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術”到底有多厲害?嘉靖帝20多年不上朝,為何能執政45年?

alisa晶



帝王術是什麼?我覺得魯迅先生有一番話對所謂的帝王術和權術有非常精闢的概括:

“搞鬼有術,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來無有”

帝王術說白了就是權術,就是搞人事鬥爭,用更通俗的話說就是“玩人”。

皇帝不是說不能搞權謀,不能搞人事鬥爭,但是“好”皇帝和“壞”皇帝的區別就在於“好”皇帝用帝王術的目的是為了讓國家政策按照他的意志執行,國家走向何方要按照他指定的道路。而“壞”皇帝用帝王術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證最高權威不旁落,保證皇帝權威不旁落成了皇帝運用帝王術的唯一目的,至於國家會如何,江山社稷會如何,“壞”皇帝根本不在乎。

按照這種標準,嘉靖帝就是標準的“壞”皇帝,他運用帝王術的目的就是保證自己絕對權威,而國家如何,江山社稷如何嘉靖帝一點兒也不在乎。

首先,嘉靖帝個人才智是得到了明朝上下廣泛認可的,包括張居正都認為明世宗嘉靖帝個人才智和能力很厲害。

“世祖天縱聰明,繼統之後二十年間勵精圖治,孜孜問學,其英謨睿斷,誠有非前代帝王所能及者。”

嘉靖帝能力確實很突出,對權力有與生俱來的敏感,很早就學會了如何運用自己手中的權力進行人事鬥爭,他20歲的時候就鬥垮了連劉謹都害怕的楊廷和。他是明朝中後期唯一一個把權力從文官、太監手中搶過來,使得明朝政局回到了明太祖和明成祖時期:皇帝掌握一切權力。


但是也就僅此而已了,他確實在執政早期肅清了明武宗時期的一些弊政,但是他很快對這一切喪失了興趣,嘉靖帝集中權力的目的並不是要做“千古一帝”,也不是要“開疆拓土”,他集中權力的目的是他本能的覺得在“大禮儀”之後,他應該把所有權力都集中在自己一個人手上。

朝廷大政方針成了嘉靖帝把持權力的手段,簡單的說嘉靖帝把手段和目的掉了一個頭。

清雍正帝搞軍機處集權是為了更好推行他的治國理念,而嘉靖帝治國理政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壟斷權力。

之後不管是任用嚴嵩也好,還是坐看嚴嵩被徐階鬥垮也好;不管是戚繼光在南方討伐倭寇也好,還是坐看蒙古俺答汗大軍在北京城外旅遊也好,嘉靖帝對國政的態度是一切有利於他穩固權力,保證權力集中的事情他都去做,一切不利於他集中權力的事情他都不會做。


甚至嘉靖帝對朱家江山社稷都沒什麼責任心,他為了自己修道方便,一直不好好培養自己的兒子,也不在意究竟誰能繼承他的皇位,也不在意朱明江山在他死後是好是壞。

嘉靖帝在位45年,這45年裡嘉靖帝拒絕和任何人分享自己手中的權力,不管是文官也好、太監也好、自己的兒子也好。嘉靖帝都拒絕和他們分享權力,嘉靖帝在這45年裡只做了一件事:壟斷權力,然後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最後,回到問題本身,嘉靖帝帝王術越厲害,對明朝危害也就越大,因為對於嘉靖帝來說,帝王術就是他的目的而不再是手段了。


蘭臺


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確實是一個很厲害很精明的皇帝,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皇帝,他雖然是以一介藩王之身入承大統,可卻將所謂的“帝王之術”運用到了極致,對於權力的控制,也和明太祖朱元璋有的一拼。

那麼,嘉靖皇帝為什麼能夠做到二十幾年不上朝,卻仍然能夠獨斷專權,沒有人能夠挑釁和架空他呢?

實際上,嘉靖皇帝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步,他只走了“三步棋”

朱厚熜的能力,從他即位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展現出來了,一個皇帝能夠獨斷專權,能夠不被任何人所架空,首先便要完成“集權”。

這“集權”二字,看起來簡單,可是做起來卻很難。

朱厚熜即位的時候雖然只有14歲,但是卻已經表現出了他果決、霸權的一面,即位當月便讓人商議自己父親的封號,也就是所謂的“大禮議”。

“大禮議”雖然持續了三年,可是嘉靖卻獲得了最後的勝利,也因此讓他達到了初步集權的目的。

說白了,這場鬧了三年之久的“大禮議”表面上看是在爭讓誰當皇考,可實際上卻是打擊以楊廷和為首的文官集團,解除文官集團對皇權的掣肘,從而確立了嘉靖皇帝說一不二的絕對權威。

打垮了以楊廷和為首的“反對派”之後,朱厚熜才能在各部衙門安插自己的人,也才能放開手腳地去做他自己想做的事,他也因此完成了初步集權,文官集團幾乎再難以掣肘皇權,文官們見到他也一個個老實起來了。

這是朱厚熜所走的第一步棋,看似很急,但又走得很穩。

如果說完成了初步集權之後的朱厚熜只是讓人敬的話,那他接下來的行為,就是讓人怕他,敬畏之下,方出“順臣”。

嘉靖想要讓臣子順從自己,單單隻靠他們的尊敬是不夠的,他必須得讓他們敬畏自己,他們只有有了敬畏,才不會、也不敢挑釁他的皇權。

怎麼才能達到這個效果呢?實際上很簡單,他的祖宗們早就教過他了,想要讓臣子怕自己,那就進行特務統治!哪怕是明憲宗朱見深那樣脾氣還不錯的人,都知道設立一個西廠來維護自己的霸權,更何況嘉靖?

