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斯特瑞克輪式戰車能夠抵擋RPG火箭筒嗎?

利刃觀察眼


加裝柵欄式防護裝甲的斯特瑞克戰車提高了防護能力但是對人員上下車來說很麻煩。



早在伊拉克戰事期間,美軍就發現其列裝的重型裝備像M1A1主戰坦克這樣的武器,根本無法及時趕到衝突地區進行支援作戰。因為對手都是輕武裝,以游擊戰術為主。對付正規軍的重型坦克根本抓不到,打了就跑的地面武裝力量。於是美軍就把重為17噸的斯特瑞克戰車給派到了伊拉克,確實斯特瑞克戰車機動靈活,態勢感知能力也強,可以及時的出現在衝突地區支援美軍作戰。但是美軍也很快發現,這款戰車的裝甲防護能力太弱,當地的武裝力量已經研究出各種打擊斯特瑞克戰車的戰術;根據一線美軍的報道,當時的斯特瑞克戰車根本無法抵擋RPG火箭彈的攻擊,其底盤也擋不住IED簡易爆炸裝置的襲擊,經常有車載士兵被穿透車體的彈片打死打傷事件發生。可以說防護能力是斯特瑞克戰車最大的缺陷。

RPG-7火箭筒配備的助推破甲火箭彈破甲深度能超過250毫米,可輕鬆擊穿斯特瑞克戰車的只能防護14.5mm子彈與155毫米炮彈彈片的輕爆裝甲。


為了加強防護能力,美軍開始為斯特瑞克戰車加裝附加反應裝甲,確實增加防護後,RPG火箭彈的傷害減弱了。但是由於增加了近3噸重量,讓車體載重負荷過大,輪胎磨損過快;增加的重量也讓斯特瑞克失去了機動性的優勢,很容易陷入泥地中得不償失~~

後來,美軍又為其換裝柵欄式裝甲減輕負重,但是對於人員上下車來說又成了麻煩事。最終只能是過渡方案。

目前,美軍已經在為其加裝主動防護系統,這樣就能在保持機動性的同時提升防護力。最終的型號將會選中以色列的鐵拳或是戰利品主動防護系統。


陶德中士


薄皮的斯特瑞克戰車的主要優勢主是可以快速部署。

冷戰後期,美軍為了適應不同強度戰爭,發現現有的重型裝甲部隊的快反速度實在是太慢了。因此在在瑞士的食人魚裝甲車和加拿大的LAV-3裝甲車的基礎開發了斯特瑞克系列輪式戰車;該戰車戰鬥全重不超過不超過18噸,能通過C-130戰術運輸機進行快速部署。不過噸位的減輕也直接導致其裝甲防護能力被大幅度削弱。為了方便空運。斯特瑞克戰車雖然配備了複合裝甲,但在運輸過程是不會加掛的,是要到戰場根據戰況來選擇加裝還是不加裝。這時斯特瑞克戰車的基本裝甲則只能依賴的只有輕裝甲防護水平的防彈鋼板,其防護標準僅僅是可以在300米抵擋住14.5毫米以下口徑的子彈直接打擊及155毫米彈片的攻擊。

RPG-7VR 這種串聯戰鬥部隊對於沒有複合裝甲的坦克來說都要躲遠點,更別說薄皮的斯特瑞克了。

實際上斯特瑞克戰車的防護由三層組成,包括主要包括14.5毫米防彈裝甲、MEXAS外置陶瓷複合裝甲和凱芙拉內壁裝甲。這個內壁裝甲層主要是防止裝甲外殼受到攻擊後,內部受到震盪破碎而傷害到車內人員。另外,斯特瑞克的底盤也裝有防地雷裝甲。但這個裝甲只作用於車底,對於車體外部來襲的攻擊無能為力。在幾重手段的保護下讓斯特瑞克具備了一定反裝甲能力,但是實際上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發現,即使有三重防護,斯特瑞克戰車也無法抵擋RPG-7火箭筒發射的助推破甲彈的攻擊,即使是最早期的彈種破甲能力也超過200-250毫米,而新型的串聯戰鬥部甚至能達到500毫米的破甲能力。這讓裝甲厚度只相當於30-40毫米斯特瑞克戰車是真心吃不消。為了抵擋這樣的攻擊,柵欄式裝甲就面世了,這種裝甲對助推火箭彈的抵擋能力還是相當有效的。只要被卡住,助推火箭彈就無法有效起爆。駐伊拉克的美軍斯特瑞克曾多次抵擋住了火箭彈的襲擊,主要要歸功於柵欄式裝甲。

其實,可以通過一些RPG系列火箭筒發射的火箭彈的破甲厚度的數據,就大概知道斯特瑞克戰車能否抵擋。

比如俄製RPG-7V2、PG-7VL、PG-7VR、這三種火箭筒配備的火箭彈從200-600毫米裝甲都可以打穿。其中串聯戰鬥部火箭彈,對付坦克都小意思更別說斯特瑞克戰車了。

還有我軍早期的69式三系列火箭筒,雖然破甲威力沒有俄製火箭筒新型彈藥那麼變態,可也是能把110-180毫米的裝甲打透,即使破甲能力下降幾倍,但是這水平也不是斯特瑞克戰車能夠承擔的。

因此,如果單獨只依賴斯特瑞克戰車本身的裝甲防護能力,在對火箭筒的對峙中基本上毫無勝算。必須額外增加防護手段,比如主動防護系統,還有就是柵欄式裝甲,另外現在更流行由高強度鋼絲或合成纖維繩構成的網格式附加裝甲;這些都對火箭彈的有比較好的防護能力。

