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開始全力補救冷戰後的錯誤決定,多管齊下,不給他國可乘之機

近程防空武器(這裡專指陸上),它的存在時間幾乎是和戰鬥機的時間一樣長,自從戰場上出現飛機的那天起,作為最初的防禦手段,近程防空就成了各國都繞不開的話題,兩次的世界大戰至今,從最開始的重機槍、高射炮,到後來的肩扛式防空武器、有制導雷達的熱跟蹤導彈、自行防空系統等等,手段越來越豐富,作戰效果也非常明顯,但是有一個國家卻對這種武器不太感興趣,至少在冷戰之後的一段時間內是將這類武器拋棄的。

美國開始全力補救冷戰後的錯誤決定,多管齊下,不給他國可乘之機

一戰時的高射炮

一度被“拋棄”的近程防空

這個國家就是美國,蘇聯解體後,美國開始大規模縮減近程防空部隊的規模,因為在他們眼裡,除了蘇聯,沒人能夠給他們的近空區域造成威脅,即使偶爾有危險的話,憑藉全世界部署的大量戰鬥機和重型裝備也可以將其消滅在“萌芽”當中,而被認為最具威脅的無人機和巡航導彈,在冷戰剛剛結束的時候都是非常昂貴且複雜的武器裝備,當時的無人機可不像現在這麼普遍,巡航導彈也只有蘇聯一個國家裝備過,其他國家根本沒有“像樣”的武器來動美國,伴隨著蘇聯解體,似乎一切的敵人都消失了,保留這種沒有對手的武器自然是沒有意義的了,一種“獨孤求敗”的感覺油然而生。

美國開始全力補救冷戰後的錯誤決定,多管齊下,不給他國可乘之機

是不是很少聽說美國有自行高射炮?這款M247可能算是比較少見的空防裝備了

美國開始全力補救冷戰後的錯誤決定,多管齊下,不給他國可乘之機

蘇聯巡航導彈

五角大樓認為他們更需要像愛國者導彈這樣的中、遠程防空武器,以防止彈道導彈以高速和超遠距離對本土進行打擊,導彈防禦計劃就來源於此。

技術在發展,威脅在“變化”,美國慌了

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事實證明,近年來對美國本土威脅最大的不是載人飛機和彈道導彈,而是無人機和低空巡航導彈,這些裝備近幾年在全球範圍內迅速擴散,而且很容易獲得(主要是無人機)。

無人駕駛飛機和巡航導彈雖然可以被雷達探測到,但其只有較小的雷達特徵,而且能夠進行超低空飛行,這大大增加了雷達探測難度,縮小了雷達探測的範圍,獲得渠道多,操縱簡單,可以利用探測雷達和反導系統之間的覆蓋盲區展開攻擊,使得打擊美國本土成為一種可能。

美國開始全力補救冷戰後的錯誤決定,多管齊下,不給他國可乘之機

無人機越來越普遍獲取的渠道也很多

在經濟方面,無人機和巡航導彈的價格比200-300萬美元的愛國者導彈便宜的多得多,容易大量獲得,使用也非常簡單。

美國開始全力補救冷戰後的錯誤決定,多管齊下,不給他國可乘之機

曾經讓美軍“蔑視”一切的“愛國者”導彈

這就是為什麼在目視範圍內可以防禦來襲目標的近程防空系統越來越重要的原因了!有些目標不太可能在超遠的距離內被探測到,而中、遠程導彈對於某些廉價且數量眾多的威脅來說,使用起來太昂貴,性價比太低。

美國開始全力補救冷戰後的錯誤決定,多管齊下,不給他國可乘之機

民間自制的無人攻擊機

甚至像ISIS這樣的組織也能夠自己拼湊出來用於監視和打擊的無人機,在解放伊拉克摩蘇爾的戰鬥中,ISIS大量使用攜帶手榴彈的小型無人機,來對抗伊拉克和美國軍隊。

正因如此,美國陸軍開始慌了,一個非常嚴峻的現實擺在面前,在現役部隊中的近程防空系統嚴重短缺,冷戰結束後,大量近程防空系統被裁撤,僅保留了9個營的自行防空導彈系統(SAM)“復仇者”,而這其中的七個“復仇者”防空營是留在國民警衛隊當中的,執行國家安全防衛任務。