當然,嘉靖用的不是東廠,也沒有學他的上一任正德皇帝一樣重開西廠,而是用了錦衣衛,並且,嘉靖是打壓宦官集團的,所以終嘉靖朝也沒有出現什麼權勢頗重的太監。

嘉靖三年,因為“大禮議”之爭,嘉靖讓錦衣衛抓了一百多位官員,當庭杖打,當場被打死的就有十六個人。

可見,嘉靖此人有多果決、狠厲了,嘉靖利用錦衣衛更進一步地提高了皇權的集中程度,雖然還不至於像朱元璋那樣事事由皇帝一個人說了算,但是此後對於嘉靖皇帝的決定也幾乎再無人敢跳出來反對了。

這是朱厚熜走的第二步棋,依然很穩。

實際上,明朝的皇帝之所以能當一個“懶皇帝”,說到底還是因為內閣制度的存在,嘉靖皇帝也不例外,所以,在發動“大禮議”之爭和進行特務統治的同時,嘉靖也在想方設法地控制內閣。

嘉靖皇帝之所以能二十幾年不上朝卻依然能夠安枕無憂,就是因為內閣一直在按照他指定的方向處理事務。

可是,他想要達到這個效果,他就得徹底地控制內閣,誰入閣或者出閣,都得由他說了算,否則的話就很可能會像後來的萬曆朝一樣,一個張居正就能將萬曆皇帝給壓得死死的。

楊廷和這個內閣首輔一走,嘉靖立刻讓和楊廷和不和的石珤入閣,接著是賈詠,從而初步控制了內閣。

尤其是在賈詠致仕之後,嘉靖更是強行讓張驄入閣,為什麼說是強行的呢?張驄是在嘉靖當皇帝后的第二個月,也就是正德十六年五月才中了進士,才進入了仕途,到了嘉靖六年十月入閣之前,張驄也不過在官場上摸爬滾打了六年多一點的時間,論資歷,他哪有入閣的份?可就是因為他一直站在嘉靖這一邊,夠聽話,所以嘉靖讓他入了閣。

嘉靖八年入閣的桂萼也是差不多的情況,如果他們不是在“大禮議”中站在嘉靖這邊的話,他們可能一輩子都沒有入閣的可能。

從這一點看,嘉靖皇帝已經徹底地控制了內閣,後來的嚴嵩能夠在內閣屹立不倒,更說明了嘉靖朝的內閣由嘉靖一人說了算。

而控制內閣,正是嘉靖皇帝二十幾年不上朝卻仍然能夠一手操控朝政的關鍵所在,說白了內閣已經完完全全喪失了獨立性。

可謂是“內閣在手,天下我有”,至此朱厚熜走完了他的第三步棋,再不用擔心朝臣會架空他了。

縱觀嘉靖帝的一生,我們可以很輕易地發現,他後來之所以能夠幾乎集天下之權於一身,實際上是始於“大禮議”,也是“大禮議”為他創造了乾綱獨斷的環境。

而他發起“大禮議”的時候,才只是一個14歲的少年,又是一個剛剛從封地入京即位的少年,卻已經能夠如此熟練地運用權謀,不可謂不厲害,那時候的嘉靖就像只存在於書上的那種“生而知之”的人。

只是,他是生而只權謀。

不過,嘉靖也很讓人可惜,雖然弄出了一個“嘉靖中興”,可卻很快沉迷進了修道,不願再將時間浪費在治國之上,他自己也因修道一事差點讓幾個宮女給勒死,像極了一個拿錯了劇本的演員,讓人唏噓不已。


寧糊塗


什麼是“帝王術”,所謂的“帝王術”就是古代帝王統御群臣,治國理政的一種方法。


嘉靖帝20多年不上朝,還能夠將朝政大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並且執政45年,這說明嘉靖帝就是一個懂得“帝王術”的高手。

那麼“嘉靖帝”的帝王術有多厲害,為何他20多年不上朝,還能執政45年?

利用宦官,但又打擊宦官

嘉靖一心想要修仙,為此他必須穩定好朝政,宦官就是他最好的一枚棋子。他給予了那些宦官一些權力,但並沒有完全放縱他們,一旦有宦官把手伸得過長,他就會立刻將其打壓。

在嘉靖時期,宦官只能充當嘉靖的眼睛,他們是嘉靖延伸出去的手,嘉靖利用他們制約文臣,同時也靠他們替嘉靖斂財。


重用文臣,但又制衡文臣

嘉靖時期的名臣輩出,就比如張居正、高拱、徐階,海瑞等人,這些人無一不是人中龍鳳,都是治國安邦的能臣。

而這些人都只能老老實實的窩在嘉靖手下,就比如嘉靖扶植起來的文官代言人嚴嵩,此人確實是當之無愧的大貪官,但不可否認他也是一位能臣。

嘉靖從一開始就知道嚴嵩不是個正直的人,但嚴嵩知道自己的身份,他能為嘉靖制衡文臣,他就是嘉靖的另一隻手。

在嘉靖的眼中,能為我所用,按我的要求辦事,就是賢臣。這就是嘉靖的厲害之處,用的時候給予高官厚祿,不用的時候立刻罷黜。

牢牢掌控中央財政

有人曾說,嘉靖時期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戶部尚書,此時的戶部全部由嘉靖一人掌控。

儘管嘉靖能夠平衡好宦官和文臣之間的制衡關係,但他依然不放心,因此他必須掌控中央財政。因為他很清楚財政才是一個國家的根基,只有掌握了財政大權,他才能真正的放心。



不得不說,嘉靖是個絕頂聰明的人,他將政治手段玩弄到爐火純青的高度,嘉靖帝的“帝王術”確實厲害,要不然也不可能20多年不上朝,還能執政45年。


東方大史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如有不妥之處,煩請批評指正。

什麼是帝王術,馭人術也。

一部《大明王朝1566》,讓嘉靖帝火遍了大江南北,也讓世人重新認識了這位嘉靖。

嘉靖做皇帝,做得聰明,做得心機深刻。作為高明的權術家,他參透了一個本質性的問題:權力穩固與否,與是否勤政愛民根本無關,關鍵在於控制力。什麼是控制力?簡而言之,就是如何用人。

一、示弱以人站穩腳跟

正德十六年,十四歲的嘉靖帝以藩王的身份入主紫禁城。這時的內閣三人楊廷和、蔣冕、毛紀,都是前朝老臣,參預定策立帝,更不免自恃功高,企圖決斷一切。

不久嘉靖帝就與內閣就生父興獻王的尊號問題產生爭議,嘉靖帝知道自己根基未穩,被迫妥協。

之後,嘉靖帝與楊廷和等閣臣協力清除弊政,朝政為之一新,他也逐漸站穩了腳跟。

嘉靖三年正月,逐漸站穩腳跟的嘉靖帝,重提興獻王的尊號問題,楊廷和上疏請求致仕以要挾嘉靖帝。但是此時的嘉靖帝已站穩腳跟,早已厭倦楊廷和的跋扈難制,遂詔允楊廷和致仕歸裡。

楊廷和去後,嘉靖帝對在“大禮儀之爭”中反對自己的人堅決採取鎮壓措施,先將為首者翰林學士豐熙、給事中張翀等八人逮捕,又逮五品以下官員一百三十四人下獄,命四品以上八十六人待罪。錦衣衛奉詔拷訊豐熙等八人,編伍謫戍。其餘四品以上者奪俸,五品以下杖責。被杖致死者十六人。