即使是我軍早期生產列裝的69式系列火箭筒,配備的火箭彈其垂直破甲能力也超過200毫米。


鼎盛成寧


斯特瑞克輪式戰車是美軍現役裝甲輕型車族。

該車的車體由鋼板焊接成,能抵擋7.62毫米子彈與炮彈破片的攻擊,車體外表另外加裝德國IBD/Deisenroth Engineering開發的MEXAS-2模塊化陶瓷/複合材料裝甲系統。

該系統並不像過去可選擇的額外加掛裝甲,它被視為斯特瑞克不可或缺的一部份,空運時不用進行拆卸工作,以掛勾固定的方式安裝於車體外(與車體無間隙)。

MEXAS-2是一種50%防禦有效附加裝甲(能有效抵擋50%的攻擊),本身以陶瓷材料製成,能深入吸收動能穿甲彈或高爆穿甲彈的威力。內部並有一層凱夫勒內襯來阻止炮彈破片貫穿車體,加裝後全車都能抵擋14.5毫米穿甲彈,以及155毫米炮彈破片。

車頭能抵擋30毫米穿甲彈,甚至遭RPG-7擊中時乘員也有較好的生還機率,不過不保證車輛可以繼續行駛。美國陸軍的原始要求比這要低(要求全車抵擋7.62毫米子彈,車頭夾角30度內能抵擋14.5毫米穿甲彈)。

斯特瑞克還可進一步加裝額外的裝甲系統,有效抵抗RPG,但在空運前需要先拆下額外裝甲。核生化(NBC)防護裝置也是斯特瑞克的標準配備。

斯特瑞克裝有一臺最大輸出達350馬力的Caterpillar 350柴油機,最大路速達100公里小時,續航力約500公里,變速箱有六個前進,以及一個後退檔。

斯特瑞克使用全時四輪傳動系統,必要時可選擇八輪同時傳動,後三對車輪裝有ABS防鎖死煞車系統,懸掛系統為液壓式。車高調整系統(Height Management System)的研製進度晚於斯特瑞克的服役。

斯特瑞克ICV編制車員兩名(駕駛與車長),車尾搭載9名全副武裝的步兵,經由車尾一臺大型跳板艙門進出(跳板艙門上還附有一扇側開式門)。

步兵艙尾部頂端則有兩扇向上開啟的艙門,步兵可露出上半身對外觀測或射擊。


利刃號


美軍裝備斯特瑞克裝甲車,完全是為了建立快速反應部隊,其中的一個重要要求就是能夠通過C-130中型運輸機進行快速空運,相比之下,更重的M2“布萊德利”裝甲車難以做到這一點,只能夠使用大型運輸機。要想用C-130中型運輸機空運,就不得不對其重量作出限制,裝甲成為重點減重對象。

斯特瑞克的原型實際上是瑞士研製的LAVⅢ“剪刀魚”,這種八輪裝甲車此前已經裝備了多個國家,性能先進廣受歡迎,根據美軍的測試,“剪刀魚”並不能抵擋重型炮彈彈片的攻擊,因此美陸軍決定要對其車體進行改進。改進後的車體為帶有陶瓷層的硬鋼裝甲結構,內部有“凱夫拉”纖維材料防剝落襯層,並可披掛被動附加裝甲,能夠承受14.5毫米穿甲彈和152毫米榴彈空中爆炸破片的攻擊,以確保乘載員良好的生存能力。

在裸車狀態下,斯特瑞克能夠通過C-130運輸機空運,但這個狀態,其防護力十分有限,根據伊拉克戰場的經驗,除了為其安裝陶瓷附加裝甲外,美軍還未起安裝了專門對付RPG-7火箭彈的格柵裝甲,這種鐵籠子似的裝甲現在十分流行,廣泛出現在世界各地,尤其是被那些老式裝甲車輛用來提高其防禦能力,對付各類反坦克導彈和火箭彈。

格柵裝甲能夠提前引爆導彈或者火箭彈的破甲戰鬥部,由於聚能戰鬥部的金屬射流能量衰減很快,導致其在到達陶瓷裝甲和主裝甲的時候,已經難以擊穿。在伊拉克等地的美軍斯特瑞克裝甲車,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成功抵禦住了反美武裝RPG-7的攻擊。當然,也不是沒有一點問題,就是這套裝甲的重量要超過一噸,但美軍根本不在乎,無非就是讓發動機負擔大一些,多燒點油,反正斯特瑞克動力系統性能先進可靠,美軍也不差這點錢,比起這點錢,美軍還是更看重士兵的生命。


深遠防務觀察


早有阿富汗和伊拉克戰例證明,RPG7(也就是恐怖分子扛的那種火箭筒)在一定距離內有幾率擊穿斯特瑞克戰車的側後裝甲。其實,即便是輕型坦克,在後、頂(比如巷戰時從樓頂發射)這些薄弱位置,面對RPG的破甲彈,也難說百分之百安全。



不加附加裝甲連個20毫米機炮都擋不住 所以針對這個問題美軍加裝了 柵欄裝甲(格柵裝甲) 目的就是為了對付使用破甲彈的彈頭提前引爆 減少對主裝甲的穿透 或者是直接卡住彈頭



但是對付串聯彈頭就無能為力了 只能用主動防禦或者是爆反 或者其他附加裝甲了


一大捧


只靠車體本身的裝甲的話,連12.7mm口徑的子彈都擋不住,掛上各種主動/被動附加裝甲,再焊上格柵裝甲,還是有可能防禦RPG7這種小口徑火箭彈的,至於碰到現在各種先進的大口徑火箭筒,只能自求多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