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蓋房用構造柱,現澆頂不用圈樑行不行?

泰山之巔158658792


農村自建房設立了構造柱,現澆平頂就不再設立圈樑,這樣的做法到底行不行?這樣的做法就跟大家所說的,前面已經非常辛苦的走了99步,結果到了最後一步卻放棄了,你覺得這樣的放棄可惜嗎?



其實農村過去很多自建房,都是這樣做的,以前剛剛從預製板改成現澆,沒有地圈樑、沒有構造柱、更加沒有圈樑,就是一塊薄薄的差不多8公分的板面,而且也就是簡單的一層15*20公分的鋼筋網。

很多人都會說,看吧,農村這樣的房子幾十年了都沒出問題。但是在我眼中這就是危房,就好像直立著一根完全腐朽的木頭,在搖搖欲墜。事實上這樣的房子也確實是經不起任何的一點外力,稍有不慎就會如一盤散沙一樣的塌落。


不管是地圈樑還是板面圈樑,都是有它特有的承擔作用,並不是說可以隨意取消的。

農村自建房中圈樑最大的作用,就在於把房子連接成一個整體,增加牆體的剛度和牆體的抗剪力,也能夠把房子不均勻沉降的影響降到最低。我這樣說的話,可能很多人無法理解。

那我就來打個比方,如果說我們的農村自建房的板面因為某些原因,從中間塌陷,沒有圈樑的話板面可能直接從牆體上撕扯下來,甚至會連牆體一起拉倒。


但是有了圈樑,不管怎麼樣塌陷,都不會從牆體上脫落倒塌,甚至連塌陷都會有個限度,不會造成很大的危害,這就是閉合的圈樑最大的作用。

所以說,圈樑是一個板面結構必不可少的一個部件,沒有了圈樑整個房子就變得結構鬆散,無法承受更大的破壞力。如果叫我選擇的話,我寧願放棄構造柱也得選擇圈樑,當然能夠全部都做好那肯定是最好的結果。咱們農村建一棟房子確實不容易,踏踏實實的幹吧,別腦洞大開想一出是一出。
(圖片來自網絡)


農民也優雅


圈樑在有些地方又被稱為牆體腰箍,有了它就可增加我們自建房的穩定性,提高房屋的空間剛度和整體性能,可避免和減小由於地基的不均勻沉降而引起的牆體開裂。

從以上可看出,如果我們的自建房只設置了構造立柱,那整棟房屋的穩定性肯定會打折扣。特別是在地基地質構成比較複雜或是基礎不太牢固的情況下,可能就會出現牆體開裂等現象。


◆那麼,為了我們房屋的質量著想,如果只想倒制構造立柱而不想做圈樑,就得在保證地基地質穩定和地圈樑足夠牢靠的情況下,我們才有可能去減小或完全不用圈樑。

◆再就是我們的自建房層數不能建得太高,必須得是2~3層的低層建築,且又不是處於地震帶、或是有其它經常有地質災害如洪水等地方,那我們不做圈樑也是可以的。

◆另外還有一點,如不做圈樑,我們的承重牆自下而上就不能有中斷,如中間加懸樑,懸樑上面又再砌承重牆,這就不允許了。承重牆必須得是從底層至上面樓層基本都是固定位置,不能是底下層做承重牆,上層又改用其它牆做承重牆。所以,這一點也得特別注意!


最後,就是在開門洞窗戶等的時候,儘量要避開承重牆、或是減小門窗所佔空間尺寸。這樣,只要我們預先作好了各項準備,那在我們農村這種低層自建房中,隻立構造柱而不做圈樑也是完全可以的,既便是構造柱不做,也沒大問題。


湘村小之草


怎麼不行!是完全可以的。在農村很多地方建房,有很多做兩層的的房子,有很多老房連構造柱都沒有,也在這裡居住了幾十年(不在地震帶上)。


不倒圈樑是省錢,但是要有個前提,要不在地震帶上、房子的地基基礎要牢。地基是房子的根,很多的地基不牢固,影響到房子的牆體開裂,像這樣的情況真的有很多。

圈樑,是加固房體,起到固定支撐作用,如果土地基礎穩固,不在地震帶的話,其實要不要無所謂。很多的古建築,還不是鋼筋混凝土,照樣百年不倒,更何況還用了鋼筋混凝土的呢!


小趙說這話,可能有人會反駁,農村裡有農村人的處事方法,用的方法可以和現代建築上有點區別,但是很管用。

我是常德農村小趙,所講的只代表個人意見,如哪位老師有不同見解,歡迎指教!


常德農村小趙


還是用上吧!

構造柱,圈樑,在磚混結構房屋(村裡房基本都是這結構)的結構概念是構造,是對磚牆承載能力的補充(不是補充豎向承載力,是側向力),加強磚牆的整體性,提高抗震設防能力。

現澆板只是板的形式,對牆體的整體性起的作用不大。

所以,還是要做圈樑。


用戶4613896136038


以前磚混結構大都為空心樓板,必須使用圈樑,現在全現澆砼頂,兩選一,我的看法是構造柱比圈樑關鍵,但必須有一道地圈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