自此,嘉靖帝終於真正算是大權在握。

二、走馬換將宣示威權

在“大禮儀之爭”中成長起來的嘉靖,對於皇權的運用越來越爐火純青,垂青於某人,扶上臺,不久將其打倒,再重新挑選一位,不久再用人取而代之。不斷走馬換將,以這辦法,既防止任何柄政太久、尾大不掉的情形出現,也隨時宣示著他的威權。

下面將嘉靖年間的14位內閣首輔例舉如下:

  1. 楊廷和 正德十二年十一月復,嘉靖三年二月致仕。1517年-1524年

  2. 蔣冕 嘉靖三年二月進,五月致仕。1524年

  3. 毛紀 嘉靖三年五月進,七月致仕。1524年

  4. 費宏 嘉靖三年七月進,五年五月降。1524年-1526年

  5. 楊一淸 嘉靖五年五月進,七月降。1526年

  6. 費宏 嘉靖五年七月進,六年二月致仕。1526年-1527年

  7. 楊一淸 嘉靖六年二月進,八年九月致仕。1527年-1529年

  8. 張璁 嘉靖八年九月進,十年二月避諱(嘉靖帝名字為朱厚璁)易名張孚敬,七月致仕。1529年-1531年

  9. 翟鑾 嘉靖十年七月進,十月降。1531年

  10. 張孚敬 嘉靖十年十月復,十一年八月致仕。1531年-1532年

  11. 方獻夫 嘉靖十一年八月進,十二年四月降。1532年-1533年

  12. 張孚敬 嘉靖十二年四月復,十四年四月致仕。1533年-1535年

  13. 李時 嘉靖十四年四月進,十七年十二月卒。1535年-1538年

  14. 夏言 嘉靖十七年十二月進,十八年五月致仕。1538年-1539年

  15. 顧鼎臣 嘉靖十八年五月代,本月降。1539年

  16. 夏言 嘉靖十八年五月復,嘉靖二十年八月致仕。1539年-1541年

  17. 翟鑾 嘉靖二十年八月進,十月降。1541年

  18. 夏言 嘉靖二十年十月復,二十一年七月罷。1541年-1542年

  19. 翟鑾 嘉靖二十一年七月進,二十三年八月罷。1542年-1544年


  20. 嚴嵩 嘉靖二十三年八月進,二十四年十二月降。1544年-1545年

  21. 夏言 嘉靖二十四年十二月復,二十七年正月致仕。1545年-1548年

  22. 嚴嵩 嘉靖二十七年正月進,四十一年五月罷。1548年-1562年

  23. 徐階 嘉靖四十一年五月進,隆慶二年七月致仕。1562年-1568年

縱觀嘉靖年間的的14位內閣首輔,除了最後一任徐階,他沒有來的及打到外,其餘所有人,幾乎都是他親手扶起來,然後再親手打倒。罷官、致仕已是上佳結局,死於非命也並不新鮮。

“大禮議之爭”後,正德老臣楊一清重新出山穩定大局,僅三年,在內閣首輔位上被罷歸,翌年更遭奪職,老年受辱,楊大恨,疽發背卒。“大禮儀之爭”立了大功的張璁,左等右等等來個內閣首輔,但是又被嘉靖像貓戲老鼠一樣,擒而復縱,縱而復擒,三起四落。張璁之後,夏言成為第一紅人,備受信用,但嘉靖對其再施貓戲鼠之故伎,使之兩起兩落,終於嘉靖二十七年先罷官,再逮其下獄,斬首。因夏言被打倒而崛起的嚴嵩,老奸巨猾,賠著小心媚事嘉靖十幾年,烜赫一時,最後解職、抄家、兒子被處決,自己則死於孤獨和貧困。

三、退居西苑大玩太極

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宮變”發生後嘉靖帝便退居西苑,開始了他長達23年不上朝的皇帝生涯。但是朝政卻從來沒有一天離開過他的掌握,從夏言到嚴嵩,再到徐階,三代內閣在他的匠心獨運之下,鬥得天昏地暗,精彩紛呈,你方唱罷我登場,到頭來非亡即敗,再能翻筋斗也跳不出如來佛的掌心。這當中,嘉靖運用之妙、拿捏之準、思慮之細,都讓人歎為觀止。

著名史學家,國家一級編劇劉和平老師,在他的《大明王朝1566》有過這樣的評價:二十年來他不再上朝,也不再集體召見甚至是內閣的閣員,每日更多的時間都在練道修玄,美其名曰無為而治。有幾人知道,他已經悟到了“太極”政治的真諦——政不由己出,都交給下面的人去辦、去爭。做對了,他便認可;做錯了,責任永遠是下面的。萬穩萬當,不如一默。任何一句話,你不說出來便是那句話的主人,你說了出來,便是那句話的奴隸。讓內閣說去,讓司禮監說去,讓他們揣摩著自己的聖意去說。嘉靖帝死後,隆慶年間的一位進士李維楨講了幾句很有味道的話:世宗享國長久,本朝無兩。禮樂文章爛焉興舉,齋居數十年,圖迥天下於掌上,中外儼然如臨。其英主哉!

意思是嘉靖帝當皇帝時間這麼長,這在明朝也是最長的,但是他對意識形態領域的事抓的很緊,退居西苑幾十年,朝政卻盡在他的掌握之中,可大家覺得沒有哪一天他不曾親自臨朝”。

《世宗實錄》也記載道:“晚年留意於玄道,築齋宮於西內”,但“宸衷惕然,惓惓以不聞外事為憂。批決顧問,日無停晷,故雖深居淵穆而威柄不移”。

意思是嘉靖帝雖然深居簡出,但對一切都保持高度警惕(“惕然”),從來對外面發生的事放心不下,也沒有什麼能夠逃過他的耳朵;不僅如此,他雖然不公開露面,省去所有公務活動,卻不曾放棄對文件的批閱,重大決策都由他本人親自做出,經常召見少數重臣聽取他們的工作彙報,直接過問每件事情。


瓦窯堡的碳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帝王術”究竟是什麼?為何能有如此大威力。

帝王術研究的是用人,制人,控人,管理之道,並且讓所有人都可以為你所用,讓自己的利益永遠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所有人可以心甘情願的為你付出自己的才華智慧和勞苦。簡言之,就是玩人。

