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曆史拋物線,兩位大帝的輝煌及背後農奴制難題的代代積壓

如果說俄國是歐洲最為特殊的國度一點都不為過,特殊之處就在於它波瀾壯闊的歷史。之所以“壯闊”是因為它擁有世界上最為龐大的國土面積,之所以說它“波瀾”是因為它的歷史總是大起大落,不似英法那種雖然也有國力的升降,但從未表現得如此突出。


俄國曆史拋物線,兩位大帝的輝煌及背後農奴制難題的代代積壓

先來對這種“波瀾”概覽一番,關於俄國的起源和蒙古的統治在我之前的文章中已經聊過了,這裡不再贅述。自從彼得大帝採取一系列向西方學習和國家軍事化的改革之後,俄國從一個歐洲“偏遠地帶的窮鄉僻壤”變成了軍事實力超強但依然很窮的國度,通過擊敗當時的北歐霸主瑞典,奪取波羅的海出海口聖彼得堡之後,俄國不再是那些歐洲傳統強國英、法、德、奧匈眼裡的蠻夷,而成為了一個真正值得小心對待的潛在敵人(或潛在朋友)。


俄國曆史拋物線,兩位大帝的輝煌及背後農奴制難題的代代積壓

從維京人統治的基輔羅斯被蒙古人吞併到彼得大帝的學習西方,這是俄國史”拋物線“中的第一段,而且是直線上升的一段。但彼得大帝去世後,這條拋物線就開始下行。首先是因戰爭而被俘虜的波蘭立陶宛聯邦的農民之女因被彼得大帝寵愛而立為皇后,彼得去世她便在近衛軍的幫助下上臺,是為葉卡捷琳娜一世。雖貴為女沙皇卻沒能實際掌權,俄國政治把持於攝政王手中。後來她把皇位傳給了彼得大帝的孫子彼得二世,偏偏這又是位短命的沙皇,終年15歲。他死後沙皇位子接下來在血脈上就越傳越遠了,雖然後來的君主依然屬於羅曼諾夫王朝,但從此不再是父系直傳。

接下來即位的是彼得二世的堂姑,也就是彼得大帝的侄女安娜。這位沙皇好動武,雖然一生取得過幾次勝利,但對奧斯曼帝國的戰爭中慘敗,這是自彼得大帝以來的第一次沙俄重大失敗。而且她無後,把皇位傳給了自己外甥女的兒子伊凡六世,不僅血緣上離當年的彼得越來越遠,而且還是個嬰兒。如果這個嬰兒的父母不作,或許能夠等到伊凡六世平安長大,但先是其父政變、後是其母政變,搞得宮廷實際掌權人瞬息萬變,而且這些政變都要拉攏宮廷近衛軍,從此聖彼得堡近衛軍成了沙俄極其重要的一支力量,有時真的可以左右沙皇的人選。


俄國曆史拋物線,兩位大帝的輝煌及背後農奴制難題的代代積壓

政變最後還是以政變收場,收拾亂局的是彼得大帝的三女兒伊麗莎白一世。可見從彼得大帝死到她小女兒即位,中間如此短暫的時間裡發生了 這麼多宮廷變故,一個帝國想要不走下坡路都難。伊凡六世從不懂事的娃娃到監禁二十年後被殺害,其短暫的一生恰是俄國國運拋物線的第二大低谷。但到了伊麗莎白一世這條線又有了起色,以前沙俄的各個公國之間是有貿易關稅的,她廢除了這項政策並創立了莫斯科大學,對沙俄具備進步貢獻。但這種貢獻遠不及她對自己繼承人的媳婦的影響,伊麗莎白一世終身未嫁沒有子嗣,晚年淫亂宮廷,為了集權把重要位置都交給了她的情人們,單純她公開的情人就多達九人,這種依靠眾多男人來滿足自己生理和權力慾望的模式給了後面的那位女沙皇以教科書式的指點。


俄國曆史拋物線,兩位大帝的輝煌及背後農奴制難題的代代積壓

她的繼承人是她姐姐的兒子彼得三世,出生在普魯士,長相猥瑣且具備神經質性格,總體上就是一位極具病態氣質的沙皇。而前面提到的他的媳婦就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同樣出生在普魯士,是個地道的德國人,在被普魯士國王指定婚姻之後,她為了保證自己能在沙俄適應並生存下來,選擇脫離新教而改信東正教,並且把名字由原來的索菲亞改為葉卡捷琳娜。她通過結識並拉攏近衛軍軍官逐漸建立起聽命於自己的宮廷集團,其中就包含她的情人們。利用這一集團的支持在彼得三世登基僅半年後發動政變將丈夫囚禁,並且彼得三世於下臺8天后離奇死亡。


