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楷臨多少遍才會比較像?

林洪勝66


小楷臨多少遍才會比較像?

我今年是學習書法的第四十年。專門寫小楷二十年。要說把小楷多少遍能寫像,我告訴你,越寫越不像字帖裡的樣。

為什麼會越寫越不像字帖呢?初學之時,是以臨帖模仿,亦步亦趨的照著字帖裡的樣去寫。因為這時自己的東西還沒有。在臨摹的過程中,逐步掌握了筆法與結構的規則,自己的用筆也在逐步形成。也就是有了自己的東西。隨著臨帖範圍的擴大,吸收的東西會進行綜合和取捨。這就是到了高級階段。

這個階段的臨帖,只是對自己的某些需要改善的地方進行微調。不會再如初學時的全盤模仿。 從臨像,到臨不像,這是質的昇華。這個秩序不能亂。不能一開始就聽人說臨不臨是最高境界,便按不像去改動原帖的樣子。這對像與不像還沒有產生真正的認識。從零基礎到臨像,手腳靈便而又肯下苦功練習的人,大約要五年的時間。這個是我個人的經歷,不代表所以人。有人悟性高,天資好的人,說不定半年十個月的也就差不多了。具體要說多少遍能把小楷臨像,誰也沒有準確的答案。

我們學習書法,不要給自己預設時間目標。更不能聽他人的經驗之談。如果是一個天賦異稟的人給你說,三遍五遍的就可以。他可以。其他人,五十遍,五百遍也未必能。人的資質是有差異的。應該從自身的情況出發。自己臨多少遍能臨像,只有自己知道。而這個數量是有變數的。隨著練習時間的增加,寫像的遍數會縮短。天資差的人,十年臨帖連邊都不沾的人也不少。


子衿書法


我練字時間短,才三年多,但是一直堅持小楷為主,臨多少遍才會比較像呢?

這個也沒有定數,這也是考驗一個人的天賦和耐性的。再有天賦的人也需要反覆練才能掌握。而且先不要糾結臨多少遍的問題,要掌握正確讀貼方法才行。研究帖子的特點,字的結構和筆法,這些都寫對了自然就像了。否則臨一輩子也不會像的。

另外“像”也是分級別的,做到形、神、意都要像,可能需要一輩子的時間吧。我現在臨帖三年半,還是停留在第一階段的追求上,就是“形”像。

不論臨什麼,不能頻繁換貼,單字精臨開始,一個字要練習很久的,我從《靈飛經》開始練,堅持了兩年多,但我沒有把靈飛經43行裡每個字都精臨,只是前面的字練的多,後來就開始通臨了。我認為掌握了規矩以後就不用字字精臨了,然後我又練《草堂十志》、最近研究《遊包山集》,一路臨過來。能隨手寫點東西,但還是初學狀態。

下面這兩行就是我剛才隨手寫的。


墨淡花開


學習小楷宜用狼毫,用不洇墨的熟宣,用濃墨來書寫。

初學小楷書寫時,手指有些痠疼。多寫一段時間就好了,控筆能力和手指的靈敏度靠的是多練。隨著時間的推移,漸入佳境。

小楷臨帖,就是不斷試錯,不斷糾錯的一個過程。逐漸接近原帖。

一般臨十遍左右就比較像了。先摹帖再臨帖進步要快一些。

孫曉雲小楷《中庸》,筆筆沉著,剛勁挺拔而險峻,古雅圓潤而略帶行意,恬靜淡雅。

孫曉雲的小楷用筆細膩,點畫精妙。結構錯落有致,隨字賦形。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以上小楷書法作品為孫曉雲所書。)