帝王術究竟有多厲害,它是如何把人玩的團團轉的,今天就讓我用嘉靖帝的例子告訴你們,一個20多年不上朝的皇帝,是怎麼執政45年的。


嘉靖帝名叫朱厚熜,在明朝的十六位皇帝中,他是第十一位,可是比較靠後了。並不是很出名的他,最終卻通過“帝王術一展奇才,為世人所知”。

第一,大禮議”事件血流成河,朝廷官員進行了大洗牌。給官員們一個下馬威,順我者存,朕即是法。以威嚴服眾,從此官員們為皇帝個人意志馬首是瞻。



第二,他十八歲的時候執政能力就十分突出,不費吹灰之力就動手解決了當時經歷了三代皇帝的首輔楊廷和。這個前三任皇帝都束手無策的大臣,卻讓嘉靖帝在不及弱冠的時候就動手解決了。之後的他又先後剷除了好幾位在朝廷勢力很大,控制朝政的人。隨後扶植了很多忠於自己的人,相互制衡控制朝政,在整個朝政中佈滿了自己的眼線。整個朝廷一半都是自己的人還怕不能控制朝政嗎?



第三,嘉靖帝利用帝王術來抓住大臣的慾望,必要時候給他添點料、加點油,讓他幹活更有勁頭。這樣,自己就不用每天為國家大事大費周章,有這些大臣們拼死為自己出謀劃策,可想,他的生活還有多美好的,這也為後來嘉靖喜歡上了煉丹後就不在上朝聽取政務,卻能把握朝政整整45年。


第四,據說嘉靖皇帝駕馭群臣,還有一門獨家秘術:神秘感。嘉靖是最會製造神秘感的皇帝,他本身信奉道教,整日神神叨叨的。下給大臣的旨意,也從來不會明說,而是用猜字謎、解句意的方式,模糊地傳達。

如此一來,嘉靖就能把群臣玩弄於股掌之中。每次下達模糊的旨意,不管對與錯,他都擁有著最終解釋權。這對他自己來說是十分有利的,這種做法不但讓大臣們戰戰兢兢,不敢懈怠,而且還會讓大臣們覺得他很有智慧,不敢矇蔽他。





說句實在話,能把皇帝做到這份上的,翻遍歷朝史書也找不出幾個來。畢竟那些讓自己朝代萬代千秋的皇帝,可謂是勤於政務,累死累活,不像嘉靖帝不上朝依舊輕輕鬆鬆掌握朝政。因此,我承認,他在這方面確實是個不折不扣的天才。


但我們都知道,任何事物都是兩面性的,帝王術也不例外,好皇帝利用帝王術是為了國家長治久安,壞皇帝只是為保全自己,所以嘉靖帝在位45年,壟斷權利,不跟任何人分享,所以歸根結底,帝王術只是他爭奪權利的目的而不是為國家謀求發展的權利。


小姐姐講史


說起嘉靖帝,歷史上對這個人的評價褒貶不一。

有人認為他荒淫無道,為了追求長生不老,整整二十年的時間都不上朝,整天都跟一群仙長道士混在一起,實在不是一個有為明君的做法。

也有人反駁道,嘉靖帝雖然不上朝,但是縱觀明朝的中期,尤其是嘉靖帝在位的那幾十年,明朝無論是經濟上還是政治上,都是一片的大好,至少是比朱元璋的時候好了不少,這不得不說是嘉靖帝的功勞啊!

不過,在筆者看來,嘉靖帝雖然二十年不上朝,卻能夠掌握朝中大事,群臣動向,甚至達到了嘉靖中興的局面,不可不謂是有點“帝王術”手段的皇帝。

只是,他二十年來是如何做到雖然遠離朝堂,但是卻能夠清楚地瞭解局勢的呢?

要說這個,不得不先交代一下嘉靖帝為什麼會突然一下子遠離朝堂?

這是要從嘉靖帝如何登基開始講起。

嘉靖帝從小就十分的好學,且生性機靈,本來他是跟皇位無緣的,但是明武宗駕崩後,後繼無人,按著兄終弟及的繼承方式,本該由嘉靖帝的父親來繼承皇位的,但是嘉靖帝的父親比明武宗還早走,所以,就讓嘉靖帝撿了便宜。

歷來皇位都是沾滿了不少的血腥的,但是到了嘉靖帝這裡卻十分的輕鬆,甚至可以說是僥倖。

而嘉靖帝剛剛登基後,也確確實實為國為民做了不少的好事,整除朝綱,休養生息,短短的幾年時間裡,國庫一下子充盈了不少,百姓對這位皇帝也是稱讚不停。

而嘉靖帝也開始有些飄了,他認為自己是時候好好地享受一下自己的打下來的江山了,於是,他開始追求長生不老之術,他聽說丹藥可以長生不老,於是便找了不少的道士入宮。

後來,嘉靖帝在追求長生不老的這條路上越走越遠,甚至還引起了不小的風波。而正是因為這場風波,嘉靖帝才一下子遠離了朝堂。

這場風波的起因正是因為嘉靖帝聽說女人的血加到丹藥裡面後,長生不老的可能性更加不錯,於是他前前後後不斷地索要女人的血,而這個舉動徹底地激怒了宮裡最底層地人---宮女。

在一個晚上,幾個宮女趁著嘉靖帝睡著的時候,企圖要嘞死他,但是,嘉靖帝一向是謹慎,奮起反抗,最後叫來了外面的守衛,這才將幾個宮女都抓了。

而從那以後,嘉靖帝便搬離了皇宮,到了行宮,這一離開便是二十年。

在這二十年裡,嘉靖帝整天跟著道士一起,朝堂都沒去上了,朝臣也就只有首輔一年能夠見著一兩次。

不過,嘉靖帝卻沒有荒廢朝政,相反的,他將朝政牢牢地掌握在自己地手裡。他不僅設有丞相還有軍機處,還設置了內閣來相互制約,而最終的決定權卻在自己的手裡,所以,在嘉靖帝年間,基本上“帝王術”駕馭有道,國家治理也是國泰民安。

況且,嘉靖帝天生自帶的一股帝王之氣,下面的群臣就算是有什麼歪主意,估計也躲不過嘉靖帝的法眼吧。

對此,你怎麼看呢?