俄國曆史拋物線,兩位大帝的輝煌及背後農奴制難題的代代積壓

如果說彼得大帝是俄國的第一個高峰的話,那麼葉卡捷琳娜二世就是第二個高峰,這個高度甚至超越了彼得大帝和後面亞歷山大一世,堪稱沙俄之巔峰,接下來我們著重瞭解一番。

葉卡捷琳娜二世的丈夫在跟他結婚後由於生理原因一直未同房,而喜好撒謊的彼得三世為了要面子,整天跟葉卡捷琳娜吹噓自己在外面有多少外遇,實不知情又無能為力的葉卡捷琳娜只能忍氣吞聲。獨守空房的她除了讀書無事可做,也正是那些書籍讓她的心智和報復逐漸成長起來。後來她也開始找情郎,並且發現情人的忠誠度在混亂的宮廷鬥爭中是一把利劍,在成功推翻丈夫統治,在近衛軍將領的擁護下登上沙皇寶座後,她對這個當時已然千瘡百孔、國運凋敝的沙俄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俄國曆史拋物線,兩位大帝的輝煌及背後農奴制難題的代代積壓

她的改革總體上來說不是進步性的,而是務實性的,在她心目中,先把這臺“破敗的國家機器”修到正常運轉再說。於是她出臺大量維護貴族統治、加強現有農奴制的措施,從而得到了大貴族的擁護。此時的西歐正處在啟蒙運動的浪潮中,“人人平等、重視文學、鼓勵資本主義工商業”成為當時歐洲的思想潮流。而最強大的君主從來不會是“一根筋”。就在她之前實施的那些看似反動的政策,恰好使他坐穩了沙皇寶座之後,她便又改為“開明專制”政策,興建了一系列學校,取消了絕大部分貿易壁壘。這兩大波改革使得國家機器不僅正常運轉起來,而且相較以前動力更足了。


俄國曆史拋物線,兩位大帝的輝煌及背後農奴制難題的代代積壓

在攢足了家底以後,就該琢磨著怎麼花這筆錢了。對於俄國曆史上僅有的兩位大帝之一的葉卡捷琳娜來說,發展軍事、對外擴張無疑是最好的選擇。用她的名言說就是“想要讓俄國在歐洲得到尊重,就必須讓俄國的變得令人畏懼!”對於一個貼著北冰洋、有海也出不去的“準內陸國”來說,每在一個方位獲得出海口就算是跳躍式的進步。早年彼得大帝通過與南面強鄰奧斯曼土耳其簽訂和平條約的方式,騰出手來從瑞典人手裡奪取了西面出海口。而今天輪到葉卡捷琳娜了,她選擇與奧斯曼土耳其開戰,目的就是為了奪取黑海的出海口。


俄國曆史拋物線,兩位大帝的輝煌及背後農奴制難題的代代積壓

當然奧斯曼土耳其當時是歐洲少有的大帝國之一,也不是好惹的,因此葉大帝的方針是蠶食,先是往西南方向,一個公國一個公國的吞併,在把波蘭吞到快一半的時候,土耳其沉不住氣主動開戰了。沙俄在這次戰爭中由於國力的提升而具備明顯優勢。此時西邊的普魯士和奧地利看不下去了,對於歐洲各國來說,誰也不願意看到身邊另外一個國家一家獨大,如果縱容下去,早晚禍事會輪到自己頭上。於是這兩個德意志民族國家開始出兵壓制沙俄。葉大帝心中也是有數的,自己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同時跟這三大強國硬抗,於是出了一個通過平分波蘭而拉攏普奧的方案,這就是歷史上的——第一次瓜分波蘭。


俄國曆史拋物線,兩位大帝的輝煌及背後農奴制難題的代代積壓

之後葉大帝便馬不停蹄的向土耳其進攻,直到成功吞併克里米亞,但此時由於國內發生了一波起義而使俄土戰爭停歇了一陣子。在打掃乾淨後院之後,葉大帝再次南進,這次出征她真算得上是“天時地利人和”了,因為當時的歐洲國際環境對其特別有利。英國剛剛在美國獨立戰爭中敗北、法國大革命“山雨欲來風滿樓”、普奧早先已經安撫過,因此沙俄得以真正展開一場與土耳其的1V1決鬥。


俄國曆史拋物線,兩位大帝的輝煌及背後農奴制難題的代代積壓

在佔領了黑海所有北岸的土地之後,瑞典實在坐不住了,出兵夾擊沙俄,雖然沙俄頂住了南北兩方面的合擊,但已經實現了在黑海擁有制海權的目的,因此在土耳其請求議和的時候葉大帝答應了。自此沙俄西面、南面都有了出海口,就剩下遠東還沒有了。

