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下,这个持续了1万年的传统行业正在面临意想不到的危机



读天书说人话,换个角度聊新闻。大家好,我是喵咖。


随着壮士断腕的防控政策,病毒的扩张受到了限制。当回过头来盘点经济,哪些行业损失最严重呢?普遍能想到的是电影院、KTV、餐饮这些。


然而,一个不在大众视野中的超小行业却也损失惨重,这就是养蜂业。


疫情当下,这个持续了1万年的传统行业正在面临意想不到的危机


按照一般人的想象,养蜜蜂不就是自己种一片花田,然后弄几个蜂箱,让它们自由生长就好。


喵咖原来也是这么觉得,直到最近养蜂业暴雷,才发现传统的想法完全是佛系养蜂,如果作为旅游业或者副业是可以玩玩,但是真正靠这个活着效率实在太低。


最近几个不利因素都叠加才是最艰难。


1. 蜜源


要想依靠蜂蜜赚钱,一定要大规模量产,蜂群数量要多,密度要大。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产出太低,所以很多蜂农选择走上了游牧生活。


每年根据花开时间,从南到北,跟随油菜花、洋槐花和苜蓿花移动。一般情况下,蜜蜂可以帮助植物传粉,当地农民也不会特别排斥。


但是蜂农游牧毕竟不在大草原,今年的疫情防控特别强调各地区之间不要随意流动,蜂农迁徙更难了。需要更多依靠储备。


自然状态下,蜂群不同于会冬眠的动物。蜜蜂必须在秋天结束前拼尽全力储存蜂蜜,冬天不但不能睡觉,还要在巢穴内不停挥动翅膀,产生热量,保障皇后和虫卵。


一旦春天不能及时补充,疲惫饥饿的蜂群就会死亡。拯救方法也有,就是直接喂糖,但这属于花钱续命,一斤糖4-5元,越搞越亏,入不敷出。


2. 螨虫


在自然界,蜂蜜简直就是能源食物的极限。从狗熊到老鼠都蠢蠢欲动,但是蜂群拼凭借拼死抵抗,总算还是保住了自己的能源。但是一种更小的生物却混了进去。


原本中国本土蜜蜂与一种蜂蟹螨(Varroa jacobsoni Oudemans)在野外是和平共处。可惜西洋蜜蜂因为产量更大,并且体型更大,也可以欺负中国蜜蜂,所以现在成为了养蜂人的流行品种。


一物降一物,蜂蟹螨成了西洋蜜蜂的天敌,他们以蜜蜂脂肪为食物,快速繁殖并咬死咬残蜜蜂。


现在虽然人们尝试用福化利(fluvalinate)、磷酸杀虫剂(Coumaphos)、蚁酸等农药去杀螨虫。但是一方面农业也会毒害蜜蜂,另一方面螨虫缺越来越有耐药性。


按照经验,过去蜂农尽量远离,避免蜂群接触传播螨虫。但是今年情况特殊,为了争夺花蜜,只得挤在有限的几个花蜜集聚区域,加大了风险。


3. 农药


蜂农给蜂箱使用的农药好歹还是自己控制的。更加可怕是其他农民在油菜花上喷洒的农药。往年这个时候,农民有不少已经进城打工,家里留守老人行动不便,农药打的少。


今年的防控严格,很多基层执行矫枉过正,不许出村。导致青壮年劳动力留在农村,打农药特别勤快。蜂农就愁云惨淡了。

在多重压力下,养蜂业这个存在了1万年的传统行业走到了一个坎儿。之后行业整合程度也会提高吧,更加专业的集团化经营必然会取代现在的小农经济。


至于我们老百姓能做什么呢?少喝几口蜂蜜呗,还能降低高血糖风险。


1.Darwinian bee-keeping: lessons from the wild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2043-3

2.Plant-Derived Tick Repellents Activate the Honey Bee EctoparasiticMite TRPA1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1124715006233

3.蜜蜂蟹蟎綜合防治 https://www.mdais.gov.tw/ws.php?id=135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