實說歷史


嘉靖是明朝中後期最聰明,最厲害的皇帝,沒有之一。

看下《明實錄》,你會覺得非常有意思。史官們表面一本正經地按照所謂的儒家道德要求,去評價明朝的各個帝王。但實際上,前期朱元璋和朱棣時代,是皇帝要你怎麼寫,你就得怎麼寫。到了中後期,按照文官集團利益寫,聽話的就是好皇帝,不聽話的幾乎都是荒唐胡鬧的皇帝。

雖然明武宗朱厚照諡號“武”(克定禍亂曰武,很高的評價),但是一定要說這個皇帝荒唐,又是豹房,又是好人妻;而像明英宗那種傀儡,則給予了非常高額評價,諡號裡用了“英”(明識大略曰英,也是很高的評價)字,真的是因為他廢除了人殉嗎?還有就是那些活得命短的皇帝,如明仁宗朱高熾,只做了10個月皇帝,但是諡號就可以用到“仁”(美諡)字,那是因為他在位的時候,替靖難之役裡很多被打成罪臣的人平反,但是不是朱高熾本人的意思,你也不知道。最搞笑的是明熹宗朱由校,諡號都用了“熹”(惡諡)字了,還不忘誇獎他“廢除礦稅”(廢除了利益集團的稅收)。

所以評定明朝皇帝諡號的人通常都是帝國精英,內閣首輔,都算是有水平的,還算比較客觀的。但是寫史的完全一副文官既得利益集團的嘴臉。

但是到了嘉靖,大家就都難住了。嘉靖明世宗的諡號用了“世”字。

嘉靖就是這麼一個神人,準確地說,是一個權謀天才。從他進京的那一刻,他就註定讓大明從“土木堡之變”以來形成的新秩序徹底被顛覆;讓失去勳貴制約的文官集團徹底大分裂;讓內閣成為匍匐在他面前的一個柴犬。為了防止文官集團與司禮監勾結,架空自己,他重新重用錦衣衛,而打壓東廠,徹底斷絕文官集團的外援;通過漫長的“大禮議”,對文官集團進行馴化,張璁、桂萼的入閣,徹底顛覆了文官集團百餘年來形成的論資排輩的規則;夏言的被殺,用鮮血教育了內閣和文官集團,更不可以和軍隊走得近。

最絕的一招,就是用“青詞”來傳遞聖旨,你們去猜吧。猜對了有獎,猜錯了殺頭。如果這道旨意本身就是嘉靖的錯,那麼也沒關係。嘉靖是“神”,所以不會錯的,錯的是內閣讀錯了聖旨。

這樣的皇帝明朝之前沒有過,之後更沒有過,他沒有像後來的其他皇帝,自己鬥不過文官集團,便推出宦官集團來抗衡文官集團,最終弄得雞飛狗跳,民怨沸騰,還給文官集團無數口實。嘉靖20多年不上朝,卻利用文官集團內部分裂來牢牢控制著大明的國柄。

嘉靖從來不需要去管理任何具體的事情,他只需要抓住內閣的首輔,他就抓住了整個大明。他把大把的時間用來煉丹修道,以求長生不老。而內閣卻沒有一個像過往的“三楊”那樣活得有尊嚴,無論嚴嵩還是徐階乃至後來的高拱,都爭先恐後守在嘉靖的煉丹房旁邊的小屋子裡,隨時等候旨意。彼此之間還為誰“值班”而吵得不可開交。

再想想崇禎,是多麼符合儒家標準的好皇帝啊。廢寢忘食,十幾年來未嘗有一天敢偷懶的;節約用度,後宮還要自己紡紗織布。但是重來沒有把自己擺在帝王的角色上,不會帝王術,不會權衡,用力過猛,若有嘉靖十分之一,大明也不至於亡國。



炒米視角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哪裡說得清,我來通過《大明王朝1566》來闡述一下嘉靖帝的帝王之術吧,其實道理是一樣一樣的:

嘉靖帝四十四年,呂芳全身而退,陳洪上位,趙貞吉入閣,所抄嚴黨的銀子當兵的、當官的、當老百姓的都分了錢,但宮裡分了大頭。

馬上就過年了,可是京官的欠俸還沒有解決,海瑞作為戶部主事,負責給官員們發放俸祿。

而所謂的俸祿,不過是兩鬥米,兩升胡椒,外加十吊銅錢,所有加起來,不足三兩銀子。在這種情況下,以國子監李清源為代表的京官大為不滿,嚷嚷著要彈劾內閣,找嘉靖帝評理。

那麼面對來勢洶洶的官員,嘉靖帝又是如何對付呢?讓大家看看帝王之術是怎麼煉成的?

一、

海瑞被一群官員圍攻,又是他的好基友王用汲前來救援,一邊大吼大家住手,一邊強調這個被打的人:

“不講王法,也不分是非了嗎?你們知道現在打罵的這個人是誰?”

這種情況也很普遍,上面的官員高高在上,下面真正辦事的人遭殃,畢竟老百姓夠不到上面,只會把氣撒到跟前的人。

隨後大家才知道面前的是海瑞,是六必居題字的海瑞。從王用汲的話中也聽出來,趙貞吉還是騙了海瑞,生生扣了他六個月俸祿,說是自己補給他,其實並沒有補。

那邊眾人找嘉靖帝上疏去了,那邊海瑞還得想辦法弄點錢買年貨。這些內容,我們以後再講,單講眾臣去找嘉靖帝上疏這一段劇情,我們來看嘉靖帝是怎麼破局的?

嘉靖帝可謂是中國歷史上超高智商的皇帝,這傢伙幾十年不上朝,還能牢牢把握朝政,把整個大明朝拖入了深淵。很多人講大明朝亡於崇禎帝,實際上衰落就是從嘉靖帝開始的。

嘉靖帝控制整個明朝,主要依靠的是太監,太監是身體上有缺陷的人,性格大都扭曲的,把國事放到這些人身上,可想而知。

由於老朱家創立明朝時,就把宰相給撤了,導致皇權得不到制約,雖然名義上內閣也能限制皇權。但嘉靖帝只會重用曲意奉承的官員,不會真的重用類似海瑞這樣的官員。甚至弄出一套分紅理論,重用嚴黨,以貪供貪,前者是貪官的貪,後者是嘉靖帝的貪。

二、

我們下面就舉具體的事例,來揭開嘉靖帝控制大明的權術,也叫帝王之術,是如何體現的:

首先就是神秘感:

這種神秘感我們前面也講過,作為皇上,必須跟別人不同,越神秘,也就越有權威。即使在一個公司裡面也是一樣的,老總總是非常神秘的,如果一個老闆天天跟你打成一片,毫無神秘感,自然也很難樹立權威。