第一次瓜分波蘭的時候沙俄得到的是今天的白俄羅斯和愛沙尼亞地區;波蘭內部通過一項改革法案打算重振國家,結果普魯士和沙俄同時進逼,達成第二次瓜分波蘭的協議,沙俄又得到了今天西烏克蘭和立陶宛地區;不堪屈辱的波蘭人民爆發大規模起義,普魯士和奧地利又一同前去鎮壓,與沙俄一起第三次瓜分波蘭,這次致使波蘭這個國家消失在了世界地圖上,而俄國因為三次瓜分得到了四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使得本來“窮鄉僻壤的偏遠國度”成了與中歐普魯士接壤的“純歐洲強國”。


俄國曆史拋物線,兩位大帝的輝煌及背後農奴制難題的代代積壓

葉大帝有一句名言:“假如我能夠活到二百歲,全歐洲都將匍匐在我的腳下”,這是任何一個聊葉卡捷琳娜二世的人都會提到的名言,我也不免落入俗套,因為這句話聽起來很有一種“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的感覺。不過這也從側面得知,那些傳統的歐洲強國絕不是能在短時間內征服的,甚至長期間也不行。因為之後的事實證明這種沙俄的西進邊界已經到達了歷史最高峰,從此俄國再沒能往西南前進一步。另外不得不說,葉卡捷琳娜大帝的鞏固農奴制政策就像一劑嗎啡,雖然使得俄國走上了“人生巔峰”,但把這種世紀難題無情的留給後人處理,無疑是將沙皇專制制度更快的送入墳墓。


俄國曆史拋物線,兩位大帝的輝煌及背後農奴制難題的代代積壓

葉大帝把位子傳給了她的兒子保羅一世,當然不是與彼得三世的兒子,而是與情夫的。保羅一世是個十足的理想主義者,什麼“騎士精神、貴族傳統、統一東正教與天主教”之類的信念都成為了他假想的責任,可惜他什麼都不是,在沙皇曆史上幾乎只是個打醬油的角色。他也曾嘗試著像他母親一樣進行世界性徵伐,可他又沒有那種嫻熟的國際外交制衡手腕。比如英國本來與沙俄沒有世仇,在發生類似以前那種沙俄對外作戰取得勝利後周邊國家前來制止的情況,保羅一世不是選擇拉攏或穩住對方,而是憑著年輕氣盛誰都敢惹。於是當英國對俄國的擴張掣肘的時候,他選擇叫上法國一起去奪英國的印度殖民地,可惜人家法國沒動靜,保羅一世直接派兵前往印度大敗而歸。


俄國曆史拋物線,兩位大帝的輝煌及背後農奴制難題的代代積壓

總之自從葉大帝去世後,俄國的這條歷史拋物線必定是要下行的,正所謂物極必反嘛。保羅一世是被貴族刺殺的,拐點雖然出現了,但由於葉大帝時期的沙俄太過強盛,給臨近她的後世沙皇們留下了一份“你想敗光這份家產都困難”的產業。於是自保羅後的沙皇們雖然都處在這條“下行線”上,但下行的趨勢又非常之緩和,而不是直線下降,甚至有時還能再“牛一把”。


俄國曆史拋物線,兩位大帝的輝煌及背後農奴制難題的代代積壓

保羅一世的兒子亞歷山大一世即位,俗稱“雙面神”。所謂雙面很好理解,就是他的前半生和後半生判若兩人,有點類似清朝的乾隆。而“神”是由於其前半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反法同盟的“神聖聯盟”領袖,後半生又荒廢朝政研究“神秘主義”。其實這種雙面性並不是什麼人格分裂等主觀因素造成的,而是他所處的時代賦予他的必然結局。


俄國曆史拋物線,兩位大帝的輝煌及背後農奴制難題的代代積壓

簡單梳理一下就是他的前半生恰好處在以拿破崙為代表的法國新勢力與歐洲其他還沉浸在靠血緣一代代統治下去的封建王朝之間的對撞期。要知道在拿破崙之前歐洲各國無論是發生任何變故,如“貴族革命、議會誕生、農民起義”等,都會再把被推翻的君主的子嗣扶上臺,否則就是不合法的。哪怕是國王無嗣,也要嚴格按照順位繼承製找到與前任君主血緣最近的那個人,哪怕你是外國人,也必須請回來當君主。但自從拿破崙加冕後,這種傳統在法國被徹底破壞,而當時的歐洲其他國家還沉浸在這種“合法性”中不能自拔,於是他們聯合起來反對拿破崙的聯盟被冠以了“神聖”之名。而這個神聖同盟中的組成國一個個被拿破崙擊敗,唯獨到俄國的時候失敗了,因此歷史賦予了亞歷山大一世“歐洲救世主”的名號。


