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奸臣後代狀告戲班誹謗他的祖宗,清朝縣令的判決大快人心

清朝狀元秦澗泉曾寫對聯——

人從宋後羞名檜

我到墳前愧姓秦

但,當乾隆皇帝問他,是否真是秦檜後代時,他又說,一朝天子一朝臣,那都是多年前的事了。

從中也可見,他的矛盾心理。

今天我要給大家講的這個故事,是奸臣子孫想替祖宗申冤,不過,比起秦澗泉的瞻前顧後,他可以用無恥來形容了。

說話,明朝嘉靖時有個人叫趙文華。要說才學,他也是有的,畢竟,能考上進士;也抗過倭。但功利之心太重,拜嚴嵩為義父。嘉靖三十七年,吳時來彈劾他,稱——

剝民膏以營私利,虛官帑以實權門。

明朝奸臣後代狀告戲班誹謗他的祖宗,清朝縣令的判決大快人心

(嚴嵩 劇照)

任工部尚書時,趙文華將很多好木材運往家中建了座豪華大樓,被嘉靖皇帝登城時瞧見,從此,失了寵幸,終被放逐。後來,又查出他侵佔軍餉十萬四千。父債子孫還,他雖死了,仍時時要勻錢出來充公。至萬曆十一年,也就是二十多年後,還沒還完一半呢。有司上奏,說最近有恩詔,赦免很多人事,他家應該也可計在內啊。

《明史》載,神宗不許,反而“戍其子慎思於煙瘴地”。

可見,萬曆皇帝是有多恨他。《明史》中,將其列入奸臣傳。

就是這樣一個已被打入另冊的奸臣,其後代在清朝中期,卻頗為興盛,中有一人,失其姓名,稱為趙甲吧,靠做生意發了點財,捐了個同知,出入衙門,“出入縣署,頗以士紳自居”,有點得意忘行的樣子。

有天,鄰居演戲,唱的是《鳴鳳記》。

此劇乃明朝大才子王世貞所編,“塑造了許多憂國憂民、剛正不阿、臨危不懼的忠義之士形象……劇中一些反面人物,在作者筆下也被刻畫得較為盡致……”

趙文華亦是反面人物之一。

王世貞將反而人物也刻畫得入木三分,演員又很給力,技藝高超,“至文華拜嚴嵩為義父時,描摹齷齪形狀,淋漓盡致”。

臺下趙甲,義憤填膺,他全然忘記了趙文華的歷史地位已是妥妥地奸臣,反覺得這是“辱及先人”,竟然報了官。

明朝奸臣後代狀告戲班誹謗他的祖宗,清朝縣令的判決大快人心

(鳴鳳記 圖源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知縣何晴巖升堂審案,也是哭笑不得啊。

趙文華是你祖先不假,但那都啥年代的事了?牢記你是大清人啊,怎麼想替明朝人申冤呢?還誹謗……你家那祖先,用得覺誹謗嗎?不都是實打實的罪狀嗎?

不過,這是假設,換了我是何晴巖,就會這樣想。但何晴巖卻說——

伶人大膽,敢辱君家先人,宜枷責,方足蔽辜。

縣太爺啊,你這是瞎整啊。吃瓜群眾都能斷定是非的事,你卻要搞個黑白顛倒?平日裡趙甲沒少跟你喝酒吟詩吧?臨到頭來,還是官官相護呢!明明是趙甲無事生非,怎麼成為伶人有錯?

這邊趙甲自然是千謝萬謝,睥睨圍觀群眾,現出不可一世之態。

就在他覺得自己挺牛的時候,何晴巖又說話了——

命仍服飾文華時之服,紗帽紅袍,荷以巨枷,枷額大書“明朝誤國奸臣趙文華一名”,枷號示眾,且命押赴趙氏宗祠前,荷枷三月。

明朝奸臣後代狀告戲班誹謗他的祖宗,清朝縣令的判決大快人心

(清朝戴枷者)

這哪是替他申冤啊,明明就是出他們家的醜啊。

趙甲一時大囧,說算了,還是別處罰了吧。

不處罰?你說了算嗎?這可是縣太爺判的呀。

最終,經人斡旋,他捐瓦三萬片修文廟,才把這事了了。

列位,如果用一個成語嘲諷一下趙甲,你會用哪四個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