陳洪跟黃錦交接班的時候,黃錦是懷裡揣著東西進去的,這個東西就是湯藥。

嘉靖帝在修仙,為了表現神秘感,夏天穿棉衣,冬天穿單衣,甚至在陳洪面前都故作神秘。但是在黃錦面前就露了真面目,穿著單衣凍得瑟瑟發抖,黃錦一來馬上換棉衣。也承認黃錦講得皇上確實病了,甚至都開始喝李時珍的湯藥了,在別人面前他可從來不承認自己有病。非要說成是修仙必過的坎,什麼七七四十九天之後,就百病不侵了……

其實這種行為存在於各行各業,為什麼講有些領導做大了,總喜歡單獨的辦公室?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維持神秘感,他們總會強調有事進門要報告或者敲門,就是怕神秘感缺失,從而失去威信。

再比如為什麼開國皇帝總喜歡殺功臣,倒不是說功臣犯了多大的錯誤,也不是說他們真的要造反,主要原因還在於神秘感:

不然皇上在朝堂之上滔滔不絕講自己當年多麼英勇,底下大臣回頭就議論,別聽他胡說,當年還不是嚇得尿了褲子,還是我救他出來的呢。

三、

其次是最善於甩鍋:

甩鍋也分兩種,一種是對身邊的人甩,一種是對身外的人甩。

比如一開篇就是周雲逸被打死,雖然馮保確實是揣摩對了嘉靖帝的想法,但不管最終雪求下來還是沒求下來,這個鍋總得有人背,如果不是呂芳的相救,馮保必死無疑。

再比如嚴嵩父子,就是被嘉靖帝拿來背鍋的,就算是最後倒臺了,因為天下大亂,還是把嚴世蕃等人拿出來頂罪。

嘉靖帝最擅長的就是敲銅磬,反正就是不表態,讓你們去猜。猜對了,按照朕說的辦,辦好了,那是皇上聖明,辦不好那是臣下愚笨。猜錯了,不管你怎麼辦,結局都是背鍋,跑不掉。

對內,也是不平等對待,比如呂芳和黃錦,他是當成了自己人,甚至在黃錦面前都落下了眼淚,講自己是孤家寡人:

“沒有父母,沒有兄弟,身邊連個貼心的人都沒有,你別說,要是有的話,呂芳算是一個。”

但是對待陳洪就不同了,只把他當成一個工具,能用的時候就用,用不著了就甩。

嘉靖帝很聰明,要趕在自己病入膏肓之前,修好萬壽宮,為了撐到那時候,嘴上說不喝李時珍的藥,還是瞞著眾人喝了。嘴上說把錢都分給別人,但是背後警告清流派們,逼著他們給自己修宮。

他當然知道這樣做的後果,必然會激起眾臣上諫,於是提前安排呂芳下崗,陳洪上臺。先是把鍋甩給清流派,讓眾臣找他們算賬,隨後又把鍋甩給陳洪,讓他為鞭打百官之事負責。

正所謂一環套一環,就是套不到自己頭上!

四、

再次是用暴力維護皇權的統治:

這個不用多說,什麼東廠啊,鎮撫司啊,包括軍隊,都是嘉靖帝維護統治的暴力武器。開篇周雲逸被打死,就是動用的東廠,根本不用嘉靖帝自己發話,底下人就替他做了。

後面查浙江貪案,也是派出了錦衣衛,朱七面對鄭泌昌的一番禽獸理論後就講過這麼一句話:

“你貪飽了吃肥了,這個時候卻把事情四處裡還扯,竟然敢往皇上身上扯,老子告訴你,唐朝宋朝最多是誅滅九族,我大明朝,可以滅你的十族!”

除此之外,無處不在的眼線也讓人心生恐怖,不寒而慄,甚至裕王都感慨:

“這麼大一座王府,到處是眼線。”

不管是自己的兒子裕王,還是跟在自己身邊的呂芳,比如吐仙丹這一劇情,亦或掌管二十年朝政的嚴嵩,甚至於剛進京的海瑞,無時不刻不在嘉靖帝的監視之下。

甚至於眾臣將要上諫,他也一清二楚,不忘帶著黃錦前去觀看,站在牌樓之上,他滿臉自豪地說:

“三十五年前,和朕鬧的人比這多多了,朕一個人對付二三百人,有的還是大學士,把他們全殺下去了。”

嘉靖帝口中說的就是幾十年前的“大禮議”事件,這裡不詳細展開了,總之就是皇權壓過了法理,從此以後,大明朝就嘉靖帝一人說得算,誰也不敢挑戰權威。

五、

最後是殺人誅心:

嘉靖帝殺人很容易,但是殺人不是目的,目的是其他人能受到教育,這才是大智慧。

嚴黨背鍋,眾人彈劾,所表達的並不全是對嚴黨的不滿,裡面也夾雜著對皇上的不滿。甚至一個六必居的小販也落井下石,刻意跟嚴嵩保持距離,這讓嘉靖帝感覺相當不舒服。

殺了這個小販?

當然不能這樣,正所謂殺人誅心,硬是讓嚴嵩把六心居改成六必居,看誰還敢到你那買醬菜!

所有挑戰皇權的行為都得到了懲罰,甚至於海瑞到六必居“正人心而靖浮言”,也受到了嚴重處罰。裕王被警告,馮保被調走,呂芳被撤職,齊大柱被鞭打,海瑞被停俸祿……

這些人被處罰,震懾的是那些當權的清流派,於是他們不得不縮減開支,硬是把錢擠出來給嘉靖帝修宮殿。這也導致災民得不到救濟,京官拿不到俸祿,從而引發了群臣上諫。

目的是達到了,但是鍋誰來背?

總會有人背鍋的,清流派頂不住,陳洪必然能頂住,因為他身後就是鞭打百官的太監集團。

好人都讓嘉靖帝做了,壞人都是別人,總是有人不被震懾,非要揭開“皇帝的新衣”,還上了一份《治安疏》:

“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內外臣工之所知也!”

結果嘉靖帝也不殺海瑞,索性玩耍賴,脫掉衣服,不搬家了,一群大臣跪倒一地,說著君父都沒地方住,天下人怎麼安心……

隨後嘉靖帝讓眾臣看海瑞的上疏,必須譴責他,說他“大不敬”、“無君無父”、“大逆不道”……還要把這些言論登記在冊,就是告訴天下人,這個海瑞敢挑戰權威,就讓全天下的人來罵他。讓史書都記載這個人多麼可惡,好一招殺人誅心,輿論都能壓死人啊!

歷史上的嘉靖帝,差不多!


