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吃老鼠後會不會得鼠疫?

水道山行


原因:

貓對鼠疫桿菌低敏感,高抗性,染疫後大多能自然痊癒,並在體內長時間保留鼠疫特異性抗體(F1 抗體)。

鼠疫是一種少見而危險的疾病,由鼠疫桿菌引發,這種病菌通過野生齧齒動物及其身上的跳蚤傳播。現代醫學技術已將鼠疫的致死率由93%降至16%左右。

根據傳播途徑不同,鼠疫可分為腺鼠疫、肺鼠疫等類型。其中腺鼠疫最為常見,而肺鼠疫病死率較高。各型鼠疫早期的全身症狀大致相似,有急起的高熱、衰竭、出血傾向、意識模糊、頭痛及四肢劇痛、局部淋巴結腫大等表現。

擴展資料

鼠疫桿菌在低溫及有機體生存時間較長,在膿痰中存活10~20天,屍體內可活數週至數月,蚤糞中能存活1個月以上;對光、熱、乾燥及一般消毒劑均甚敏感。

日光直射4~5小時即死,加熱55℃15分鐘或100℃1分鐘、5%石炭酸、5%來蘇,0.1昇汞、5~10%氯胺均可將病菌殺死。

鼠疫菌可通過以下途徑傳播給人:

(1) 媒介昆蟲:主要是通過染疫跳蚤的叮咬,其它吸血蟲媒,如硬蜱、臭蟲、蝨子等,在自然條件下也可以攜帶鼠疫菌。

(2) 直接接觸:人與感染鼠疫的動物(包括家畜)、媒介昆蟲、鼠疫患者及其屍體,帶菌分泌物和排洩物和排洩物直接接觸皆可引起感染。人們獵取或剝食旱獺是常見的直接接觸感染途徑之一。

(3) 飛沫:續發或原發性肺鼠疫病人可以通過呼吸、談話、咳嗽、打噴嚏等藉助飛沫經呼吸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鼠疫,並迅速造成肺鼠疫大流行;在剝製染疫動物過程中,由於飛沫四濺並可通過呼吸道引起直接感染。


2019年的硃紅兵


並不是所有老鼠都有鼠疫。人吃了沒有疾病的牛肉也不會得瘋牛病,人只有吃了攜帶病菌的牛才會生病,貓也一樣,吃了得鼠疫的老鼠也一樣會得鼠疫的。

先來說說,貓為啥要吃老鼠。

貓咪要維持身體機能正常運轉就必須需要一種叫牛磺酸的物質,缺少這種物質,貓咪就會出現夜視能力差、免疫力下降、生育能力降低、心臟疾病、視力障礙等很多種疾病。

雖然牛磺酸這種物質對貓咪生長髮育如此重要,但是貓咪自身卻無法合成這種物質,或者說只能合成很少量,完全無法滿足他們的身體需要。因此,出於生理、生存的本能需求,貓咪就需要從別的渠道獲取這種物質。

哪裡有這種物質呢?老鼠身體裡就有!所以,貓咪才要捕食老鼠,一來是為了充飢,更重要的是要攝入牛磺酸來維持自身機能的正常運轉。

再來說一說鼠疫。

鼠疫是流行於野生啃齒動物的疾病。鼠作為重要傳染源,人類主要是通過鼠蚤為媒介,經人得皮膚傳入引起腺鼠疫,經呼吸道傳入發生肺鼠疫。臨床表現為發熱、嚴重毒血癥狀、淋巴結腫大、肺炎、出血傾向。均可發展為敗血症,傳染性強,死亡率高,是危害人類最嚴重的烈性傳染病之一,屬國際檢疫傳染病,在我國《傳染病防治法》中列為甲類傳染病之首。

並不是老鼠就會有鼠疫,它只是病原體。貓如果吃了帶鼠疫的老鼠,還是會得鼠疫的。


秝盺童


貓和老鼠歷來就是天敵,以前農村為了防止老鼠吃糧食,家家戶戶都會養貓。由於貓的體內缺乏一種名為牛黃酸的物質,這是一種能提高哺乳動物夜間視覺能力的化學物質。貓本身不能合成牛黃酸,所以,它們只有大量地捕食老鼠,才能使體內保持足夠的牛黃酸,從而保持夜間敏銳的視覺。既然這樣,貓大量捕吃老鼠會不會傳播鼠疫?可以明確告訴你不會。

貓體內有一種抗體系統可以對付鼠疫菌,對其有免疫性,即便吃了帶有鼠疫菌的老鼠,貓也不會得病,這是貓自身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得到的天然免疫能力。


雪鷹展翅


貓吃老鼠已成為其天性,是生物鏈和食物鏈的長期構成部分,自然會形成鼠疫的抗體,符合適者生存的哲理。所以不會的鼠疫疾病的。


科技引導雜談


並不是所有老鼠都有鼠疫。人吃了沒有疾病的牛肉也不會得瘋牛病,人只有吃了攜帶病菌的牛才會生病,貓也一樣,吃了得鼠疫的老鼠也一樣會得鼠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