”、二戰爆發等歷史事件,全景式展現了現代中國社會風雲變幻的歷史風貌。1975年,林語堂憑藉《京華煙雲》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京華煙雲》:這部離諾貝爾文學獎最近的書揭示了真正的民族精神

總有一個時代,讓人刻骨銘心。我想中國近代就是那個讓我刻骨銘心的時代。兵荒亂世,英雄好漢,才子佳人,形形色色的故事,卻總也繞不開國家、民族、人民。

那本就是一個大動亂的時代,封建王朝的土崩瓦解,外強倭寇的侵犯,新思潮的逐步引進,政府的不斷更迭,還有思想逐步開放的人民。林語堂老先生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朝氣蓬勃的青年,隨著時代的脈搏的跳動,他們在成長中改變,在愛與恨中學會寬恕,一步一步,小心翼翼適應著那個時代。

《京華煙雲》無疑是描述近代中國的一部成功的小說。其中,有佳話,有哲學,有歷史演義,有風俗變遷,有深談,有閒話,而我最喜歡的,是小說中充滿喜怒哀樂的人物。

《京華煙雲》:這部離諾貝爾文學獎最近的書揭示了真正的民族精神

《京華煙雲》劇版劇照

我喜歡灑脫自然的木蘭,她美麗大方,胸襟開闊,她才華橫溢,知書達理,同時她又異想天開,熱情勇敢。一切美好的詞彷彿都可以用來描述她,她就是作者心目中完美的女子形象。

我也喜歡安靜溫婉的曼娘,她有著中國傳統女性的美,恬靜文雅,受父親的舊式教育,她謹守“三從四德”,知道怎樣含蓄顯露自己的美,正如林語堂先生寫到:“在民國初年,她似乎成了個難見一見的古董,好像古書上掉下的一幅美人圖。”

我也喜歡活潑有度的莫愁,她更像是木蘭與曼孃的結合體,既有木蘭的樂觀活潑,也有曼孃的心思細密,她想法深邃,心直口快,像是流淌著的小溪,總能帶給大家清澈明快之感。

還有眾多人物,正氣凜然的孔立夫,重道逍遙的姚思安,自由新派的阿非,浪蕩不羈的蓀亞,多愁善感的紅玉,溫存善良的姚母……每個人的形象都很豐滿,卻代表近代中國社會各階層的人民大眾,使人讀之津津有味,讀後感慨萬分。

《京華煙雲》:這部離諾貝爾文學獎最近的書揭示了真正的民族精神

《京華煙雲》劇版劇照

林語堂女兒林如斯評價道:“你一翻開來,起初覺得如奔濤,然後覺得幽妙、流動,其次覺得悲哀,最後覺得雷雨前之暗淡風雲,到收場雷聲霹靂,偉大壯麗,悠然而至。留給讀者細嚼餘味,忽恍然大悟:何為人生,何為夢也。”

可能閱歷淺薄,讀後我雖未有醍醐灌頂之感,卻也如林如斯所言,去思考青年人對國家的影響乃至於改變。尤其是在近代中國,國家硝煙四起時青年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原來如此重要。抱負遠大的青年熱情投入改良社會的運動中,但也不乏有年輕卻自傲、任性之人,一味崇洋媚外,他們思想敗壞,手提西洋手杖,往地獄的路上走去,對傳統文化一無所知,現代社會的民主意識也毫不清楚,在民國的幼稚年代,興高采烈地渾水摸魚。

《京華煙雲》:這部離諾貝爾文學獎最近的書揭示了真正的民族精神

《京華煙雲》劇版劇照

可渾水摸魚的年輕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中國兒女志向遠大,不卑不亢,在時代風雲中譜寫華夏民族永不言敗的壯麗樂章。

在全書結束的1938年,中國年輕士兵們士氣昂揚,一遍遍唱著軍歌:上戰場,為家為國去打仗,山河不重光,誓不回家鄉。

有青年如此,何愁中國抗戰取不了勝利?

《京華煙雲》確實是一本好書,它所帶給我的,遠比想象中的多很多。而那個時代早已終結,英雄佳人也早已被歷史的波濤沖刷而消失,但波濤過後留下的顆顆貝殼中,有傳奇的故事,更有不朽的精神。

就是這不朽的精神,鑄成中華民族兒女堅毅的面龐,在面對任何困難時都將不卑不亢,永不言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