楊角風發作


講到嘉靖帝的帝王術,歷朝歷代,就很少有像他那樣把群臣玩弄於鼓掌之中的。在《明史》裡,嘉靖帝雖然被張廷玉等人評價為中材之主,但是他的聰明程度,尤其是權謀之術,真的可以比肩明太祖朱元璋。

自從太祖朱元璋殺胡惟庸李善長等人,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明朝就沒了名義上的宰相,後來通過引進內閣學士,明朝的內閣輔臣,特別是內閣首輔,成了實際上的宰相。

在處理政務的時候,明朝中後期,還在大內賦予司禮監蓋印和批紅的權力,從而明朝皇帝控制朝政的流程就顯現了出來。

一般情況下,明朝的六部和全國各省府州縣有了問題,就寫奏疏到內閣,內閣的閣臣,商量一下,擬定一個對下面奏疏報上來事情的處理意見,呈交給司禮監,這稱為票擬。有的內閣首輔比較專權跋扈,比如夏言,嚴嵩,他們就獨斷專權,自己寫票擬,不跟其他內閣閣臣商量。

司禮監收到票擬以後,進呈給皇帝,皇帝有個大概的意見,是准許還是否決,司禮監的太監們根據皇帝的決定批紅蓋印,然後把票擬發回給內閣,通過的,內閣就分發六部照辦,否決的,內閣重新擬定意見。

這就是明朝皇帝處理朝政的一般流程。

從這個流程看,明朝的內閣的確不像宰相那樣能獨斷專權了,因為明朝初年的宰相,李善長,胡惟庸等人,他們可以不用請示皇帝就可以處理一般的政務,就可以指揮六部執行,而後期的內閣不行,他們事事都要寫票擬,要司禮監批紅蓋印。

就算內閣首輔獨斷專權,也只是在內閣裡面當老大,上面還有司禮監,司禮監上面還有皇帝,不是首輔說了就算的。

因此,為了爭權奪勢,明朝內閣的票擬權也就非常重要了,而票擬權往往掌握在內閣首輔的手裡。為了爭奪票擬權,就必須先成為內閣輔臣,然後成為內閣首輔。

因而,明朝內閣成員們,為了爭奪內閣首輔的位子,從明成祖朱棣,一直到崇禎帝,發生了很多次的內閣亂鬥,其中最激烈的就是嘉靖朝。

嘉靖帝朱厚熜帝王術的高明之處,就是善於製造並利用內閣亂鬥,從而,即便自己不臨朝,也能牢靠掌握權力和控制朝局。

舉個例子,嘉靖帝在大議禮時期,孤掌難鳴的時候,得到了張璁、桂萼等人的支持,在嘉靖帝勝利以後,張璁自然而然被嘉靖帝塞進了內閣。

但是,張璁進了內閣,就失去了跟嘉靖帝的直接聯繫,只能通過票擬搞聯繫,可是此時的內閣首輔是楊一清,楊一清很鄙薄張璁,他認為張璁本來是沒資格入內閣的,因為張璁進士名次比較低,不是翰林,再加上他巴結嘉靖帝才入的內閣。

由於首輔楊一清對張璁的限制,張璁沒法越過首輔的限制上達天聽,而嘉靖帝本來就很孤立,由於大禮議事件,又跟百官不對付,所以不能失去張璁桂萼等“禮議諸臣”的外援,於是他就想了一個辦法,跟張璁等人溝通。

他效法明仁宗賜給首輔楊士奇銀章的故事,也給了張璁兩枚銀章。

這種銀章有什麼用呢?本來是為了識別票擬的,如果內閣進呈給司禮監的票擬,封口蓋了這枚銀章的印,司禮監的秉筆太監和掌印太監就不能私自拆看了,當然,首輔也不能看,只能皇帝本人可以看。

嘉靖帝實際上是給了張璁密摺專奏之權。

平時內閣的票擬,無論哪個閣臣辦理的,都要經過內閣首輔之手,內閣首輔查看後再呈遞給司禮監,可是張璁得到了這枚銀章,他自己經手的票擬,蓋上銀章,楊一清就算是內閣首輔,也不得私自拆看,只能嘉靖帝一個人拆看。

就這樣,嘉靖帝重新跟張璁取得了直接聯繫,從而獲得了對百官鬥爭的內援。

這樣的銀章,嘉靖帝一共賜給張璁兩枚,一枚的章文是“忠良貞一”,另一枚是“繩愆弼違”。

後來另一個議禮諸臣裡的桂萼也被嘉靖帝塞進了內閣,嘉靖帝也賜給他兩枚銀章。也給了桂萼密摺專奏之權。

但是,嘉靖帝覺得這樣做有點太過了,畢竟容易偏聽偏信,萬一張璁桂萼二人利用銀章打擊報復其他大臣怎麼辦?

為了搞平衡,嘉靖帝又賜給內閣首輔楊一清兩枚銀章,楊一清作為首輔,竟然也有了密摺專奏之權。

嘉靖帝玩弄權術真的是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了。

嘉靖朝後來的首輔夏言和嚴嵩,都得到過嘉靖帝賜給的銀章。

嘉靖帝這麼肆無忌憚地給予閣臣銀章和密摺專奏之權,將本來已經變弱的內閣首輔的權力,進一步地削弱了。而且還引起內閣亂斗的加劇。

實際上,嘉靖帝是把重大權力都收歸到司禮監了。而司禮監的太監們幾乎是二十四小時不離嘉靖帝左右。

因此,嘉靖帝就算幾十年不上朝,一樣牢牢掌握著朝廷大權。

除此之外,嘉靖帝還加強內閣次輔的地位。像嚴嵩,徐階,做次輔的時候地位非常穩固,輕易不會更變,目的就是掣肘首輔。

例如,有一年,嘉靖帝在西苑修道的宮殿發生大火,將宮殿燒燬,搞得嘉靖帝悶悶不樂。嘉靖就暗示首輔嚴嵩給自己修宮殿。可是此時的嚴嵩已經老邁,竟然提議讓嘉靖重回大內。

這讓嘉靖帝非常不爽。因為嘉靖帝以前在大內曾經差點被幾個宮女勒死,他很懼怕回去。

內閣次輔徐階猜透了嘉靖帝的意思,派自己兒子去給嘉靖帝修宮殿。得到了嘉靖帝歡心。於是嘉靖帝逐漸重用次輔徐階,而疏遠首輔嚴嵩,把平常的政務交給徐階去辦。

有人也許會說,這反映不出什麼帝王術?

