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你活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嗎


最終,你活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嗎

前段時間,釘釘被小學生組團評“一星”,差點被噴到下架,後來釘釘在線求饒喊爸爸,才算躲過一劫。相信打分的時候,小學生是咬著牙微笑的。不過似乎沒人擔心釘釘前途堪憂。人們猜測,當小學生成為了家長,會對自己孩子說,釘釘,真香。

最終,你活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嗎

喜歡的,討厭的

小時候的喜歡和討厭向來涇渭分明。喜歡就是喜歡,喜歡的反面就是討厭。又愛又恨是什麼感覺?精神分裂了嗎?每個長輩對晚輩都是一樣的期望吧,努力學習,誠實善良,正直勇敢,尊老愛幼,團結友愛……總的來說,能力出眾,品德高尚。這樣的樣子,誰會不喜歡麼?至少最初的我們,都是照著這些標準在成長。

最終,你活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嗎

活成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

有人說,終於,我們活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誠實善良,團結友愛,成年後再念叨這些詞,似乎有些孩子氣。成人世界裡的孩子氣,總不免聯想起很傻很天真。小時候喜歡看美國的動畫片,誇張搞笑。其中有一集結尾的一句話,我到現在都忘不了,如果你不能打敗你的敵人,那麼,就加入他們。故事結尾,死對頭變得親如一家。那時候給我帶來很大沖擊,愛憎不是分明的嗎,敵人怎麼做親密的好友?

最終,你活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嗎

是可能的。有沒有什麼曾經很討厭的,現在在努力試著接受。或者說忍受更恰當,嗨,都是為了生活。忍不下去的時候和自己這麼說上一句,發現還可以再忍忍。我們似乎活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或多或少。有陽光的地方就會有陰影。罪惡,黑暗,不公平,這個世界一樣都不缺。懂得許多道理,似乎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小到每個個體,大到世間萬物,充滿矛盾。活成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不是我願意,而是不得不。

最終,你活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嗎

學會與自己和解,變成喜歡的樣子

有段時間,三觀這個詞很火。有人問過我,交朋友的標準是什麼。我說最理想的狀態是,始於五官,終於三觀,就是三觀很合。對方沉默一會兒,接著問,什麼是三觀。就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啊。翻譯成人話,我的理解是,喜歡我喜歡的,討厭我討厭的。

現在常聽到的詞是認知,認知不同,沒法溝通;認知不同,窮富差距;認知不同,成就不同。好像一夜之間,大家都在強調認知,認知是個萬能理由,可以解釋任何意見分歧。認知是什麼,我不知道,也不太敢問,生怕問出了口,會讓大家驚覺,我們認知相差太大。

最終,你活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嗎

我所理解的認知

最近幾天遇到一件不公平的事,氣不過報了警,跑到派出所和警察叔叔聊了幾個小時,心中關於認知的疑惑忽然就解開了。終於明白,我沒辦法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也不能完全成為自己討厭的樣子。不知道自己的無知,就是雙倍的無知。

認知,百度百科的解釋是,通過心理活動(如形成概念、知覺、判斷或想象)獲取知識。人們總是試圖理解社會生活的意義,但我們對社會生活的理解方式卻存在相當大的差異。這就是我所理解的認知。我們依據對社會生活的理解,做出一些重要或者不重要的決定。我們“知道”很多事,但是正確不正確並不一定。學習是件令人痛苦的事情嗎?眾多給釘釘打一星的小學生可能是真心實意這樣認為。可是同一個人,長大成為家長的時候,大多數還是希望自家孩子能早點明白,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工作是件令人痛苦的事情嗎?同樣的工作,恐怕是有人感覺苦不堪言,有人覺得甘之如飴吧。事情沒有變化,變化的是什麼呢?是認知。

最終,你活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嗎

知道自己不知道,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沒認識到這一點,就會感覺活的很擰巴,這也是為什麼,有人感覺最終活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黑格爾說過,存在即合理。知道了不合理的事情存在背後的合理性,就不會很擰巴了。就像我之前總是想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不公平現象存在。接受不公平大部分是因為無奈,感覺被迫。現在換一種認知,我認為的不公平真的就是不公平嗎?看似不公平的背後,總有一種原因在支撐這種不公平存在。面對不公平,憤怒於事無補。理清事物背後真正的原因並加以解決,這種表面的不公平才會被消除掉。現在的我不再追求三觀一致了。喜歡的,討厭的,自有道理。人們總是希望自己是正確的,睿智的。如果知道為什麼會活成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我們是不是就變成了自己曾經喜歡的樣子呢——一個相對睿智的人。

最終,你活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嗎

青原惟信禪師有言,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從見山見水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