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投機,可以合理體面的追討屬於自己的東西

這種投機,可以合理體面的追討屬於自己的東西

上篇文章,我們說到魯國願意和齊國聯盟了。

魯莊公要按約定的時間到柯地去見齊侯,問各位大臣說:“哪位願意同我一起去。”

將軍曹沫出來請求同往。

莊公說:“你三次被齊人所敗,不怕叫人笑話嗎?”

曹沫回答:“正是有這三次恥辱,才故意前去。我一定要報仇雪恨。”

莊公問:“你說說你要怎麼報仇雪恨?”

曹沫回答:“您做您的君,我做我的臣,其他您就別問了。

莊公說:“我越境去求加入聯盟,好比是又一次失敗啊,如果能雪恥,我願一切聽你的!” 於是他們共同前往到了柯地。齊侯已經建好土壇等待他們。

到了這一天,齊侯把他的雄兵列陣在壇下,青紅黑白旗,按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分成四路,各隊都有將官統帥,場面那是相當的豪華壯觀。

齊國東郭牙,站立在臺階之下迎客人。

齊侯下令:“魯君如果到了,只許一君一臣登壇上去,其他人一概不得登壇。”

臺上空間太狹小,不喜人多,也怕有危險,到時候跑不了,得直接從壇上跳下來。

這時,曹沫身著盔甲,手握利劍緊跟魯莊公來了。莊公一步一打顫,沒法,齊國的總裁那麼霸道,換誰都有點心虛。

曹沫則毫無懼色。到了臺階跟前,東郭牙上前說:“今天是兩位君主友好相會,雙方為了同一個目的,怎麼能帶武器呢?請你把劍放下。”

只見曹沫怒目圓睜,兩眥盡裂(形容眼珠子都要瞪爆炸了)。東郭牙被此狀驚得倒退了幾步。於是莊公和曹沫拾級而上。

俗話說人狠鬼都怕,別說東郭牙這個凡軀了。

罷了,曹沫不會行刺齊桓公,除非魯莊公也沒打算活著回去,再說壇上還有一些齊國人,那就讓他帶上劍去吧。

上了壇後,齊桓公熱情接待了魯莊公,並高度讚揚了齊魯兩國關係,對魯國堅持“一個霸主”的明智進行點贊,一切寒暄過後,便對著香案開始行禮。隰朋用玉盂盛滿血,跪請二君主喝。

曹沫右手按在劍上,左手抓著桓公的袖子,臉上怒氣十足。

管仲看到,忙以身體擋著桓公,問道:“大夫要幹啥?”

曹沫說:“魯國不斷遭受入侵,國家快要毀了。你們君主以幫助弱的救助差的名義開會,為何唯獨不體惜我魯國呢?”

管仲說:“如此說來,你有什麼要求?”

曹沫說:“齊國特強欺弱,搶去我們的汶田,今天請你們還給我們,這樣我們君主才能歃血。”

管仲對桓公說:“您可以答應他們。”

桓公說:“大夫別這樣,我答應你!”曹沫這才放了手,代替隰朋捧著玉盂。兩個君主都把血喝了下去。

儀式結束,王子成父等人都憤憤不平,向桓公請求要扣下魯侯,報曹沫鬧事之仇。

桓公說:“我已答應了曹沫,平民之間立約,還不能失信,何況我是一國之君呢?”眾人只好罷休。

第二天,桓公就把原侵佔汶陽的土地田產,如數交給了魯國。過去作為盟主的國家隨便侵犯他國,現在桓公沒這樣做;曹子之恨,別人咽不下去,現在桓公沒有怨言。

魯國來開個會就收復那麼多失地,沒有比這更便宜的事了。

現在我們來認真分析一下這個故事。

這種投機,可以合理體面的追討屬於自己的東西

一、生氣的人膽子最大

曹沫陪同魯公去見齊桓公,是合適的,因為這是一個勇敢的人,勇敢到不顧自己安危。

曹沫在請求和魯莊公一起來會盟時,想做什麼、怎麼做、有多大的危險,他當然知道。那為什麼還是義無反顧?

曹沫被齊國揍了三次,雖說勝敗為兵家常事,但一個武將,總在一個對手那吃敗仗是奇恥大辱,曹沫那口怨氣一直憋在心裡出不來,看樣子遲早要抑鬱而死。

碰到這麼個去齊國的機會,打著自己的算盤,當然願以命相搏。

一個足夠生氣而壓抑的人是勇敢的,尤其是在面對惹他生氣的人和事,會更加無所畏懼。

這個相信大家自己有體驗,生氣的人敢做平時不敢做的事。如果你不敢,說明你生氣指數還不夠。

我十年前看過一部泰國恐怖電影,名字忘記了,講述的是幾個年輕好朋友結伴去一棟樓探險,結果被不乾淨的東西盯上,後相繼一個個莫名其妙死去。

最後剩下的一個年輕人,在目睹好友一個個慘死只剩自己時,生氣與絕望達到了頂點,她掄起一把斧子黑夜中一個人跑到那棟樓,一邊亂罵一邊亂砍,即使聽到令人毛骨悚然的聲音和飄蕩的黑影, 卻非但無所懼,還更加暴怒的去追趕。

