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什麼?------與死同行

自由的人絕少思慮到死;他的智慧,不是死的默唸,而是生的沉思。 ——斯賓諾莎

死亡是什麼?------與死同行

就如蘇格拉底說的一樣“不加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我們會不時的反思自己的人生。而在反思中,生與死的問題永遠是繞不過的。

反思生,我們時而思索著、感慨著流逝的時光,時而想象著未來的景象。我們期望能在這思前想後中明悟生命的意義,並能在將來得到人生的幸福。

然而,在想到死時,我們通常是帶著一種恐懼感,抗拒著深入去思考它。我們期望自己能夠活得更久,最好就是永遠的遠離死亡。但即使這樣,死亡的陰影還是會不時縈繞在我們的心間,讓我們難以心安。

於是,我們有了分歧。有的人在心間建立更厚的殼,瑟瑟發抖地躲避著有關死亡的一切話題。有的人開始信仰宗教,希望以此獲得死亡後的永生或者輪迴的幸福。有的人開始忙忙碌碌建立顯赫的名聲和龐大的財富,期望不被人們所忘記,以達到精神的永生。有的人帶著恐懼思索死亡,追尋死亡的真相。

既然不敢面對死亡,那我總可以躲避它,不讓它在我的生活中出現。於是,我們在自己的心裡虛構了一層又一層的圍牆,期望死亡能夠遠離我們的生活。但這是完全徒勞無功的,我們瑟瑟發抖地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但當一個死亡(特別是親人)的降臨,就可以讓這個看似安寧的小世界瞬間支離破碎。我們會瞬間對“死亡”更加的恐懼,整日生活在惶惶不安之中。

死亡是什麼?------與死同行

於是,有的人開始熱衷於宗教,開始了宗教的生活。在充斥著各種教條的宗教生活中,我們開始套著沉重的鎖鏈戰戰兢兢地生活著。以期望能夠在生後進入沒有苦痛的天堂,亦或者在來世能夠享受幸福人生。

到這裡,是否要問一下,天堂和來世真的存在呢?假設天堂是存在的、沒有苦痛的、只有幸福的!那天堂的生活是不是就如一攤毫無波動的死水,這樣的幸福生活又有什麼意義呢?又假設輪迴存在,意思我的精神在下一世的身體中,能夠獲得福報。這就出現了幾個問題:我下一世獲得的福報是這一世的積累,福的量是不增加的,那我為什麼不在這一世就幸福生活?我雖然靈魂未變,但肉體已經變了,我獲得的福報還是“我”該得的麼?而且還有一點令人疑惑的是,靈魂真的存在麼?

靈魂和來世慢慢地變得愈來愈不可靠,那我至少可以“贏得生前身後名”吧,靠美名來使自己的精神留記千古。但你是否忘記,後來一個個記住你的人也會在不久的將來逝去,慢慢地你的名也泯滅在歷史長河的洪流中。

看到這裡,你是否陷入了對死亡的沉思了呢?

死亡是什麼?------與死同行

死亡是什麼?死亡是我們肉體失去活力的一個狀態。自從出生開始,每個人就在一步步向死亡走去,這是無法避免的一個自然規律。我們想抓住它,但它卻是指間的沙礫永遠不可握住。

死亡是自然的一種運轉,我們的肉體終將回歸於大地和天空。我們最終化為了自然的一部分,可以說我們不曾增加與減少。按這個來說,如果還有什麼人害怕自然的運轉,那麼他是否就還是個稚氣未脫的孩童呢?

死亡為什麼讓我們恐懼呢?所謂恐懼,是因為失去我們的生命的活力。是因為沒有和自己相關的事物。是因為沒有愛,沒有其他的情感可以應對陌生的環境。是因為沒有財富,我們身無所託。

但我們真的失去了麼?我們赤裸裸的來到這個世界上,除了佔有過一些身在之物,我們真的擁有過什麼東西?確實有過,我們有過的只是現在即將失去的生活。反之,我們能失去的也只有我們現在所過的生活。

那怎樣從容地面對死亡呢?活在當下!對,就這麼簡單、爛俗。既然死亡不可避免,那我們為什麼要一直恐懼地去注視著它。何不與它同行,當它降臨你時,從容的面對,這雖然看似悲涼,但至少讓自己看起來更有尊嚴一點。

這裡已經差不多了,你可能覺得我對死亡寫得輕飄飄的、更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意味。甚至會說,死亡來臨你可能更是會嚇得屁股尿流。我承認,如果死亡真的來臨,我還是會恐懼,但我會努力去死得有尊嚴點吧!

至於對於親人逝去的傷痛,我經歷過,也理解:那種死者與生者的親密感的失去,生者對死者的思念,在長夜裡慟哭過的我已然能夠明白。也知道陽光可以是冰冷的,不能改變墓碑的溫度。

死亡是什麼?------與死同行

最後,這篇文章能夠帶給你一點思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