神韻軒書法


臨摹一百萬遍也不可能會像,要做到臨摹惟妙惟肖形神俱似的講究方式方法,不能靠數量來衡量要靠學習質量來衡量。也就是“少而精”的學習方法,也許十遍二十遍就有可能掌握。

這就是一個臨摹的方法問題。

臨摹方式方法,主要有描紅和對臨、背臨,集字創作練習幾種。

我們知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習書法也是如此。在描紅臨摹時,通過反覆的讀帖分析和機械的描紅,實踐性的對臨。並在臨摹過程中不斷的對照字帖檢查,發現練習的每一個字和原帖不足的地方,然後反覆臨摹糾正記憶,直到能夠背臨的形神俱似。初學書法時可能花費的時間要多一些,隨著技法的和臨摹實踐的豐富與越來越成熟,能夠臨摹的形神俱似的字形的時間就會越來越短。


在臨摹練習中還要注意:

一、要堅持以少勝多,臨摹不輟。如此掌握的優美字形就會越來越豐富,字形與會越來越精準。

二是讀帖能力到位了,臨摹的惟妙惟肖形神俱似也就不是大問題了。

三是臨摹練習過程中一定要開動腦筋,在閱讀分析中學,不要進行抄寫式的練字。要反覆對照原帖,不斷檢查,糾正。一遍要有一遍的效果,一遍要有一遍的變化和收穫。l



翰墨書道


這個問題問得如此的寬泛,你說的是哪一個小楷帖子啊?

不同書法家,不同小楷帖子,所需要花費的時間是不一樣的。

我們書聖王羲之的寶貝兒子,王獻之的《玉板十三行》。

《玉板十三行》我個人非常非常非常的喜歡,不過可能很難臨得像。

先看看別人是怎麼誇他的,《玉板十三行》是王獻之小楷代表作,被譽為“小楷極則”,筆畫雋秀挺拔,結字蕭散逸巖,顧盼有致,盛名千年不衰。

目前為止我到現在沒有看到誰能夠這《玉板十三行》,比較有王獻之或者柳公權臨的神采。

相傳墨跡在宋元時有兩本,一為晉麻箋本;一為唐硬黃本,上有柳公權跋,疑為柳公權臨本。

《靈飛經》非常著名的小楷,難度也不小,不過臨得的人多,有不少人用硬筆臨得有模有樣,但是用毛筆臨寫像的並不多。

上圖是各種版本的《靈飛經》並列,有不少人喜歡《靈飛經》,甚至超過我喜歡《玉板十三行》。

不少人稱《靈飛經》是“天下第一小楷”,筆《玉板十三行》的“小楷極則”還要名頭大。

目前為止很難見到用毛筆能夠臨寫《靈飛經》,比較相似的。

如果你真的非要認真的對比,明朝以前的小楷帖子,我們今人很難臨寫的相似。明清小楷,有些中楷的基礎和控筆能力,一年左右就能適應。

各種原因造就的,上圖是北齊,楊子華《校書圖》中,所示的執筆方式。反而更像是我們現在用硬筆寫字。

明朝之後,我們的執筆方式大部分都是五指執筆法。

執筆方式只是其中一個原因,還有很多原因。年代久遠的字,當時寫字的人都是非常喜歡和熱衷研究,裡面的技巧我們現在不太容易看得到。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可以關注我,大家一起討論。2020年2月22日。



一人筆記


小楷字體清秀雋雅,它與大楷的寫法是有些區別的,我們在臨摹小楷的時候,記住這些要點,你的小楷就會寫的很容易。

1.小楷總體屬於帖學,如能參以漢魏筆意體勢及敦煌寫經之率意,會增加蘊藉雋永之筆致。

2.小楷的用筆尤以能見鋒穎為高妙,這就要求處理好“清”與“腴”的矛盾統一。“清”是指墨無散漫而鋒穎秀髮;“腴”是指筆姿含蓄而字勢豐妍。亦清亦腴,則骨血溫潤,醇雅沖和,可入古人堂奧。欲小字有大氣象,必重墨氣,既要筆致沉重,又要點畫分明,寫出新意。

