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新疆石河子軍墾第一連,弘揚石河子兵團精神

“軍墾第一連”是石河子市獨立團投資300多萬元人民幣在墾荒連隊的原址上建成的,這也是當年支邊青年最早進入石河子的地方。這裡保存著當年墾荒時的地窩子群、乾打壘伙房、蓄水澇壩等軍墾遺蹟,還有木輪牛車、木犁、石磨等墾荒工具和生活用品。這裡的點點滴滴都侵透著建設者們的血汗,也是軍墾精神的象徵。我們瞭解的、不瞭解的、新奇的景象,都凝結著無數戌邊軍民的汗血。在這裡,我們不僅直接感受到了五十年前開拓者的艱辛,而且對比現代,感受到更多的是一種強烈的震撼。

走進新疆石河子軍墾第一連,弘揚石河子兵團精神

走進新疆石河子軍墾第一連,弘揚石河子兵團精神

走進新疆石河子軍墾第一連,弘揚石河子兵團精神

走進新疆石河子軍墾第一連,弘揚石河子兵團精神

近年來,農八師又在當年墾荒連隊駐地原址上建造了軍墾第一犁型彩門、軍墾地窩子、軍墾打麥場等,使“軍墾第一連”成為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是弘揚石河子精神、兵團精神、軍墾精神的重要基地。

走進新疆石河子軍墾第一連,弘揚石河子兵團精神

走進新疆石河子軍墾第一連,弘揚石河子兵團精神

走進新疆石河子軍墾第一連,弘揚石河子兵團精神

走進新疆石河子軍墾第一連,弘揚石河子兵團精神

“軍墾第一連”座落在瑪納斯河西岸的紅山北麓,原是五十年代墾荒連隊的駐地。走進“軍墾第一連”,最能撼人心魄的還是那座不朽的“軍墾第一犁”人工雕像。粗繩深深地勒進墾荒戰士的肩膀,他們的雙腳重重地踩在地上,他們的肌腱在風雨裡暴露著,他們的信念在寒暑中一天比一天堅固,他們地拉著犁,向著荒原,向著前方走去……正是這座人工雕像,表達了人們對當年軍墾戰士艱苦創業精神深深的敬意。也正是這種精神,激勵著石河子人不停地奮起向前,他們以堅韌的足跡將這塊荒地變成了林海,變成了綠洲。

走進新疆石河子軍墾第一連,弘揚石河子兵團精神

走進新疆石河子軍墾第一連,弘揚石河子兵團精神

走進新疆石河子軍墾第一連,弘揚石河子兵團精神

地窩子,對於現在很多的年輕人來說,只是存在於奶奶爺爺口中或者是影視劇中的模糊概念,但對於為新疆貢獻了一輩子的老前輩來說,地窩子,是曾經最溫暖的家。

走進新疆石河子軍墾第一連,弘揚石河子兵團精神

走進新疆石河子軍墾第一連,弘揚石河子兵團精神

走進新疆石河子軍墾第一連,弘揚石河子兵團精神

走進新疆石河子軍墾第一連,弘揚石河子兵團精神

走進新疆石河子軍墾第一連,弘揚石河子兵團精神

軍墾第一連原是五十年代墾荒連隊的駐地,保存著當年墾荒時的地窩子群、乾打壘伙房、蓄水澇壩等軍墾遺蹟,還有木輪牛車、木犁、石磨等墾荒工具和生活用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