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牧人的大汗,君臨天下的天子——忽必烈的傳奇一生(103)

中統三年正月,一彎殘月掛在清冷寂寥的夜空,漆黑的燕京城中,無數馬蹄聲,在夜空當中悶雷一半的響動,忽必烈的行宮依舊燈火通明。剛剛從開平返回燕京的忽必烈,顧不上鞍馬勞頓正在這裡召見前益都宣撫副使王磐。王磐為他帶來了一個驚人的消息,即益都行省長官、漢世候之一的李璮將要發動叛亂。

王磐是廣平(今河北廣平)人,年輕的時候飽讀詩書並考中金國進士。金國滅亡時投奔南宋,不久又回到北方。漢世候之一的東平總管嚴實久聞盛名,特地派人去把王磐請來並以禮待之。王磐在東平期間,因為學問太高講課也生動,往往有數百人同時聽課,一時盛況空前。忽必烈在藩邸期間,廣納天下人才,嚴實又把王磐推薦給忽必烈,並由此得到忽必烈的賞識和重用。

忽必烈即位以後分設十路宣撫使,王磐被任命益都路宣撫副使,不久因病辭官。王磐年輕時就很喜歡青州的風土人情,辭官以後打算在青州居住。由於青州屬於益都行省疆域,行省長官李璮也很仰慕王磐,於是特地在青州的彌水河畔賞賜了一塊地給王磐。王磐非常高興,還給自己住的地方取了一個名字叫為“鹿奄”,即要在這裡安度晚年的意思。

李璮擔任益都行省長官期間一直都是以重用士人而知名,他也經常前來拜訪王磐。但李璮如此熱情其實還有一個私心,就是希望王磐能再次出山成為自己的幕僚。

王磐因為年事已高,對李璮的盛情邀請一概予以婉拒。李璮倒也不洩氣,隔三差五的經常邀請王磐。在一次宴請中,酒過三巡的李璮酒後失言,向王磐透露了自己準備叛蒙歸宋的計劃。王磐聞言心中大驚,但他表面上不動聲色,裝作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過一樣。回到家中,他立刻用柴車載著妻子兒女趕往濟南,抵達濟南以後,在張宏的安排下乘坐驛車連夜趕往燕京,報告李璮即將謀反的消息。

忽必烈雙手撐著案几,半信半疑的聽完了王磐報告,臉上神色變幻莫定,大帳之內空氣近乎凝固,只能聽見牛油蠟燭的燭花輕輕的噼啪爆裂聲音。

忽必烈的心情可以說是既喜且憂,他憂的是李璮身為益都行省長官,父子兩代經營多年且手握重兵,造反的話必定將是一場硬仗。他喜的是阿里不哥已經離開漠北和林,遠征察合臺汗國阿魯忽。即便李璮真正膽大到發起叛亂的話,自己可以全力對付而無後顧之憂。

忽必烈在交談中,反覆再三向王磐詳細瞭解了益都行省的軍隊實力,地理位置和民心向背等等,尤其是著重分析判斷李璮軍事動向,二人交談完畢之後已經是夜半時分。但是忽必烈毫無倦意,他命人火速召來姚樞。多年以來,忽必烈已經養成了在做出重大決策之前徵詢姚樞意見的習慣。

姚樞此前也曾擔任東平路宣撫使,對山東地區的情況較為熟悉。他很快就從雙方的力量對比、軍隊部署以及個人性格等方面分析了李璮的三種可能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