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南端的一座古城,曾是官僚流放之地,唐鑑真和尚曾落難至此

唐代天寶七年(公元748年)元月二十七日,唐代鑑真和尚率領僧人、船員共35人,從揚州崇福寺出發,開始了他第五次的東渡日本之行。船出海到東海上時,遭遇了惡劣的颱風天氣,船在海上漂流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漂流到了振州,也就是今海南省三亞市的崖城。

鑑真在崖城停留一年之久,不僅在當地傳遞佛音,還將先進的中原文化和中藥知識傳授給當地人。還幫助修繕了當地的大雲寺,並將東渡攜帶的部分佛教經典留給了大雲寺。在其附近有一個“曬經坡”,據說就是當時鑑真晾曬被海水浸溼的佛經的地方。經過一年的修整之後,鑑真在振州別駕(相對於市長)馮崇債的護送下,從海南迴到雷州,並返回揚州。

中國最南端的一座古城,曾是官僚流放之地,唐鑑真和尚曾落難至此

位於三亞的崖州古城,可以說是中國最南端的古城了。崖州本是三亞的古稱,早在秦朝時期就設置了南方三郡,象郡最南端的邊界就是崖州。在古代的時候,交通沒有現在這麼發達,基本就是靠走或者騎馬,而馬也不是一般家庭容易有的。所以對於古代的中原人來說,崖州真的是所謂的天涯海角。所以崖州在古代也是官僚流放的發配地。

流放,在古時候可以說是除了死刑之外,最嚴重的一種刑罰之一。一般被流放的人會被流放到西北、嶺南或者崖州。自唐朝起,被流放至崖州的官員重臣非常多,光是副宰相級別以上的就有14人之多。比如唐朝的韋執誼;宋朝的丁謂、趙鼎,明朝的趙謙等。所以崖城也得了個“幽人處士家”的說法。

中國最南端的一座古城,曾是官僚流放之地,唐鑑真和尚曾落難至此


中國最南端的一座古城,曾是官僚流放之地,唐鑑真和尚曾落難至此

崖州古城在宋朝以前是一座土城,後經元、明、清三代逐步擴建成為磚石城。據清康熙《瓊州府志》記載,古崖州城池呈東西走向的長方形,在東南西三個方向有三個城門和甕城,分別是東門“陽春門”、西門“鎮海門”和南門“文明門”。

中國最南端的一座古城,曾是官僚流放之地,唐鑑真和尚曾落難至此

在1920年之前崖州古城還是保存非常完整的,但可惜的是,在1920年之後,隨著城市建設和特殊的歷史原因,崖州古城幾乎被完全破壞了。現在我們看到的重建的南門“文明門”,只有城臺是老城臺,城牆、城樓都是重建的建築了。

現在的崖州古城主要由南城門、城牆和崖州學宮組成。

中國最南端的一座古城,曾是官僚流放之地,唐鑑真和尚曾落難至此


中國最南端的一座古城,曾是官僚流放之地,唐鑑真和尚曾落難至此

崖州學宮就是崖州的孔廟,一般來說孔廟在古代都是當地的學府。而崖州學宮可以說是中國最南端的孔廟了。崖城孔廟始建於北宋慶曆四年(公元1044年),清道光三年(公元1832年)遷到現在的位置。現在的孔廟是在其基礎上對主體建築進行修復,對已經毀壞的建築進行了重建。

中國最南端的一座古城,曾是官僚流放之地,唐鑑真和尚曾落難至此


中國最南端的一座古城,曾是官僚流放之地,唐鑑真和尚曾落難至此


中國最南端的一座古城,曾是官僚流放之地,唐鑑真和尚曾落難至此


中國最南端的一座古城,曾是官僚流放之地,唐鑑真和尚曾落難至此

這兩處古城遺址都免費對遊人開放,而且交通也非常方便,做環島高鐵到崖州站下,古城距離崖州站只有1公里右。從崖州古城有直達三亞南山景區的公交,也有直接回三亞市裡的公交,非常方便。

中國最南端的一座古城,曾是官僚流放之地,唐鑑真和尚曾落難至此

在我們的印象中,海南盡是美麗的自然風景,很少聯想到有古文化或者古城鎮的歷史。崖州古城在中國陸地最南角,逃過了時間的渡劫,卻倒在了城市建設的腳下。希望我們都能認識到這些老建築的價值,從而找到一個能夠和諧共處的方式,那樣不是更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