3.要抓住其大巧若拙的字態、古雅朴茂的點畫和清和簡遠的氣韻等藝術特點,用筆輕落輕收,結體橫向取勢。關鍵是要掌握小楷“疏朗停勻、寬綽有餘”的總體特點。

4.要做到“小字當如大字”,除要寫得疏朗停勻、寬綽有餘外,還要象高二適先生說的小字要多墨氣,要筆跡使轉分明,如見毫髮,要四面八方俱著墨力。

5.小楷與大楷迥異,大楷先從點畫要求入手,小楷則以結字為首要。小楷以其小,每筆的走向、筆畫與筆畫之間距,有的間不容髮,要求每筆都具姿態確非易事。若要筆畫多變化,運腕為緊要。高二適先生曰;“小楷亦純乎運腕,一涉指功即不能成。”故臨習時應致力提高運腕功力,使起伏頓挫分明,極力控制不假指功之技巧。

6.小字與大字迥然不同,不能互視為放大或縮小。大字本身易於恣肆縱放,若過分或曰一味縱放,則會流於輕率鬆散,而無深刻沉著之趣,故大字宜放中有斂;小字本身收斂,若一味收斂則形拘筆滯,也會失於輕糜,故小字宜斂中有放。由此可知二者有質的不同,寫時應仔細斟酌。


開心果兒書畫印


小楷臨多少遍才會比較像?

這個沒有個具體的多少遍來回答你。就好比兩個人從同一個地點出發,到同一個目的地,因個體的差異,到達目的地所用的時間自然不同。當然了,我們臨帖就是為了寫的和帖子上的字越像越好。如果只從遍數上說問題,而不抓住字帖上的範字的結構,用筆規律的話,就是臨的遍數再多也是枉然。

所以說,我們在進行臨帖的練習中,要善於觀察,思考,總結,提煉。不要把臨帖,當成了抄帖……










楊軍108398491


☕️因人而異,找一本自己喜歡的帖,勤加練習,直到和原大接近,越像越好。

練字是一個長期的事,不提倡定目標求數量,先模仿,手穩了下筆也就準了,小楷初臨會粗細不勻大小不均,一行一行的練習我覺得比通篇一遍一遍的臨習收穫會大一些,寫一行對照原帖逐字比較,長橫粗了按的輕些運筆穩些,豎劃細了按筆重些,控墨很關鍵。每次臨帖前把墨調到適宜的程度,不要怕麻煩,在紙上反覆試,建議初臨用半熟的宣紙,略淡一些的墨。

小楷基本上是用筆鋒完成的,枕腕的情況下,儘量握筆低一些,這樣更穩定,提按的力度和手勁都不大,手腕的靈活,手指力度的微調都有助於筆墨的發揮,多讀貼,勤練習,多比較,不怕慢,終究會寫出一手平靜有味兒的小楷,賞心悅目🙂。




陳志權墨趣


多臨吧,不要計算遍數,每一次臨帖都會有新的感悟






滄海明月43


臨摹帖,

摩帖的目的是追求形似,越像越好,在書寫者的習慣、思想、心中和寫作中留下這個字的形體映印,使你在以後的書寫中有所依據參照,在紙上摩帖都如果不像,達不到形似,那還摩什麼?

摩,應該就是模仿,複製的意思,這是學習書法的一個方法和過程。是摩寫。與仿造、仿製、摩制書法作品是有區別的,最起碼的是目的不同。

臨帖主要的目的是為了以後脫帖,我們學習汲取的是這個字的意,就是意思、意境等的,他是無形的,卻是真實存在的,有的是欣賞作者表達的情感思想,有的是字本身的情趣、形象、意境、承載等等,這需要臨帖書寫者自己去理解掌握和記憶,是不同的。是以後書寫作品的本領和工具。是一個不能言語的儲備。

至於臨小楷的意,我認為,不管大字小字,臨摹貼是個人的學習階段或學習時刻範疇,與書法作品本身還是不同的世界,縱然你看到他,他也靠近你,書法作品或者書法創作還是一個人綜合水平的展示,或高或低,是最終結果。

而臨摹貼是這個人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階段,一段組成。需要有所甄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