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種植技術?

恆少Jacky


1.1 地塊的選擇

由於大豆不適宜進行連作,因此如果重迎茬種植,就會發生病蟲害現象,而且大豆根系分泌物會對下茬大豆起到毒害作用。通常迎茬種植大豆會導致減產7%~10%,如果是重茬種植大豆,則會減產38%,甚至是更多。大豆種植對前茬作物的要求不高,因此如玉米地、甜菜地等都適合種植大豆。但大豆對其種植地的土壤有一定的要求,最好是沙壤土或者黏壤土。而黏土、通風不良的土壤環境則會影響大豆的正常生長。

1.2 整地

整地可以使用平翻、深松、耙茬等方式,整地的效果會對大豆的茁壯生長起到決定性作用。同時,整地能夠為大豆種植和出苗提供優良的條件。例如,平翻技術多適用於春季種植大豆的區域,採用平翻方式,促進土壤熱化,創造出適宜的大豆耕種層,並翻埋之前的病蟲卵和農家肥。壟作是最常用的大豆耕法,先耕翻後起壟,不僅提高了低溫,還有效提升了土壤的抗乾旱能力。耙茬是一種淺耕方法,主要的優勢是費用低,而深松只是需要耕鬆土壤,不需要翻轉土壤層,同時還要完成除草和培土工作,這項工作的完成較適合利用機械進行。

1.3 品種選擇

品種的選擇是實現大豆增產的基礎工作,是提高大豆種植效益的關鍵因素。具體選擇時,要結合大豆品種的生育期與種植地的無霜期來選擇,通常選擇在初霜前幾天種植的品種。對一些肥力較好的地塊,應選擇具有一定結莢性的大豆品種,如選擇粒大、莖稈較為粗壯的品種,這樣才能保證有較好的增產性能。肥水條件好的地塊,要選擇植株較高的品種,尤其要注意在內蒙古地區那些較為貧瘠的地塊要選擇植株高大、結莢性較強的品種。

1.4 種子選擇

選擇優良的種子是保證出苗齊的一個關鍵的影響因素。因此,為了保障豆苗茁壯生長,要用機械方式及時除去一些雜粒和蟲病粒,有效保障種子的純度最少達到98%。種子選擇好之後還需要進行包衣,包衣環節是為了防治病蟲害,以利於大豆的健康生長,從而達到高產的目的。包衣的過程中要利用根瘤菌拌種,一定不要使用殺菌劑拌種,否則起不到防治病蟲害的作用。

1.5 播種前的準備工作

由於大豆屬於喜水作物,在萌芽階段需要吸收的水分是自身質量的150%左右。因此,如果在種子萌發時期遇到乾旱天氣,一定要及時灌水,但不能灌溉過多,只要能保障種子萌芽即可。

1.6 選擇合理的種植方式

常用的種植方式有密植、雙條播、精量播種等。其中,密植應當保持50cm的行間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