而這個角色,本來是影片裡最膽小的人,看到老鼠都要尖叫的那種。

雖然是電影,但我認為是很真實的人性。

極度生氣的人是勇敢的,勇敢到沒人敢惹,甚至是容易利用的。

回想一下齊魯登壇會盟的情節,如果不是曹沫,換了魯國其他人,未必敢這樣提著腦袋和齊桓公叫板。

二、有一種情形,做一個狠一點的人,別人會讓你一步

這個狠,不是心狠手毒,它的近義詞是“勇”。

曹沫為什麼能帶劍上去?不完全是因為他夠狠,還有齊國的原因。

壇上那麼多齊人,壇下那麼多齊兵,魯莊公也在,按理齊桓公是不會有生命危險的,除非魯莊公也沒打算活著回去,這顯然不可能。

齊國有很大的把握,曹沫掀不起風浪,加上他那個讓人便秘的狠樣,和他溝通實在麻煩。於是讓步了,讓曹沫帶著劍登壇。

如果對方佈置周密,且明白不管你怎麼折騰都在他們掌控之中,這時如果你狠一點,敢在犯規的邊緣試探,他們一般會給你一條縫隙滿足你。在對方看來,你是孫悟空反正翻不出五指山,也懶得浪費精力和你吵三百遍,畢竟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當然,除非十分有必要,我們還是不要輕易這樣做。

曹沫這樣做是很有必要的,一會再說。

三、抓住對方的意圖,合理的追索屬於自己的東西

齊桓公要稱霸,想在諸侯中一呼百應。但萬事開頭難,所以他很重視這頭兩次會盟,搞好了就是最好的宣傳,也是實力的彰顯。

在壇上,曹沫一手摸劍一手拉齊桓公的衣服,架勢十分嚇人,好像不答應他的要求就要白刀子進了。細細一想也就是嚇嚇人,劍是不敢拔出來的,否則早架在他脖子上了。

雖然是個假動作,但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壇上的氣氛開始變得緊張起來。

齊國確實搶了魯國的汶田,正好抓住這個機會提出還回去的要求。

曹沫敢在這裡提這個要求,他是想好了的。

這是將齊國一軍:齊國的品牌宣傳是“揚善除惡”,可是現在又搶了魯國地盤。魯國希望你還回來,你不同意,就是虛假宣傳。既然如此,天下還怎麼信服你齊國呢?

另外,曹沫做這個拔劍動作,沒有明顯的犯上,但又能給齊桓公施加壓力,不給他太多考慮時間,更不給他敷衍的機會,彷彿不答應,曹沫就會立即殺死齊桓公,或者當場自我了斷。

好好的設壇會盟,死個人可影響不好,齊桓公必須現在表個態。

所以曹沫帶把劍是有用的,光用嘴說,效果大打折扣,因為齊桓公可以說這個事我們結盟完成後再商議,先辦最重要的事。你曹沫又能如何?

額,再商議是什麼時候呢?天知道。

曹沫說完,魯人就等著齊桓公發話了,如果說願意當然最好,如果齊桓公萬一發脾氣,場面控制不住,魯莊公“見勢不妙”可再呵斥曹沫:“什麼東西,這裡也有你說話的份,滾下去!我們和齊國的其他事以後再說,現在是什麼時候?”

然後再和齊桓公說:下人不懂事,您不要往心裡去,我回去就罰他掃廁所。

所以曹沫這一招,進可攻退可守。

為什麼曹沫能成功,是有原因的。

牢牢的把握對方的意圖和在意的東西,然後提出你的需求,如果不滿足你的需求,一定會損耗他在意的東西。

這時,他為了更大的利益會讓一步。如果不肯讓步,那這個人是個沒有下限的偽人,你心裡要十分有數了。

這個策略使用,要注意兩點:

這種投機,可以合理體面的追討屬於自己的東西

第一點,最好不親自開口,留有退路。

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對方的底線在哪裡,也吃不准他的為人,這時,儘量不要自己開口,能留有餘地。

要找一個可信賴的人去說,一來無關人不會為你冒險盡心;二來,萬一對方拒絕,你可以“呵斥”他圓場,也算是有條退路,不會太尷尬。

畢竟,你實力上搞不過人家,你只不過是來投機的。

第二點,有第三方人員同時在場效果更佳。

這個容易理解:有其他方在場的情況下,對方會更加註重面子,也會擔心自己在第三方眼裡的形象和品質。畢竟他也在看你反應,要是說一套做一套,以後鬼才信你!

須要注意的是,在這種場合提的要求,必須是合理的,不能瞎提,否則會適得其反,捱揍是跑不脫的。

四、真心答應歸還別人的事,越早兌現越好

齊桓公第二天就佈置了退還土地的事,可謂神速,於國家,土地是最核心的生存資源。即便如此,桓公也毫不吝惜。

承諾別人的事,越快兌現越好,否則別人會有僥倖感,甚至認為你就是不情願,捂不住了才就範。

人情這事,趕早不趕晚,事半功倍。

古人云:讀史明智。這裡所有的文章,都是對歷史故事進行深度解析,總結經驗教訓,提升我們的做事格局!

往期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