俄國曆史拋物線,兩位大帝的輝煌及背後農奴制難題的代代積壓

而雙面中的另一面起因同樣是拿破崙,因為拿破崙在征服歐洲的過程中,並不算是“曇花一現”,因為他給他去過的地方留下了《拿破崙法典》,留下了社會制度先進性。這使得在拿破崙被流放甚至死在孤島上之後,他的影響力依然在歐洲上空迴盪,而且越來越濃烈。正所謂“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下層百姓到底是支持這些從中世紀一路走來的“千年王室”還是支持拿破崙開創的“新局面”顯而易見。於是隨後歐洲各國都開始改革或變動,這陣風也吹到了沙俄,亞歷山大一世對於農奴制的落後性,心裡跟明鏡似的,也知道沙俄到了不得不工業化改革的時候了。於是他制定了廢除農奴制的法案,然後在貴族的激烈反對和其父親被刺殺的陰影中又把法案放回到“自己的書架”,不僅沒有實施,而且落滿了灰塵。

其實到了晚年亞歷山大一世的想法跟葉大帝很像,農奴制能暫時維護沙皇獨裁統治,但必定會使沙俄邁不開工業化的步伐,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西歐各國”越跑越快”,自己落後的越來越遠。然而自己又落入“農奴制就是維護貴族——貴族就是維護沙皇——廢除農奴就是動了獨裁統治根基”的怪圈,也同樣把這副沉重的擔子扔到地上,想著還是先自己平平安安、富貴榮華的活完這一生再說吧,至於這種及其危險的改革就留給後世有能力的沙皇去辦吧。


俄國曆史拋物線,兩位大帝的輝煌及背後農奴制難題的代代積壓

可惜這種一拖再拖只能使沙俄“病情更嚴重”,時代進步的速度已經不允許再給沙俄更多的時間了。

事實也證明後來的沙皇們一代比一代壓力大,接下來的尼古拉一世嘗試著在改革農奴制與絕不動貴族利益的夾縫中改革,真可謂“不疼不癢、白忙活一場”,於是這份壓力繼續積壓。並且在他任上爆發了克里米亞戰爭,沙俄的失敗把農奴制的落後暴露無遺,也把葉卡捷琳娜和亞歷山大一世積累的“歐洲老大”形象損失殆盡。接下來繼任的亞歷山大二世終於把這種壓力釋放,宣佈徹底廢除農奴制,並且真的付諸實施,而代價就是他被暗殺行動炸去雙腿後死亡。他在任期間雖然處於俄國曆史拋物線下滑的過程中,但依然與清政府簽訂了那三個不平等條約,奪走了中國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並獲得了遠東不凍港海參崴。


俄國曆史拋物線,兩位大帝的輝煌及背後農奴制難題的代代積壓

亞歷山大二世的廢除農奴制改革並不徹底,因為他為了不至於太激怒貴族階層,採用了“贖身制”,既農奴需要通過給貴族幹活攢錢贖得自由身,而這個過程大概需要農奴一兩代人的時間。即便如此貴族們的阻撓依然像陰雲一般揮之不去,而接下來的亞歷山大三世就被這片陰雲以及祖上歷代被暗殺的案例給嚇怕了。其碩大的體型可能是歐洲所有王室之冠,但這樣一個“龐大而強壯”的沙皇卻因為天天怕被暗殺而躲在行宮裡隱居,因此還得了個“隱士”的雅號。不過這種畏縮確實為他保住了性命,把所有壓力、動亂、困局、非正常死亡都留給了他的繼任者,沙俄最後一任沙皇——尼古拉二世。


俄國曆史拋物線,兩位大帝的輝煌及背後農奴制難題的代代積壓

他或許不是什麼罪大惡極的人,甚至或許都沒做錯過什麼,錯就錯在他出生在這一時期的羅曼諾夫王朝,給他的歷代“先賢”們充當了“接盤俠”。國內改革浪潮正使得階級矛盾史無前例的升級的時候,農奴因“贖身制”而不滿、貴族因廢除農奴制而不滿、資本主義工商業因絕大部分勞動力被綁在貴族土地上而不滿,總之廢除農奴制出臺的太晚且不夠徹底,使俄國的窮困充分暴露出來。可以說當時的沙俄無論哪個階層、哪個政黨、哪個派別都反對沙皇統治。如果這種局面還差“一把火”的話,那麼世界格局的發展一次性給了尼古拉二世送去“兩把火”——歐洲爆發一戰、俄國被德國打得大傷元氣;亞洲日本崛起,日俄戰爭中俄國戰敗。


俄國曆史拋物線,兩位大帝的輝煌及背後農奴制難題的代代積壓

於是爆發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前者終結了延續374年的沙皇統治,尼古拉二世退位。後者終結了他及其妻子兒女的性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