其實前面我們說了,明朝後期的內閣,首輔權力巨大,其他的輔臣一般都得仰首輔的鼻息。此時嘉靖帝把政務交給次輔,把首輔架空,透露出的信息,朝廷的百官,鼻息靈敏的,應該已經開始重新安放自己的屁股了。

總之,明朝的嘉靖帝,雖然多年不出深宮,不開朝會,但是他通過自己高明的帝王術,仍舊牢牢掌握著明朝的朝局。


西堤君


有一句話叫做“帥才不及帝王術,兵書不如聖召書!”啥意思:即使你統兵打仗再厲害,即使你才高八斗,也比不上帝王的心術和馭人之術,兵法學得再好,也比不上聖旨下詔。從這句話就能看出,帝王術到底有多厲害。而論到歷史上誰運用帝王術最令我敬佩,嘉靖皇帝朱厚熜絕對算一個,他用自己的手段,即使二十年不上朝,依舊把朝政大權牢牢的抓在手裡。

一.“大禮議”事件

1521年4月,北京城外來了一位特殊的人物,他就是年僅15歲的朱厚熜,也是大明王朝將來四十多年的統治者,但是此時的朱厚熜並不高興,甚至還和迎接他的使團們發生了衝突。朱厚熜很不滿意大臣楊廷和的安排,

遺詔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而以楊廷和為首的大臣非要求用太子的禮儀迎接朱厚熜,這是朱厚熜和楊廷和的第一次交鋒,最後以朱厚熜的完勝作為終結,而這次勝利也讓朱厚熜瞭解了自己的權力在這個帝國是無人可以撼動的,也為之後的“大禮議”事件作了鋪墊。

在第一次交鋒中失敗的楊廷和並沒有放棄,他馬上發起了第二次進攻:他讓嘉靖認明孝宗朱佑樘為父親,稱自己的父親為叔叔。而品嚐到權力甜味的朱厚熜當然不可能同意。以此為始長達三年的“大禮議”事件開始了,最終引發了震驚全國的“左順門案”:嘉靖三年,二百餘位各級官員集體跪在左順門求嘉靖“繼嗣”,但是朱厚熜絲毫不讓,最終哭諫的大臣全部被逮捕,受杖者一百八十多人,十七人被杖死。



為時三年的“大禮議”事件以嘉靖皇帝的勝利落下帷幕,同時落下的,還有以楊廷和為首官員的美好“希望”,不久,權傾朝野的內閣首輔楊廷和被削職為民。年輕的朱厚熜在此次事件中充分展示了他的聰明才智,他在合適的時間,用合適的方法,將國家的權力牢牢的抓在手裡,讓文武百官看到自己不是軟弱無能,言聽計從的小孩子。

二.文官集團的內鬥

在“大禮議”之爭中,並不是所有的官員都是站在楊廷和一邊的,學士張璁、桂萼就堅定地站在皇帝這一邊,等到事情結束,張璁(cong)就被朱厚熜直接安排到了內閣,但是內閣中一般的流程是:張璁票擬,交給首輔楊一清,楊一清修改再交給司禮監,然後司禮監才能交給嘉靖帝。

但是剛仗過群臣的朱厚熜急需以張璁為首的官員的支持,為了和張璁直接聯繫,朱厚熜賜給張璁兩枚印章,可不要小看這兩枚印章,有了這枚印章,張璁的票擬就跟其他的有區別了,除了皇帝,其他人都不得觀看,這就相當於康熙的密摺制度,張璁擁有了密摺專奏的機會,大大加強了嘉靖對內閣和朝局的掌控。



後來嘉靖將桂萼也安排進內閣,並且也賜給他兩枚印章,你以為這就完了?並不是,嘉靖帝為了防止兩人公報私仇,又賜給內閣首輔楊一清兩枚印章,這就形成了他們雙方相互監督,相互制衡的局面。群臣們就這樣被嘉靖帝玩的團團轉,而這只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在之後的統治中,他用嚴嵩來制衡夏言,再用徐階來制衡嚴嵩,當然,我們從歷史書中學過,夏言和徐階是忠臣,嚴嵩是奸臣,但是在嘉靖看來,這些人都是自己手中控制朝局的工具,他不在乎誰好誰壞,只要對自己有利,他便用誰,不管文官集團們鬧的多兇,這只是嘉靖不想管太多,他的一句話,就可以決定他們爭鬥的勝負(嚴嵩權傾朝野,嘉靖帝讓他一夜削官回鄉,死無葬身之地)。

“故閣臣無不惴惴懼者”。

三.宦官集團

嘉靖帝真正掌握朝政的工具其實是司禮監的太監和錦衣衛,在嘉靖時期,幾無宦官專權的事件發生,廠衛代表的就是嘉靖的耳目,而不是正德年間的“立皇帝”(劉瑾)。

當正德皇帝去世時,權宦們引發的滔天怨氣,嘉靖不可能放任不理,而清理正德權宦的過程中,嘉靖不僅籠絡了人心,也壯大了自己的政治力量,他將大批的舊部安排到了崗位上,雖然也誕生了幾個毫無政治能力的權宦(如崔文),但是因為在“大禮議”時期,為了對抗楊廷和他們,嘉靖對彈劾崔文的文件都置之不理。



而到了“大禮議”結束之後,他立刻嚴懲了崔文,畢竟正德權宦歷歷在目,但是宦官的權力並不能一夜傾覆,內閣的權力也不能瞬間膨脹,於是為了平衡雙方的力量,也為了踐行自己的宏圖之志,嘉靖帝勵精圖治,堅決剷除宦官弊政,同時削弱宦官權力,比如革除了在明成祖時期就成立的鎮守中官,同時整頓內府庫局,打擊宦官貪汙,而密摺的常態化也起到壓制宦官的作用。

嘉靖帝一連串的舉措大力的打擊了宦官集團,讓宦官重歸自己的本職工作,本本分分的成為了嘉靖帝的耳目,而東廠和錦衣衛遍佈全國各地,發揮了自己的監督監視作用,讓嘉靖帝即使不上朝,也能對國家和朝廷發生的事一清二楚。



不得不說,嘉靖的帝王術實在是高,他在位45年,不上朝20多年,用盡了手段來制衡群臣,絕不讓一家獨大,穩穩的做自己的操盤手,他放棄了上朝這種形式主義,反而讓臣子更加猜不透他,他隱居幕後,不再在公眾面前炫耀自己的權力,但是他從來沒有放棄過手中的權力,他可以將權力下放,但也可以一句話將權力收回,這就是嘉靖帝朱厚熜,一個將帝王術玩到出神入化的帝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