美國開始全力補救冷戰後的錯誤決定,多管齊下,不給他國可乘之機

復仇者

陸軍部稱,目前美國陸軍當中,甚至都沒有一個擁有近程防空系統的正規營(有點誇大了,有兩個裝備“復仇者”防空營,一個部署在德國,另一個部署在韓國,慣用伎倆),大多數國民警衛隊的近程防禦系統承擔著保護關鍵地區的重要職責,根本無法滿足大量國外駐軍的需求。

升級現有裝備

為此,美國陸軍發起了一場運動,以恢復其近程防空能力,確定了幾個優先領域,他們首先升級了兩個“復仇者”營(外派的兩個營),大約72套基於“悍馬”裝甲車的防空系統,並升級了地空導彈發射器。

美國開始全力補救冷戰後的錯誤決定,多管齊下,不給他國可乘之機

採購以色列“鐵穹”防禦系統

除將現有的“復仇者”防空系統進行緊急升級改進之外,美國還推出了一款新型的斯特瑞克(stryker)裝甲車,強化對空防禦能力,並與以色列簽訂合同,購買兩套“鐵穹”近程防禦系統進行部署,來完善導彈防禦體系(ABM)。

美國開始全力補救冷戰後的錯誤決定,多管齊下,不給他國可乘之機

以色列拉斐爾公司的“鐵穹”防禦系統

不過這種“鐵穹”近程防禦系統仍然不便宜,每枚導彈的價格接近4萬美元,用這麼貴的“炮彈”去打幾百美元的無人機,顯然很不划算,要是無人機群攻擊的話,這種裝備也將會失效。

美國開始全力補救冷戰後的錯誤決定,多管齊下,不給他國可乘之機

但如果面對這種數量的攻擊,即使“鐵穹”也無能為力

美國陸軍還提出了一項計劃草案,計劃在2024年底前撥款1.6億美元,為“鐵穹”系統配備IFPC Inc 2發射器和導彈,並整合“哨兵”雷達和IBCS(導彈防禦戰鬥指揮系統),由諾斯羅普·格魯曼(Northrop Grumman)公司負責。

升級“哨兵”雷達

陸軍加強近空防禦綜合項目的另一個組成部分是升級AN/MPQ-64“哨兵”雷達計劃,這項升級計劃針對目前在役的200部 AN/MPQ-63“哨兵”雷達,價值3億美元,預計2022年完成。

美國開始全力補救冷戰後的錯誤決定,多管齊下,不給他國可乘之機

AN/MPQ-64“哨兵”雷達

研發激光武器

另外,美國也開始嘗試另一種比較前衛的近程防衛手段,那就是激光武器,一旦投入使用,這種在作戰時幾乎“不花錢”的武器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雖然在激光武器的造價非常高昂,但是極快的反應時間和精準度,決定了這種武器在未來必然有很大的發展。

美國開始全力補救冷戰後的錯誤決定,多管齊下,不給他國可乘之機

在斯特瑞克上使用激光武器

2019年,美國陸軍授權諾斯羅普公司和雷神公司合同,開發首款車載戰鬥激光系統,計劃要求在2023年前提供給斯特瑞克裝甲車能夠搭載的50 KW激光武器系統,該近程防空武器擁有能夠摧毀一定範圍內的來襲飛機、導彈和炮彈的能力。

美國開始全力補救冷戰後的錯誤決定,多管齊下,不給他國可乘之機

一旦技術突破,激光武器將成為“最佳”近防武器

當然了,目前的問題是要能夠研製出小型化的激光武器,同時還要突破能量供應和穩定輸出等技術問題,天氣原因對這種武器的使用效果影響也非常大。

強化電子戰系統

部署更多的電子戰系統也將是應對近程防空問題的一個好的方法,強幹擾可以破壞來襲無人機與操縱者之間的通信聯繫,這種方法在俄羅斯、美國的戰鬥測試中被證明是成功的,最近,美國海軍陸戰隊員使用了一部車載干擾機,成功的在航母上擊落了一架來自伊朗的無人機。

美國開始全力補救冷戰後的錯誤決定,多管齊下,不給他國可乘之機

美軍的車載干擾機

亡羊補牢

近程防空系統也並非能夠應對一切來犯之敵,它需要與遠程防禦系統相結合才能達到最佳的作戰效果,高低搭配,選擇性部署,保護關鍵設施和容易遭受攻擊的前線部隊,但要對本土實現全覆蓋的話,估計還要有很長的路要走,對“慌了神”的美國來說,不知道這種亡羊補牢的措施是否能夠應對目前多變的世界局勢呢?

注:本文所指近程防空系統專指陸上武器,艦載近防系統不在此範圍之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